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史学概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326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0902史学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02史学概论.docx

《0902史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2史学概论.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02史学概论.docx

0902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第一讲历史是什么十六冰夜整理

一、“历史”的三层含义

v问题:

“历史”一词在实际运用中有哪几层含义?

1、语源:

v中国古文字中的“史”的内涵的演变:

由官职名称到历史记载

v希腊文(historia:

findingout找出,发现,查明。

Narrativehistory)

v——TheCONCISEOXFORDDICTIONARYofCurrentEnglish

v综合起来看,“历史”一词的初义是指历史的记载而言,历史指往事本身是后赋的含义。

2、历史的三层含义

v第一,它指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或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历史,即作为历史研习者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的历史。

v第二,它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中集中成果的历史著作,即作为认识主体对客观历史过程进行重建的主体化的历史。

v第三,它指历史这门学科。

二、客观存在的历史

1、它指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或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历史。

例证:

希波战争、陈桥兵变、秦始皇兵马俑。

2、历史与时间

v从天文时间的角度看,凡是过去的都是历史,没有价值的内涵。

v从社会时间的角度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某一点“时间”之前与之后的历史具备了不同的意义。

3、历史与现实

v

(1)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将来的历史。

v

(2)区分历史与现实的标准

v(3)撰写当代史可能要遇到的风险。

钱大昕(1728年—1804年),清代史学家、汉学家。

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

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

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

4、历史的内容

v

(1)政治史学的观点:

v“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现在的历史。

”——弗里德曼

v“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8页,1991年。

弊端

v由于传统史学充满政治,军事的内容,不仅不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也难以做到政治的借鉴,因为历史发展非常复杂,不仅仅局限在一类特殊的事件。

“如一代之衰,其原因宁仅限于外戚、宦官、外患、流寇等因,如旧日史家之云者?

或其时经济之变动,社会之变迁,其影响较任何政治之变动为尤大也,吾人若专于政治上寻其原因,结果于其时政治演变之真因,亦不能有深刻之了解也。

”——《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第9页。

(2)英雄史观的表现极其弊端

v“历史是伟人的传记。

v“史者,乃值得记忆事物之追述也。

”——《法国书院辞典》

v弊端:

历史研究,如果一味关注于英雄豪杰、奇才异能之士,难以达到“劝戒”之目的。

英雄豪杰,也是其所处时代的产物。

虽然在某方面超凡脱俗,但在其他方面仍然属于这个时代,“吾人如不明了其环境,不明了其时代,则于其人之思想行动,焉能有深刻之了解。

——《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第10页。

3、学术界近年来的新发展

v

(1)历史是经济史或社会经济史。

v

(2)文化史是历史的重要内容。

v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

4、历史活动与自然活动的异与同

(1)历史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

如汉代从黄老之学到儒家政治。

v

(2)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不能消除历史的盲目性与偶然性。

v(3)历史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但人的意志总的来说又是受到制约的、被动的、非自由的。

如通过施舍赠财获得政治感召力。

5、影响历史内容的现实因素

v“当历史只是官僚写给官僚看的历史的时候,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当然充斥史书;当经济实力成为上上下下追求的目标的时候,历史的经济内容当然就占了主要地位;当生存不再成为问题、匮乏为富裕所取代的时候,精神、观念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历史的文化内容便浮现在眼前,人们便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论列历史。

”——王学典。

三、主体化的历史:

描述的历史

1、内涵:

史学家根据一定的理论预设、一定的参照框架、一定的价值准则,为达到某种特定的意图,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零散、杂乱、众多的历史事实进行选择、取舍、整理、强调、归纳、组合而勾画出的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人类社会的变迁过程。

(1)叙事框架的必要性

(2)史家价值观念的客观存在(写史的目的)

(3)历史描述的原理:

与考古学类似。

2、主体化历史的特征

v

(1)这种历史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过去观,而不是过去本身,因此,历史可以而且应该因人而异。

(如现代学术史的书写:

《当代中国史学》)

v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与钱穆《国史大纲》。

v都反映出历史的一个侧面。

范文澜

v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字仲云,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学家。

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

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

还著有:

《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钱穆

v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男,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江苏无锡人。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

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1990年8月30日在台北逝世。

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2、历史可以随时翻新,因时而异。

《中国通史》范文澜、白寿彝。

系列断代史:

吕思勉、翦伯赞、王明阁、詹子庆。

四、主体化历史与客观历史之间的关系

v问题:

造成历史学家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因素有哪些?

v

(一)客观性问题的产生与内涵:

v历史学家拉里的故事。

1、阿特金森的观点:

第一,它意味着“与事实相符、相一致,尤其是外部的现实,即外在于人的主观的事物或世界;

第二,从原则上讲是能够为有理性的人所确定的”。

2、沃尔什的观点

v客观性意味着一切认真考察的人都能接受。

v历史事实是客观性就意味着我们的历史研究成果能够与客观的历史相吻合。

(二)历史事实的客观性

1、客观主义史学对史学客观性的看法

(1)客观主义史学的观点

“历史学被认为有判断过去,为未来指导现在的职能,对这样的重任,本书不敢企及。

它只想说明:

什么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对这样一种新研究,资料从何而来?

作为本书基础的资料是回忆录、日记、信函、外交报告、见证者的叙述。

他种材料只在下述情况下方可引用:

它们是可以从上述材料直接推衍出的、或是材料具有某种第一手的性质。

这些材料必须页页核定过。

——兰克《1494——1514年的拉丁和日耳曼民族史·前言》

(2)兰克的逻辑

第一,历史事实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独立于认识主体的客观存在;

第二,经过严格考证的史料是这个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

第三,如果史料的搜集是全面的,我们又不将认识主体的个人特征强加给它,那么我们对事实的认识就能够与事实本身相符,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兰克

v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vonRanke),1795~1886,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创始人.主要著述: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等。

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师,在29岁时便出版了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这部书为他赢得了柏林大学的教职,其后他便在柏林大学开创了历史研讨班的授课方式,带出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形成了德国历史学中的兰克学派,即通常认为的客观主义史学学派。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3)阿克顿的理论与实践

v“在我们这一代还不可能有终极的历史。

然而我们能够抛弃因袭的历史。

既然一切情报资料都可能得到,每一问题都有可能加以解决,我们也就能够指出从这一历史过渡到另一历史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到达的境地。

v他在给编纂人员的指示中要求他们在写作中消灭自己的主体个性,以便“我们的滑铁卢必须使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和荷兰人同样都能满意。

如果不查阅作者名单,便没有人能看得出牛津的主教在什么地方停下了笔,以后是费边恩还是加斯奎特,是李普曼还是哈里逊接着写下去的。

”——《剑桥近代史:

本书缘起、作者及其编写经过》

阿克顿勋爵

v 阿克顿勋爵是19世纪英国知识界和政治生活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是自由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担任过下院议员,在曾四次当选的著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他产生过重要的政治影响。

1885-1902年任剑桥大学代史教授,主编《剑桥近代史》。

作为历史学家,他把历史探索的客观性与历史性研究中的道德判断结合起来;作为政治哲学家,他对个人自由以及促进与威胁个人的自由的力量的有力分析,深刻影响了20世纪思想史。

2、相对主义史学家的观点

(1)代表性的观点:

怀疑乃至反对存在“客观的历史”

“后世的历史学家并不向往这么一种前景。

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一再被后人超过。

他们认为过去的知识是通过不止一个人的头脑而流传下来的,并且是经由他们‘加工处理过’的。

因此,这种知识不可能包括一些基本的、与个人无关的、任什么也改变不了的因素……这样的探索放佛是无止境的,可是有些缺乏耐心的学者却在怀疑主义之中找安慰,至少是在这样一种学说之下找安慰,这就是:

既然所有的历史判断都牵涉到人和观点,而此人此一观点跟彼人彼一观点又各有千秋,因而便不会有‘客观的’历史真实了。

乔治·克拉克《新编剑桥近代史》第1卷

社会背景:

由维多利亚时代到垮掉的一代。

其他观点:

克罗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卡尔·贝克“在历史学家创造历史事实之前,历史事实对于任何历史学家而言都是不存在的。

弗劳德:

“历史是小孩的一匣子字母,我们爱拿它拼成什么字就能拼成什么字。

柯林伍德“圣奥古斯丁是从一个早期基督教徒的观点出发来观察历史的;蒂利蒙特则从一个十七世纪法国人的观点出发;吉本从一个十八世纪英国人的观点出发;蒙森则从一个十九世纪的德国人的观点出发。

要问谁的观点正确是没有意义的。

每一观点就是采用这一观点的人唯一可能采用的观点。

(2)历史事实的确立离不开历史学家的解释

第一,历史事实对于所有的史学家来说应该是一致的。

如公元前49年凯撒渡过卢比孔河。

第二,确定这些基本事实的必要性并不在于这些历史学家“既有”的决定。

历史事实的硬核不能客观地、独立地存在于历史学家的解释之外。

——《历史是什么》爱德华·卡尔。

第三,历史记载蕴含了记载者的观点。

魏玛共和国外交部长高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的资料集。

三百箱——三大册(1800页)《施特雷泽曼的遗产》——《选集》——施特雷泽曼的的想法(自己的观点又好又有力,对方的观点混乱、不连贯,没有说服力。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事实和文件对于历史学家史很重要的。

但是不要盲目崇拜它们。

它们并不能单独地构成历史。

”——《历史是什么》爱德华·卡尔。

(3)无论是史料对历史的记载,还是史家对研究成果的表达,生动的历史真相须会受到僵硬的日常语言的改造。

导致“辞不达意”“言不尽意。

(4)历史认识无法验证。

3、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

v在关于历史事实具有客观性方面,他们与客观主义史学家站在一起,并且对这些学者在史料的发掘、搜集和考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敬意。

但他们也批评客观主义史学忽略了历史事实的特殊性,并将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完全割裂开。

他们认为,相对主义在这方面的批评是历史思想的一种进步。

它正确地指出了由历史事实的过去性质所决定的历史认识的相对性。

但是,相对主义又过分地夸大了这种性质,以至于把客观的历史事件和过程完全地融到人们的意识中,把历史是在看作是历史学家主观意识的产物。

4、造成史家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因素

(1)个人的偏好如卡莱尔与威尔斯;《李白与杜甫》。

(2)集体的偏见,与历史学家所属的某一集团的身份相联。

(如政治主张: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利克里的演说词)

(3)各种互相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

如马克思与马克斯对资本主义起源的不同解释。

(4)根本的哲学冲突:

如人性论

(三)历史事实的客观性限度

1、个人的偏好能否克服

2、集体的偏见能否克服

3、各种互相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

学者们使用不同的历史理论,“是与他们各自的背景、阅历、经验和感受高度相关的。

既然我们不能让所有的史家均具备同样的背景、阅历、经验和感受,那我们也就无法让所有的史家均接受同样的理论。

何况,即使在持同一种历史理论的史家之间,也难以做到意见一致,其分歧的深度甚至不亚于不同历史理论持有者之间的冲突的程度。

”——王学典《史学引论》。

4、根本的哲学冲突:

根本的哲学冲突,包括道德的和形而上学的信念。

所谓道德的信念,指历史学家所带给他们自己对过去的理解的那些终极的价值判断;所谓形而上学的信念,指与这些判断相联系着的对人性以及对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理论观念。

小结

历史学现阶段所要求的客观性,并不是关于道德和形而上学上的统一的价值预设、统一的历史理论,而是要求根除过于偏执的个人偏好,进而尽可能消除党派、政见、宗教和民族背景所赋予的局限,超越集团假设,努力,也就差强人意了。

参考书目

v1、严建强、王渊明著《西方历史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v2、爱德华·卡尔著,吴柱存译《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

v3、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二讲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结构

一、历史学的学科属性

(一)历史学与艺术的关系

1、古希腊时期

历史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历史学的任务是提供优美的修辞范例和道德训诫。

一位合格的历史学家必须是富有激情和想象的,而历史作品应当由优美的文辞和生动的叙述构成,以便人们能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中获得教益与享受。

2、文艺复兴时期

修辞学派”的历史学家,热衷于在历史叙述中插进娓娓动听的雄辩和富有戏剧效果的情节。

为了能打动观众,他们甚至不惜过分地放纵自己的想象。

3、近代以来的历史艺术论

(1)麦考来(1800-1859):

“历史,在它最圆满的境界,至少是一种诗和哲学的合成品,它通过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的生动描述将一般真相印入人心。

(2)屈威廉(1876-1962):

历史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实际的效用。

历史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能演绎出普遍适用的因果规律,即使把历史中的文学因素排除出去,历史学还是无法发现所谓的历史规律。

历史是一种叙述的艺术。

历史学家的第一职责是讲故事。

——《克里奥,一位缪斯》,《当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二)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1、亚里士多德

能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必须具备普遍和永恒的性质。

历史是一种比诗歌更个别化的东西,具有转瞬即逝的不可重复性,所以它不仅不能成为科学,而且恰恰是与科学对立的。

2、笛卡尔

(1)历史学家在增强对古代理解的同时疏远了现实。

(2)历史著述是对过去的不可靠的说明。

(3)反功利的观念:

不可靠的著述不可能对我们目前的行动有帮助。

(4)历史著述比历史事实本身更为光彩。

3、维科:

历史知识如何可能

(1)历史的某些时期具有一种普遍性质,它浸染着每一个细节,并在其他的时期重行出现;因此,两个不同的时期可以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因而就有可能以类比的方式根据一个时期而论证另一个时期。

v如荷马时期和中世纪,它们的共同特色乃是诸如此类的事:

武士——贵族政体的政府、农业经济、歌谣文学、以个人的勇武和忠心的观念为基础的道德,等等。

因此关于荷马时代,要想知道得比荷马所能告诉我们的更多,我们就应当研究中世纪,然后再看我们把我们从那里所学到的东西能应用于早期希腊到什么程度。

(2)这些相似的时期倾向于以同样的次序重复出现。

如每一个英雄时期都继之以一个古典时期,这时思想压倒了想象,散文压倒了诗歌,工业压倒了农业,以及以和平为基础的道德压倒了以战争为基础的道德。

这种情况继之以又转而沦为一种新的野蛮主义,但它是一种与想象的英雄野蛮主义迥然不同的野蛮主义。

(3)历史非纯粹的循环

这种周期性的运动并不是历史通过若干固定阶段周而复始的一种单纯的循环,它不是一个圆而是一个螺旋;因为历史决不重演它自身,而是以一种有别于已成为过去的事情的形式而出现于每个新阶段。

(4)史学的局限

第一,有关古代辉煌的看法,偏爱夸大历史学家所研究的那个时期的富庶、威权和伟大等。

第二,国家的自负感。

第三,学者的自负感

第四,史料来源的谬误。

第五,还有一种偏见认为,古人对与他们更接近的那些时代要比我们自己知道得更清楚。

v在维科看来,历史学家并不有赖于从一种连续不断的传说来取得知识,而是可以用科学方法重新构造出一幅时代的图画,那是他并不曾从无论哪一种传说中得来的。

(5)史学方法:

超越对权威的依赖

第一,语言学的研究能够启示历史学。

v字源学可以表明,在一个民族的语言开始形成时,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历史学家的目的在于重建他们所正在研究的那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思想;他们的词汇储存表明了他们的思想储存都是写什么;还有,当他们想要表达一种新思想时,他们比喻式地以一种新的意义来使用一个旧词的那种方式,就表明了在那种新思想出现以前他们的思想储存都是写什么。

这样,像intellegere(理解)和disserere(讨论)这样的拉丁字就表明,在罗马人需要有表示理解和讨论的词汇时,他们是怎样从农业词汇里借用了采集和播种的词汇的。

v“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萨皮尔《语言论》

第二,维科利用了神话学。

v原始宗教的诸神表现了一种以半诗歌的方式来表达创造出他们来的那个民族的社会结构。

因而,在希腊罗马的神话学里,维科就看到了古人的家庭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生活的表现。

第三,对传说的使用

v使用传说的办法是并不把它当作逐字逐句都是真实的,而是当作对经过一种媒介而被歪曲了的事实之杂乱无章的回忆,而它们的折射指数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确定的。

第四,人类思想在一定发展阶段倾向于创造出同类的产物。

v野蛮人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心灵上都是野蛮人;借助于研究近代的野蛮人,我们就可以学到古代的野蛮人是什么样子,这样就会发现怎样能即使那些隐藏着有最遥远古达历史事实的野蛮人的神话和传说。

4、19世纪的自然科学对历史学的同化

(1)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一样,也必须是严格实证的:

第一位的工作是确立事实。

如兰克

(2)在确定事实的基础上发现规律

v“尽管人类思想有着多么崇高的目的,史学至今还是贫乏得可怜,它们呈现的外貌,还是杂乱无章,这其实是很自然的现象。

人们对历史法则,还是一无所知,甚至于连历史上的许多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希望写出一部能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相等,或至少亦要相仿的人类史来。

关于自然界方面,种种看来是最不规则的和最反复无常的事件,都以做了解释,而且还被证明是符合于某些固定的和根据普遍的法则的,这些工作之所以能够完成,这是因为那些有能力的人,特别是那些有坚忍不倦思想的人,研究自然界活动,其目的在于要发现它们的规律;因而,假使我们采用同样的研究态度来研究人类的活动,那么,我们当然有权利来指望取得同样的成果。

(3)认识到研究事物根源的重要性。

v起源研究

(4)只要有正确的方法,真理就会从中产生,而且准确无误。

v第一,语言考据方法。

v第二,不偏不倚的态度。

5、史学对象与科学对象之间的差别

(1)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事实,自然科学可以直接面对和研究事实。

(2)科学的对象是一种“现象”,而历史研究除了历史现象外,还关注着现象背后的各种主观因素。

v代表人物:

布莱德雷、奥克肖特、狄尔泰、齐美尔、克罗齐、柯林伍德。

(3)自然科学研究普遍的或一般的事物,以总结普遍规律为目的,而历史学研究的仅限于一些个别的、独特的、永不重复的事物,它以描述个别事物为目的。

v“科学是认识作用的体系,所以总是谈论种类;历史学则总是谈论个体,因此,历史学就是一门关于个体的科学,这就蕴含着一种自相矛盾。

——叔本华

6、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异同

(1)自然科学的方法:

观察与实验

(2)历史学的基本方法:

体验与理解。

v主体的参与性决定了人不可能站在历史之外看历史;

v人性的相近决定了历史理解的可能性。

(3)历史学家的想象:

v“我在历史上所构筑的,并不是批判或沉思的结果,而是力图填补观察资料中的空白的想象的结果。

对我来说,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诗;它是一系列最美最生动的篇章。

——布克哈特

v“在探索真理方面,历史学家像科学家一样受制于同样严格的规划。

他必须利用一切经验调查的方法,必须搜集一切可以得到的证据并且比较和批判他的一切原始资料。

他不能遗忘或忽视任何重要的事实。

然而,最终的决定性的步骤总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力的活动”,是“对实在的真相的想象力”。

“真正的历史的综合或概括所依赖的,正是对事物之经验实在的敏锐的感受力与自由的想象力天赋的结合。

——蒙森

二、历史学的学科结构

v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v按研究的空间来分:

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

v按研究的时间来分:

通史、断代史。

v按研究的历史活动领域来分:

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科技史、文化史、宗教史等专门史。

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v“无论做什么研究工作,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

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

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v分类:

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考古学。

v“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史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

张之洞《书目答问》第303页。

1、训诂学

(1)定义:

训诂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因时地相隔而难懂的语言。

v训诂学以训诂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训诂实践的总结,研究训诂的理论和规律、常用体式、方法和条例等等,用以指导训诂实践。

并通过对训诂资料的归纳,来探求汉语语义系统和语义发展的规律。

(2)训诂学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指导我们准确地理解古代词语的含义。

第二,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裁断

第三,解决当注未注的疑难问题

书目

1、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答问》,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

2、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5年。

2、音韵学

(1)定义:

以古代汉语语音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时期的汉语的声、韵、调进行分析,归纳类别、说明发音状态,探求其间的内部联系,进而总结不同时期不同系统之间的历史发展规律。

(2)作用

第一,学习和研究汉语音韵学是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的需要:

破通假。

第二,学习音韵学,有助于准确理解古代诗文的平仄、韵脚和谐音等现象,从而更好地体味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律美。

(3)注意事项

第一,说明古汉语文字通借,必须根据古音

两个字今音相同,在古代是否也是一对音同或音近字,必须查古韵表、古声母表,不能以意为之,定为古音通借。

第二,说明古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