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200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金塘中心小学 江汉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0、31页。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

我是这样设想的,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的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计数器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具体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找规律、摘星星)等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四、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板书课题:

可爱的小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主题图  

师:

猫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放在家里就出门了。

小猫在家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又有点饿了,小猫会怎么做呢?

  

生:

先把一条鱼吃掉。

  

师:

那我们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图2)  

师:

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能用数学语言讲出来吗?

  

生:

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得实在太饿了,就吃了1条鱼,还剩2条鱼,3-1=2。

  

(类似方式理解图3、4)  

生:

盘子里还有1条鱼,小猫又吃了1条鱼,还剩0条鱼。

1-1=0。

  

师:

我们一起来完整的看看这个故事吧!

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吗?

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课件呈现)  

(2)拓展  

师:

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可以怎么列式呢?

  

生:

3-3=0。

  

师:

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又该怎么列式呢?

为什么?

  

生:

2-2=0,因为第二幅图的盘子里有2条鱼,第四幅图2条鱼被小猫吃了,所以说是2-2=0,最后1条鱼也没有了。

  

3、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

数学的研究常常要借助工具,像之前帮助我们比较的天平。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计数器。

  

(学生数,老师拨5个珠子)  

师:

(拨走一颗珠子)你能用数学语言给大家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吗?

生:

有5颗珠子,老师拨走了一颗,还剩4颗。

算式是5-1=4。

(板书)  

师: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生:

1+4=5。

  

(继续以这样的形式探究,板书10个算式)  

师:

同学们仔细看看黑板上列出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

同桌之间交流下。

学生汇报。

  

4、进一步理解互逆关系  

师:

同学们都喜欢套圈的小游戏吧!

套圈是一项健康有趣的娱乐项目,有个小朋友的手里拿着4个圈,他可能套上几个?

几个没套上?

我们一起来看看!

  

(1)当小朋友套上1个圈时,你能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或3+1=4)(4-1=3或4-3=1)  

(2)当他套上2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2+2=4  4-2=2)  

(3)当他套上3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1+3=4或3+1=4)(4-1=3或4-3=1)  

(4)当他把所有的圈都套上了,该怎么列式呢?

(0+4=4或4+0=4)(4-4=0或4-0=4)  

5、小结  

师: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得数是0的计算,知道了当把所有的物体都拿走以后,一个也不剩,这时候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就是0。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页,回顾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完成书上填空。

  

(三)练习  

1、课本第31页第一题  

(1)课件出示,理解图意,说一说(吹泡泡),同桌相互说。

引导学生表达:

淘气吹了5个泡泡,破了1个,还剩4个,又破了2个还剩2个,又破了2个,还剩0个。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摘星星,口算(出示题目,开火车完成)。

2+3=★3+1=★3+2=★

  5-3=★2+2=★5-2=★

  4+1=★1+3=★1+4=★

  5-4=★5-5=★4-4=★

3、课本第31页差几个杯子和几把勺子。

讲数学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简明地讲数学故事,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在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31页第三题(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五)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评价〗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的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中通过“小猫吃鱼”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然后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最后再由数字计算和规律探求加深理解。

这样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差几个杯子和几把勺子)并利用“套圈”、“小鸡吃食”等材料进行讲故事、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与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发现,这一教学设计为学生体会较抽象的减法意义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但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来说,形式较单一,还应积极探求新方法。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