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066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工大 高频实验报告.docx

西工大高频实验报告

 

高频实验报告

(电子版)

 

班级:

08030901班级:

08030901

学号:

2009301998学号:

2009300093

姓名:

刘旭龙姓名:

郭楠

 

2011年11月

实验一、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

本次实验电原理图

2:

直流工作点对放大器的影响关系:

输入信号Ui(mVP-P)

50mVP-P

放大管电流Ic1

1mA

2mA

3mA

4mA

5mA

输出信号Uo

(VP-P)

0.960

1.300

1.360

0.736

0.040

2-1:

直流工作点与对放大器影响关系得结论:

输入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放大管电流的增大,放大器的放大增益是先减小后增大,因此为了得到好地放大器增益,应使之流工作点处在中间位置。

3:

实测阻尼电阻对放大器的影响关系:

输入信号Ui(mVP-P)

50mVP-P

阻尼电阻RZ

(1K2=1)

R=∞

(R11)

R=100Ω

(R7)

R=1K

(R6)

R=10K

(R5)

R=100K

输出信号Uo

(VP-P)

1.32

0.12

0.63

1.23

1.32

 

3-1:

阻尼电阻—LC回路的特性曲线图

3-2:

阻尼电阻—LC回路的特性结论

初始阶段LC回路输出信号随阻尼电阻变化不大,稍后在1-10的数量级时,LC回路输出信号随阻尼电阻剧烈变化,并在末端图线变化斜率变小,最后阻尼电阻对U0的变化影响甚微

4:

逐点法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输入信号幅度

(mVP-P)

50mVP-P

输入信号

(MHz)

27

27.5

28

28.5

29

29.5

30

输出幅值

(VP-P)

0.064

0.076

0.082

0.086

0.102

0.126

0.146

输入信号

(MHz)

30.5

31

31.5

32

32.5

33

输出幅值

(VP-P)

0.136

0.110

0.086

0.076

0.068

0.065

4-1:

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图

4-2:

放大器的的特性结论

放大器的幅值所在频率f0略小于30MHz,在频率小于f0一侧,电压振幅上升,大于f0一侧,电压下降。

5:

本次实验实测波形选贴

选作思考题:

(任选一题)

1.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增益KU与哪些因素有关?

双调谐放大器的有效频带宽度B与哪些因素有关?

2.改变阻尼电阻R数值时电压增益KU、有效频带宽度B会如何变化?

为什么?

3.用扫频仪测量电压增益输出衰减分别置10dB和30dB时,哪种测量结果较合理?

4.用数字频率计测量放大器的频率时,实测其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时,数字频率计均能正确显示吗?

为什么?

5.调幅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其调制度m应该变化吗?

为什么?

思考题(3)答案如下:

统调就是让电路谐振,使其工作在谐振的频率下。

如果电路没有谐振,则LC回路的电压输出就不会达到最大值,从而使实验目的不能达成。

实验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1:

本次实验电原理图

2:

谐振功放电路的交流工作点统调实测值

级别

激励放大级器(6BG1)

末级谐振功率放大器(6BG2)

测量项目

注入信号

Ui(V6-1)

激励信号

Ubm(V6-2)

输出信号

U0(V6-3)

未级电流

IC(mA)

峰峰值

VP-P

0.648

3.24

8.16

66

有效值

V

0.229

1.146

2.885

3:

测试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激励特性Ubm–U0

Ubm

(Vp-p)

1

2

3

4

5

Uo

(Vp-p)

0.10

1.14

6.76

10.6

11.1

Ic

(mA)

4.83

14.41

57.98

103.40

121.58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激励特性Ubm–U0特性曲线图

3-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的特性结论

随Ubm增大,U0增大,当Ubm增大到一定值后,UO趋于平坦。

4:

谐振动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

RL--Uo

RL(Ω)

50Ω

75Ω

100Ω

125Ω

150Ω

螺旋天线

Uo(Vp-p)

(V6-3)

8.46

10.60

12.10

13.00

13.70

Ic(mA)

(V2)

73.41

71.40

69.80

67.90

66.81

4-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RL--Uo特性曲线图

4-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RL--Uo特性结论

当RL增大时,Uo也随之增大,近似呈线性关系。

5: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压特性的测试:

V2—Uo

V2

(V)

2V

4V

6V

8V

10V

12V

UO

(Vp-p)

4.52

6.95

9.42

12.04

14.56

16.87

Ic

(mA)

22.63

40.36

50.24

60.46

65.13

70.25

5-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压特性V2—Uo特性曲线图

5-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V2—Uo特性结论

当V2增大时,Uo也随之增大,近似呈线性关系。

5:

本次实验实测波形选贴

选作思考题:

(任选一题)

1当调谐末级谐振回路时,会出现iC的最小值和U0的最大值往往不能同时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应垓怎样调整电路?

2当调谐(6BG1)激励级谐振回路时,一但末级功放管(6BG2)的iC达到最大值时,就说明激励级回路己调谐准确了。

为什么?

3实验电路的统调是指什么?

为什么要对电路进行统调?

4末级功放管的基极的激励信号Udm电压最低达到多少Vp-p值时,功放管才开始有集电极电流lc,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思考题(3)答案如下:

统调是指双连或等容双连,进而实现某一波段内振荡频率跟踪输入回路的谐振频率,使两者之差为中频频率。

另外,统调可以使电路灵敏度增加,更能使工作顺利。

实验三、LC三点式振荡器与晶体倍频振荡器电路

1:

本次实验电原理图

1:

振荡器反馈系数kfu对振荡器幅值UL的影响关系:

__

名称

单位

1

2

3

4

5

Kfu

5C6/CN

1

0.8

0.6

0.4

0.2

UL

VP-P

1.56

1.52

1.40

1.02

0.39

1-1:

振荡器的反馈系数kfu--UL特性曲线图

1-2:

振荡器的反馈系数kfu--UL特性结论

Kfu增加,Ul增加,到一定的值后,增大Kfu,Ul基本不变。

 

2:

振荡管工作电流和振荡幅度的关系:

Ic–UL

数据值

项目

5BG1电流Ic(mA)

0.5

1

2

3

4

5

UL

VP-P

0.24

0.56

1.06

1.52

1.76

1.42

fo

MHz

28

28

28

28

28

28

2-1:

振荡器的Ic–UL特性曲线图

2-2:

振荡器的Ic–UL特性结论

当Ic增加的时候UL近似呈线性增加,到达一定值后,Ic继续增加,Ul减少。

3:

(选做题)振荡器工作频率fo对振荡器输出UL的影响:

--

频率

(MHz)

25

26

27

28

29

30

31

幅度

(VP-P)

1.48

1.54

1.56

1.62

1.66

1.72

1.78

3-1:

振荡器的fo–UL特性曲线图

3-2:

振荡器的fo–UL特性结论

fo与Ul近似呈线性关系。

6:

本次实验实测波形选贴

选作思考题:

(任选一题)

1调整振荡器的LC谐振回路时,为什么一定要使用“无感”工具?

用金属工具调整LC谐振回路,会产生那些问题?

2振荡管的工作电流Ic,在停振时和起振后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远高于LC振荡器,这是由晶体中什么参数因素造成的?

改变LC三点式振荡电路中的那些参数,可以提高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4本次实验测试数据结果中发现,变容二极管的控制电压和振荡频率“VD—f”之间的特性变化,并不是线性关系。

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

5增加振荡管的工作电流lc,可以有效的提高振荡器的输出幅度。

为了提高振荡器输出幅度,能否无限制的增加振荡管的工作电流lc,为什么?

思考题(3)答案如下:

提高LC振荡器平稳度的基本方法:

减小R和C的相对变化量;采用变容管的温度补偿技术,进而提高频稳度。

实验四三极管幅度调制电路

本次实验电原理图:

1:

IC值变化对调制系数m的影响关系:

(基极调幅电路)

名称

单位

UΩ=1KHz/0.1VP-PUi=30MHz/0.1VP-P

Ic

mA

1

2

3

4

5

6

7

Usm(A)

VP-P

3.36

4.56

5.36

5.84

6.20

6.52

6.76

Usm(B)

VP1-P

0.2

1.5

2.8

3.9

4.8

5.4

5.9

m

%

88.8

50.5

31.4

20.0

12.7

9.4

6.8

1-2:

Ic对调制器m的影响特性曲线图

1-2:

Ic对调制器m的影响特性结论

Ic增大时,调制系数m减小。

2:

调制信号UΩ幅度变化对调制系数m的影响关系(基极调幅电路)

数据值

(Vp-p)

项目

UΩ(Vp-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A)

VP-P

5.80

5.96

6.20

6.40

6.56

6.72

6.80

7.00

(B)

VP-P

5.60

5.01

4.70

4.40

4.00

3.60

3.18

2.40

(m)

%

1.8

8.7

13.8

18.5

24.2

30.2

36.3

48.9

2-1:

UΩ对调制器m的影响特性曲线图

2-2:

UΩ对调制器m的影响特性结论

一开始随UΩ增加,m也随之增大且近似呈线性关系,当到达一定数值后,m趋向稳定,接近1。

5:

实验实测波形选贴

实验报告要求和思考题:

1:

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绘制出电原理框图

2:

将实验中实测数据制表并填入实测值。

3:

根据数据绘制特性变化曲线图,根据特性变化写出特性变化结论

4:

计算出实测检波器电压传输系数Kd

5:

选作本实验思考题

思考题:

1:

高频电路在实验前,均要求先对电路进行交流工作点统一调谐,为什么?

2:

在集电极调幅电路中,为什么要求电路必须工作在弱过压状态?

3:

为什么在基极调幅电路中,静态工作点为什么会影响调制度m?

4:

画出三类常见的晶体管调幅电路交流等效电原理图。

思考题(3)答案如下:

对于基极调幅电路,调制信号小,不同静态工作点的基极电流不同,会使三极管工作在不同的放大状态,从而可能使A、B产生非线性的变化,故调幅后,影响m值。

特别提示:

由于高频电路器件元件的品质离散特性,实验结果不可出现相同数据,所以请同学们不要抄写别人的(电路数据、特性曲线、波形图)。

一经发现报告相同(电路数据、特性曲线、波形图)均按0分处理。

 

高频实验室

2010-1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