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072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0 大小:9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0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0页
亲,该文档总共1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1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 有毒品.docx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有毒品

目 录

表- 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

氰化钠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英文名:

Sodiumcyanide

UN编号:

1689

分子式:

NaCN

相对分子质量:

49.02

CAS号:

143-33-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粉末。

完全干时无味,在潮湿空气中因吸湿而稍有氰化氢气味。

熔点(℃)

563.7

相对密度(水=1)

1.60(25℃)

相对密度(空气=1)

/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mg/m3)

1

侵入途径

在室温下职业性中毒主要为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在热处理时吸入氰化钠形成的蒸气而引起,蒸气浓度高时也能经皮肤吸收一部分。

误服时通过消化道吸收中毒。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危险化学品第6类有毒品。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均有毒。

对眼、皮肤有刺激作用。

口服剧毒,非骤死者,先出现感觉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沉重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随后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分解产物

氰化物

危险特性

有空气存在能溶解金和银。

对铝有腐蚀。

本身非可燃性。

与热源、酸或酸烟、水、水蒸气接触产生有毒和易燃氰化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足以使其放出氰化氢。

它与亚硝酸盐或氯酸盐一起加热至450℃发生爆炸。

与氟、镁、硝酸盐、硝酸、亚硝酸盐发生剧烈反应。

消防措施

氰化钠是不燃物,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及全身防护服。

邻近地区火灾时可用雾状水灭火。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毒害品。

包装方法:

(I)类。

固体或液体氰化钠用玻璃瓶外木箱,或铁桶装。

储运条件:

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

宜专库专储。

库房应由双人双锁加强保管。

工作人员进入库房要穿戴工作服、防毒口罩以及其他防护用具,工作后脱去全部防护用品,再用水冲洗手、脸、双手浸入次氯酸钠稀溶液内消毒后用水洗净。

工作间隙不可饮茶、吸烟,皮肤伤口未愈不可接触。

切忌与酸类,氯酸盐、亚硝酸(钾)钠或食用原料共储混运,不可受潮,保证容器密封。

泄漏处理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加入过量次氯酸钠溶液,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钠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污染区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出现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

表- 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

氰化钾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英文名:

Potassiumcyanide

UN编号:

1680

分子式:

KCN

相对分子质量:

65.11

CAS号:

151-50-8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易潮解晶体,稍有杏仁味。

熔点(℃)

634.5

相对密度(水=1)

1.52(16℃)

相对密度(空气=1)

/

溶解性

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mg/m3)

1

侵入途径

在室温下职业性中毒主要为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在热处理时吸入氰化钾形成的蒸气而引起,蒸气浓度高时也能经皮肤吸收一部分。

误服时通过消化道吸收中毒。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危险化学品第6类有毒品。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均有毒。

对眼、皮肤有刺激作用。

口服剧毒,非骤死者,先出现感觉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沉重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随后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分解产物

氰化物

危险特性

有空气存在能溶解金和银。

对铝有腐蚀。

本身非可燃性。

与热源、酸或酸烟、水、水蒸气接触产生有毒和易燃氰化物和氧化钾;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足以使其放出氰化氢。

它与亚硝酸盐或氯酸盐一起加热至450℃发生爆炸。

与氟、镁、硝酸盐、硝酸、亚硝酸盐发生剧烈反应。

消防措施

氰化钾是不燃物,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及全身防护服。

邻近地区火灾时可用雾状水灭火。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毒害品。

包装方法:

(I)类。

固体或液体氰化物用玻璃瓶外木箱,或铁桶装。

储运条件:

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

宜专库专储。

库房应由双人双锁加强保管。

工作人员进入库房要穿戴工作服、防毒口罩以及其他防护用具,工作后脱去全部防护用品,再用水冲洗手、脸、双手浸入次氯酸钠稀溶液内消毒后用水洗净。

工作间隙不可饮茶、吸烟,皮肤伤口未愈不可接触。

切忌与酸类,氯酸盐、亚硝酸(钾)钠或食用原料共储混运,不可受潮,保证容器密封。

泄漏处理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加入过量次氯酸钠溶液,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钾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污染区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出现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

表- 氰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

氰化铜;氰化高铜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英文名:

cupriccyanide 

UN编号:

1587

分子式:

Cu(CN)2

分子量:

115.58

CAS号:

14763-77-0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色至绿色粉末。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吡啶、碱液、氰化钾、溶液。

毒性及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mg/m3)

1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

50mg/kg(大鼠腹腔)

健康危害

吸入、误服可致死。

非骤死者,先出现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沉重、呼吸困难,随后出现阵发性和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停止。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

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氮氧化物、氰化氢。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不燃。

与镁发生剧烈反应。

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酸类、镁氯甲酸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食用化学品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表- 氰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

氰化银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英文名:

silvercyanide

UN编号:

1684

分子式:

AgCN

相对分子质量:

133.84

CAS号:

506-64-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或淡灰色粉末,无臭无味。

熔点(℃)

320

相对密度(水=1)

3.95

相对密度(空气=1)

/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醇,溶于氨水、碘化钾、热稀硝酸。

毒性及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mg/m3)

1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可产生氰化物气体,吸入后引起氰化物中毒,出现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皮肤粘膜呈鲜红色、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本品可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眼、鼻、喉、口腔、内脏器官和皮肤均可发生银质沉着。

全身皮肤呈灰黑色或浅石板色,高浓度反复接触可致肾损害。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分解产物

氰化物

危险特性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氧化。

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

灭火剂:

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毒害品。

包装方法:

(I)类。

装入塑料袋,袋口密封,再装入厚度不小于0.75毫米的坚固钢桶中,桶盖严密卡紧,每桶净重50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但玻璃瓶外须加塑料袋。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泄漏处理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

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污染区用NaC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

对HCN则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NaOH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出现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

表- 氰化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

氰化锌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英文名:

zinccyanide

UN编号:

1713

分子式:

Zn(CN)2

分子量:

117.41

CAS号:

551-21-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1.85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溶于水,微溶于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mg/m3)

1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蒸气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氰化物中毒,出现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皮肤粘膜呈鲜红色、抽搐、昏迷等。

高浓度吸入后立即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口服可致死。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

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氰化氢、氧化氮。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不燃。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切忌与酸类混存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

泄漏处理: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

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污染区用NaC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

对HCN则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NaOH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

灭火剂:

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表- 氰化金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

氰化金钾;氰化钾金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英文名:

goldpotassiumcyanide

UN编号:

1588

分子式:

KAu(CN)4

分子量:

340.1

CAS号:

13967-50-5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味。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溶于水,微溶于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mg/m3)

1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人经口LDLo:

2857ug/kg,人(男性)经口LDLo:

6557ug/kg;TDLo:

714ug/kg,大鼠经口LD50:

6440ug/kg,属高毒类。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均有毒。

对眼、皮肤有刺激作用。

口服剧毒,非骤死者,先出现感觉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沉重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随后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救方法

对吸入中毒者(救护人员至现场必须戴好供氧式防毒面具)急救应迅速,使患者立即脱离污染区,脱去被污染衣着,在通风处安卧、保暖;如呼吸停止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眼睛受刺激或皮肤接触,须用大量水冲洗。

误服速送医院催吐,用用4%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水溶液或用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充分洗胃。

用3%亚硝酸钠及50% 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需由医师主持)。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氰化氢。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不燃。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切忌与酸类混存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

泄漏处理: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

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污染区用NaC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

对HCN则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NaOH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

灭火方法

用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表- 三氧化

(二)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

三氧化

(二)砷;亚砷酸酐;砒霜

危险货物编号:

61007

英文名:

ArsenicTrioxide;Arsenousanhydride

UN编号:

1561

分子式:

As2O3

相对分子质量:

197.8

CAS号:

1327-53-3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嗅、无味、白色、透明、无定形块状或结晶粉末。

熔点(℃)

312.3

相对密度(水=1)

3.78

相对密度(空气=1)

溶解性

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0.01

侵入途径

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

职业中毒主要经前二种途径。

非职业中毒则多为经口中毒。

健康危害

急性经口中毒者,可有口腔、胃肠道粘膜水肿、出血、坏死及广泛性毛细血管扩张。

大量口服后,一般于数小时内发生急性胃肠炎,由此可引起脱水及休克。

因中毒性心肌病变可致心悸、气短及心律失常。

偶亦有发生心源性猝死者。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分解产物

砷化氢

危险特性

在冷水中少量溶解,且溶解极慢;溶于15份沸水;溶于稀盐酸、氢氧化物、碳酸盐溶液、甘油;几乎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

易升华。

含砷量76%,而它粗制品中可能含锑、铅、铁、铜、锌、镉、硒、汞、碲等杂质。

潮湿时腐蚀金属,如铜、铝。

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

三氟化氯、氟、氟化氢、氯酸钠、活泼金属如铁、铝、锌。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用品,用水、砂土灭火。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毒害品。

包装方法:

(II)类。

玻璃瓶外木箱或木箱、木桶、铁桶内衬塑料袋。

储运条件:

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

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度、防止容器破损,不可与食用原料共储混运。

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和全身防护用品。

工作后及时漱口,清洗手、脸、更衣。

泄漏处理

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和手套。

用砂土混合,倒至空旷地方深埋,同时用1:

50碱水或肥皂水洗刷污染区。

用大量水冲洗、将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出现

禁忌物

强酸、光照。

表- 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

碳酸钡

危险货物编号:

61021

英文名:

bariumcarbonate 

UN编号:

1564

分子式:

BaCO3

分子量:

197.35

CAS号:

513-77-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斜方结晶或粉末。

熔点(℃)

1400

相对密度(水=1)

4.43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醚、氯仿。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口服后与胃酸起反应,变为氯化钡而发生中毒。

急性中毒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钾明显降低等。

可因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重症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缺氧性脑病、酸中毒等。

吸入高浓度本品粉尘可发生急性中毒。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钡化合物的工人,可有无力、气促、流涎、口腔粘膜肿胀、糜烂、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速、血压增高、脱发等。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2%~5%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

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钡。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

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灭火剂:

水、砂土。

表- 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氯化钡

危险货物编号:

61021

英文名:

Bariumchloride

UN编号:

1564

分子式:

BaCl2

分子量:

208.25

CAS号:

10361-37-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无臭。

熔点(℃)

965

相对密度(水=1)

3.86

沸点(℃)

1560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醇,微溶于乙酸、硫酸。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

118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口服后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钾明显降低等。

可因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吸入烟尘可引起中毒,但消化道症状不明显。

接触高温本品溶液造成皮肤灼伤可同时吸收中毒。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钡化合物的工人,可有无力、气促、流涎、口腔粘膜肿胀糜烂、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速、血压增高、脱发等。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氢、氧化钡

闪点(℃)

/

爆炸上限%(v%):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与三氟化硼接触剧烈反应。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酸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灭火剂:

水、泡沫、砂土。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②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③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④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2%~5%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

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

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②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表- 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氢氧化钡

危险货物编号:

61021

英文名:

Bariumhydroxide

UN编号:

1564

分子式:

Ba(OH)2

分子量:

171.35

CAS号:

17194-00-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

熔点(℃)

408

相对密度(水=1)

4.5

沸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