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记忆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580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化学记忆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记忆材料.docx

《化学记忆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记忆材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记忆材料.docx

化学记忆材料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如铁生锈),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活性炭吸附色素)。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还伴随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2、判断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依据是:

此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金属活动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等。

如:

铁能生锈是化学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3、药品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没有说明用量的则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连接仪器装置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湿润,然后旋转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湿润,然后旋转插入。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

5、固体药品的取用:

上册课本18页,液体药品的取用(包括量筒、滴管的使用)上册课本19页

6、酒精灯的使用: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等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后用灯帽盖灭,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盖灭。

加热时应用外焰(为什么?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

7、试管洗涤的方法:

倒去试管内的残余物,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倒掉,反复几次,也可用试管刷,刷洗时可转动也可山下移动试管刷,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止损坏试管。

洗干净的使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他0.03%

2、空气污染物有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主要是SO2、CO、NO2(其中SO2、NO2会形成酸雨),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及工厂排放的废气。

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坏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建筑物。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与空气污染有关。

防止空气污染要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等

3、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S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是蓝紫色,但都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都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同的是蜡烛燃烧后集气瓶壁上还有水珠。

4、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得的液态氧是混合物;膜分离技术等。

(都属于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其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3实验步骤:

a、按要求连接仪器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盛放药品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将集气瓶注满水并倒置于水槽中e、加热f、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g、当气泡从瓶口外逸时从水槽中拿出导管h、熄灭酒精灯。

4实验注意点:

a、试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b、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c、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飞溅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两极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

2、电解水实验不但说明水是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还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构成。

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以及少数非金属单质(如:

金刚石、石墨、硅),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对应的原子保持。

6、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新的分子聚集成新的物质。

7、自然界的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因此属于混合物,往往需净化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8、水净化(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方法主要有:

沉淀(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等。

过滤的操作要点主要概括为:

一贴、二低、三靠。

9、经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因含有可溶性杂质仍然属于混合物。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加入肥皂水搅拌或振荡后,如果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的水是硬水,反之是软水。

10、自然界的水一般为硬水,加热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一定为软水。

11、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人类资源的宝库,但不可直接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使用。

地球上拥有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相当的缺乏,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很不均匀。

12、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都会使水受到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13、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水龙头,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如工业废水处理道标后再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带正点的质子和不带点的中子构成。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2、原子很小,而原子核又比原子小得多,因此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很大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3、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即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5、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6、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相对分子质量=

7、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8、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一个原子③表示某些单质

如H:

表示氢元素(宏观意义);表示一个氢原子(微观意义)

Fe:

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金属铁。

9、化学式的含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③有时也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及分子的构成。

10、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不可能是化合物。

11、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

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其次是氧气,因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1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1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1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15、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8、9、10共同组成一个纵行,共16个纵行)。

16、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最少一层,最多七层,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17、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原子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18、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如SO42—、CO32-、MnO42-、MnO4-、NH4+、Fe2+、Fe3+

19、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该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一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不一定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很软,有滑腻感、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可制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

3、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有异味的物质,用于防毒面具,冰箱除臭剂,净化水,制白糖等。

4、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性质越来越活泼,表现出可燃性和还原性,因而可用作燃料和冶金工业。

5、二氧化碳的制法:

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①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得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②不用稀硫酸是因为稀硫酸跟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而阻碍反应的进行)。

6、CO2和CO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7、CO2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CO2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②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由于碳酸不稳定,加热后碳酸又分解,溶液会由红色变为紫色③在光照和叶绿素催化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④能与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⑤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CO。

8、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CO2以外,还有臭氧、甲烷、氟利昂等物质,为防止温室效应,人类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9、CO的物理性质:

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10、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此外还具有毒性(因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O燃烧时的火焰呈蓝色,煤气、水煤气中都含有CO。

11、除去CO2中混有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中混有的CO2可将气体通过碱溶液或过量灼热的碳层。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要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方法:

①去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充分③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3、泡沫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性的火灾,干粉灭火器常用于油、气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以减少破损。

4、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②氧气的浓度③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程度。

5、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但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爆炸也不每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锅炉、气球等的爆炸)。

6、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上册课本P129),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上册课本P129)。

7、煤、石油、天然气为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属于混合物。

煤主要含有碳元素,也含少量的氮、硫等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

8、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一方面要节约,合理开发;另一方面要研究和开发新型能源,例如:

太阳能、氢能、核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

9、使燃料充分燃烧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污染。

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燃烧不充分时,不仅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10、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1、煤在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会形成酸雨,酸雨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等。

12、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

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如何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上册P141)

13、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属于可再生能源。

车用乙醇汽油既可节省石油资源,又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但成本相对较高。

14、实验室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

氢能源为最清洁的能源(燃烧后只生成水),燃烧放热量高,原料来源广泛。

但由于制取成本高,贮存、运输困难,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金属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纯金属是纯净物,合金是混合物,都具有金属特性。

2、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

Fe、Mg、Al等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3、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比纯金属高,抗腐蚀性能更好,熔点相对较低。

4、钛和钛合金的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抗腐蚀性能好,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船舶,制造人造骨等。

5、黄铜为铜锌合金,青铜为铜锡合金,焊锡为锡铅合金

6、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吸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7、根据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也能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例如:

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所谓“真金不怕火炼”。

从上述实验事实可以看出:

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8、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发生置换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判断金属活泼性的依据之一。

例如:

将形状、大小相同的Mg、Al、Fe、Cu的金属片放入体积相同、溶质质量也相同的稀盐酸中,根据现象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

9、一种金属能否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也是判断金属活泼性的依据之一。

例如:

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比铜活泼。

10、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并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金、银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12、高炉炼铁的原理是把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中,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13、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汽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14、金属资源的保护:

防止金属锈蚀;回首利用废旧金属;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第九单元------溶液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体、液体溶于液体时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是溶剂;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是多少,水总是作为溶剂。

2、在水中加入植物油并振荡,得到的乳状浑浊的液体,这种液体不稳定,经过静置后仍会分层,像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如果加入洗涤剂,震荡后能够稳定地存在,不再分层,但仍为乳浊液。

3、物质在溶解时存在两个过程:

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典型的三个代表是(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

4、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欲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降温、增加KNO3或蒸发溶剂;欲将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升温、增加溶剂。

如果是氢氧化钙的溶液,则温度的改变相反。

6、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通常把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叫易溶物,1g~10g的叫可溶物,0.01g~1g的叫微溶物,小于0.01g的叫做难溶物。

7、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如氯化钠;极个别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8、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气体的体积数。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9、获得晶体的方法有两种: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前者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后者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相当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10、用水稀释溶液的计算主要抓住两条线:

一是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二是稀溶液的质量等于浓溶液的质量加上所加水的质量。

11、用固体配置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

用水稀释浓溶液的步骤:

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装瓶

第十单元------酸和碱

1、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

8、常见的酸除了盐酸、硫酸外还有硝酸(HNO3)、醋酸(CH3COOH),水果中的柠檬酸等。

2、盐酸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有白雾产生,是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与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3、浓硫酸为无色、粘稠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和吸水性。

可作为气体的干燥剂。

4、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因为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5、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即使是稀硫酸也需要进行这样的处理,因为水份蒸发后也就变成浓硫酸。

6、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反应②酸跟活泼金属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③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④酸跟碱反应⑤酸跟某些盐反应,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7、常见的碱除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钾、氨水(NH3·H2O)等。

8、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有很强的腐蚀性,俗名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腐蚀叶片的叶肉,制作叶脉书签。

9、氢氧化钙也为白色固体,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

它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制得。

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以致使水沸腾,能将鸡蛋煮熟。

10、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产生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氨水中没有金属离子)。

即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碱与指示剂反应②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③碱跟酸反应④碱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11、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印染等工业。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1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利用熟石灰或氨水可改良酸性土壤,利用碳酸可改良碱性土壤。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如利用熟石灰中和处理工厂排出的酸性污水。

③用于医药。

如服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中和过多的胃酸。

13、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酸性越强;pH=7时溶液呈中性。

14、溶液的pH可用pH试纸来测定。

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一般为整数)。

15、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二氧化碳,正常的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测定人体内的液体或排出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第十一单元------盐化学肥料

1、在水溶液中能够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跟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但有些盐的构成中没有金属离子,如NH4Cl等铵盐。

2、常见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盐还有Na2CO3(俗称纯碱或苏打)、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和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等也都属于盐。

3、常见的盐NaCl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除海水外,盐湖、盐井或盐矿中也蕴藏着NaCl。

4、通过课本P69的粗盐提纯食盐后可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但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等),主要的操作步骤:

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计算产率

5、Na2CO3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CaCO3大量用于建筑业,还可用作补钙剂。

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份,在医疗上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另外盐和盐反应或盐和碱的反应,反应物一般要可溶。

7、盐的水溶液中并不一定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①盐跟金属的反应,如铁和硫酸铜反应②盐跟酸的反应,如碳酸钙和盐酸反应③盐跟碱反应,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④盐跟盐反应,如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

8、氮肥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常见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等。

9、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主要成份是Ca3(PO4)2)、过磷酸钙即磷酸二氢钙Ca(H2PO4)2和硫酸钙CaSO4的混合物。

9、钾肥的主要作用是使植物茎杆粗壮,增强抗倒伏能力。

常见的钾肥有K2SO4和KCl。

10、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具体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