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23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docx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

(企业盈利)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

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和付费电视

[作者:

孙玉胜来源:

新浪科技已有210位读者读过此文]

网络热退烧之后,资本热点开始转向传统媒体。

有专家声称“媒体是最后的暴利行业”,“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

但同时也有人提醒“媒体投资是继网络之后的又壹泡沫”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

但从产业的角度见媒体的内容建设和其盈利模式密切关联。

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且不壹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和选择。

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和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和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于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和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仍于发展。

网络的技术服务于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

可是,这就象壹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

如果免费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

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象这免费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可是且不能盈利。

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詹和方便,但食客且不于意,也许见均不见壹眼。

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且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

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免费的午餐不可能持久。

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于,但至今仍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且产生显著效益。

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于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仍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

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

而壹旦网络媒体于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仍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

如果当初和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和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仍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

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仍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于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仍要视其于内容上能否独立。

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

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能够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且进而控制社会。

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能够见出媒体总是把这俩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

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

例如,美国的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

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赚钱。

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于网络热仍于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

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的宣布:

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

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和其见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联系于壹起。

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

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仍是壹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

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

否则,如果高速公路均是免费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

虽然高速公路边上也能见到广告牌,但如果不靠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

资料表明,于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

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于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壹千万左右。

和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免费午餐,离盈利预期仍有相当的距离。

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壹个焦点问题。

从网络媒体的第壹次销售(销售载体)见,要让网民付费点击仍不现实,至少当下如此。

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于广告方面传统媒体于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

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于错位问题。

“千台壹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壹种电视现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于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于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

尽管壹些电视台主观上于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壹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

此外,这种趋同性仍能够从壹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壹目了然。

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

又例如,许多电视台均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仍没有壹个财经频道能和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

相差之处不于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于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

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均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均是消费者。

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

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

美国仍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且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均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均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那么究竟是什么于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于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俩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俩次销售。

媒体的第壹次销售是销售载体。

如印刷媒体第壹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均有定价。

广播电视第壹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均是有价格的。

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

但从历史上见,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靠第壹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靠第二次销售。

于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仍是电子媒体,俩次销售均是同时存于,有时是合且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和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和国外差别很大。

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

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

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之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和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和大众化密切关联。

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见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和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于。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

这种错位而单壹的盈利模式导致了壹个悖论:

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且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

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均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壹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

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均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

因为壹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

从这壹点分析,象“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于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靠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

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于中国内地赚钱。

那么,为什么国外和“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且能够盈利呢?

原因是这些频道均不使用单壹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于销售频道(付费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

于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

前者是后者的近俩倍。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于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

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

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

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见电视的进壹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

否则,电视媒体只能靠单壹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

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

这就是所谓的付费电视。

付费电视目前分卫星付费电视和有线付费电视。

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

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

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仍于以20%的速度增加。

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壹亿户。

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

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

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于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

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壹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

这个理念已于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

但有趣的是目前仍没有发现和“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

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且无“专业频道”之称。

特纳国际亚太XX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

她说“专业”壹词于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

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

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且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

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

壹是“化”本身是壹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

二是用“专业”壹词能够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情况和形态。

这里的“专业”壹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俩个概念之后我们能够发现,象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和有线电视密切关联的。

能够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

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均是有线电视发展到壹定阶段之后的产物。

而我们当下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于有线电视中免费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壹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之所以于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于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

壹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

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能够用壹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之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

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运营额外付费电视的政府许可。

额外付费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之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

前俩个条件我们均不陌生,但后壹个条件我们仍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

第壹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

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

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

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壹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

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仍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于付费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

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均只能停留于第壹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

这些频道均能够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均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壹盈利模式的情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

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象“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象“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

当下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于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均是免费入户而只采取单壹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和专业频道的运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于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壹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壹读。

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

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见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于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壹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于开播时仍举行了壹场特别盛大的晚会。

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均精制、完美。

但不到壹年,于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

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运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于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靠广告获得运营收入。

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

“有线电视的优势于于双重收费模式”。

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靠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壹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于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壹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

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

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

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

但后来于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壹个很好的盈利模式。

这就是:

用户的所付费用能够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

而且“发现频道”仍做了壹个运营发明。

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壹部分和网络服务商分成。

这样能够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于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于建立之中,付费电视几乎是零。

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免费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仍要交费。

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于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

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

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三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

资料表明,1999年于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于有线电视网络中,付费电视系统见起来只是壹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的电视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付费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

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

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

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靠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壹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付费电视系统壹旦建立且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

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且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壹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于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

尤其是壹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

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

但近壹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且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

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仍不到100万。

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运营效果远不如后者。

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运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且不能盈利。

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壹些。

去年新创办的<<中国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均运营不错,前景见好。

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靠广告这种单壹的模式盈利。

有资料表明,于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

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能够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壹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仍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均只能依赖广告盈利。

从这壹点分析,象“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靠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运营困难完全于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且相继开办了俩个新闻频道。

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壹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俩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

壹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壹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于壹起。

这些节目免费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仍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

但于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于不到俩年的运营中亏损了壹亿多美元。

托马斯说,俩个频道均免费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

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俩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

梅燕女士说,于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均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壹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当下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

于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均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壹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壹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

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均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壹面。

于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

壹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均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

以致出现同壹新闻现场有同壹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

同壹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

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

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

壹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和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

也就是说,于壹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壹定的。

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于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

从这壹点见,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均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

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壹依靠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

这就是所谓的付费电视。

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壹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壹个新的重要增长点。

当然,要让观众付费见电视且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

按目前我国壹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壹个他所需要的频道,壹年就是120亿,俩个频道就是240亿。

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

我认为,于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

具体说就是,于目前单壹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

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于当地运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于当地的广告份额。

所以,地方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均有类似“不能运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

据了解,于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均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于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

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于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和电视媒体竞争。

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于制作公司壹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壹般均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

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和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和电视台的节目壹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

当下见,目前运营较好的壹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均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壹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

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壹级电视机构的政策,于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壹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中国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是单壹的,用大众化的盈利模式运营专业电视频道是错位的。

我们只有走出这个误区且建立完整的有线电视及卫星直播电视的付费管理系统之后,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才能加快,才能出现真正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的电视频道。

据了解,我国的付费电视政策和相应的管理系统正于调研和试点阶段。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高级编辑

原载《现代传播》2002年第二期(总第115期)

作者简介:

孙玉胜:

42岁,现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高级编辑。

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曾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采访部主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

1993年获中国新闻界编辑最高奖——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15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1994年、1996年先后参和策划且创办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实话实说》。

1997年参和策划实施了72小时大型直播“香港回归特别报道”,1999年参和策划实施了“国庆50年庆典”、“澳门回归”、“相逢2000”等大型直播节目,同年参和组织创办新闻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