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37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研究周期:

2005年9月—2009年6月

二、课题概念界定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和谐教育的思想由来已久。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全面论述了和谐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他提出学校教育应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儿童的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需要身心和谐发展的与社会发展想适应的人才。

教育必须追求与社会需求相和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身躯发展需要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满足社会需要同促进儿童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之和谐,学校教育才能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严重滞后,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的实行和新一轮课程的改革,顺应时代潮流,从而使各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办学模式相继推广,而和谐教育更是得到广泛认同。

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以便使学生能真正适应21世纪的时代生活,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和谐教育还深入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还需要深入研究,以求建立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人与知识相和谐的“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客观存在的认知规律,通过建立“和谐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调控课堂教学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学的节奏符合学生认知节奏,从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是学生得到求知的愉悦,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充分的发展。

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研究本课题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调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提高“教”与“学”的和谐水平与层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完美和谐的统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改的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小学数学“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建立小学数学“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完美和谐的统一,是学生得到求知的愉悦,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充分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改的精神,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同时通过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的转变,提高教师的素质。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1)、教育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学生主体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和谐教育模式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依据辩证法,谋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建立教育和谐观,在学生发展的各种内存关系上,如情与知,手与脑,心与身等方面谋求高度的统一。

(2)教育的认识论

依据辩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确认"

和谐教育"

命题的提出是教育实践发展的结果,这个模式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充实、调整、完善。

认识来自于实践,只有让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大量的实践机会,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的努力与时代的要求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内因才能产生作用。

2、专业理论依据

依据教育学,建立和谐教育本质论:

和谐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需求。

教育形态必须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教育进程必须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

依据心理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确认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有可观的心理潜能和成才的可能。

只要教育措施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因,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施教,激活其心理状态,可以发挥其潜能。

3.系统论依据

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因素,使课堂形成一个系统,并使这个系统最优化,发挥整体功能,产生最佳教育教学的效果,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激励原则

坚持正面教育,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前进,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并为他们成才创造条件。

2、民主原则

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敢想、敢说、敢为的创造精神。

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主精神。

3、内化原则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

和谐教育的内化原则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情感的心理体验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促成内因的变化。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提供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发展能力的启发式教学,以主要精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协同原则

整体优化的重要依据是协同,这就要求各教育因素达到最协调的结合,和谐就是要使各种力量协调一致,起互补效应,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形成整体优化的格局。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主要内容:

(1)研究教学内容的选择

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情感投入的内容;

适度的内容分量。

(2)研究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3)研究灵活教学方式的应用

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合作探究的方法;

艺术的教学手段。

(4)研究课堂和谐气氛的营造

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面向全体学生;

营造赏识、互助的气氛。

研究重点:

(2)、(3)、(4)

研究难点;

(2)、(4)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校二(5)班、二(4)班、三

(1)班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十、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从2005年5月开始至2009年6月结题,历时四年,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5年5月—2005年10月)

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对参研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目标。

(2)实施阶段(2005年11月——2008年12月)

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并对课题确定的内容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灵活教学方式的应用,课堂和谐气氛的营造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建立一种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结题(2009年1月——2009年6月)

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汇总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各项科研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十一、成果分析

构建数学“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来,首先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许多教师不断学习反思,用新课程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努力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发展。

真正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为学生创设环境,组织课堂秩序,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高质高效地学习。

非实验班的教师也能站在较高的角度评鉴教材,分析课程实施情况,能注重利用生活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注重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

在实验探索过程中,锤炼了教学基本功,增强了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

为此,也取得了一系列较为可喜的成绩。

课题主持人朱小虹老师在2005年在山丹县教改实验课评比中获小学数学组一等奖。

2006年在山丹县连片教改实验课评比中获小学数学组二等奖,在张掖市录象课评比中获小学数学组三等奖,在全省小学教学现场教学及观摩研讨活动中获一等奖,还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和甘肃省第二届“青年教学能手”,2006年制作的课件《加法的意义》在山丹县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2007年参与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在张掖市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008年7月被山丹县教体局聘为兼职教研员、教学支持活动专家组成员,所带六年级数学在小学毕业会考中名列全县第五名,9月讲稿《浅谈说课、讲课与评课》入选山丹县教体局编印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及教学支持活动汇报研讨文辑,12月论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在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经验网上交流活动中获三等奖。

课题组成员张新桂老师2006年在全县小学教改实验课评选活动中荣获数学组三等奖,多媒体课件《认识人民币》在张掖市小学组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三等奖。

2007年所带六年级(4)班在全县毕业会考中名列年级六个教学班第一。

2008年多媒体课件《找规律》在全县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三等奖,所带六年级(6)班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排名全县第一。

2009年所带五年级(6)班在全县抽考中,排名全县第二。

2009年被评为山丹县“优秀教师”。

……

其次使师生关系日趋民主和谐。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堂上出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学生情绪好,反应敏捷,思维活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能看到教师走下讲台、走向学生,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使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不少老师在教学中设计质疑环节:

“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还想说些什么?

”……学生参与学习、讨论、交流的热情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充满自信,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特别是实验班的孩子,学习积极主动,个性和特长得到健康而有效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每学期期末的质量监控中,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非实验班的学生。

事实证明,“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来,给教学注入了活力。

实现了“师”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环境与气氛的和谐,文本与人本的和谐。

给学生营造了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达到了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十二、结论与思考

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思考:

1.人和是构建小学数学“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

它首先是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智力生活背景,创造一个互相支持,互相欣赏,彼此接纳的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袒露自己的心扉,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

其次是让学生实质性、主动性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交流和探索中,抽象某种几何图形,建造某种数学模型,探究某个公式或某个定理,总结某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且不断质疑,不断修正,以达成共识,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

2.趣浓是构建小学数学“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条件。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好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为和谐的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3.主动是构建小学数学“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体。

现行的素质教育已回归理性。

真正的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力,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主动”,和谐的目的是“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以主动建构为核心,来达到使每个儿童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目的。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

让学生参与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得到提高。

4.互动是构建小学数学“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手段。

对和谐数学课堂而言,互动是一门学问,互动是一种艺术。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学生所想,说学生所说,与学生产生共鸣。

它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标下,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

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每个学生都能亲临其境的平台,让学生人人参与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

在探究中发展能力,以动促思;

在合作中追求成功,查漏补缺;

在交流中总结经验,建模导航。

而教师只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发现矛盾的见证者。

5.发展是构建小学数学“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

“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氛围;

“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而“和谐”、“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

“发展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

通过课堂教学形成教师爱教、会教,学生爱学、会学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质。

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我们就要充分抓好人和、激浓、主动、互动、发展等几个环节,也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关键。

十三、今后努力方向

1.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教师在课堂调控中如何更加得心应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度”该如何把握?

2.教学中如何体现互动?

有的只是纯粹在师生问答上下功夫;

有的干脆教师参与操作即为互动;

如何在情感方面开展师生互动、教师与文本、学生与信息之间的互动等等,是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3.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一个反复的修炼过程,涉及到诸多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且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还会产生新矛盾,遇到新问题,出现反复状态。

虽得出了几条经验,但时、事、物随时都在变化,我们如何以不变应万变,还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对师生互动教学个案的研究,结合相应的培训,使“师生互动和谐发展”得到更深入广泛的开展。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

需要我们不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我们的“课感”;

需要我们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

更需要我们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以达到促使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让我们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