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469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5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6页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6页
亲,该文档总共1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1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试题库含部分答案历Word文件下载.docx

选择和评价建筑场地:

阅读地质图:

地层:

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二、绝对年代法:

N

135º

30º

E

W

S

45º

N45º

E∠30º

sE

走向倾角倾向

∠30º

倾向倾角

倾向

α

α

A

O

B

D

D’

走向

432

1

321

23

123

21

212

652

用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确定岩石形成时间。

(即蜕变时间)

蜕变:

放射性元素自形成之日起,就稳定地放射出(粒子)、(电子)、

(电磁幅射量子)射线,并形成稳定的新元素。

206238

bPU

蜕变后形成

蜕变时间可用下式确定:

P

D

t1ln

式中:

——蜕变常数P——放射性同位素重量D——蜕变后新元素重

最后:

用各岩石形成时间,排出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即新老关系)

(最老岩石:

南美洲圭亚挪地盾角闪岩(41.3亿年),最老化石:

蓝绿藻(35

亿年))。

三、相对年代法:

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化石特征、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

的先后顺序。

1、地层层序法:

(1)正常层序法:

对于正常沉积的岩层,老的在下,新的在上。

岩层倒转

时关系相反。

(2)标准剖面法:

将某地区的地层按新老关系排列的剖面,叫该地区的标

准剖面。

用标准剖面对比某工点的地层,从而确定该工点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3)层面构造法:

用层面构造指示岩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端方向、波谷方向。

老岩层方向:

泥裂的尖

口方向、波峰方向。

新岩层方向:

泥裂的开

2、古生物法:

老地层:

化石结构简单

新地层:

化石结构复杂

在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根据生物化石,确定所

性):

由高级到低级(不可逆

生物质变。

急剧质变:

环境改变、

生物繁衍。

缓慢量变:

环境稳定、

):

由量变到质变(递进性

生物进化:

标准化石:

在各个环境稳定时期,分布广、生存时间短的化石。

3、地层接触关系法:

(1)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5

4

3

2

①整合接触:

各地层时代连续,产状平行。

(反映地壳稳定下沉)

②平行不整合接触:

各套地层时代不连续,但产状平行。

(又叫假整合)

后下降沉积

失)再上升分化剥蚀(有缺

先下降沉积

反应地壳:

③角度不整合接触:

各套地层时代不连续,产状不平行。

变)(有缺失,并且产状改

化剥蚀再挤压弯曲,并上升风

先下降乘积

(2)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①侵入接触:

先沉积、后侵入。

②沉积接触:

先侵入、后沉积。

③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穿插关系:

新岩体穿插老岩体。

6

底砾

8

7

3

2

1

变质晕

底砾岩

四、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表:

(见投影表)→要求按顺序背诵地质年代表的符号。

细分。

层:

段中对同一岩性的

段:

组中的不同岩性段

的地层。

岩相为主间夹其它岩相组:

同一岩相,或某一

划分。

,常以不整合接触界面群:

包括两个以上的组

、地方地层单位:

第四节褶皱构造

一、基本概念:

褶皱: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现象。

褶曲:

褶皱中的单个弯曲。

背斜:

岩层向上弯曲。

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地层对称重复,中间新,两边老。

二、褶曲要素:

核部:

褶曲中心部位的岩层。

翼部:

褶曲两侧部位的岩层。

轴面:

通过核部,大致平分两翼的假想平面。

轴线:

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枢纽:

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

(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脊线:

褶曲最高点的连线。

槽线:

褶曲最低点的连线。

三、褶曲分类:

平,一翼岩层倒转。

轴面水平,两翼岩层水平卧褶曲:

同,一翼岩层倒转。

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倒转褶曲:

反,倾角不等。

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倾斜褶曲:

反,倾角相等。

轴面直立,两翼倾向相直立褶曲:

、按横剖面分类:

(枢纽倾伏)

闭。

地层界限向一端弯曲封倾伏枢纽:

(枢纽水平)

地层界限平行延伸。

水平枢纽:

按枢纽产状分类)

、按纵剖面分类:

四、褶曲的判别:

——(基本类型、按横剖面分类、按纵剖面分类)

水平倾斜背斜倾伏倾斜背斜

曲封闭。

倾伏:

地层界限一段弯

伸。

水平:

地层界限平行延

、最后按地层界限确定

产状为倒转。

倒转:

产状相同,一翼

不等。

倾斜:

产状相反,倾角

相等。

直立:

定褶曲横剖面分类。

、再按两翼岩层产状确

中间新,两边老

中间老,两边新

关系确定褶曲基本类型、首先按地层对称重复

判别步骤:

3

隔槽式

隔挡式

复向斜

复背斜

五、褶皱的分类:

第五节断裂构造

位移。

,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断层:

岩层受力断开后

,沿断裂面无明显相对节理:

定义:

断裂构造:

一、节理

1、节理分类

成的节理。

化、爆破等原因形表生节理:

因卸荷、风

学规律性。

产生的节理,有力构造节理:

因构造运动

状节理。

如玄武岩柱程中形成的节理。

原生节理:

岩石形成过

)按成因分类:

剪节理

张节理

)按力学性质分类:

(2

岩层走向斜交。

斜交节理:

节理走向与

岩层倾向平行。

倾向节理:

岩层走向平行。

走向节理:

类:

)按与岩层产状关系分(3

mmD

31

53

5

4

闭合节理:

缝宽:

微张节理:

-=张开节理:

>宽张节理:

)按张开程度分类:

二、节理调查内容:

(1)节理成因类型和力学性质。

(2)节理组数、密度、产状。

密度一般用条/米表示。

(3)节理张开度、长度、节理面壁粗糙度。

(4)节理充填物、充填厚度、含水情况。

(5)节理发育程度分级。

三、断层:

45

断层断开后的距离。

断距:

岩层中同一点被

层。

下盘:

断层面下方的岩

上盘:

断层面上方的岩

层断盘:

断层面两侧的岩

走向)面的交线。

(又叫断层断层线:

断层面与水平

沿其运动的破裂面。

断层面:

断层两侧岩层

、断层要素:

2、断层分类:

(1)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

①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符号表示为:

新地层为下升盘。

老地层为上升盘。

多数情况下断层线附近

②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符号表示为)

③平移断层:

两盘水平错动。

(2)按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地层不对称重复

断层面

断层线

老新

地层不对称缺失

新老

斜交断层:

断层走向与

倾向断层:

走向断层:

(3)按断层面产状与褶曲轴线走向关系分类:

曲轴线斜交。

斜断层:

断层走向与褶

曲轴线垂直。

横断层:

曲轴线平行。

纵断层:

成。

扭性断层:

由剪应力形

张性断层:

由张应力形

压性断层:

由压应力形

(4

3、断层的判别:

(很重要)

流。

错断的山脊、急转的河

断层湖、断层泉。

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地貌现象

牵引现象。

断层破碎带。

断层角砾岩、糜棱岩。

擦痕、阶步、摩擦镜面

断层拌生现象

或对顶地层不对称重复、缺失

地质界线不连续

)存在标志:

(1

(2)断层性质:

→寻求两盘运动方向,并据此确定断层性质。

方向确定断层性质。

最后依据上、下盘运动

运动方向。

新老关系确定上、下盘再依据断层线附近地层

、下盘。

再依据断层产状找出上

失或对顶)。

和地层不对称重复、缺(依据地质界线不连续

首先判定断层位置

步骤:

例如:

上盘下盘

下盘

上盘

水平倾斜背斜、走向逆断层水平向斜、横向正断层

第七节地质图

地质图:

把某一地区各种地质现象,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

花纹、投影到地形图上,所形成的图件。

图图名、比例、方位、接

图例

综合柱状图

地质剖面图

地质平面图

包括: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2、构造地质图

3、第四纪地质图

4、基岩地质图

5、水文地质图

机场工程地质图

港口工程地质图

道路工程地质图

矿山工程地质图

水坝工程地质图

房建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6

二、地质图的阅读步骤(结合资冶地区地质图阅读)

1、图名、比例尺、方位;

及流向。

水系:

河流及冲沟位置

、相对高差。

和最小海拔标高及位置地形:

山脉走向、最大

、地形、水系:

2、图例:

3、地质内容:

侵入接触、沉积接触。

度不整合、整合、平行不整合、角接触关系:

各套地层的分布状况。

地层分布:

按地形描述

)地层岩性:

:

破碎带宽度。

型、、两盘地层及产状、类断层:

位置、断面产状

延伸方向、类型。

线部组成地层及产状、轴褶曲:

位置、核部和翼

状、充填物及厚度等节理:

组数、密度、产

)地质构造:

2

(3)地质历史:

各套地层、褶曲、断层等伴随地壳运动形成的先后关系。

三、地质剖面图的制作:

(结合资冶地区地质剖面图制作)

1、选择剖面方位:

剖面线尽可能垂直岩层、褶曲、断层走向。

以放大或缩小。

垂直比例尺:

视情况可

质图相等。

水平比例尺:

一般与地

、确定剖面图比例尺:

)圆滑连接各高程点。

影点的高程点。

)按垂直比例尺作各投(

轴上。

高线点投影到水平坐标)将剖面线上各地形等(

、作地形剖面图:

4、作地质剖面图:

(1)将剖面线上各地层界线点、断层点投影到地形剖面线上。

为垂直放大倍数。

所夹锐角。

为剖面线与岩层走向线

为岩层、断层的真倾角

点的视倾角。

为剖面图中各地质界线和

)换算倾角:

n

tgntg

tgtg

sin

(3)按换算后的视倾角,延伸各地层、断层界线。

倾角(视倾角)。

后标明产状:

倾向

层界线。

再考虑褶曲形态延伸地

先延伸断层界线。

(4)按规定的岩层厚度和岩性花纹符号,画出岩层厚薄及岩性。

产状、钻孔等。

线、地下水位线、节理画上岩石强、弱风化界

画上图例和图签。

写上图名、比例、方位

写上地层年代符号。

用虚线恢复褶曲形态。

用箭头标明断层性质。

)修饰:

(5

四.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层综合柱状图是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把勘察地区所有出露的地层、岩性、厚

度、接触关系,按地层时代由新到老的顺序综合编制而成。

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厚度

岩性花纹符号

岩性描述

地层时代及符号

一般包括:

第三章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一、暂时性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1、淋滤作用及残积层(

elQ

均匀沉降。

松散、富水,易产生不

与下伏基岩有关。

特点:

残留原地,成分残积层:

留原地的过程。

粗粒物质或难溶物质残

,将小物质和溶解物质带走地下渗透时,将地表细淋滤作用:

大气降水向

2、洗刷作用及坡积层(

dlQ

富水。

易沿原地面滑坡

,松散、物质,与下伏基岩无关

为山坡上部特点:

位于坡脚,成分坡积层:

脚平缓处堆积的过程。

山坡上风化物质带到坡洗刷作用:

坡面流水将

3、冲刷作用及洪积层(

plQ

性质差。

质好;

扇尾相反,工程纵剖面:

深,矿化度低,工程性

扇顶颗粒大,地下水位

物质。

松散、富水。

洪积层(扇):

平面:

物为沟内特点:

沟口沉积,沉积

的过程。

掏蚀,并带到沟口沉积径流将沟底,沟岸物质冲刷作用:

冲沟钟地表

二、河流地质作用及冲积层(

alQ

沼泽阶段

牛轨湖阶段

蛇曲阶段

河曲阶段

)侧蚀作用(

平衡阶段

向源侵蚀

河口侵蚀

下蚀作用

、侵蚀作用

)1(

2、搬运和沉积:

→冲积层(

陆上三角洲

水下三角洲

河口沉积

冲积平原

冲积扇

山前沉积

河漫滩

河床

河谷沉积

沉积

滚动式

跳跃式

悬浮式

搬运

三、河谷地貌(河谷断面)及河流阶地:

1、河谷地貌:

堆积阶地

基座阶地

侵蚀阶地

按物质组成分类

横向阶地

纵向阶地

按形态分类

分类:

坎。

组成:

阶地面和阶地陡

阶梯状地形。

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定义:

河流两岸因河流

、河流阶地:

源头

剥蚀夷平面

洪水位

第三节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重力水

毛细水

薄膜水

吸着水

液态

固态

汽态

式、水在岩土中的存在形:

隔水层:

如泥岩、页岩

、卵石层透水层:

如砾岩、砂岩

透水性

给水性

持水性

容水性

、岩土的主要水理性质2

二、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

(自学)

放射性

导电性

比重

口味

嗅味

颜色

透明度

温度

)物理性质:

值分类按

按硬度分类

按总矿化度分类

地下水按化学成分分类

、、、、气体:

、、胶体:

、、、、、、离子:

主要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PH

SHCHCOON

SiOHOAlOFe

KSOHCOMgCClNaa

24222

323232

43

22

三、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层之间的重力水承压水:

充满两个隔水

层上的重力水潜水:

第一个稳定隔水

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

土壤水

上层滞水:

、按埋藏条件分类:

可溶岩中的地下水岩溶水:

储存和运动在

岩土裂隙中的地下水裂隙水:

岩土孔隙中的地下水孔隙水:

、按含水层性质:

三、地下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2)(

OHCa氢氧化钙

水化铁酸四钙

水化铝酸四钙

水化铝酸三钙

水化硅酸钙

蚀性:

水泥遇水生成、地下水对混泥土的侵

,无侵蚀暂时硬度>

,有侵蚀暂时硬度<

)溶出侵蚀:

)(12332OHCaCOHCOOHCa

23223

2322

HCOCHCOCaOHCOCaCO

OHCaCOCOOHCa

a

)碳酸侵蚀:

反应平衡时,叫平衡CO2;

反应超过平衡时,叫侵蚀性CO2。

硫铝酸钙水化铝酸三钙

)硫酸侵蚀:

422

2424

/250

/142

CaSO

CaSOSOOHCa

lmgSO

OHCaSOOHCaSO

(4)一般酸性侵蚀:

22)(2.5CaclClOHCaPH

时,<

442

2222

/10005

CaSOMgSOOHCa

CaclMgclOHCa

lmgMg)镁盐侵蚀:

含水层

隔水层

2、地面沉降:

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孔隙水压力降低,颗粒有效压力增加,

地层压密而地面沉降。

3、流砂和潜蚀:

流砂:

饱水砂土因结构破坏而液化,砂土颗粒悬浮于水中流出。

潜蚀:

地下水将土层中细小颗粒带走,形成管状空洞。

第四章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第一节岩石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和重度:

密度:

单位体积的质量()。

(g/cm3)

饱和密度

干密度

/天然密度

Ms/V

VM

重度:

单位体积的重量()。

(N/cm3)

2m/s1kg1Ng

二、颗粒密度和比重(相对密度)

颗粒密度:

单位体积固位颗粒的质量(s)。

(g/cm3)V

Ms

s

比重(相对密度):

单位体积固体颗粒的重力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力之比

(ds)。

w

s

sd

三、孔隙度和孔隙比:

孔隙度:

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n)。

%100

V

Vnn

孔隙比:

孔隙体积与岩石中固体颗粒体积之比(e)。

Ve

第二节岩石的水理性质

一、吸水性:

指岩石吸收水的性能。

其吸水程度用吸水率表示。

吸水率:

(常压条件下)吸入水量与干燥岩石质量之比。

%10011

G

Gw

饱水率:

(150个大气压下或真空)吸入水量与干燥岩石质量之比。

%10022

GW

饱水系数:

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

W

WK

w

(9.0~5.0wK)

二、透水性:

指岩石能透过水的能力。

用渗透系数K表示。

(m/s)

达西层流定律:

FIK

F

dl

dhKQ

渗透系数:

I

FI

QK

三、软化性:

指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质。

用软化系数KR表示。

软化系数:

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