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038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方开挖方案26439.docx

土方开挖方案26439

无锡明朗置业有限公司

XDG(XQ)-2014-3号地块(二期)

 

编制单位:

南通新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6年元月18日

 

一、工程概况…………………………………………………………2

二、场地工程地质情况………………………………………………2

三、土方开挖…………………………………………………………3

四、基坑地表排水……………………………………………………7

五、注意事项…………………………………………………………8

六、安全文明施工……………………………………………………8

七、土方开挖应急救援预案…………………………………………9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

无锡明朗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上海朗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南通新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运河西路和宁嘉路交叉口西南侧。

项目总用地面积23512.8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45787.35平方米。

含住宅37307.92平方米,公建925.3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8479.43平方米。

本工程由5栋18层住宅、1个配电房、1栋物业配套、地下车库组成。

基础为桩-筏基础,主楼剪力墙结构,地库、物业用房、变电站框架结构。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六度,抗震等级四级.除地下车库耐火等级一级,其余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

二、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14年9月12日出具的无锡未来街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勘察编号2014-KW-045,本工程土质分部大致如下:

1-1层:

杂填土,土质均匀性差,该土层系近期回填,场内主要分布于北侧、东侧,压缩性不均,工程特性极差;

1-2层:

素填土,该土层场内大部分地段分部,压缩性不均,工程特性差;

2-1层:

粉质粘土,该土层场内大部分地段分部,可塑,干强度中等,中压缩性,中低强度,场区局部分部,工程性能中等;

2-2层:

粘质粘土,该土层场内大部分地段分部,可硬塑,干强度中等,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工程性能较好;

3层:

粉质粘土夹粉土,该土层场内均有分部,可塑状态,干强度中等,中高压缩性,场区局部分布,工程性能一般。

4-1层:

粉土,该土层场内均有分部,稍中密状态,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工程特性一般。

3、土方开挖

本次土方开挖采取两次开挖的方式,地下车库先开挖,待地库完成后在开挖主楼。

主楼的开挖遵循各主楼的特性。

1、基础概况

室内±0.000相当于国家85高程6.000米,底板板面标高为-5.050米,筏板厚度为850mm,土方开挖采取直接开挖放坡,形成工作面。

因为场地北侧地面高程4.0-5.0m,所以场地原自然地面标高约为-1.00m,开挖深度约为5m,四周放坡尺寸约为3.35米,尺寸见下图:

2、土方开挖情况分析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图纸、桩基施工进度及我项目部设想,土方开挖采取地库后主楼顺序进行。

经现场踏勘、结合图纸并根据季节气候。

综合分析,对于土方开挖,我项目部拟采取如下方案:

大开挖、基坑挂网喷锚和北侧打土钉支护。

3、土方开挖的指导思想

3.1要紧密结合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考虑现场条件、运输条件、分阶段施工步骤和工程总体部署等各种因素,安排好各工序的穿插施工,有效投入与合理安排足够的土方工程的机械设备,合理安排土方开挖的先后顺序、分阶段的开挖部位和深度、以及运输坡道的合理布置,以满足工期要求。

3.2土方工程要为护坡及后续结构施工及时创造工作面。

3.3土方工程必须完全符合无锡市环境保护要求,科学组织以减少交通拥堵等影响。

4、施工方案

4.1土方开挖

4.1.1开挖原则:

1本土方工程采用逐步降低每步挖深的办法,直至要求标高。

2开挖方向:

由西向东开挖,最后于东北角坡道处收尾。

4.1.2放坡、坡道开挖及收尾施工:

由于现场有放坡空间,土方最后收尾用两台挖土机进行接力的方法将槽底的土传至地面装车运走。

4.1.3机械设备的投入及运输能力的分析:

由于本工程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土方施工受交通条件和政府相关规定的限制且土方全部外运。

现场土方挖运单体部分配备3台215-9C型挖土机,8辆运输车。

4.1.4土方开挖步骤:

①第一步土方开挖时,优先开挖喷锚施工的工作面,挖一条10m宽的沟槽,然后再挖中心土。

②喷锚施工的同时,可以开挖第二步土方,先从中心挖起,周边留出喷锚施工的工作面。

③第三步土方开挖同第二步土方开挖。

④每步开挖深度1.5~1.8米。

4.1.5卸土场及土方运输路线:

放置在业主指定位置。

4.1.6现场准备:

①现场出入口铺垫草袋。

②作冲洗池和沉淀池准备,道路作硬化路面。

③平整场地,清除障碍。

④做好夜间照明准备。

⑤每日提前完成土方开挖线,并随时跟进测量,保证开挖线尺寸与标高。

4.1.7坡道土方收尾:

坡道处土方收尾采用2台挖土机进行接力挖除,装车运走。

4.1.8施工准备:

①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

②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及障碍物的勘测定位;地上、地下障碍物的拆除;施工现场的平整;测量放线;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临时设施的搭设;现场照明设备的安装。

③劳动组织准备:

建立各施工部的管理组织,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做好施工人员入场教育等工作。

④施工场外协调:

协调交通、环卫、市容的关系;协调扰民、民扰等前期的准备工作。

4.1.9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

土方挖运机械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

反铲挖土机

215-9C

1-3台

运输车

8-15辆

4.1.10土方开挖质量标准:

①国家有关建筑施工规范;

②工程设计对土方的质量要求。

4.1.11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①土方施工设专人指挥,技术员进行书面交底,严格执行施工方案。

②挖土机司机必须要按照开挖灰线施工。

③测量员随时测量,保证基底标高,槽底土壤不得扰动。

④夜间施工有足够的照明。

4.1.12质量问题的处理:

如发生质量问题,必须立即上报,并在4小时内递交有关质量问题的书面详细报告,包括时间、部位、细节描述、产生原因等。

4.1.13安全生产措施:

①全体人员应认真执行各工序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

②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要向操作人员做专项技术安全交底,关键部分要下技术指导书。

③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服从安全员的指挥和监督。

进场施工人员必须符合有关当地劳务人员用工的有关规定及条例,证件齐全。

④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⑤每天班前施工管理人员要向操作人员做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专项交底。

⑥夜间施工,工地应有足够的照明。

⑦土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进场前进行彻底的检修和保养,确保施工期间机械的正常运转。

⑧土方开挖后,按现场安全防护要求在基坑的周围搭设安全保护栏杆,并设置警示灯,避免人员跌落坑中。

⑨施工时,挖掘机严禁碰撞基坑支护喷锚面。

⑩施工中如遇地下障碍物(包括古墓、各种管道、管沟、电缆、人防等)时,立即暂停施工,及时上报,待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4.1.14环保施工措施:

①所有土方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后禁止鸣笛,以减小噪音。

②所有施工人员应保持现场卫生,生产及生活垃圾均装入运土车中带走,不得随处抛撒。

③为保持环境卫生,避免运土车发生遗洒,在大门出口处马路上铺垫草袋,用于扫清轮胎上的外带土块。

3每天收车后项目经理部指派专人清扫马路,以达到环卫要求。

4现场内必须定点撒水降尘。

四、基坑地表排水

在开挖基坑过程中,预留出施工作业面的同时,对基坑边坡进行加宽处理。

沿基坑边坡底根挖排水沟,并在排水沟内分层填充2-4-6cm石子,排水沟宽40cm,深于基坑底以下40-50cm。

约15-2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基坑边坡土层中渗出的孔隙水及雨水将沿排水沟流向集水井,再由水泵将集水井内地下水通过降水干管排出。

4.1明沟排水线路及集水井个数、位置的布置

其余沿基坑边坡底根贯通设置排水沟。

按15-2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的原则。

4.2明排水沟的开挖

排水沟按宽40cm,深40-50cm,沟外壁距边坡根部30cm,采取人工开挖方法。

排水沟上平为基底土平,底平取两集水井之间距离中为最高点,按2%坡向集水井,保证排水沟排水通畅。

4.3集水井的开挖和砌筑

按15-20米的原则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底低于排水沟底50cm,保证潜水泵能全部没入水中,集水井开挖位置偏向边坡,保证后期施工基础筏板不受影响。

基底土平以下部分集水井为倒棱台样式,上口内径宽1m,下口内径宽50cm,采用灰砂砖干铺,利用排水沟及周边土层孔隙水渗到坑内,基底土平以上部分集水井为80cm高,内径为1m的方井,采用M5水泥砂浆砌MU7.5机制灰砂砖,此部分井作用为后期砖胎模砌好后,填土支撑胎模时,防止填土落入井中。

4.4排水沟内石子的回填

在排水沟挖完,经确认后,立即采用2-4cm石子进行分层填充,防止沟壁坍塌,石子上平与水沟上平一齐,后期砌砖胎模回填土时,可铺一层1m宽土工布,防止土堵塞排水沟,也利于上部水渗入排水井内。

4.5排水用潜水泵的确定

由于集水井内水量有限,抽水采取间断式抽水,即水满则抽,无水则停的原则,这样便可选用出水量不大的水泵,选用出水量为4m³/h的水泵便可满足使用要求。

五、注意事项

5.1土方开挖运输车道不设置井点。

5.2保证抽水期间不停电,抽水应连续进行,特别是开始抽水阶段,时停时抽,会导致井点管的滤网堵塞。

同时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5.3在抽水过程中,应检查和调节离心泵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要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5.4基坑周围上部应挖好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5.5明沟排水设施完成后,应安排专人管理排水设施。

每天不间断定时检查各个集水井内水位情况,一旦水位超过规定限位,应立即开泵抽水,特别是下雨时,应全天巡查井内水位情况,及时开停潜水泵。

5.6集水井四周也应做防护设施,防止人员不慎坠入井中受伤。

六、安全文明施工

6.1根据本工程特点,电气设施是本次安全防护的重要环节。

6.2机械、电器配备安全防护设施,电线高架,防止漏电。

6.3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要求各工序、各工种严格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6.4强化安全教育,使职工认识安全生产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每天由专职安全员例行安全检查,做好安全台账。

6.5优化安全办法,建立安全责任制,树立安全管理的原则。

6.6做好安全交底。

6.7现场由专职电工24小时值班,机械电器必须安装好漏电保护装置。

七、土方开挖应急救援预案:

1、目的:

建筑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危害等紧急情况做出应对措施。

确保突发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正确有序开展救援活动,并确保不产生新的危害和损失。

2、突发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2.1基坑、大型土方开挖施工中可能发生中毒或窒息、流沙、透水、坍塌、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造成的人员伤害。

2.2深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中或在使用过程中边坡可能产生坍塌、失稳及人员高处坠落、基坑支护施工及土方施工时机械作业造成的人员伤害等。

2.3基坑边坡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滑坡倒塌。

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1指导思想

在施工期间土方坍塌应急防范工作是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土方坍塌事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为预防施工中的突发事故,要加强土方坍塌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针对施工现场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应保证能迅速做出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

3.2应急区域范围划定

3.2.1施工现场内应急区域范围划定:

基坑边坡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危害半经以外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3.2.2.施工现场外应急区域范围划定:

对事故可能波及工地外,引起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需要当地政府的协调,在事故(危害)发生后及时通报政府或相关部门确定应急区域范围。

3.3坍塌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3.3.1土方坍塌事故应急救援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事故对周边环境和相关的影响,避免救援人员伤害和二次伤害,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尽力减轻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3.3.2深基坑失稳能及时得到处置,避免边坡变形过大引起周边建筑物的开裂或周围管线的破坏;坍塌事故发生人员能及时疏散或得到及时救护,周边管线因坍塌破坏时能及时得到抢救恢复,避免基坑的二次坍塌。

3.3.3基坑开挖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生中毒或窒息、流沙、透水、触电、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等意外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有效自救,并杜绝二次事故引起救援人员的伤害或被救援人员的二次伤害。

4.2应急救援组织分工职责

4.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当突发事故及紧急情况发生时,全面负责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协调各小组之间的抢险救援工作,组织分析现场坍塌事故初步情况,随时掌握事故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向110、119、120等救援机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局等部门求救或报告灾情。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应急电话应在醒目位置公布,能让所有人员在紧急情况时方便获取并能正确使用,保持通信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联络。

4.2.2应急救援组组长职责

4.2.2.1及时承担起现场救援的全面指挥工作,领导和决策应急响应与危机处理工作。

4.2.2.2负责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做到快速反应从容应对指挥得当,部署及时。

4.2.2.3依照本预案有关管理方案的规定和现场实际情况,分配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能,协调应急救援处理工作,提升小组团队应急能力。

4.2.2.4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分析和处理。

4.2.3应急救援组副组长职责

4.2.3.1协助领导小组组长工作,在组长不在时,承担起组长职责,确保各项目标、指标和任务的完成。

4.2.3.2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4.2.3.3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4.2.3.4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2.3.5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4.2.4通讯联络组职责:

4.2.4.1确保内部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4.2.4.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2.4.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4.2.4.4了解掌握事故情况,负责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通知应急小组主要成员,负责召集小组成员对外联络,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4.2.5技术支持组职责:

4.2.5.1项目技术及现场负责人到达事故地点后,对坍塌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向应急小组组长提出科学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4.2.5.2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4.2.5.3指导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4.2.5.4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2.5.5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4.2.6现场抢险组职责:

4.2.6.1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4.2.6.2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4.2.6.3抢运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将可能引起新危险物品转移到安全地带。

4.2.6.4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2.6.5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安排人员配合好事故调查取证,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4.2.7医疗救护组职责:

4.2.7.1负责现场受害人员的救护工作。

4.2.7.2在外部救援机构末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

4.2.7.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宜兴市中医医院,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4.2.7.4对受害人员做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宜兴市中医医院就医,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4.2.8后勤保障组职责:

4.2.8.1负责现场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

4.2.8.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物资及设备。

4.2.8.3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

4.2.9警戒保卫组职责:

4.2.9.1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持治安秩序。

4.2.9.2负责保护事故现场,避免闲杂人员围观,监视事故现场发展情况等。

4.2.9.4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隔离疏散,引导施工现场外周边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4.2.9.5负责现场车辆疏通,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

4.2.9.6抢险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5、预防与预警

5.1危险源监控

5.1.1深基坑开挖施工中,如土方坍塌、透水、中毒或窒息、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源,要严密监控,重点防范。

5.1.2开挖深基坑时,深度超过2m时,必须在周边设置牢固的安全防护栏,如遇边坡不稳、有坍塌危险征兆时,应立即撤离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控作业。

5.1.3挖土方前,应对施工现场地下管线、人防及附近的地面裂缝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好标记,随时观测。

5.1.4对坡顶沉降、降水、基坑底面的隆起进行不间断监护。

5.1.5采用机械挖土时,对支撑、井点管和工程桩进行监控。

5.2预警行动

应急救援机构根据预测结果,一旦发现有紧急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时,要立即进行以下预警;

5.2.1符合应急启动条件的应立即启动预案。

5.2.2通知应急救援组进入预警状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5.2.3应急领导组随时跟踪事态发展,对可能或发生的重特大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得出事件发展趋势及应急措施。

5.2.4预警结束后,预警指挥中心宣布预警解除。

6、信息报告程序

6.1应急报警机制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是由多个救援机构进行的,准确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是启动应急报警系统的关键。

应急报警机制由应急上报机制、内部应急报警机制、外部应急报警机制和汇报程序四部分组成。

其形式为由下而上、由内到外、形成有序的网络应急报警机制。

6.1.1应急上报机制

通过危险辨识体系获取危险源突显特征后,第一时间报告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立即向公司汇报,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6.1.2内部应急报警机制

应急预案启动后,公司、项目部应急反应组织启动,并拉响应急反应警报,通知公司相关人员以及事故现场的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公司、项目两级应急反应组织进入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实施状态。

6.1.3汇报程序

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报规定和行业事故上报制度,依照程序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汇报。

7、应急处置

7.1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分级

按突发事故事件及紧急情况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制性和影响范围、方法上可分为一般(Ⅰ级)、较大(Ⅱ级)、重大(Ⅲ级)、特别重大(Ⅳ级)四级。

7.1.1Ⅰ级危险发现人响应

发生紧急情况后,发现者应大声呼救,或要求停止土方作业,争取及时将信息传递到项目部应急机构。

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初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项目经理决定现场其它作业人员撤离,待故障排除后方可复工。

7.1.2Ⅱ级项目部响应

全部停工,施工现场作业区人员全部撤离。

各有关人员应立即到各自相应岗位,按分工和应急程序进行响应。

向上级进行汇报,请求技术支持。

检查初步措施和现场危险情况,拿出技术方案,消除紧急情况。

7.1.3Ⅲ级公司响应

当接到项目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依据公司应急预案规定进行响应,为项目提供指导、帮助。

7.1.4Ⅳ级本市响应

事态不能控制时,项目部得到公司授权后,向本市相关组织、单位求救、获得增援。

7.2响应程序

针对不同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抢险救援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按照所制定的措施展开救援行动,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

7.2.1接警与响应级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7.2.2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的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7.2.3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

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7.2.4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

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

7.2.5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7.3处置措施

基坑开挖时,应按基坑变形观测方案进行,当出现桩顶或坡顶的水平位移大于开挖深度的3‰时,地面沉降速度达到5mm/d时,附近建筑物倾斜超过警戒值1%时,基坑底面隆起达到150mm以上时,锚钎杆体应力突然增大或松驰、锚杆拉力超过设计拉力时、突降大雨或暴雨时,应对基坑有可能失稳或坍塌时,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

7.3.1基坑坍塌应急措施

7.3.1.1监测人员、安全员或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叫,由安全员或施工队长利用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通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报告“在哪里”“什么事”“具体情况简单明了地重复二次,尤其要说明坍塌时是否造成人员受伤或掩埋。

7.3.1.2现场指挥人员利用扩音器指挥基坑内所有作业人员避开基坑边坡坍塌侧迅速撤离,停止基坑所有作业活动。

由应急领导组长组织抢险突击队对基坑坍塌区域进行封闭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组织现场所有挖掘机集中,组织抢险突击队带着铁锹随时做好抢救加固准备。

应急领导组长应向第一报告者和作业现场人员询问,人员受伤情况和具体位置,粗略估计伤害程度。

组织医疗救护队就位。

利用电话与医院联系急救医生和救护车开至工地现场随时准备抢救。

7.3.1.3应急领导组长应仔细观察塌方部位情况,如果基坑有继续坍塌迹象,由抢险突击队对基坑塌方部位上方附近15m范围内所有机械、物资搬离。

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人员制定边坡加固方案,由专业队伍实施加固,防止边坡不断失稳,造成救援人员二次伤害。

7.3.1.4边坡相对稳定后,组织工地所有可用挖掘机迅速清除人员掩埋处坍塌土方,由第一报告者和作业现场人员在大致判断人员掩埋位置,在近人员掩埋处0.5m时停止挖掘机作业,迅速组织抢险队员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造成二次人员伤害。

多台挖掘机共同挖掘出土时,应由专人指挥,防止交叉作业发生二次机械伤害事故。

7.3.1.5当发现人身体躯干时,组织人员手与铁锹并用,先清除埋至胸口处土方,由现场医疗救护队或120急救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