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648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案湘教版文档格式.docx

1.知识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内力作用影响的地表形态,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我探究能力,对于外力作用影响的地表形态提供大量的直观图片,创设情境进行引导。

2.心理特点:

高一的学生学习任务较繁重,注意力易分散,但对新奇的变化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授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

2.理解外力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3.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上沧海桑田变化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地貌景观图片的欣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

教学难点: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外力作用影响的地表形态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尤其是侵蚀和沉积作用下的地貌类型及其作用过程是难点。

对于教学难点侵蚀、沉积作用的地貌形态,教材采用“活动”的形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对图片材料的分析判断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法:

采用讲授法对基本概念知识的讲解,采用视频图片直观演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最后采用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对本节课的知识加强巩固。

学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整理各种视频图片资料、制作课件、设计课堂活动等

学生准备:

预习、查阅资料、搜集整理素材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

教学目的与效果

情境导入

播放《匆匆那年》视频,引出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地表形态,温故知识

学生思考并集体回答内力作用的相关知识。

温故知新

回顾原有知识,引出新知识

投影“新西兰南岛摩拉基大圆石”,引出本节课题: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展示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同时分析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师:

形态各异的地表是地质作用造就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内力作用,其表现有岩浆、火山、地壳运动等,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外力作用。

请大家回忆: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内外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观念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呈现案例,对比分析两类地貌,引导学生探究

播放风力侵蚀的视频及形成的地貌类型

展示各种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播放流水沉积视频

展示长江流域图片和荆江河段图片

展示海浪作用影响的各种地貌图片

展示冰川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

风力侵蚀分布在什么地区?

形成那些地貌?

生:

干旱半干旱地区。

可以形成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因气候干燥,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由于近地面的风沙粒较大,磨蚀力较强,形成这种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我们称之为风蚀蘑菇。

除此而外,还有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柱。

当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中,当风速减小时沙粒就会慢慢沉积,形成堆积地貌,那么风力沉积可以形成哪些地貌?

沙丘(移动沙丘和静止沙丘),还有黄土高原深厚的的黄土层。

思考:

沙丘师如何移动呢?

我们看到沙丘的两侧面坡度不同,坡度较缓的这边应该是风的来向,坡度较陡的那侧就是背风坡,由此可以看出,沙子在迎风坡吹起,在背风坡堆积,这样就缓慢向前移动。

通过练习检测风力作用与地貌。

大家看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

峡谷,瀑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

通过图片展示,流水侵蚀所成地貌是什么?

沟谷(v型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等。

这是一幅山水组合景观,欣赏这种景观类型我们应该乘船或竹筏感受一种人在画中游的动态美,请问大家这是哪里?

桂林山水。

是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是属于什么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对的。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区,由于可溶性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我们把喀斯特地貌也称为岩溶地貌,由于溶蚀作用形成。

那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什么地貌?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云贵高原区。

当流水减缓时,侵蚀的产物就会慢慢堆积而成沉积地貌,流水沉积又形成那些地貌类型?

出山口——冲积扇,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我们对于沉积地貌逐一进行再分析。

我爱连连看。

小结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地貌形态。

问题探究一:

(合作学习)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在上游成为沱沱河,通天河,在流经滇川交界时因古时盛产沙金而称金沙江,在流经四川境内称之为川江,在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段称之为荆江,在扬州以下称之为扬子江,在上海注入东海。

古代著名的诗人李白曾在《渡荆门送别》中描述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大家合作探究长江地貌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合作探究)

上游形成V形谷,下游形成U形谷。

(对学生的的概括进行简单地总结)。

河流上、中游在山区、高原流经时,受重力作用,河水不断下切,使河床不断加深,河流落差越大,流速越快,冲刷越严重,往往形成“V”字形的峡谷。

横断山区的山高谷深、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例子(显示横断山和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

河流进入下游后,受岸基和地形影响,流速减小,河流以侧蚀为主,使得河床不断加宽,形成“U”字形的峡谷。

讨论海浪作用影响的地貌分布在什么地区?

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分别形成何种地貌?

分布在海滨地带。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海浪沉积可以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是的,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波浪和潮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不但受海浪的强弱外,还与岩石的抗蚀能力有关。

对于坚硬的岩石,结构致密,抗蚀能力较强,但因裂隙或垂直节理发育,而被侵蚀成为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讨论冰川作用影响的地貌分布在什么地区?

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分别形成何种地貌?

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冰川侵蚀可以形成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湖、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冰川沉积可以形成形成杂乱无章的冰碛地貌,如冰碛平原、冰碛丘陵等。

练习:

独具慧眼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探究做出示范

课外探究

展示荆江图片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展示荆江部分图片,让学生课后思考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师生分妒案例后,小组展开讨论,极大地提高了掌兰学习的效率。

通过欣赏自然风光的图片,学生堤升了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培养学生读图分析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堂小结

PPT展示小结表格

外力作用

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风力作用

侵蚀

沉积

流水作用

海浪作用

冰川作用

“梳理特征”环节,需要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分析,使整节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检测

1、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A、海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化、风蚀作用D、冰蚀作用

2、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的成因是()

A、溶蚀作用B、沉积作用C、风蚀作用D、海蚀作用

3、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

师生共同归纳学习要点,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立多思考

板书设计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3、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力侵蚀

(2)风力沉积

2、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物理侵蚀、化学侵蚀)

(2)流水沉积

3、海浪作用

(1)海浪侵蚀

(2)海浪沉积

4、冰川作用

(1)冰川侵蚀

(2)冰川沉积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复习,形成知识体系。

结束

在欢快的歌曲中,展示:

小纸币大地理的图片。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