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584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

《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路市场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doc

笔者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市场管理实践,试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所谓马路市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批个体工商户(相当一部分是无照经营的下岗职工和城市待业人员)和进城自销农副产品的农民,在城区的主次干道的人行道、慢车道和交叉路口,自发形成的、随意性很大的一些摊点群。

其表现形式有:

坐商店外经营、占道维修、马路工厂,行商乱摆摊点、沿街叫卖。

马路市场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但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城市建设先天不足,城区缺乏集贸市场。

计划经济年代,城市不存在马路市场问题。

当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时,城区需求大、商贩多、市场少的“先天不足”的矛盾就凸显出来。

一方面是市民一日三餐的食品、副食品和日用小工业品需要从集贸市场购买,市场强大的需求吸引着商户;

另一方面是个体商贩随着改革开放在大量发展,城区有照的、无照的、固定的、临时的商贩平常在3000户左右,旺季可达5000户以上,众多商贩急需相应的经营场地;

再一方面集贸市场少、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区居民密集的地方,没有一个专业集贸市场。

按规定城市农贸市场每处服务半径800米左右,居民到市场步行十分钟左右,而我市的砖城内丁字口周围和古城十字街周围的居民都距农贸市场很远,一些精明的商贩便纷纷聚集在人口密集的路口、街道经营或走街串巷、沿街叫卖。

因此,集贸市场和城市建设不同步、市场布局不合理、老城区缺乏专业市场等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的问题,是马路市场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

二是城市意识差,文明素质低。

我市是一个农业城市,城区农村人口流量大,且城区多数固定经营者也是来自农村的农民,普遍缺乏城市意识、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仍习惯于农村集镇和老城关镇沿街摆摊的旧传统。

由于这些进城农民对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规范标准、行为准则都认识不够,因而对市场规范管理就产生一些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的现象。

当马路市场严重影响交通时,市民埋怨管理人员没严管;

当管理人员处罚马路市场的商贩时,一些市民又指责管理人员对做小生意的商贩管得太严了,甚至骂执法人员是“土匪”、是“国民党”;

一些流动商贩为了抢生意、多赚钱,和管理员开展了“你来我走、你走我来、万一遭遇、软缠硬磨”的“游击战”;

一些有门店的商户看到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也不甘心吃亏,则专打“阵地战”,有恃无恐地把货物搬到店外人行道上,轻者对管理人员搪塞敷衍,重者公开抗拒管理,甚至谩骂、殴打管理人员。

三是部门不协调,管理不到位。

治理马路市场问题,涉及到城建、交警、工商、公安、卫生等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行动、综合整治。

目前,我市对马路市场的管理问题还没有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严格执法的综合治理局面,还存在着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

工商部门认为:

城市道路主管部门是城建,城市交通管理主管是交警,人行道的摊贩该城建管,快慢车道上摊贩该交警管,工商部门管理与法无据;

城建、交警认为:

工商是管工商户的主管部门,工商户违章了工商部门应该管,也有力度,况且以前都是工商管的;

同时,各个职能部门都上的行政班,下班以后出现管理空档。

因此,就形成这样一个局面:

检查严了都来管,检查过后都放松;

有利的事都来管,无利的事都不管;

上班时有人管,下班时无人管;

市场乱了有理由,领导批评有责任。

要医治马路市场这个顽症,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方能凑效。

笔者建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1、宣传教育市民,增强城市意识,自觉参与文明城市建设。

建设现代文明城市,根治马路市场顽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必须进行市民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增强城市意识。

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各种会议形式,大造创建文明城市的舆论,大讲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大力宣传城市规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目标任务,及时报导和表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文明典型和好人好事,公开曝光和处罚一些屡教不改的占道经营者;

在临街门店逐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发放《规范经营保证书》,以增强商户参与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把取缔马路市场、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真正变成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

2、合理规划,建设市场,为退路进场提供必需的交易场所。

市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和重要“窗口”,要取消马路市场,必须规划建设方便群众买卖的各类专业市场。

首先,要结合旧城改造,补建一些必需的农贸市场。

建议在仲景路中段,利用原房产处和针织厂的场院,改建一个为老城区砖城内外的居民服务的肉菜市场;

结合团结中路的扩建,利用原商业局、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等单位的旧场院,补建一个为大十字街周围800米左右的居民生活服务的肉菜市场。

其次,充分利用现有市场,组织马路商贩进场。

我市城区已建成十几处市场,由于布局不合理、远离居民区和马路市场的影响,有的不繁荣,有的是“空壳”。

只要市政府领导重视,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加强马路市场治理,对进场经营者提供宽松的政策,目前这种马路市场随处见、建成的市场是“空壳”的极不正常现象就会大大改变。

例如:

把分散在南桥店以西以南的副食批发和农机经营集中到解放商城,既根治了邓襄路入市口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的问题,又能逐步把解放商城和南桥店商业大道两个“空壳”市场培育成一个繁荣的商业城;

把城区所有无门店的小工业品商贩集中到舒心园市场,城区规范了舒心园市场也繁荣了;

把分散在城区主次干道门店的摩托经营者集中到几个摩托市场,摩托经营占道问题和摩托市场都不繁荣问题就会同时解决;

同样,把城区分散的水果经营分别集中到春风阁、南桥店、西城三个水果专业市场内,将城区的肉菜经营商贩分别集中到新风市场、三孔桥市场、邓南斜路市场和城区经批准的临时摊点群;

另外,还有竹木、钢材、粮食收购、车辆运输、农机修造、废品收购等等,都应分别集中经营,培育成专业市场。

其三,在城市的新区建设中,必须把专业市场、特别是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贸市场纳入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一时不能同步建设的必须留足市场场地,不得随意改变用途。

3、理顺城管体制,强化联合执法,确保各项城管职能落实到位。

针对目前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责任不清、推诿扯皮、重收费轻管理、下班以后无人管、马路市场难治理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领导重视、明确责任、加强督查、齐抓共管外,还应解决各个职能部门在城管中权力受限、力量分散、人少难分班、下班无人管的问题。

对此,建议改革现有的分散管理、浪费人力、收效不大的管理体制,组建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的综合城管队伍。

设想是:

从城建、公安、交通、工商四个主要职能部门各抽一辆小货车,各抽10名执法人员,40人分成两个班,上班半日制;

每个班20人再分成4个组,每组一辆车5个人包一至两条主次干道;

每班的4个组在管理中可分可合,分而包街搞好日常巡查管理,合而突击治理重点部位和“钉子户”、“难缠户”。

综合城管队伍,人多,车多,机动性强,震慑力大,两班轮换,全天巡查,不仅节省了人力财力、解决了下班以后无人管理的难题,而且形成了执法合力、克服了执法不到位的问题;

同时对城市乱搭乱建、车辆乱停、垃圾乱倒等违章违法行为也能进行有效地综合治理。

综合城管队伍能有效地管理好城市秩序,外地城市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市多年来在城市管理中也曾有过综合管理的成功实践和体会,可以说是一种最理想的管理体制。

以上浅见,只是个人在城管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也算是笔者为邓州市建设现代中等文明城市的建言和献策,仅供领导参考。

2001年6月8日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