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83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食品安全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下列有关添加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合格的加碘食盐供人们食用

B.发霉的大豆充分清洗后仍可食用

C.禁止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销售

D.合理地使用某些食品添加剂改善菜肴的口味

2.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3.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

A.塑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

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

C.碳酸钡、氯化银、硝酸铜均属于不溶性盐

D.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4.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测量溶液的pH

C.

取固体药品D.

熄灭酒精灯

5.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淀粉溶液与碘水作用呈蓝色

B.稀硫酸与氧化铜混合,微热,溶液变黑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D.往新制氢氧化铜中滴加葡萄糖溶液,微热,出现红色沉淀

6.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金属,其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

由此推断下列几组物质组合,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

A.La和稀盐酸B.La2O3和稀盐酸

C.La(OH)3和氯化钾溶液D.La(OH)3和稀盐酸

7.烹饪鱼时,同时加料酒和食醋能使鱼肉味香可口,这是因为两者发生了反应(未注明条件):

(乙酸乙酯)。

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

①按物质分类,酒精属于碱

②能闻到香味,是分子受热体积膨胀的缘故

③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增大

④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A.1种B.2种C.3种D.4种

8.下表中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药品或方法

A

鉴别羊毛线和棉纱线

分别灼烧,闻气味

B

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

依次通过足量的Na2CO3溶液和浓硫酸,收集

D

除去Mg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加过量的氢氧化镁,过滤

A.AB.BC.CD.D

9.某同学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后,没有及时停止通二氧化碳,不久溶液又变清了。

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这样的反应:

,Ca(HCO3)2也是硬水中的成分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实验2中的现象说明CaCO3的溶解性比Ca(HCO3)2强

C.在实验2的试管中加入肥皂水,会出现较多泡沫

D.实3说明了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10.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1.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分离膜,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使二氧化碳穿过分离膜被氨水(NH3·H2O)吸收(如图)生成可用作化肥的碳酸氢铵。

(1)NH3·H2O中氮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

(2)氨水呈碱性,原因是其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填离子的符号)。

(3)写出上述生成碳酸氢铵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4)二氧化硅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_____(填化学式)和水。

12.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中,往往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粽子的主要配料是糯米,糯米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

(2)装饰房屋的玻璃雕刻着美丽的花纹,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丙烯(C3H6)是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请写出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该过程是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南极撞击坑成功软着陆。

探测器如图所示。

①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标号)。

②聚酰亚胺聚合材料覆盖在探测器表面,可以保证探测器在温差极大的月球上正常工作,请推测该材料的一条性质______。

13.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清洗剂,请回答:

洗涤灵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活氧彩漂

污渍爆炸盐

功能:

清除油污

有效成分:

盐酸

有效成分:

氢氧化钠

有效成分:

过氧化氢

有效成分:

过碳酸钠

(1)清除以下物质,可使用炉具清洁剂的是_____(填标号)。

a.铁锈                    b.油污                    c.水垢

(2)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再加入足量洁厕灵,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该气体的反应体现了图1中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的性质关系。

(3)如图2甲所示,将洁厕灵滴入炉具清洁剂中。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_____,此时溶液可用图2乙中_____(选填“A”、“B”或“C”)点处表示。

③若反应后溶液pH为7,图2丙中a化学式为_____。

④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出反应后溶液处于图2乙中C点的是_____(填标号)。

a.pH试纸       b.铜粉        c.氧化铁       d.氢氧化铜        e.碳酸钙        f.硝酸银溶液

三、科学探究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_(填“甲”或“丙”)可得知:

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______(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

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______。

【猜测与假设】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

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继续实验】

(4)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a、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或______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b、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______固体

______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和

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

(5)得出结论:

上述猜测______(“正确”或“不正确”)。

1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CO2与NaOH的化学反应”。

【实验1】配制NaOH溶液与CO2制备

(1)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

【实验2】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2)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____(填“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

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3】乙同学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各收集一锥形瓶(100mL)CO2.如图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并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4)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

(5)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

(6)反应进行到15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该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产生气泡,该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四、推断题

16.已知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纯净物,其中甲为胃酸的主要成分,丁的溶液呈蓝色,乙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物质乙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具体微粒名称)。

(2)丙的物质类别为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写出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甲→丁还需要的另一反应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将一定量的乙放入盛有丁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______(填名称)。

五、实验题

17.已知:

为了证明过氧化钠(Na2O2)固体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固定装置已略去)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请将如图F方框中A装置的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补画完整______。

(3)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E装置的现象是______。

(4)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以上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依次为A→______、______、______→B(填标号)。

(5)氧气可采用B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氧气的______性。

六、计算题

18.小明称取4.0gXX牌钾肥样品(标签如图1所示)放入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逐滴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该化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

(2)该产品是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人体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使用合格的加碘食盐供人们食用,说法正确;       

B.发霉的大豆不能食用,选项说法错误;

C.甲醛有毒不能食用,禁止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销售,说法正确;       

D.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和口味,合理的使用某些食品添加剂改善菜肴的口,说法正确。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A、该标志为回收标志,符合题意;

B、该标志为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标志为严禁烟火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为节能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解析】

【详解】

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合成材料,A错误;

B、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属于碱,B错误;

C、硝酸铜易溶于水,不属于不溶性盐,C错误;

D、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A、由于该装置中试管处有2个孔,故应需先将长颈漏斗口形成“液封”,才能检查装置气密性,错误;

B、测量溶液的pH,不能直接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这样会污染待测液,错误;

C、取固体药品,瓶塞应倒放在实验桌上,错误;

D、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A、碘水中含有碘单质,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A正确;

B、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溶液会变成蓝色,B错误;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C正确;

D、往新制氢氧化铜中滴加葡萄糖溶液,微热,会出现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B。

6.C

【解析】

【详解】

A、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金属,故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前面,故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LaCl3,A不符合题意;

B、金属的氧化物能和稀盐酸反应,故La2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LaCl3,B不符合题意;

C、La(OH)3是难溶性的碱,不能和盐反应,故La(OH)3不能和氯化钾溶液反应,C符合题意;

D、La(OH)3是难溶性的碱,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LaCl3,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解析】

【详解】

①按物质分类,酒精属于有机化合物,不属于碱,①错误;

②能闻到香味,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缘故,②错误;

③食醋的pH<7,加水稀释食醋,溶液浓度减小,溶液pH增大,③正确;

④乙酸乙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1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④错误;

故选A。

8.C

【解析】

【详解】

A、羊毛线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纱线灼烧后几乎无气味,故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线和棉纱线,A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有气泡冒出,故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可以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B能达到实验目的;

C、HCl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使得氢气中混有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H2SO4和氢氧化镁反应会生成硫酸镁和水,且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故加过量的氢氧化镁,过滤可以除去Mg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加过量的氢氧化镁,过滤,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故A错误;

B、实验2中的溶液浑浊,实验3中的溶液又变澄清,所以实验 2中的现象说明 CaCO3的溶解性比 Ca(HCO3)2差,故B错误;

C、Ca(HCO3)2也是硬水中的成分之一,肥皂水在硬水中的泡沫较少,所以在实验2的试管中加入肥皂水,不会出现较多泡沫,故C错误;

D、碳酸氢钙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3说明了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

【分析】

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沉淀产生,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①正确;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其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故②正确;

③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HCl+NaOH=NaCl+H2O可知,每36.5份质量的氯化氢能生成58.5份质量的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根据CuCl2+2NaOH=Cu(OH)2↓+2NaCl可知,每135份质量的氯化铜能生成117份质量的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由于没有确定氯化氢和氯化铜的质量,不能确定溶液的溶质是否一定增加,即使一定增加,也不应是沿直线增加。

故③错误;

④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增大;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水,溶剂的质量增大,但是幅度减小,故④正确。

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①②④。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1.

(1)-3##-3价

(2)

(3)

(4)

 

【解析】

(1)

氨水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即计算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则

(2)

氨水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故显碱性,离子符号是:

(3)

由题意得,二氧化碳和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化学方程式为:

(4)

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硅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碳元素和硅元素化合价都是+4价,碳酸钠化学式是

,故硅酸钠化学式为

12.    糖类    CaF2    

    热    C    导热性差或稳定性较强

【解析】

【详解】

(1)糯米等主食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2)根据

,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可以推知X的化学式为CaF2;

(3)丙烯完全燃烧是丙烯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

(4)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故由题意可知,该过程是热能转化为电能;

(5)①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故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C;

②聚酰亚胺聚合材料覆盖在探测器表面,可以保证探测器在温差极大的月球上正常工作,故可以推测该材料导热性差或稳定性较强。

13.    b    ②    

    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氯化钠    A    H2O    bf

【解析】

【详解】

(1)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常用酸来除铁锈,三氧化二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除铁锈,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从而去除油污,符合题意;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酸反应,故常用酸除水垢,碳酸钙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除水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洁厕灵中含有盐酸,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属于酸与盐的反应。

故产生该气体的反应体现了图1中②;

(3)①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故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氢氧化钠、氯化钠;

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pH>7,故可用图2乙中A点处表示;

③反应后溶液pH为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图2丙中a为水,化学式为:

H2O;

④a、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值,pH<7,说明反应后溶液处于图2乙中C点,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之后,不与盐酸反应,且铜不与氢氧化钠、氯化钠反应,无法验证反应后溶液处于图2乙中C点,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不与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反应,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处于图2乙中C点,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铜与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处于图2乙中C点,不符合题意;

e、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氯化钠不反应,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溶液处于图2乙中C点,不符合题意;

f、硝酸银溶液与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都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验证反应后溶液处于图2乙中C点,符合题意。

故选bf。

14.    甲    2Al+3CuSO4=3Cu+Al2(SO4)3    强    实验甲中CuSO4溶液中也含有水    Cl-    Na2SO4    无明显现象    正确

【解析】

【分析】

本题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以及破坏氧化铝薄膜的微粒。

【详解】

(1)本实验是对比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甲、乙只有铝丝是否打磨情况不同,其他变量均相同,故比较实验乙和实验甲可得知:

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是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故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铝可以置换硫酸铜溶液的铜,故金属活动性Al比Cu强;

(3)实验甲中CuSO4溶液中也含有水,但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所以H2O对氧化铝薄膜没有破坏作用;

(4)为检验Cl-是否可以破坏氧化铝薄膜,先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此时溶液中多了Na+和Cl-,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说明氧化铝薄膜被破坏,可以推出Na+或Cl-能破坏氧化铝薄膜,为了排除Na+的影响,可以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可以推出Na+和

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故破坏氧化铝薄膜的是Cl-,猜想正确。

15.    B    左高右低    二氧化碳溶于水也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    

    排水法    

    

【解析】

【详解】

(1)A、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液体体积时使用,A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用于加热,在配制溶液时用不到,B符合题意;

C、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用于量取溶剂,C不符合题意;

D、烧杯用于氢氧化钠固体称量和溶解,D不符合题意;

E、玻璃棒用于固体的溶解,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内部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向左侧,造成液面左高右低的现象;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使气压降低,造成液面左高右低;

(4)锥形瓶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