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5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182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人生讲座5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幸福人生讲座51.docx

幸福人生讲座51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觀  (第五集)  2006/11/4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

52-177-05

  諸位法師,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們今天談到「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觀」,人生態度,第一要堅信「人之初,性本善」;第二,面對任何的境界,都要時時明白它的原因在哪裡。

當我們有這樣的態度,時時都是學處,時時都是啟發我們智慧的因緣。

假如我們沒有這樣的觀照敏感度,很可能看到一切的境界都糊裡糊塗,搞不清楚狀況。

第三,要能夠隨順聖賢教誨,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

  第四點,諸位朋友,第四點是什麼?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我們絕對不能過本末倒置的人生。

人生就好比一棵大樹一樣,一個家也是像大樹,甚至一個民族也像一棵大樹,根在哪?

根在德行,根中的根在孝道,「夫孝,德之本也」。

當我們沒有這樣的認知,不知道德為重,我們很可能用了非常大的精力澆水,但是水都澆在葉子上,沒澆在根上。

耗了全身心的力量,教出來的孩子可能讓我們徹夜難眠,因為沒從根本澆水,得不到利益。

  深圳也是個經濟很開發的地區,他們有個班叫尖子班,尖端的尖,尖子班的意思就是全校最頂尖的。

尖子班裡面的尖子生,就是全校功課排第一、第二名的。

一開始去,我都聽不懂什麼尖子班,現在搞清楚了,頂尖的意思。

有個家長她就很興奮,希望去找到這個尖子班的尖子生的媽媽,向她請教,如何把孩子教得這麼樣的優秀。

這句話要修正一下,「優秀」要打括號,旁邊註解,這個優秀指什麼?

分數考高,不是真正人格優秀。

  後來找到了,興高采烈在校門口對著這個家長就說我請妳吃飯。

就把她請到高級的餐廳去,去了之後,馬上就問她:

妳教孩子教得這麼成功,可不可以跟我分享一下?

結果出乎她意料之外,那個家長回答她:

別提我女兒,我想到她就很生氣,想到她就煩。

她嚇了一跳,尖子班的尖子生媽媽居然是連想都不想她,想到她就有氣。

接著這個家長就說,前幾天我在炒菜,炒了兩道菜已經是滿頭汗,出來就跟我女兒講:

女兒,幫爸爸、媽媽盛一碗飯。

她女兒已經吃起來了。

那也不能怪她,她也沒學《弟子規》,怪誰?

要怪我。

有一次課程結束之後,「我們弘揚中國文化,要靠誰?

」底下說:

蔡老師!

我差點沒有昏倒。

要靠我們每個人自己!

請佛住世,請哪一尊佛?

我又要再一次「聽思聰」,這個「自己」的聲音怎麼這麼小,要請誰?

自己。

希望你們不是被逼的。

  她跟她的女兒講,幫我盛碗飯。

炒到一半,探頭出來,沒有盛,又在那裡喊:

女兒,去盛一碗飯,你都還沒有盛。

之後,第三道炒好了,走出來,把菜放在桌上,「我就要求你跟父母盛碗飯,你怎麼都不做?

」接著她女兒連起都沒起身,把她的頭轉了九十度,去對她媽媽說:

憑什麼我幫你盛?

我們去細細思考一下,她為什麼成績這麼好?

她的根本動力在哪?

很可能是「我假如考第一名,你就要給我獎品,假如沒有獎品了,免談!

」憑什麼叫我幫你盛飯?

孩子沒有孝心,只有功利的心,活活把父母給氣死。

  居然上海有個很有錢的人,他的兒子四年級,考了第一名,給他買了一輛BMW,還附加個司機。

明眼人一看,這個家庭完蛋了,小學四年級就要BMW,請問他考初中的時候要給他什麼?

你們很都很有概念,你們都經歷過是嗎?

真的,人都短視、無知,根本看不到防微杜漸,都看不到往後的影響有多大,都無法推斷;都是用感情、意氣、好惡,而不是智慧。

有很多商人對孩子,內心覺得沒有時間陪孩子,他要什麼我就給他什麼,這哪叫愛?

愛之不以道,適足以害之,那是親手把孩子慣壞了、養壞了。

  我們從這裡就看得到,假如不趕快在根上澆水,讓他根紮得非常的厚實、非常的深入;當他根很淺,長的又高,果實又很重,颱風一吹,會怎麼樣?

連根拔起。

為什麼說果實纍纍,為什麼說長的很高大會連根拔起?

因為壓力一壓,根就拔起來。

這就是告訴我們,孩子沒有德行,他的地位愈高,他的財富愈多,他很可能會「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率就愈高。

他假如只是個農民,還搞不出個大名堂出來,但是他在社會上的成就愈高而無德,這是凶多吉少之兆。

但是很多家長這一點都看不透,很可能他的孩子要鋃鐺入獄的前一天,他還在拍著胸脯說:

你看我兒子多麼厲害。

大家相不相信?

真的,不是假的。

  有個醫生他當到了院長,很有錢,然後玩弄權術,貪污。

他的母親也覺得很光榮,你看我兒子多棒!

後來兒子東窗事發被抓起來,他的母親也生病了,躺在病床上在那裡不勝唏噓。

剛好隔壁床也住了另外一個老人,這個老人的女兒在教《弟子規》,每天都來照顧她的母親。

你看我們在當下,誰是幸福的人?

當她的兒子當了醫院院長,在那裡弄權一時,在那裡耀武揚威,現在落得如此的落魄。

又看到別人家的女兒每天都來照顧自己的母親,那才是真幸福。

  富貴都是過眼雲煙,惹得我們一身傲慢,瞧不起人;清清白白來到人間,何必沾染那麼多的習性?

人這個傲慢,不得了。

連坐電梯,我們住十二樓,人家住八樓,我們也傲慢,為什麼?

我管理費繳的比你還要多。

長得比人家高也傲慢,穿的衣服比人家貴也傲慢,甚至於娶的老婆比人家漂亮也傲慢,處處我們都會沾染這些習性。

還有一個監獄的犯人,被關了五年,一個新犯進去了,他馬上站起來,深呼吸說:

我告訴你,我已經關進來五年了。

你看連關監獄也傲慢。

  我們對自己的貪瞋痴慢要有高度的警覺,要迴光返照。

夏蓮居老居士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一個人要「打破自欺一關」,修行才「有商量處」;「須灼然見得自己滿身過失,功夫始有著手處」。

所以,「一日不知非,則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則一日無步可進」。

我們早晚念《弟子規》一次,馬上反觀到自己不足,這一天沒有空過,這一天能真正反省自己,修正自己,「德日進,過日少」。

剛剛提到澆水要澆根,這時候那個教《弟子規》的老師的母親,她本來還在嘀咕著,你怎麼都不去賺錢,都做這些公益的而已!

現在生病了,女兒這麼孝順,她就感受到,真的不一樣。

  我們提到這四點,還有第五點,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

有兩對夫妻住對門,其中一對非常的相敬如賓,夫妻一條心,黃土都變黃金。

另外對面的夫妻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每過三六九就來個大吵,因為大吵要休戰兩天,恢復體力。

這個時候這一家的太太就在那裡納悶,他們為什麼可以處得這麼好?

趕快找機會去問問他,看到四下無人,走過去問。

我們看到這位女士偷偷摸摸的走去問,看到了什麼?

每個人都有德,是我們不會看!

看到了什麼?

她有羞恥心,還要偷偷摸摸。

沒羞恥心就「怎麼樣?

要你管!

」你看羞恥心,人的本善。

我們都不會看。

  真的,當我們時時都是只見對方的優點,所有來到我們身邊的人全身是勁,他覺得到你的面前就有自尊,到你的面前就能把他的潛力激發出來。

真正一個愛護學生的老師,一下課,學生就到他的周圍團團轉。

尤其那個本來被前一個老師瞧不起的孩子,一有愛心的老師來了,他一定隨在你旁邊當跟屁蟲。

然後每天還會問你:

老師,還有什麼事我可以幫你做的嗎?

誰喜歡被瞧不起?

誰喜歡自暴自棄?

  所以,夫妻有一句真言,就能白頭偕老,哪一句?

我又要流著傷心的眼淚,收拾好我的包袱。

對不起,習性難改,我們教小學就常常喜歡問問題,「聽懂了沒有?

」這個習性要慢慢放下。

一句真言,師父給我們的教誨,「只看對方的好處,不看對方的壞處」。

這是一種真正信任他人,真正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能散發出來的內在動力。

大家可不要學了這一句之後,看到先生,馬上「只看對方的優點」;突然轉過來,看到兒子就不會了,或者轉過來看到朋友也不會,這麼學還真不容易。

要對一切人都是這樣的心境,有了這樣的心境,我們的下屬絕對帶得非常好,因為那分信任會不斷給他動力。

當然也要不斷的「善相勸,德皆建」,也要不斷的「己有能,勿自私」,把我們的智慧、經驗無私的去跟他交流,「愛人者,人恆愛之」。

  有些太太來學《弟子規》,她的先生載她來,到了樓下,先生就回去了。

她一上來,看到老師就氣沖沖的,「我先生真是沒善根」,幸好沒說一闡提。

講課的老師就問她:

妳怎麼覺得妳先生沒有善根?

她說:

你看,他都不學《弟子規》。

接著老師問她,那妳怎麼來的?

我先生送我來的。

你還說你先生沒善根,他還親自送你來,他還不反對你孩子、還有你學《弟子規》,他怎麼會沒善根?

你都看不到。

旁邊有一位太太也聽到了,馬上走過來:

對!

你先生很有善根,像我先生就沒善根!

你看,他都不送我來,在家裡睡大頭覺。

老師馬上說:

你先生睡大頭覺,他都不反對你來學,當你學完回去之後,你先生中餐你也沒煮給他吃,他有沒有給你抱怨?

她說沒有!

那你還說他沒善根?

都看不到別人的優點,都看別人的缺點,會怎麼樣?

鐵定會狗咬狗,互咬。

  這個太太有善根,她走過去,一來她有慚愧心,二來她懂得學好,懂得向人請教。

過去以後,這個夫妻和睦的太太就對她說:

我們家都是壞人,你們家都是好人。

這個太太聽懵了,我們家都是好人,每天吵架;你們家都是壞人,那麼和樂,你分明是在剌激我是吧?

這位太太看她的表情可能沒聽懂,馬上又跟她解釋一下。

比方說,我倒了一杯普洱茶給我先生,放在桌上,我的先生一不小心走過去把它給打翻了。

這麼一打翻,我馬上走過去,「先生」,一邊擦桌子,一邊說:

對不起,對不起,我沒有把杯子放好,害你給撞翻了,我趕快把這個收拾好,真對不起。

她的先生馬上也湊上來,一起擦桌子,「都是我不好,走路也沒走好,害你一片心意被我糟蹋。

」諸位朋友,我們夫妻之間有沒有曾經有這樣的對話?

這樣叫浪漫!

重實質不重形式。

你看一杯茶撞翻了,好事還是壞事?

真正依教奉行,沒有一件事是壞事,都能轉危機為轉機,都能化劫難為福分。

你看夫妻和樂融融,趕快收拾,互相反省自己不對。

  接著,那個太太馬上說:

我再去泡一泡更好喝的,我們好好聊聊。

所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但是這一杯茶,假如在你們家撞翻了,那就不一樣。

你的先生一撞翻,你馬上指著他說:

你走路不長眼睛是吧?

要喝,自己倒去。

先生馬上不甘示弱:

你這個女人連放杯子都不會,妳還能幹什麼?

大家知不知道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結局是一杯水可以鬧到離婚,真的,不誇張。

有專門在辦離婚手續的工作人員,有一次遇到一對夫妻要辦離婚手續,他就問他們說,你們是為什麼要離婚?

兩個夫妻互相看一看說:

對!

我們當初為什麼要離婚?

當初因為什麼事已經忘了,現在是一口氣嚥不下去。

你看人就為了一口氣,能把自己、能把家庭、能把下一代的幸福都給毀了,要不得!

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其實這些生活情境都在我們的當下。

  今天先生回來,剛好客戶的名片放在口袋裡,太太幫忙先生洗衣服,不小心沒檢查到。

結果一洗,先生早上醒來,我的衣服?

馬上衝出去,已經掛起來了;然後往口袋一拿,爛了。

這時候先生馬上:

你在搞什麼!

太太怎麼辦?

你們都是高手,有學《弟子規》不一樣,這個太太馬上給他鞠九十度躬,「對不起,我實在太不小心,對不起,對不起!

」她的先生本來怒氣上來,馬上就下來了,沒事,沒事。

老祖宗的話要聽,「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你看天堂跟地獄,一念之間。

  人要能掌握情緒,首先要懂得時時自我反省。

人生真的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你指著鏡子罵,它也指你罵。

你馬上手伸回來,我不對,它也怎麼樣?

我也錯了!

人生沒有想像中這麼複雜,我們就是不肯相信真理,硬是要去繞一大圈,然後已經繞得全身無力了,說:

佛陀講得真對,孔子講得真對。

「各相責,天翻地覆」的場景,現在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很常見。

你看一個老師處罰了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就去告訴了母親;母親馬上去找了記者,然後去找校長;校長馬上來找誰?

老師。

你看滿城風雨。

人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反省的能力,都在意氣用事,把一件小小的事情搞得完全無法收拾。

  假如這個老師他能反省我們的心境,今天我的心境夠有愛心,你怎麼樣處罰孩子,孩子感受到的是你在教導他,而不是找他麻煩。

所以,老師首先要反省自己的心地。

再來,孩子不懂師道,當然這也是我們父母、整個社會沒有把師道教出來。

你看,以前的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打了幾條槓,回去以後怎麼樣?

都不敢給人家看到,為什麼?

因為給父母看到,本來只有三條槓,之後會怎麼樣?

那是真明白。

當孩子連父母、連老師都不怕,這個孩子往後太恐怖了,為所欲為。

我們一顆私心、私愛,很可能會毀了孩子一輩子恭敬老師的態度。

當他不恭敬老師,孩子學什麼能學得好?

家長沒理智。

這時候家長能先反省,能先信任老師,能先來了解情況,家長的這分誠心,縱使老師錯了,他也會生慚愧。

所以,人生真的就在一念之間,產生天壤之別的結果,尤其在理智跟意氣用事當中。

  有一個五年級的孩子,老師在教訓他的時候,突然一不高興,拔腿就跑出去,因為他的腿很長,跑的又快,老師根本追不回來。

現在當老師的不容易,以前我在教小學的時候,很多的朋友、長輩就說:

你們當小學老師,真好,還有寒暑假。

真的都不知民間疾苦。

小學老師的寒暑假是喘一口氣,休息一下,不然真的是撐不過來,那是心理壓力。

每一天幾十個孩子的安全、成長在我們的手上。

所以我母親那時候教小學,又要照顧家裡,又要照顧學生,下課鐘一敲,馬上就昏睡過去了。

我母親說她常常醒過來,都是上課了,學生把她搖醒。

後來,我自己教小學,就知道很辛苦。

聽說憂鬱症比例最高的是小學老師,是吧?

我相信排能排得到,都有這樣的壓力。

  事實上,人跟人要化解衝突,要結善緣,沒有別的,原諒對方;甚至於是,最重要的,反省自己,體諒對方。

當這一位老師打了一通電話給這個孩子的家長,先跟他打個招呼,不然也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

北京市,很多人學歷都很高,所以他們在北京任小學教師也是很忐忑不安,家長意見很多。

所以他的心很恐慌,就打給了那個父親。

這個父親有學《弟子規》,接到老師的話,馬上跟老師說:

老師,您先別著急,孩子不會跑得太遠。

接著又告訴老師:

老師,孩子不聽話,是我家長沒教好。

你看那個老師當下怎麼樣?

現在還有這種家長,感動得不行。

  這個老師過了沒多久,他就到廬江湯池聽了五天的課,為什麼這個老師會到湯池來聽課?

就是因為家長的反省的態度,讓他覺得這個家長修養很好,最後了解到原來他在學中國文化。

這個老師去學完之後,回到自己班級,開始教他的學生中國文化。

我們看到一個反省的態度,成就了多少孩子聞中國文化的機緣。

諸位朋友,我們的脾氣要不要掌控好?

我們多麼希望大家是「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對!

這句話要念真的,不是念假的。

這句話真正念到心裡面去了,那每天都是「諸上善人」,大家都要「同生極樂國」。

哪還有衝突?

哪還有對立?

當我們真正依教奉行,就是成就別人法緣的機緣出現。

  我之前在學校教書,相處了差不多一個月,有一天處理公事比較晚,幾個年輕的老師,都是二十出頭,在那談一些心得。

談著談著沒多久,我一個同事馬上瞪大眼睛說:

你是佛教徒?

我說對!

諸位朋友,為什麼他突然發覺我是佛教徒會嚇一大跳?

在他的心目當中,什麼是佛教徒,這就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當他覺得佛教徒不是他尊敬的對象,他會不會學佛?

他不會。

當我們表現出來,他們非常感動起而效法,擋都擋不住,大家都來學佛。

所以佛法的敗絕對不是敗在不學佛,而是敗在我們學佛的人手上。

  在廣東梅縣,梅縣算是客家人的老故鄉,我們在那成立了一個文化教育中心。

當地的教育局副局長,那個官階也很大,他對我們講課的老師舉了一件事,他自己還沒有學佛。

他說有一個幼兒園的負責人,常常跑到千佛塔寺去做義工,他說那個叫有功德,結果自己的幼兒園搞得雞飛狗跳。

諸位朋友,我們冷靜想想,這個話是從一個教育官員副局長口中出來,請問已經多少人知道這件事?

那不知道已經傳了多大的範圍,人家說我們佛教徒在幹什麼?

自己的本分不做,在貪功德,能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嗎?

  印祖離我們才幾十年的歲月,早就看到往後的問題。

老人家說,修行第一要怎麼樣?

敦倫盡分。

假如我們連兒子的角色、父親的角色、工作的角色,都沒有盡心盡力,我們很可能以身在毀謗佛法。

所以為什麼說「地獄門前僧道多」。

不學佛的人,他無法以身謗佛;而學了,沒有真正敦倫盡分的話,真的會以身謗佛法,讓人家對佛法不敢接近,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真的,當我們了解到,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到正法的興衰,我們謹慎的態度自然就提起來。

  剛剛舉到一個學校發生了這件事情,你看記者來湊熱鬧。

我們也不能怪記者,因為記者也沒學過中國文化,他不知道隱惡揚善;他只想著我報出來,讓人很驚嘆、很驚訝就好了,其他我不管。

真的,整個社會愈來愈墮落,搞得一件事情,當老師的人滿城風雨,不敢教學生。

校長遇到這樣的事,居然到這個老師的面前,也還沒搞清楚狀況:

你趕快給他父母道歉,趕快把事情解決掉,記者都來了。

到時候我的烏紗帽就不見了。

都只想到自己的利,能把事情化解掉嗎?

而真正身為一個領導,要有一個態度,應該要教育、要保護好我們的下屬。

哪是出事了,趕快把下屬一腳踢開,跟我沒關係,要罵是他的事,也不關我的事。

一點當領導的格局、胸襟都沒有,這個烏紗帽遲早會掉下來,絕對不是說你避過這一次就沒事了,禍福都在我們的心念當中。

  這個時候假如校長能馬上:

對不起,對不起,這個事情是我沒有做好。

很可能當這整個情況發生,有人先自承對不起的時候,這件事情一定可以慢慢化解掉。

可是就因為我們從小到大沒學到「對不起」三個字,就變得很多是無事變有事,小事變大事。

所以,掌握情緒,隨順聖賢教誨,我們要從自身開始,「各自責,天清地寧」。

這五點,事實上對我們立身處事的心境都是很大的關鍵。

  我跟諸位朋友早上也提到我那個學生,他偷了東西,很落寞,我走過去,看到他這麼傷心,我就陪他坐了下來。

人跟人能溝通,就是你的心真正關懷著他,他可以感覺到。

後來這個孩子馬上跟我說:

老師,我很想死。

我們教育孩子,以至於我們幫助我們的朋友,這個很重要,從果推因。

人為什麼意氣用事?

就覺得我很衰,都是人家害我的,他才會意氣用事。

當他能反省到有我自己的過失,他慢慢就不會意氣用事。

  這個時候我們要引導他:

你為什麼想自殺?

把因找出來。

孩子馬上說:

都沒有人喜歡我。

沒有人喜歡他是結果,原因在哪?

我就問他:

人家都不喜歡你,原因在哪?

他馬上說:

因為我都打人、我都罵人。

他還很老實,直接就講出來。

我們一大把年紀的時候,我怎麼都不順?

朋友問說那什麼原因?

我也不知道,因為我的上司沒眼光,害我懷才不遇;因為我的太太沒修養,害我家庭這麼亂。

統統都是別人,不是自己。

  所以他了解,打人、罵人,我們繼續從果推因,從因可以改果。

「那你就不要打人、不要罵人,人家就不會討厭你。

」結果這個孩子,他那個表情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他皺著眉頭告訴我:

老師,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

諸位朋友,這句話您曾經聽過嗎?

曾經從我們的學生、從我們的孩子,甚至於我們的老公嘴裡講出來嗎?

我們有沒有感受到他內在的痛苦跟掙扎?

我們往往只看到他惡的行為,卻沒有感受得到他那種內心的深深的懊悔、傷痛。

你不了解他,你不能夠感受他,只是一味的批評他,那沒有辦法形成良性的溝通。

所以這個孩子說「老師,我很想改」,我們發現了真理,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改不了」,苟不教,性乃遷。

教孩子德行重要,我們假如晚教了,孩子很有可能一生成為他習性的奴隸。

我們絕對不願意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變成了習性的奴隸。

  我們有了這分信念,在廬江湯池教學到目前,已經一年的歲月。

其實在前一、兩個月教的時候,情況就有很大的轉變。

像有一個十六歲的孩子,他去聽課,聽到第三天,一回到寢室,撲通就給他的父親跪下去,給他父親懺悔。

他那一跪,真的,那種至誠心,整個寢室的人都為之動容,陪著他掉眼淚。

這個父親很感慨,說:

我當了十六年的父親,第一次感覺當父親的幸福。

這些青少年不是不願意學,我們沒有教。

  小學生學了之後,叫他們回去幫母親洗腳,剛好他母親生病,感冒了。

當然,感冒泡泡腳很好,促進血液循環,他就幫他母親洗腳。

他的母親就感動得在流淚,對著她孩子講:

孩子,你幫媽媽洗腳,媽媽很高興,好像病都快好了。

這些孩子反思到,媽媽不知道幫我們洗了多少次腳,我們都沒有感恩;而我們只幫媽媽洗了一次,媽媽居然這麼感動。

我們的心境跟母親差這麼遠。

所以真的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本來我們剛去的時候,當地村的領導就跟我們講,你們不要來講道德倫理,你們跟我們的鎮民講如何賺錢,他們比較會聽。

這時候怎麼辦?

要不要跟他坐下來好好辯論三天?

不用,這時候只要傻笑一下就好。

這個時候要想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生,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要先問自己有沒有做對。

自己對不對、好不好,首先要自己觀察;不先要求別人,先要求自己。

只要是真的對,那就要義無反顧去做,別人有沒有掌聲,我們完全不求。

  去教學,那時候剛教學的時候,我們是十二月份開始去教學。

大家知不知道中國大陸最冷是哪一個地方?

哪裡?

很多人都說哈爾濱、黑龍江,錯!

安徽最冷。

為什麼我這麼講?

因為黃河流域以上統統都有暖氣,冬天在家裡面都很溫暖;可是安徽一帶沒有暖氣,室外溫度跟室內差不了幾度。

所以回去都像什麼?

進去一個冰箱裡面。

很多東北人來都受不了,沒有暖氣。

這時候突然想起《孟子》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我這個人是最怕冷的,居然讓我去住冰窖,太好了,真是太好!

要從最難的地方克下去,不然印祖的教誨,我們沒做,印祖說,難忍能忍,「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那一段歲月真是不是人過的。

  我們的老師下鄉都下大雪,下大雪,路又不好走,開過去,車子就陷在雪堆裡面,徒步走去講課。

結果到的時候已經超時半個小時,那些人民可真不容易,下著大雪還來聽課,大家現在都無法想像。

在鄉下的教室,玻璃都破好幾塊,門也都關不是很牢。

所以冷風颼颼,這些老人家、老百姓還在那聽課,也是很不容易。

很冷,我們又晚到,他們全回去了。

結果我們的老師挨家挨戶去給他敬禮,「對不起,我們來晚了」。

鄉村的人很淳樸,那個禮一敬下去,他覺得不來都不好意思,所以就跟著來。

還有另外一位女老師站在橋頭,只要有車輛、有行人過去,就跟他講:

你好,進來聽聽課。

所以敬禮很好用,人家一敬,不好意思不來,就從這樣開始。

  經過了一、兩個月,他的村領導講話不一樣了,他說:

你們來,真好。

本來是說你怎麼不講賺錢,講這個沒人聽;現在說講這個真好。

為什麼說真好?

因為他整個地區沒有什麼爭吵,沒有訴訟案件了。

有時候真的吵到他的面前來,他會對他們說:

你們有沒有學過《弟子規》?

他們一聽,有!

學《弟子規》還吵架?

他不好意思,兩個人就走了。

真的,他們很淳樸,對老師很恭敬。

尤其這些老師都是從五湖四海,深圳是他們夢寐以求要去的地方,結果他們從深圳來,他們都打從心裡覺得這些老師真的是不一樣。

所以很受教,整個民風轉變的速度就很快。

  當我們有時候下鄉去,看到他們在那裡種植、採茶葉,我們過去跟他聊幾句。

這些人民很有意思,馬上說:

以前我們看著這些鄰里鄉黨推著很重的車,我們會視若無睹;可是現在聽完課,「凡是人,皆須愛」,所以現在看到人家在那裡推,不過去的話全身不自在,主動的會去幫忙。

真的,聖賢的教誨就像一道光芒射進我們的心田,就會把我們的心光點亮;而一盞心光點亮,也就是往後千千萬萬心光點亮的因緣。

好,今天的課就先跟大家講到這裡。

謝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