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7333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docx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

 

课题

9、自然之道

教学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

重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

难点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

关键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授课

时间

教学过程

加加减减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

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

“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出示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

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

“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

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

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

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

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五、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六、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

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

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三、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

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

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

关键

教具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授课

时间

教学过程

加加减减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三、品读:

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

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

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

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教学后记

 

 

 

课题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

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

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

关键

教具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授课

时间

教学过程

加加减减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

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3.给生字组词。

4.抄写生字词。

四、编演童话故事

1.创设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飞出来找吃的,突然它,发现了一架飞机在空中飞翔,非常奇怪,仔细观察原来是雷达帮助飞机夜间飞行。

他是如何帮助飞机安全飞行的呢?

蝙蝠决定去拜访雷达。

见面时,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

(讨论准备)

2.学生表演。

五、总结

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

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飞机——鸟,潜水艇——鱼,降落伞——松鼠尾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

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教学后记

 

 

 

课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

关键

教具准备

 生字卡,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授课

时间

教学过程

加加减减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

    (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二、自主学习

   1.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

   1.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2.进行综合性课外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五、总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教学

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

重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

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

关键

教具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授课

时间

教学过程

加加减减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

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

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教学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2、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3、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

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

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

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

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

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教学

关键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教具准备

授课

时间

教学过程

加加减减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

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

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词:

轻蔑:

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

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

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

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

”)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

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

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