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61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docx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训练题16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

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2008·江苏高考)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读图回答第3题。

3.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读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统计表,回答第4题。

径流带名称

降水量(mm)

径流深度(mm)

蒸发量(mm)

径流系数(%)

A

<200

<10

<200

<10

B

200~400

10~50

200~300

10~20

过渡带

400~800

50~300

300~400

20~40

C

800~1600

300~900

400~700

40~60

D

>1600

>900

>700

>60

4.表中A、D径流带的主导外力作用分别是(  )

①风力作用 ②流水作用 ③冰川作用 ④海洋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5.(2008·广东高考)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7.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①泥沙沉积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D.④水平挤压

  (2010·泰州模拟)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据此回答8~9题。

8.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9.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沙丘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

10.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区的地貌有(  )

①新月形沙丘②海蚀崖③三角洲平原④风蚀蘑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①风力作用②波浪侵蚀作用③流水沉积作用④冰川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①②B.④⑤⑧C.②④D.③⑥⑦⑨

14.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②B.③C.⑦D.⑨

15.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2:

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                 ,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山脉,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4)喜马拉雅山上       作用明显。

(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主要自然资源有                    。

(6)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    (岩石)。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答案

一、选择题

1—2:

解析:

本题组通过典型景观图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

第1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

第2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

答案:

1.B 2.A

3.解析: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大本营在珠峰的山麓地带,珠峰上的冰川沿冰川谷不断下滑,在山麓地带融化,冰川中所携带的大量碎屑在此堆积形成碎屑堆积物。

雁荡山地处我国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大,且山高坡陡,河流水量大、水流急,长期的流水侵蚀形成了陡崖峡谷。

答案:

B

4.解析:

表中A径流带位于干旱区、D径流带位于湿润区,干旱区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湿润区的主导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

答案:

A

5.解析:

A项为生物对岩石的破坏,属于生物风化;B项为流水侵蚀作用;C项为风力侵蚀作用;D项为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

A

6—7:

解析:

由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断裂错动,并有岩浆活动和沉积现象。

图中①山峰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②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岩层断裂形成断层面,④岩石弯曲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

答案:

6.A 7.D

8.解析:

根据材料“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可以判断其为风力侵蚀的结果。

答案:

C

9.解析:

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D

10.解析:

庐山瀑布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台北县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是由于海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

答案:

A

11.解析:

图中没有侵蚀海岸,排除海蚀崖;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答案:

C

12.解析:

从新月形沙丘、三角洲平原这两种地貌来看,该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有风力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

A

13.解析:

煤炭是地质史上有机质被掩埋在地壳中并经过长期石化过程而形成的,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

答案:

A

14.解析:

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热(与岩浆接触)变质而成的。

答案:

B

15.解析:

并不是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它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6.解析: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

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

(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动。

(2)在地质上受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

(3)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 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但相对于青藏高原面的高度较低。

(4)冰川侵蚀

(5)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

(6)沉积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