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2442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2008-2012)》完成情况,为充分发挥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加工潜力,加快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特制订《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所指中药材产业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业(含采收处理、产地初加工等)、中药材加工业(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药原粉等)、中药材市场、中药科研等,对中药材深加工的中成药、含中药的相关产品生产也作为中药材产业链的延伸,提出了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我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2008-2012)完成情况

我省于2008年初制定了《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2008-2012)》,提出了三项发展目标:

一是围绕亳州中药材市场稳步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80万亩;二是在六安、安庆、黄山、宣城、铜陵、池州等山区形成50万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三是建成中药材销售额达到150亿元,中药工业产值达到35亿元的中药专业经济区域;全省中药工业产值至2012年翻一番,达到70亿元左右。

目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70多万亩,中药材销售额已达近200亿元,中药专业经济区域亳州市的中药工业产值已达74亿元,这些指标均已提前并超额达到目标。

二、我省中药材产业优势分析

我省中药材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一定的种植加工优势、市场优势和科研优势。

(一)种植加工优势。

一是中药材种植区域化发展。

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0多万亩,遍及全省各地。

已形成以亳州、阜阳为重点的皖北家种中药材种植生产区域,以六安、安庆为重点的皖西大别山特色中药材生产区域,以黄山、宣城、池州、芜湖、铜陵等地为重点的皖南山区中药材生产区域(具体种植情况见附件一)。

二是中药材基地规范化发展。

我省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有地方政府引导的以生产区域形成的种植基地。

也有中成药生产企业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建设的生产基地,这些基地都在朝着规范化种植的方向发展,不少基地通过了有关规范认证。

如太和县阮桥镇板兰根基地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该县的“李兴”、“鹏宇”牌桔梗基地、亳州市的8种药材基地和歙县的贡菊基地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有机产品认证;亳州市的千草药业饮片厂4种药材、广印堂制药公司10种药材的基地通过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三是道地中药材品牌化发展。

我省有常用道地药材300余种,四大皖药(亳州白芍,铜陵丹皮,歙县贡菊,岳西茯苓)和霍山石斛、宣城木瓜闻名全国。

铜陵牡丹、歙县贡菊、霍山石斛、宣城木瓜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书,宁国县的前胡成功注册“宁前胡”商标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书,石台县获“山茱萸之乡”称号,旌德县获“灵芝之乡”称号。

四是中药材加工集群化发展。

我省现有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10家,饮片加工企业65家,另有含中药饮片的中成药生产企业11家。

亳州市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全市通过GMP认证的饮片加工企业48家,其中有5家中成药生产企业同时加工饮片,涌现了一批各具优势的饮片加工企业,2010年该市中药材深加工生产总值74亿元。

五是中药材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

我省现有省级龙头企业27家,2010年产值约30亿元,年增长近50%。

(二)市场优势。

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目前是国内上市品种最多、经营面积最大、交易最为活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近两年中药材成交额每年都以20多亿元的幅度递增,占全国市场的份额已超过20%,2010年中药材成交额200多亿元。

市场内建有中华药材网和药通网等中药专业信息网站,国内大多数植物药材品种价格基本取决于亳州药材市场价格。

(三)科研优势。

我省现有专业从事中药(或中西药兼顾)产品和技术研究单位60余家。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医学研究院、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安徽大学生命学院都有一支很强的研发队伍,部分专家在全国也很知名。

拥有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省中药提取工程研究中心、合肥神鹿省级中药技术中心等。

不少成果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如皖贝母的综合研究、断血流的研究、霍山石斛的系列研究、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牡丹酚”的提取工艺及技术、宁前胡仿野生繁育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等。

青阳的安徽益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牡丹酚还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生物检验所的“牡丹酚标样”专供权。

(四)政策优势。

国务院于“十一五”期间发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9年又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安徽省政府2009年出台了《安徽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卫生部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收集了307种药品,其中中成药占102个,有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

这些都将使中药材市场大幅扩容,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三、我省中药材产业制约因素

一是缺少扶持政策。

农民种粮、植树、种植毛竹、油茶都有补助,种植中药材缺少补助。

二是缺少启动资金。

种植户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缺少筹措资金渠道,靠自我积累时限太长。

三是缺少保险机制。

大宗粮棉油都有保险,中药材保险尚未开展。

四是缺少技术指导。

中药材种植养殖有特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管理规范,而我省不少中药材主产区缺少中药材技术人才,缺少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

五是缺少信息传递。

种植户不了解市场需求,企业不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六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野生家种药材资源丰富的皖西及皖南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少,对当地农村经济和药农增收的引导、带动作用小;龙头企业本身也存在管理水平低、产品成本高、创新能力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

四、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药农增收致富,实现中药材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高标准种植基地。

中药材种植基地总面积达到240万亩以上,其中符合GAP等认证标准的种植面积50万亩。

2、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

形成年产值超5亿元的中药生产、加工企业10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0家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

3.提升中药产业规模。

实现中药生产加工、中药相关产品工业产值500亿元以上,使之成为全省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完善中药材市场体系。

在不断发展壮大亳州中药材市场的基础上,争取全省中药材年成交总额达300亿元。

5.建设中药现代化创新体系。

形成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及支撑平台,建成5个在国内有影响的省级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指标分解见附件二。

五、重点工作

(一)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一是继续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进中药生产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在中药材产区建设稳定、可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促进道地和优势中药材向最佳种植区域集中。

力争皖北、皖西、皖南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40万亩、50万亩,其中符合GAP等规范标准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10万亩、5万亩(具体规划情况见附件三)。

二是立足道地及优势中药材资源,鼓励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争创名牌产品,提升中药材品牌价值。

三是继续推行中药材种植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

(二)推进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

立足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的功能定位,加强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市场的信息、包装、仓储、冷藏、运输等功能,提高辐射能力,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占全国25%以上。

鼓励药材种植区加强与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合作,畅通全省中药材交易渠道。

支持黄山市建立在全国有影响的贡菊交易市场。

(三)推进中药材加工规模化。

一是拓宽中药材产业链,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等主导产品的同时,积极向食品、保健品、日化及消毒杀菌产品等领域延伸。

二是扶持企业配套发展仓储设施和运输队伍,开设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培育壮大集种植收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化中药材龙头企业,争取打造上市企业。

三是开展中药饮片企业的GMP认证和食品企业的QS认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四是依托皖籍中药文化资源,打造亳州华佗医药文化、皖南新安医药文化品牌,发展中药文化特色旅游。

(四)推进中药材的研发。

一是建立中药产业技术平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和无公害栽培。

二是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在研发中的作用,加快科技项目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研究,积极参与无公害中药材标准的制定。

四是开展濒危药材资源调查和保护,提出中药资源濒危和保护等级评价标准。

四、重点项目

根据各中药材、中成药等相关企业编制的“十二五”规划,并经当地有关部门同意立项,“十二五”期间,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等41家企业将在我省中药材产业化领域投资63.82亿元,实施46个项目(具体项目见附件四)。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10〕68号,)要求,省建立中药材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负责人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省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卫生、税务、金融、保监等部门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

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实施全省中药材产业化工作,组织制定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在实施特色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推行规范化种植养殖认证;科技部门组织开展新药和药品生产新工艺的研究,为新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对中药材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财政、税务部门对中药材重点发展项目提供资金和税收政策支持;农业部门负责指导中药材生产种植;卫生部门负责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参与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金融管理部门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协同保监等部门推进中药材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每年召开中药材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通报中药材产业化工作进展情况;审定有关中药材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和重大计划;研究全省中药材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协调各成员单位制定配套措施,争取扶持项目和扶持资金;研究中药材产业化项目,对有关项目进行整合;指导全省中药材产业化工作的开展。

中药材生产区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中药材产业化工作情况,建议当地政府出台贯彻皖政办〔2010〕68号文件的实施办法,成立本地区中药材产业化领导协调机构,明确牵头部门,落实办事人员,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二)强化监督管理。

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购销渠道、储存养护和包装、标签,加大市场巡查和抽检力度,进一步规范中药材市场,依法打击掺杂制假,以次充好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加强政策支持。

中药材生产区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将皖政办〔2010〕68号文件转化成现实的优惠政策。

一是争取政策。

对中药材种植及加工达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性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中药材主产区开展中药材种植养殖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二是提供奖励。

对带动农民增收效益突出的中药材生产和加工企业,给予奖励。

三是加强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我省中药提取物监管和认证工作的支持;鼓励省内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四)加强资金支持。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形成省级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统筹用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种苗筛选培育、新品种开发研制、新技术推广应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新上项目的补贴等。

中药材种植重点市、县相关部门也应向政府建议设立专项配套资金。

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为成长性好、社会效益明显的省级龙头企业和带动基地农户500户以上的项目建设及中药材收购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发挥保险机制风险管理职能,转移中药材生产风险。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以奖代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皖投资中药材产业。

(五)加强人才和技术支持。

一是高度重视中药材专业的职业教育,加快向生产一线输送专业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药材企业工作。

二是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成为掌握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的中坚力量。

三是建立种植服务体系,加强对药农开展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产地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

四是加强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做到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中药材资源并重。

五是依托中药技术平台,提供政策咨询、产业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引导药农种植适销对路的产品。

(六)发展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一是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还的原则,大力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二是可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实施中药材建设项目,支持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咨询、会员培训、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产品认证、基地建设、市场营销等服务,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连接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纽带作用。

三是指导成立中药材产业化协会组织,及时提供技术指导、产销衔接、技术信息等各种服务。

四是研究成立省中药材产业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对重点项目进行调研论证,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附件一、各市中药材种植情况

亳州市种植面积6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谯城区和涡阳县境内,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板蓝根、桔梗等基地。

安徽济人药业、海鑫药业、雷允上(亳州)饮片厂等都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

阜阳市种植面积20多万亩,年产值4亿多元。

太和县以李兴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各乡镇的桔梗生产基地,位居全国三大桔梗生产基地之首,常年种植桔梗10万亩(其中李兴镇5万亩),年产量2.8万吨,年产值3亿元左右;以阮桥镇为中心板兰根基地,面积稳定在4000亩以上,年产量1600吨。

六安市种植面积近20万亩,主要集中在金寨、霍山两县。

霍山石斛基地,种植面积2.4万平米。

回音必集团霍山公司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

滁州市种植面积约19万亩,产值约为4.8亿元,其中甜叶菊种植面积约为18万亩,滁菊种植面积约为8500亩,银杏种植面积约6000亩,其它类约为1000亩。

安庆市种植面积14万多亩,大宗地产药材有200多种,其中每年可产1000吨以上的品种有茯苓、瓜蒌、葛根、夏枯草、活血藤、香附子、虎杖、菝葜等8种,500吨以上的品种有桔梗、南山楂、金樱子、野菊花、白茅根、断血流、石菖蒲等12种。

潜山县九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金银花基地,种植面积1万亩;该县生化葛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葛根基地,种植面积2000亩。

宣城市种植面积约10万亩,主要包括宣木瓜15000亩、太子参18000亩、宁前胡8000亩、灵芝1200亩、瓜蒌20000亩、杜仲3000亩、白术2000亩、乌梅2000亩、元胡5000亩、银杏5000亩、皖贝亩1000亩等。

池州市种植面积约10万亩,其中石台县七井乡的山茱萸、丹皮基地,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九华野葫芦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栝蒌基地,种植面积万亩以上;贵池区人工养殖梅花鹿由棠溪一个场发展成为刘街乡昌松养鹿场、牌楼大王洞养鹿场共3个场。

黄山市种植面积9.4万亩,其中贡菊基地种植面积为5.7万亩,包括千亩以上基地10个,百亩以上基地26个。

芜湖市种植面积8万多亩,市辖三县中药材种植户约8000户,种植大户10余户。

张恒春药业公司、绿叶制药公司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安徽省国泰天然植物药有限公司,在南陵丫山、新桥、泾县榔桥镇、芜湖县花桥镇、芜湖鸠江区和黄山区耿城镇种植基地共2.73万亩

巢湖市无为、和县两县共有规模河蚌珍珠养殖约1万亩;含山县太湖山鹿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饲养梅花鹿、马鹿1200余头,每年可新增仔鹿300头左右,年产鹿茸700多公斤

铜陵市种植面积1万多亩,其中凤丹基地种植面积0.5万亩,另外还有白芍、桔梗、白术、杜仲、枳壳等传统种植品种。

淮北市中药材特色种植养殖面积1300多亩,种植养殖了蟾蜍、板蓝根、半夏等品种。

附件二、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指标分解表

地市中药材基地(万亩)中药材加工产值(亿元)龙头企业规模数量

5亿元亿元

亳州805001050

滁州3931

阜阳203

六安2031

安庆202

宣城152.51

黄山156

池州120.5

宿州100.5

芜湖831

铜陵21.2

巢湖21.81

淮北141

合肥31

蚌埠0.3

淮南0.052

马鞍山0.047

合计2445431057

附件三、各市中药材种植及开发规划

亳州市力争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农业产值达30亿元,推广与普及中药材GAP种植技术,实现大宗、道地中药材如亳芍、亳花粉等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温室育苗、脱毒复壮等现代生产手段,推动中药材种植由市区沿涡河向涡阳县、蒙城县延伸;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培育和保护;推进中药材种苗基地建设。

滁州市规划甜叶菊种植面积39万亩,产值达10亿元,滁菊种植面积1万亩,产值达3000万元,银杏种植面积8000亩,种植香草籽2万亩、夏枯球1.5万亩、红花2万亩、桔梗2.5万亩、白芍1.5万亩、黄芩2万亩、白芷5000亩、金银花5000亩、猫爪草3000亩、白花蛇舌草2000亩,其它类1500亩,产值达180万元。

还规划建立种苗基地3000亩,其中桔梗600亩、白芍600亩、黄芩1150亩、白芷600亩、金银花50亩。

安徽天洋药业规划进行丹参药材GAP药材基地建设,一期计划征地1500亩,年产丹参药材300吨。

阜阳市建成3个以上GAP等标准的种植基地,包括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公司的万亩中药材基地,安徽省万生中药饮片公司的500亩半夏基地,李兴镇的万亩桔梗基地。

六安市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20万亩,并保持面积相对稳定,争取中药材农业产值10亿元。

实现5个以上GAP等标准的认证基地,使示范基地和药用林达到8万亩,其中菌类药材1.5万亩,草藤类药材基地4万亩,药用林基地2.5万亩,在霍山发展石斛300亩。

规划发展5个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开发保健食品、中成药品种10个以上,药材加工转化率40%以上。

安庆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以安庆乘风药业为中心,在岳西县、潜山县建设药材原料基地,按照GAP标准,建设1万亩断血流GAP示范基地,并逐步扩大药材种植面积。

培育和发展中药材龙头企业3个以上,依托茯苓、天麻、瓜蒌等资源优势,保持年购销量约1.2万吨,年总销售额约1.5亿元人民币,出口3000万元。

宿州市规划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20万亩,主要种植王枣子、板蓝根、白芍、牡丹、柴胡、荆芥、桔梗、川乌、草乌、芦巴子、红花、杜仲等。

宣城市规划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达15万亩,力争有2-3个基地通过中药材GAP认证。

规划以安徽精方药业有限公司、安徽奇瓜王有限公司为龙头,综合开发宣木瓜等系列产品,提高宣木瓜的产业附加值;以宁国千方中药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宁前胡、白术为重点,加强中药饮片的开发;以安徽云乐灵芝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旌德县灵芝产业为重点,把旌德县打造成全国规模较大的灵芝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和灵芝文化旅游中心;以安徽振扬生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桔梗、牡丹和金银花为重点,通过3-5年的努力,发展成为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保健品生产和文化旅游一体的综合企业。

黄山市力争实现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9万亩,千亩以上的基地达15个,百亩以上的基地达35个。

重点抓好歙县、休宁县、徽州区的贡菊,黄山区的垂盆草、木灵芝,歙县的山茱萸、绿梅花,祁门的金银花、杜仲,黟县的杜仲等特色中药材基地建设。

规划依托新安医药文化博物园,建设集新安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研发、中医保健培训、中药示范种植、中药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园;依托蕲蛇主产区蛇类科学研究所,扩大蕲蛇养殖规模,研发适销对路并具黄山特色的蛇类旅游纪念品、食品、保健品;在黄山北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内建设一个集各种地产中药材和特色中药材的大型中药材旅游观光园。

力争用5年时间争创3个知名品牌。

淮北市建成1至2个通过GAP规范认证的生态型绿色中药材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万亩。

规划培育和发展中药材龙头企业2至3个。

一是发展中药保健酒企业,与国内知名保健品企业合资合作开发生产中药保健酒。

二是发展中药日化产品,依托金蟾现代中药园中药提取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淮投资建设保健洗液、保健霜膏、保健香水、保健漱口水等日化产品及保健枕、保健香袋、保健服饰等保健日用品生产企业。

三是大力培育中药消毒、杀菌产品,重点支持辉克药业有限公司“辉克肤净”系列消毒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附件四、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一)中药材种植项目

1、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中药材GAP种植基地项目。

投资1200万元,在亳州五马镇芍花、泗合村等地建设白芍、牡丹、桔梗、丹参、白芷、白术、板蓝根等中药材GAP种植基地5000亩。

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增加1000元/亩,可促进农民年增收500万元。

2、安徽广印堂制药公司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投资2500万元,以亳州谯东镇大寺村为中心,建设白芍、板蓝根、桔梗、白术等12个大宗中药材的GAP种植基地10000亩。

3、安徽方敏医药公司的茶用亳菊良种繁育万亩示范基地项目。

投资1800万元,开展亳菊等地道药材的研究、培育、GAP种植。

4、安徽圣龙生物有限公司的霍山石斛等珍稀物种繁育及产业化项目。

投资5亿元,新建厂房和栽培大棚。

5、祁门县黄山药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黄山药谷生物科技园建设项目。

投资2.16亿元,建设金银花基地3万亩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

(二)中药饮片加工项目

1、安徽德昌药业公司年产2500吨精制中药饮片及500吨有机中药饮片深加工项目。

投资8300万元,在亳州建设符合GMP标准的规范化生产车间,可实现年新增精制中药饮片生产能力2500吨的规模,年产有机中药饮片500吨。

2、亳州浙皖中药饮片厂GPP饮片生产示范项目。

投资5000万元,以浙皖中药饮片厂为依托,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建设GPP(GoodProcessingPractice,即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饮片质量的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中药饮片生产自动化及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示范工程。

可形成年10000吨的饮片生产能力。

3、安徽沪谯中药饮片厂白芷等16种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

投资5000万元,在亳州以安徽沪谯中药饮片厂为主体,采用指纹图谱技术,膜分离成分提取技术、微波干燥技术、HPLC法测定含量技术、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技术等先进技术来控制饮片的质量,利用白芷等16种中药饮片炮制研究的科研成果,实现白芷等16种中药饮片产业化。

4、亳州国苑中药饮片公司年加工3000吨中药精制饮片和1000吨中药提取物产业化项目。

投资3600万元,新增厂房和提取设备,可年加工3000吨中药精制饮片和1000吨中药提取物。

5、安徽协和成药业的年产30000吨出口中药饮片自动化生产线项目。

投资1.50亿元,在亳州工业园区征地125亩,建设年产30000吨出口中药饮片自动化生产线。

6、上海世康特制药有限公司的中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