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3423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docx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论文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成为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热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状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最后就如何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只有切实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才能使我国顺利地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策

 

Shortenthedisparityofcitizenincomebetweencityandcountry

Abstract:

Sincereformandopeningup,incomelevelofurbanandruralresidentshasbeenrising,buttheincomegapbetweenthemareobvious,whichisthehotspotsconcernnedbyourgovernment.Theincomegapbetweenurbanandruralresidentsissolargethathasanimpacttothebalanceddevelopmentandbuildawell-offsociety.Thispaperistoanalyzetherelatedfactorswhichattributetotheincomeanddistributiongapbetweenurbanandruralresidents,andthenelebratethestrategyonnarrowingthegap.Onlybysolvingtheissueofincomegap,canmakeournationdevelophealthilyandbuildaharmonioussocialistsocietysmoothly.

Keywords:

narrowstrategiesurban-ruralincome-gapcountermeasures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城乡居民货币性收入的差距

3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呈现所谓的W型特征。

第一阶段即差距缩小的阶段是从1978年~1985年,第二阶段即差距日益扩大的阶段是从1986年至今。

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

改革初期政府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

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缩小到历史最低点1.82倍。

但此后,因我国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企业制度的创新、分配制度的改革等有力地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城镇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先行的农村改革却滞后,结果使一度缩小了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不断扩大,到1986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超过2倍。

进入90年代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更是不断加快,1992年为2.58倍,开始超过1978年的差距,1994年达到最高点,为2.86倍。

1997年有所缩小,之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开始加速扩大,并且这种趋势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2008年城乡收入比突破3.31:

1。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

若再考虑城市居民的住房、医疗、社保、交通等各种福利性补贴,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5-6倍甚至更大。

(二)城乡教育的差距

1.《教育法》对农村教育存在歧视

《教育法》规定,农民要负担教育费加,而大多数城镇居民则没有这个责任;地处城镇的义务教育学校的基建支出由政府负担,而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校的基建支出则要求由乡村负责,部分通过向农民集资解决。

类似硬性的规定,对加大城乡间教育发展差距的影响不可低估。

2.城乡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大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比城市10.20年低2.87年。

这种差距主要在于人口中各种文化层次分布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重明显偏低,为8.46%,比城市低了35个百分点;而具有小学及小学以下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重又相对过高,为47.62%,比城市高出31个百分点。

3.城乡教育的层次结构不合理

教育的办学层次是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初等教育多,初等教育的投入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中央政府主要负责高等教育的投入,然而高等教育集中城市并且在大城市,因此,农村的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稀少。

由于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我国广大的农村都得到了普及,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城市的距离有一定的缩小。

但是,其教育层次仅仅限制在九年义务教育上,在高中层次和大学层次上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2008年教育部做了调查,发现在高等学校上学的农村学生比列比七八十年代降了很多。

农村的高中教育与城市差距巨大,在大城市,一般都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但是,农村高中的入学率还很低,有的地方还在28%以下;农村不仅没有大学,就是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机遇也非常少。

(三)城乡消费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拉大。

1978年城镇人均消费支出405元,农村为138元,城乡比例为2.93∶1,以后逐年扩大,到2007年,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为9997元,农村为3224元,城乡比例为3.1∶1,农民消费在城乡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城乡消费结构存在差距,恩格尔系数的差距大,1978年到2008年,农村的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为43.7%,而城镇的恩格尔系数则由57.5%下降为37.9%。

城乡住房、家庭用品及精神文化生活差距也很大。

众所周知,一般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此以外,还要有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

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差距将会更大。

(四)城乡医疗条件的差距

目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为10%多,80%以上的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

近几年,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城乡就业差距也很大。

城市劳动人口的登记失业率为5%,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没有人计算得出,抛开进城打工的1.3亿劳动力不算,留在农村4亿劳动力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

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大。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当然,在这些差距中,最为重要和最根本的还是货币性收入差距。

消费差距和医疗差距可以由货币性收入差距来解释,教育差距与货币性收入差距关系紧密,教育差距既是货币性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也是货币性收入差距的一种结果。

只要城乡收入差距消失了,其他差距也就会得到解决或已经得到了解决。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一)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方针,将城市和农村割裂开来,限制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未被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和购买力受到限制。

在城乡要素流动方面,二元结构理论只谈到了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却没有讨论城乡居民往农村转移的问题。

实际中,目前我们的人员流动主要是农村剩余人口向城市转移,并且这种转移还不是充分的、自由的,还要受到很多的制约,劳动力流动不是理论上的自由流动。

如由于工业发展排斥就业的倾向、农业和农村发展不足、转轨过程中的工资歧视等原因导致劳动力不能自由进入城市。

因此,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到城市。

转移到城市的人口也不能完全享受到城市的同等待遇,城市人所享有的文化教育、劳动保护、福利补贴、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及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等对大部分农民来说是一种望,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于相对刚性状态。

同时,也致使转移的人口拥有的农村资产没有退出来,没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另外,由于国家的土地政策等制度约束,城市的人口基本上不能往农村转移,导致那些在农业方面有专长和爱好的城市居民不能进入农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样,导致了城乡人力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

(二)城乡资本存量和劳动力要素的不平等

由于历史原因和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造成我国城乡资本份额相差悬殊,而且结构不合理。

城市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农村,在产品交换中处于有利地位,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通过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产品中提取实现工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从1952年至1986年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从业中抽走5823.74亿元资金,外加农业税1044.38亿元,共计6868.12亿元巨额资金,极促进了工业发展。

在农村,生产性消费能力不足,集体经济的薄弱又使农村有限的资本存量难于积聚,农村投资环境较差,导致资本存量不断向城市流动,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城市化水平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46.75%。

从横向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0.25个百分点,但是与高收入国家相比还低很多。

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决定了大量从农村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将滞留在农村,影响了劳动力的转移。

在我国,城镇居民虽然人均收入高,由于人口规模较小,没能形成对农副产品真正有效的总消费需求,使得农产品过剩;农村人口规模很大,因收入过低不能形成对城镇工业品的强劲需求,从而使工业品遭遇了产品过剩的挑战。

(四)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因素的影响

二元的社会结构必然带来二元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等级制度和身份制度把农民排斥于城市就业大门以外,广大农民基本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围,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未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标准的社会保障待遇。

目前,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集体企业职工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而对于那些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来说,享受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只能是一种奢望。

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平等,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五)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直接原因

实践证明,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越高。

一些高素质劳动者因对社会能提供更多的贡献而获得的高收入,是与其受到的良好教育密切联系的。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已经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是对劳动力投资的结果,即教育的结果。

人力资本也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所处的等级越高,他们掌握的技术水平也就越高,就越不容易被替代,得到的收入也就越高。

在劳动市场上,劳动者根据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来取得工资,而劳动生产率又是由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的,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取得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市场竞争的结果。

在我国,即使是城市普通劳动者,只要他们通过教育或培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也会改变其就业及相应的收入状况,而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城市居民是无法相比的,要普遍低于城镇居民,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重复地做着一种简单劳动,很容易被替代,相对应的收入就少。

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在整个农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小的,大多数孩子在读完初中以后基本上在家务农,个别到城市寻求发展的,所从事的工种大多数却是付出简单劳动或是机械劳动,得到的收入都很低。

相比之下,城市里的孩子学习深造的机会较多,基本上是大学毕业,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都好于城市里的农村打工者,所获取的工资收入却要比农村的孩子高出好几倍。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打破城乡分割,给农民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就业待遇

缩小城乡之间差距更为有效的办法是加快发展更加开发性,流动性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平抑城乡之间收入的差异。

我国农村最大的优势是有丰富的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应该从体制上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打破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壁垒,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使农民有更多的进城机会,使农民能在更大围平等竞争和实现就业。

打破城乡分割,首先要打破的就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给予农民平等的公民权为基础,把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纳入到国家整体的社会流动,使农村人口的职业转移与居住变迁,社会地位变迁同步进行。

打破城乡分割,还要在各地政府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作法的同时,注意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对农民就业培训,引导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关心农民工的生活,为其子女的就学提供方便,依法保护农民工获得合理的收入。

(二)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城乡的统筹发展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9年也就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十七届三中全会启动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出台的第一个一号文件,使命非同寻常,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分析了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分别就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在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推出一系列扶持农业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支持保护程度。

挖掘农业部增收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减轻农民税负,提高粮食的政府购买价格,从今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提高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作较大幅度提高,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实施农业“四项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增加农业投入总量,使农民增收有资金和物质保障。

另外,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政府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付,是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现实的行为选择,也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对政府行为的必然要求。

日本农民收入中政府支付达63%,而国高达66%。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多年来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致力于启动庞大的公共开支,保护农业,支持农民收入增长,使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变得微不足道,社会公平程度很高。

(三)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也有益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全体平均外出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12107万人,其中从乡村流出的8840万人,占73.0%,2002年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首次超过务农收入,按中国目前经济状况,城市化水平应该达到45%左右,我国只有37.7%,数字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随着我国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城乡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

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在发展资本、技术密集的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大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多样化、多模式的城镇化发展,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民非农收入增长,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农业收入增长。

(四)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之基,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措施,它对于增加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必要条件。

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全体国民的普惠性。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板块,保障重心放在城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逐步在城镇建立较为完善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主要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农村则不然,改革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医疗保险几乎完全消失,养老保险还是原来的以家庭保障为核心的养老保险。

农民是庞大的弱势群体,缺乏有效的社会安全网,其基本权益要靠社会保障来维护。

农村公共卫生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必须予以全力关注。

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利用财政激活农村商业保险市场,解决农村居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中央和地方政府新增加的卫生经费,必须确保主要用在农村卫生事业上。

要对农村卫生事业体制进行彻底改革,重建农村基层的医疗救助网络和体系,在城乡之间公正分配医疗救助资源,彻底改变农村缺医少药和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滞后的局面。

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和维护社会安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推进教育机会均等,建造良好的国民教育环境

我国的二元经济体制没有给予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权利。

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投资,也是农民能获取较高收入的基本保障。

中央和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让农民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积极推进教育体系改革,形成城乡统一的教育体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利益,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使更多的居民接受高等教育。

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贫困家庭实行教育补贴的政策,以解决贫困家庭孩子无力求学的境遇,为特困家庭子女按规定减免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学杂费、住宿费。

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规高校收费行为,禁止搭车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等。

教育环境的改善是缩小城乡收入贫富差距可靠而又有效的手段,它既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又可有效地抑制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

(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

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组合,资本充足,功能齐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

坚持农业银行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

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

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围。

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

改善农村信用设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

规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加强监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

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规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围。

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七)加强法制监督,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当前,社会上从事非法活动牟取暴利的人很多,这一特别阶层利用非法手段获得了大量的灰色、黑色收入,它不仅直接导致了收入差距,而且对整个社会具有极大的腐蚀性。

因此,加强法治和法律监督是当前的突出重点。

要大力整顿当前不合理的分配秩序,精简县乡机构,打击非法致富,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清理灰色收入。

综上所述,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面前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我们能够做到缓解矛盾,缩小差距。

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与市场机制和慈善机制相比,政府在解决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公共权力机构,政府享有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享有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享有合法的强制力,其制定的规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而具有超出任何机构和个人力量来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能力。

因此,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在政府,政府应该统一城乡政策,同时,允许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只要我们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统筹城乡投入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其他各种政策,促进土地流转,使城乡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那么,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就会自动解决。

 

参考文献

1.自铎,汪建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性约束与创新研究》,中国财政经济,2002年版;

2.裴竹梅,《城乡教育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3.熊建,《城乡差距到底多大》,《招商周刊》,2006年第24期;

4.王颖,《再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占峰,《我国缩小贫富差距对策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第22期;

6.常明明,汉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基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视角》,《理论导刊》,2007年第3期;

7.烨辉,《促进农民劳动力与资本和谐结合的对策分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2008年版;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人民,200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