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299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以光先帝遗德

4.甲文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列子不受郑相子阳之粟的原因又是什么?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作答。

(2分)

 

5.刘禹锡和列子有怎样共同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

二、[2018·

徐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7分)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李渔《芙蕖》)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濯清涟/而不妖

B.世人/甚爱牡丹

C.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

D.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蔓不枝   蔓    

(2)芙蕖则不然然    

(3)及花之既谢既    

(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已    

3.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益慕圣贤之道

C.及其茎叶既生    徐公何能及君也

D.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B.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形象、清香以及高洁的风度诸方面加以赞美。

其他众多的花木只是陪衬,以突出“莲”的品格。

C.乙文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说明,写出了芙蕖从荷钱出水之日,茎叶既生,菡萏成花,花之既谢,到蒂下生蓬,蓬中结实的生长过程。

全文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芙蕖,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D.从立意上说《爱莲说》写超尘脱俗的君子之风;

而《芙蕖》则写的是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

河中石兽

三、[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8分)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巧止磬自鸣

近代①言乐,卫道弼为最,天下莫能以声欺者。

曹绍夔与道弼皆为太乐令②,享③北郊,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曹绍夔素与僧善,适问疾,僧具以告。

俄顷,轻击斋钟,磬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盛设馔④,余者为除之。

”僧虽不信其言,冀⑤其或效,乃力置馔以待。

绍夔食讫,出怀中错⑥,鑢⑦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应此。

”僧大喜,其疾便愈。

(选自《隋唐嘉话》)

[注释]①近代指作者所处的唐代。

②太乐令古代主管音乐的官。

③享鬼神享受祭品,这里指祭祀。

④馔饭食。

⑤冀希望。

⑥错磨刀石。

⑦鑢磨治。

1.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B.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C.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D.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再啮    啮     

(2)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流    

(3)使夔暗名之 名     

(4)绍夔食讫 食     

3.翻译下面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4.甲、乙两文中的僧人都遇到了困难,甲文的困难是       ,乙文的困难是       。

最后,困难一个是被老河兵解决,一个是被太乐令曹绍夔解决,这充分说明了       的道理。

(3分) 

5.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一下。

三 峡

四、[2018·

铜山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6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①,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②,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③,虽途迳信宿④,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水经注·

江水》)

[注释]①黄牛山与下文的“黄牛滩”,均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②成就形成。

分明清晰逼真。

③纡(yū)回回旋,环绕。

④信宿两三日。

A.自非∕亭午夜分

B.绝

∕多生怪柏

C.江水∕又东迳黄牛山

D.言水路∕纡深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阙    

(2)至于夏水襄陵    襄    

(3)江水又东迳黄牛山  迳    

(4)色如人负刀牵牛   色    

A.或王命急宣 一食或尽粟一石

B.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C.既人迹所绝绝

多生怪柏

D.此岩既高既加冠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

5.两文都引用了歌谣,分别写出了三峡和黄牛滩的什么特点?

富贵不能淫

五、[2017·

桂林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

”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A.行天下之/大道

B.富贵/不能淫

C.观者/如堵

D.见闻者/无不流涕

(1)行天下之大道   道    

(2)富贵不能淫淫    

(3)吾事毕矣毕    

(4)问市人孰为南北孰    

A.处处志之    不得志

B.孟云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C.从容谓吏曰此之谓大丈夫

D.系之衣带间又何间焉

(1)不得志,独行其道。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桃花记

六、[2018·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

四方悉平,周以乔陟。

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①,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

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分为四埒④,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

土气和,亡札厉⑤。

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

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长幼侪⑥居,不君不臣;

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土气温适,不织不衣;

百年而死,不夭不病。

其民孳阜⑦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

过则醉,经旬乃醒。

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

既反周室,慕其国,恍然自失,不进酒肉,不召嫔御者,数月乃复。

(选自《列子·

汤问》,有删改)

[注释]①甔甀(dānchuí

)盛水的陶器。

②瀵(fè

n)泉水。

③醪醴(lá

olǐ)美酒。

④埒(liè

)山上水道。

⑤札厉瘟疫。

⑥侪(chá

i)共同,一起。

⑦孳(ī)阜繁衍盛多。

孳,繁殖。

阜,通“富”,繁盛。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

D.周穆王/北游过其国

(1)渔人甚异之   异     

(2)无论魏晋无论    

(3)迷而失涂涂     

(4)慕其国慕     

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B.其国名曰终北去国怀乡

C.缘水而居面山而居

D.人性婉而从物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

5.乙文记叙的“终北国”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有怎样的相同之处?

北冥有鱼

七、[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

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

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①,国中属②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③,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夫藩篱之

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④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

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选自《汉书·

艺文志》)

[注释]①《下里》《巴人》当地的民间俗曲。

②属聚集在一起。

③商、羽、徵古代五音中的三个。

此外还有宫和角。

④鬐鱼的背鳍。

1.对画线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B.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C.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D.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1)北冥有鱼     冥    

(2)志怪者也志    

(3)客有歌于郢中者歌    

(4)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朝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B.安知臣之所为哉

衣食所安

C.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忠之属也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5.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手法的作用。

(3分)

虽有嘉肴

八、[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善学者

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③,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④,及其久也,相说⑤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⑥,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

②庸归功于。

③攻坚木指加工处理木材。

④节树的枝干交接处。

目纹理不顺处,泛指节疤。

⑤说同“悦”。

⑥从容同“舂容”,即撞击。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B.然后/能自反也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善问者/如攻坚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教然后知困   困    

(2)然后能自反也反    

(3)又从而怨之怨    

(4)及其久也及    

A.不知其善也  不善学者

B.然后能自强也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相说以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虽有至道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此皆进学之道也。

5.两文都阐释了学习的有关道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马 说

九、[2018·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获麟解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

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麇鹿,惟麟也不可知。

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

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1.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然麟之∕为物

D.麟之为灵/昭昭也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    

(2)策之不以其道策    

(3)惟麟也不可知惟    

(4)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宜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

B.麟之果不为不祥也未果,寻病终

C.皆知其为祥也知之为知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5.这两篇文章对人才的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

岳阳楼记

十、[2018·

铜山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节选自《东轩笔录》,题目为编者加)

[注释]①悴忧。

②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俾使。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

D.出/其方并白金/授之

(1)薄暮冥冥   薄    

(2)至若春和景明景    

(3)会术者病笃会    

(4)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则有去国怀乡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B.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①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

②寻向所志,遂迷

D.①文正方辞避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范仲淹崇高的精神品质,甲文主要表现了他              ,乙文主要表现了他        。

(2分) 

鱼我所欲也

十一、[2018·

徐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