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49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docx

脑病内科诊疗常规第六版

 

脑病内科

诊疗常规

 

(第六版)

 

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内科

二O一O年三月修订

目录

一、中风先兆……………………………………………………1

二、中风先兆﹙脑动脉狭窄﹚…………………………………4

三、中风﹙脑梗死﹚……………………………………………8

四、中风﹙脑出血﹚……………………………………………23

五、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28

六、颅内炎症…………………………………………………31

七、颤证﹙帕金森病﹚………………………………………34

八、头痛…………………………………………………………37

九、郁症﹙抑郁症﹚……………………………………………41

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50

十一、脑脊液置换术…………………………………………53

十二、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治疗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流程……54

 

 

中风

中风先兆多以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肢麻、肉膶,以及一时性言语不利等症为主要表现。

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狭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三者中医药辨证治疗可相互参照,现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说明。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

由某一区域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其功能发生短暂的障碍,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大多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最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中医称为中风先兆或小中风。

二、诊断标准:

1、TIA起因于脑血管短暂性局灶性功能异常。

2、发病急剧,通常在2分钟内(最长5分钟)出现全部症状。

3、发作时间通常在2-30分钟内,偶有持续24小时者。

4、突然停止,通常在2-3分钟内全部症状消失。

5、发作频度不一。

6、根据发作时的症状,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颈内动脉系统TIA

1、运动障碍:

单肢或多肢无力,失灵,瘫痪。

2、感觉障碍:

单肢或同侧上下肢麻木,感觉减退、消失或感觉异常。

3、失语症:

说话或书写障碍,言语理解障碍。

4、一侧眼视力障碍。

5、同向偏盲。

6、以上症状合并。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运动障碍:

单肢或多肢无力,失语,无力有时由一侧移到另一侧,由无力到瘫痪。

2、感觉障碍,单肢或多肢麻木感,感觉消失,感觉异常,通常包括一侧或两侧面、口、舌。

3、视力障碍,两侧视野完全或部分缺损。

4、同向性偏盲。

5、平衡障碍(包括步行及姿势),无眩晕的运动失调,摇晃。

6、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眩晕(伴或不伴恶心、呕吐)

7、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或猝倒发作。

三、一般治疗

1、调整血压、血脉、血糖、血脂等。

2、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晚一次,或氯吡格雷75mg,每晚一次。

必要时两者联用。

3、抗凝治疗:

①发作频繁,24小时发作大于2次;②持续时间长,前循环大于14分钟,后循环8分钟。

4、配合应用中成药诊病(可选择应用脉络宁、苦碟子、血塞通、银杏制剂、灯盏制剂)。

四、辨证施治:

1、肝阳上亢,痰瘀阻窍。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伴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溲赤便秘,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质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弦涩。

治法:

平肝潜阳,活血化痰。

方药:

天麻钩藤饮或建瓴汤加减。

天麻10g钩藤30g生石决明30g黄芩10g,

栀子10g杜仲15g牛膝20g丹参30g,

川芎15g菖蒲10g郁金10g水蛭10g,

葛根30g炒麦芽30g

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①肝阳上亢突出者,加羚羊粉1g冲服。

②大便密结者加大黄5-15g(后入)。

2、阴虚阳亢,痰瘀阻窍。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伴头胀、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弦涩。

治法:

滋阴潜阳,活血化痰。

方药:

杞菊地黄汤加减。

枸杞子15g菊花10g熟地20g山芋肉12g

山药12g云苓9g丹皮9g泽泻9g

葛根30g菖蒲10g郁金10g川芎15g

丹参30g水蛭10g制首乌20g炒麦芽30g

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

同上。

3、肾虚血瘀痰阻。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伴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精神萎靡,易困,健忘,舌质绛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

治法:

补肾活血化痰。

方药:

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20g山芋肉15g山药15g麦冬15g

石斛15g云苓10g肉苁蓉15g菖蒲10g

郁金10g葛根30g川芎30g丹参30g

水蛭10g炒麦芽30g

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

①气虚症状明显者加生黄芪30-120g。

②大便密结者加大黄5-15g。

4、气虚血瘀痰阻。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伴面色萎黄或苍白,气短乏力,血压偏低。

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涩或细滑。

治法:

益气活血化痰。

方药:

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芪30-12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

桃仁10g红花10g水蛭10g葛根30g

菖蒲10g郁金10g丹参30g炒麦芽30g

山芋肉15g仙灵脾30g黄精30g

水煎服日一剂

5、气阴两虚,痰瘀阻窍。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伴口干,气短,乏力,口唇樱红,舌质降红或降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

方药:

生脉散加减。

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生黄芪30g

当归30g川芎10g赤芍10g菖蒲10g

郁金10g葛根30g水蛭10g天冬15g

水煎服日一剂

6、气机失调,痰瘀阻窍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伴口苦,恶心,胸胁胀满,善太息,舌红,苔薄白,脉细弦。

常规辨证治疗效果较差者。

治法:

调畅气机,活血化痰。

方药:

小柴胡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5g人参10g

云苓30g桂枝10g白术20g炙甘草5g

菖蒲10g郁金10g当归30g川穹30g

天麻20g枳壳10g

水煎服日一剂

(注:

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参照以上方案治疗)

五、疗效标准:

1、治愈:

1周之内TIA发作停止,4周之内未再出现TIA发作者。

2、好转:

4周之内偶有发作。

3、未愈:

发作未控制,或出现脑梗塞。

脑动脉狭窄

一、定义: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颅内动脉以及向颅内动脉提供血流的颅外动脉血管腔变窄、变细。

首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占90%。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脑动脉狭窄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动脉杂音及脑缺血引起的症状。

包括颈部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颅内动脉狭窄:

前组动脉(主要是颈内动脉虹吸段和大脑中动脉)、后组动脉(颅内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具体症状参看TIA和脑梗死。

2、临床血管检查

(一)触诊:

包括双侧的颈动脉和桡动脉,比较搏动的对称性及可能存在的由于杂音带来的颤动。

(二)血压测量:

双侧的血压同时测量,如双侧收缩压相差20mmHg以上视为异常。

(三)脑血管听诊:

使用钟形听诊器在颈动脉听诊区(颈动脉分叉处);椎动脉听诊区(头部后下方);锁骨下动脉听诊区(锁骨上窝)和眼动脉听诊区(眼眶部)听诊。

听诊动脉声音减弱也是相应动脉狭窄的重要征象。

3、血管影像学无创检查

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4、血管影像学有创检查

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内超声(IVUS)。

其中DSA是目前诊断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5、分级及分型:

(一)分级:

依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49%;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完全闭塞(100%)。

(二)临床分型:

(1)无症状性狭窄

(2)症状性狭窄,分为三型:

Ⅰ型:

引起狭窄相应区域的缺血性临床表现;Ⅱ型:

引起了侧枝血管供血区缺血症状(盗血),而狭窄相应区域由于盗血得到代偿而未出现相应的症状;Ⅲ型:

混合型或复杂型。

三、治疗

(一)一般内科治疗:

药物主要采用三联疗法(PAS):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普罗布考;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他丁类药物。

(二)中医中药治疗:

近年来,在中医现代化思想指导下,我们把传统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结合,传统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结合,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的实践总结,认为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的中医基本病机为血瘀痰阻,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痰,软坚散结,基本应用方药如下:

当归30g川穹30g全虫10g地龙20g

菖蒲10g郁金10g川贝10g牡蛎30g

海藻30g昆布30g黄连15g赤芍15g

辨证施治:

对有下述证候表现的患者在基本方基础上合用相关方药。

1、肝阳上亢,痰瘀阻络。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伴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溲赤便秘,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质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弦涩。

治法:

兼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痰。

方药:

合用天麻钩藤饮或建瓴汤加减。

天麻10g钩藤30g生石决明30g黄芩10g,

栀子10g杜仲15g牛膝20g丹参30g,

川芎15g菖蒲10g郁金10g水蛭10g,

葛根30g炒麦芽30g

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①肝阳上亢突出者,加羚羊粉1g冲服。

②大便密结者加大黄5-15g(后入)。

2、阴虚阳亢,痰瘀阻络。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伴头胀、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弦涩。

治法:

兼以滋阴潜阳,活血化痰。

方药:

合用杞菊地黄汤加减。

枸杞子15g菊花10g熟地20g山芋肉12g

山药12g云苓9g丹皮9g泽泻9g

葛根30g菖蒲10g郁金10g川芎15g

丹参30g水蛭10g制首乌20g炒麦芽30g

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

同上。

3、肾虚血瘀痰阻。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伴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精神萎靡,易困,健忘,舌质绛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

治法:

兼以补肾活血化痰。

方药:

合用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20g山芋肉15g山药15g麦冬15g

石斛15g云苓10g肉苁蓉15g菖蒲10g

郁金10g葛根30g川芎30g丹参30g

水蛭10g炒麦芽30g

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

①气虚症状明显者加生黄芪30-120g。

②大便密结者加大黄5-15g。

4、气虚血瘀痰阻。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伴面色萎黄或苍白,气短乏力,血压偏低。

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涩或细滑。

治法:

兼以益气活血化痰。

方药:

合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芪30-12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

桃仁10g红花10g水蛭10g葛根30g

菖蒲10g郁金10g丹参30g炒麦芽30g

山芋肉15g仙灵脾30g黄精30g

水煎服日一剂

5、气阴两虚,痰瘀阻络。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伴口干,气短,乏力,口唇樱红,舌质降红或降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兼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痰。

方药:

合用生脉散加减。

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生黄芪30g

当归30g川芎10g赤芍10g菖蒲10g

郁金10g葛根30g水蛭10g天冬15g

水煎服日一剂

6、气机失调,痰瘀阻络

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诊断,伴口苦,恶心,胸胁胀满,善太息,舌红,苔薄白,脉细弦。

常规辨证治疗效果较差者。

治法:

兼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痰。

方药:

合用小柴胡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5g人参10g

云苓30g桂枝10g白术20g炙甘草5g

菖蒲10g郁金10g当归30g川穹30g

天麻20g枳壳10g

水煎服日一剂

(三)脑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略)。

四、疗效标准:

参照TIA的评定标准。

中风(脑梗死)

一、定义:

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二、诊断标准:

脑血栓形成:

1、有下述项目中一个以上,且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者(一般1小时以上):

①意识障碍;②视力及视野缺损;③不完全或完全性偏瘫或双侧瘫痪;④半身感觉障碍;⑤言语障碍;⑥吞咽困难;⑦共济失调。

2、CSF透明。

3、辅助检查:

①CT或MRI显示梗死灶;②DSA见到一个以上的主干动脉狭窄或闭塞。

脑栓塞:

1、有下述两项以上,且急性发病(几秒或几分钟),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者;

①—⑦项同脑血栓形成;⑧为抽搐(指24小时内抽搐1次或以上者)。

2、有下述栓子源存在:

①心脏瓣膜病;③心房纤颤;③有附壁血栓的MI;④心脏手术;⑤空气栓子;⑥脂肪栓子;⑦心脏粘液瘤;⑧颈动脉溃疡性动脉硬化斑块;⑨细菌性心内膜炎;

3、CSF呈血性或清亮透明。

4、辅助检查:

①CT或MRI示梗死灶或出血性梗死灶。

②DSA示一个以上的动脉狭窄或闭塞或显示过度灌注。

三、分型与分期:

(一)分期:

1、超早期:

发病6小时内。

2、急性期:

1月内。

3、恢复期:

1—6个月。

4后遗症期:

6个月后。

(二)分型:

按病情轻重分:

1、轻型:

如腔隙性脑梗死,可在数小时、1-2天内不治而愈。

2、重型:

如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引起的大片梗死,一发病即昏迷,用尽各种治法也难以抢救。

按病程分型:

1、完全型:

发病6小时内即发展到瘫痪高峰。

2、进展型:

发病后病情逐渐加重,呈阶梯式进展,可持续数天。

3、缓慢进展型:

发病后缓慢进展,可持续2周,甚至2周后还逐渐进展。

4、可逆型:

发病后24小时至2-3天可完全恢复,最多3周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又称为可逆神经功能缺损。

按大小分(CT):

1、大梗死:

超过一个脑叶或最大径在5cm以上。

2、中梗死:

小于一个脑叶或最大径在3.1-5cm。

3、小梗死:

最大径为1.6-3cm。

4、腔隙性梗死:

最大径在1.5cm。

5、多发性腔隙性梗死:

有多个腔隙性病灶。

以上分型不能适应发病急性期内,CT、MRI尚不能充分显示梗死灶大小的情况下,迅速分型以确定需紧急治疗病例的要求,建议采用英国Bamford等提出的分型(OCSP):

1、全前循环梗死(TACI):

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表现:

(1)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

(2)同向偏盲;(3)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有以上三联征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

3、后循环梗死(POCI):

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综合症:

(1)同侧颅神经瘫痪及时对侧感觉运动障碍(交叉性体征);

(2)双侧感觉运动障碍;(3)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

4、腔隙性梗死(LACI):

表现为腔隙性综合症。

此分型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于辅助的结果,CT、MRI未能发现病灶的就可根据临床表现(全脑症状和局灶脑损害症状)迅速分出四个亚型,并同时提示闭塞血管和梗死灶的大小及部分。

(1)TACI:

多为MCA近期主干,少数为颈内A虹吸段闭塞的大片脑梗死。

(2)PACI:

MCA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及分支闭塞的大小不等梗死灶。

(3)POCI:

脑干、小脑梗死。

(4)LACI:

基底节、桥脑或放射冠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

四、治疗:

(一)一般及支持治疗:

1、调控血压:

血压高于180/110mmHg时适当降压,一般不轻易用降压药。

血压低时适当应用升压药如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2、严格控制血糖(包括输液)。

3、保护各主要脏器(心、肾、肺)功能。

4、保证足够热量和水电平衡,必要时给以鼻饲。

5、在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

6、应用降脂药,血脂不高,也可给以他汀类药物。

7、有癫痫者控制癫痫。

(二)脑梗死分型治疗原则:

以OCSP分型为主

(1)TACI和少数较重的PACI、POCI、溶栓治疗并常规治疗,必要时手术减压。

(2)较局限的PACI、较轻的POCI常规治疗。

(3)LACI或多发腔隙性梗死以改善脑循环,对症处理为主,避免降压脱水过度。

(三)、分期治疗:

1、超早期(6小时内)调气溶栓疗法。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调气溶栓治疗方案。

)参麦注射液20__40ml,静滴,以益气养阴。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调气溶栓疗法基本痊愈率60%,总有效率96%,再闭塞率3.3%,无症状性出血转化3.3%,症状性出血转化为0。

值得临床推广。

(6)适应症:

①年龄<75—80岁。

②无意识障碍,但对于基底动脉脑血栓形成者,由于预后极差,即使昏迷较深,也不禁忌。

③CT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相对应低密度阴影。

④发病6小时以内,但若为进展性脑卒中,可延长至12小时。

⑤患者或亲属签字同意。

(7)绝对禁忌症:

①TIA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

②病史和体检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怀疑SAH(头痛、呕吐、项强,即使CT或MRI正常);

③积极的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185/110mmHg;

④治疗前CT检查发现有出血、占位效应、水肿、肿瘤、AVM;

⑤在过去14天内有大手术和创伤(包括拨牙、活检、腰穿);

⑥活动性内出血(30天内);

⑦7天内进行过动脉穿刺;

⑧病史中有血液学异常以及任何原因的凝血、抗凝血疾病(PT>15sec,INR>1.4,PTT>40sec,血小板<100×109/L);

⑨正在应用抗凝剂(华法令,INR>1.5)或卒中发作前48h内应用肝素者(APTT延长)。

(8)、相对禁忌症

①意识障碍;(后循环梗死除外)

②CT显示早期大面积病灶(超过MCA分布区的1/3);

③2月内进行过颅内和脊髓内手术;

④过去3个月患有卒中或头部外伤,过去1个月内有心梗;

⑤前21天有消化道和泌尿系出血;

⑥血糖<2.7mmol/L(50mg%)或>22.2mmol/L(400mg%);

⑦卒中发作时有癫痫;

⑧以往有脑出血史;

⑨妊娠、哺乳;

⑩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

⑾严重内科疾病,包括肝肾功能衰竭、溃疡、肠憩室、肠炎等。

2、急性期(发病1月内)

(1)、应急措施

脑梗死急性期出现神识昏蒙或严重并发症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①痰热内闭清窍者可灌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6—8小时1次鼻饲。

②痰湿蒙塞清窍者可灌服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6—8小时1次,鼻饲。

③出现脱症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④、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者,急用星蒌气汤或大承气汤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或鼻饲。

⑤呕血、便血者,予云南白药0.5~1g,或加用大黄粉3g,每日3次,冲服或鼻饲。

⑥高热不退者,予紫雪散口服或鼻饲每次1.5g~3g,每日2次。

⑦呃逆频繁,腑气不通者,予大承气汤煎服,也可配合针剂或耳针治疗。

(2)常规治疗:

①尼莫地平30-60mg每日三次或8-12mg,静脉每日一次(6-10h)。

②阿斯匹林100--200mg,顿服,之后10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225--300mg顿服,之后75mg日一次,两者联合5-7天。

③低分子肝素钙5000uih每日二次。

④醒脑静或清开灵40ml,静滴日一次。

⑤银杏叶片80mg每日三次或脑血康片0.45每日三次。

⑥20%甘露醇125ml静滴每日一至四次(无头痛一次,有头痛二次,呕吐三次,昏迷四次)或复方甘油注射液或甘油果糖并配合速尿20-40mg静注每日一致四次及白蛋白隔日一次。

⑦七叶皂甙钠20mg静滴日一次。

⑧纳洛酮2mg静滴日一次。

⑨脑活化剂:

脑复康或脑蛋白水解物或GM-1或枢捷因或FDP。

⑩活血化瘀:

灯盏细辛注射液或脉络宁或丹参液或血栓通等。

其它:

VitC、硫酸镁、胰岛素等。

附:

低分子肝素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1)、急性非出血性脑卒中,出现症状≤48小时。

2)、无昏迷。

3)、年龄在18-80岁。

4)、急性脑卒中病人并发静脉血栓。

禁忌症

1)、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80岁。

2)、妊娠。

3)、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20mmHg。

4)、CT扫描示脑出血,出血性梗死或大的梗死伴水肿。

5)、血小板减少症(<100×109/L)。

6)、活动性出血。

7)、对低分子肝素过敏。

(3)中医辨证施治

1)中经络:

①肾虚血瘀痰阻。

临床表现: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耳鸣,烦躁失眠,舌质暗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

治法:

补肾活血化痰。

方药:

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24g制首乌20g山芋肉15g山药15g

麦冬15g石斛15g五味子5g云苓30g

菖蒲10g郁金10g葛根30g寸芸15g

水蛭10g陈皮10g

加减:

a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2g,羚羊粉1g,冲服,生石决明30g。

b大便秘结者,加大黄5-15g。

c气虚或进入恢复期者加生黄芪30-120g、丹参30g、全蝎10g。

d肢体拘挛、肌张力较高者,加木瓜30g、白芍30g、全蝎10g、蜈蚣2条。

e肢体肿胀疼痛较甚者,加细辛5g,炮附子10g

f头痛者,合四物汤养血活血。

g肢体浮肿沉重瘫痪者,加麻黄5-10g、桂枝10g。

h心烦失眠,卧起不安者,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珍珠30g。

i患肢功能恢复迟缓,加制马钱子1g、麻黄5-10g。

j血脂较高者加决明子30g。

k糖尿病加片姜黄15g,鬼箭羽10g。

l吞咽障碍,饮水呛咳者加僵蚕30g,白芥子15g,蝉蜕30g。

中成药

血塞通粉针0.4g或刺五加注射液60ml或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NS或5%GS250ml中静点,日一次。

脑血康片、银杏叶片亦可服用。

疗效评估:

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

该类证候多见于老年患者,多伴基础病变,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此证型是脑梗塞急性期的主要证型,我们在中医现代化学术思想指导下,把传统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结合,传统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结合,认为脑组织坏死是肾虚之征,缺血是瘀血之候,水肿是痰阻之象。

我们多年来治疗800余例患者的临床实践表明,应用补肾活血化痰中药汤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显愈率66%,总有效率96%。

对有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者、合用刺五加注射液,滋补肝肾效果良好;一般心烦失眠,入睡困难者合用血塞通注射液活血通脉,养心安神,疗效较佳;对合并头昏头眩,多寐困倦者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醒神养脑,多取良效。

辨证应用中成药物可明显提高疗效,宜同时结合一般治疗如降压、降糖、降脂等。

②肝阳暴亢,痰瘀阻络。

临床表现:

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蹇或不语,或口角歪斜,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溲赤便秘,舌红或暗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

平肝潜阳,活血化痰。

方药:

天麻钩藤饮或建瓴汤加减。

天麻12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