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058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韩庄完小教师备课

任课教师:

陈涛学科:

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课题

7自然之道

主备

老师

执教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重点

4——8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4——8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把句子说具体,使其更生动。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

导语: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在文中标画出来。

旅游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幼龟嘲笑啄木鸟棒球帽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无遮无拦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

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读课文,思考幼龟几次离巢如海?

发生了什么事?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

在文中作批注。

7.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环节

一、阅读“单元导语”,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成果展示。

1、在预习中,有很多学生生字词写得既干净又漂亮,特别是孟莹、张亚茹等。

(利用多媒体展示)(指导书写出错最多的生字“啄”:

先出示这个字的演变过程,指出这个字是指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这个点就好比那个东西,千万不要忘了写点。

“幼”要“幻”字形最相近,应该注意区分。

2、有些学生通过多种理解方法,很好地理解了词语,比如:

靳慧敏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鱼贯而出”,孟莹利用抓关键字“愚”“及”的方法理解了“愚不可及”。

(也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对词语的理解,然后介绍自己的理解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引导学生以后运用。

3、有些学生认真读课文,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和段落,弄清了事情的发展,概括出了主要内容,比如张艺“课文主要写了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救了一只幼龟,却伤害了很多只幼龟。

课文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破坏,否则会事与愿违。

4、有些学生边读边想,体会到了重点词语的好处,并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批注做得很好。

特别是XX、XX。

(利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课本)

三、精讲点拨: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我们为什么不能救这只幼龟?

找出有关语句,用“——”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1、学生自己读书,教师巡视了解。

2、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比如:

(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理解“若无其事”,想一想:

向导为什么这样说?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感悟向导的心情。

(2)我们很快明白: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说一说: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愚不可及的事情?

为什么说这是愚不可及的蠢事呢?

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书写“蠢”。

(出示这个字的演变,指出这个字,原指春天到了,小虫子慢慢地爬。

写的时候,“春”要稍扁一些,撇捺要舒展,能覆盖下部。

(3)“天哪!

”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看图并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我们当时的感受。

(4)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

(理解“响彻云霄”,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作者表面写食肉鸟的欢乐,实际是想写什么呢?

(5)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读全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交流启示,教师小结:

我们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四、安排布置综合性学习。

限时作业:

一、听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正确的字音、字形上打“√”。

1.我和同(拌伴)们(底低)垂着头,在(沙砂)滩上慢慢前行。

2.我们气喘吁(yūxū)吁地来回奔(bēnbèn)跑。

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愚不可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______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______不会收到伤害。

2.自然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说说下面句中带点词语的用法好在哪里,请写出理由。

1.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7自然之道

救一只幼龟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违反“自然之道”事与愿违

 

二次备课

 

教师范写指导后,让学生在进步栏里把这三个字各写一遍。

 

为什么要救那只幼龟呢?

让学生读第3段,找出句子,说出自己的原因。

(理解“企图”的意思,感受嘲鸫对幼龟的威胁)

 

在我们的呼喊下,向导极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小龟,“极不情愿”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读第5、6、7段,说一说:

我们的做法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学生交流句子,教师随机引导,结合插图,指引学生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

韩庄完小教师备课

任课教师:

陈涛学科:

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课题

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主备

老师

执教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

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文重点

5---7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1-----4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提出自己治理黄河的想法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

导语:

同学们,黄河素称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可以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

曾经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怎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呢?

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祸事乃至侵蚀开垦经营不折不扣

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折散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叫苦不迭不折不扣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

黄河有哪些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

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在文中画出来。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在文中作批注。

7.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8.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

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

我们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成果展示。

1、展示学生的多音字。

(利用多媒体)

先找学生读自己整理的多音字,特别是“折”的两个读音。

(如果学生整理的好,就请他介绍自己的方法,如果他整理的不好,就请其他学生帮助,介绍查字典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查字典的好方法。

2、有些学生通过多种理解方法,很好地理解了词语,比如:

孟莹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叫苦不迭”,XX利用查词典的方法理解了“不折不扣”。

(也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对词语的理解,然后介绍自己的理解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引导学生以后运用。

三、精讲点拨。

人们都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呢?

1、指名读第3段,说一说:

这段主要描写了黄河的哪个方面?

(引导学生体会自然条件的优越。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第3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2、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自由读第4、5段,交流黄河的变化)

3、畅谈启示:

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限时作业: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折(zhēzhé)腾枝折(zhéshé)花落

折(zhēzhé)纸不折(zhēzhé)不扣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叫苦不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折不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管住,不能让它()地流进黄河。

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破坏森林是()的自杀行为;要合理()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板书设计:

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未来       “摇篮”

现在        祸河      原因 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未来       “摇篮”

二次备课

 

3、有些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出了主要内容,比如张艺的“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可以把主要内容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再让学生介绍概括的方法,教师总结指点。

 

韩庄完小教师备课

任课教师:

陈涛学科:

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课题

9蝙蝠和雷达

主备

老师

执教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捕捉、敏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练习,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

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得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

重点是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

课文重点

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

感情朗读训练点

2、3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就像-------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

导语:

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赶快读读课文找找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在文中标画出来。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横七竖八、启示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是篇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给飞机装上,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蝙蝠的,请画出相关的语句。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在课文中画出并作批注。

(3)画出文中的设问句,并试着说个设问句。

7.读课文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8.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9.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板书:

蝙蝠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出示“雷达”图,板书:

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二、成果展示。

1、在预习中,有很多学生生字词写得既干净又漂亮,特别是马燕飞等。

(利用多媒体展示)

指导学生书写“蝙”“蝠”“荧”。

(1)出示蝙蝠的图片和“蝙”“蝠”的演变字体,指导学生注意把这两个字写美观。

(2)出示“荧”的字体演变,指出:

这是个象形字,原指“洞室上火把交叉。

2、有些学生通过多种理解方法,很好地理解了词语,比如:

张自立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横七竖八”,张艺利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了“启示”。

(也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对词语的理解,然后介绍自己的理解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引导学生以后运用。

3、有些学生边读边想,弄清了试验的经过,并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批注做得很好。

特别是孟莹。

(利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课本)

三、精讲点拨。

(一)了解三次不同的试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

 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

(用可靠的事实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

 2、三次试验怎样进行的?

证明什么结论?

轻读课文相关小节,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3、根据三次试验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二)学习科学家反复研究的内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有关内容,边读边思考,动手画画蝙蝠探路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

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

(三)学习科学家发明雷达的内容,理解雷达在飞机夜航中的作用,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用文具摆摆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

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过程。

  3、理解并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雷达的(  )相当于蝙蝠的(    )。

  雷达的(  )相当于蝙蝠的(    )。

雷达的(  )相当于蝙蝠的(    )。

  教师小结:

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四、拓展延伸。

  阅读“资料袋”,收集“仿生学”的资料,初了解“仿生学”。

限时作业:

一、听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横七竖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漆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

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4.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

板书设计:

9蝙蝠和雷达

  

 

二次备课

 

学生练习把每个字写一遍

 

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试着完成课后第3题,同桌互相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理解从蝙蝠身上获得的启示。

比如:

(1)蝙蝠从哪里发出声音?

雷达从哪里发出声音?

(2)蝙蝠发出什么声音?

雷达发出什么声音?

(3)蝙蝠靠哪里获得信息?

雷达靠什么获得信息?

韩庄完小教师备课

任课教师:

陈涛学科:

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课题

10大自然的启示

主备

老师

执教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文重点

不同内容中蕴含的启示。

感情朗读训练点

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读说结合训练点

从大自然中,有什么启示。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

导语:

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

读读课文看谁还可以是人类的老师呢?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遭殃扫帚腐烂土壤机翼略微关键鲸鱼

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扫给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异想天开轻而易举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打扫”森林》主要讲了:

《人类的老师》主要讲了: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在文中作批注。

(2)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在文中画出来。

7.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成果展示。

1、展示学生的多音字。

(利用多媒体)

(如果学生整理的好,就请他介绍自己的方法,如果他整理的不好,就请其他学生帮助,介绍查字典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查字典的好方法。

2、有些学生通过多种理解方法,很好地理解了词语,比如:

XX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轻而易举”,XX利用查词典的方法理解了“异想天开”。

(也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对词语的理解,然后介绍自己的理解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引导学生以后运用。

3、有些学生边读边想,弄清了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并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批注做得很好。

特别是XX、XX。

(利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课本)

三、精讲点拨。

   1.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2.进行综合性课外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限时作业: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sǎosào)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2.今天老师教我们一个词语,这个词语就是扫(sǎosào)兴。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异想天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而易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类的老师》——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二次备课

 

韩庄完小教师备课

任课教师:

陈涛学科:

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课题

语文园地三

主备

老师

执教时间

教学

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谈话导入。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对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一定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开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会吧!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阅读提示,看看可以汇报什么?

2、准备整理好自己要汇报的内容。

根据汇报的内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3、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互相补充。

(交流前,对学生提出要求,即:

说的学生说清楚,听的学生听仔细,不明白的地方做好记录,交流之后在询问了解。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

3、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

教师巡回指导。

四、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

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五、打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六、第一次评改。

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