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592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Word下载.doc

具体来说,粮食、油菜、糖料和一些地区的棉花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比较优势;

畜产品、水果和蔬菜比较优势较明显。

我国农民、农业加工企业和营销组织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国际市场所需农产品,更没有大型的农业跨国公司,自然就无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从国际经济的角度看,中国工业企业是三个产业中竞争力最强的产业。

因此,加入WTO后,我国工业既存在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一般认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获得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良好机遇,而技术密集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将会在短期内面临一些困难。

大多数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或相对属于资源密集型企业产品在中国不具备比较优势。

(三)中国内部资源环境条件的影响:

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生态状况和环境日益恶化的挑战。

我国现有的自然资源已大多难以完全由国内供应,相当一部分重要自然资源有赖于国际贸易,随着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保持、恢复和改善面临着空前大的压力。

经济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解决面临资源合理配置,局部与整体利益矛盾和企业的长期与短期发展压力。

二、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及比较分析

(一)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调查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2003年)》,中国在参评的46个国家中,管理竞争力排在第40位,总体竞争力排在第38位,内在竞争力排在第33位,环境竞争力排在第40位。

同时,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排名,2002年我国国际竞争力排名全球第33位,为历史最高水平;

此后,我国国际竞争力一直下滑,,2005年我国国际竞争力已下滑到全球第49位。

这说明:

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还很弱。

具体表现是:

1.管理竞争力

我国企业的管理竞争力成下滑趋势,研究表明,企业文化竞争力、公司绩效竞争力同企业管理竞争力相关系数达到了0.9191和0.8895。

因此,企业管理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和公司绩效竞争力的大幅度下滑。

2.总体竞争力

在2003年企业总体竞争力排序中,我国企业总体竞争力得分仅为25.72,处于46个国家的第38位,说明我国企业总体竞争水平极低。

3.内在竞争力

中国的内在竞争力排名第33名。

我国企业资源的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需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重新构建。

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营销策略、企业形象、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

加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产品积压、流动资金不足,此外,企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普遍匮乏等原因,严重影响我国企业内在竞争力的发展。

4.环境竞争力

从环境竞争力状况看,中国列第40位,处于落后地位。

企业环境是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在环境方面存在着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1.企业发展不充分

我国企业发展不充分,缺乏核心技术,管理水平落后,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产业集中度过低,专业化协作程度差。

调查显示出我国产业集中度过低,除垄断行业集中度已在50%以上,其余产业的集中度过低,而日本则均在60%以上。

从日本1973年与我国1992年的比值可以看出,纺织、机械、建材加工、食品制造、电气机械等的比值达9-33.1倍。

可见,我国产业集中度确实过低,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再加上企业管理模式封闭化,企业竞争力由此会更低下。

我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销售总额1998年约2000亿美元,而美国的“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同期销售额3057.31亿美元,远远超过我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的总和。

我国企业如果能有10个进入“世界百强”,其竞争力之强自不言说。

正是由于没有世界级企业,我国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水平极低,大中小型企业间分工不够合理。

2.企业核心科技创新能力弱

企业核心科技创新能力弱,竞争力普遍低下。

我国多数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基本依赖从国外引进,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像机械行业主要产品技术有57%使用国外技术,国内自主开发的仅占43%,其中514家重点、骨干企业的2009种产品中,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的只占17.5%,许多产业内我过企业的研究开发还只限于外围技术,在产业核心技术上还对国外引进技术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据统计,我国全部大型企业出口额仅占全国出口额的40%,即780亿美元左右,再从科技人员来看,我国企业科研人员占全国科研人员比不足30%,远远低于美国85%的水平,仅及韩国60%的一半不到。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确实低下。

三、我国企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在谈及我国企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时,首先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及构成进行必要阐述。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及构成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它包括五个层次的深刻内涵:

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

2)它是一种处于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他能力的统领。

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

4)它是长期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发生质的变化。

5)它是企业长期积淀形成的能力。

因此,可以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开发独特技术、研制独特产品的能力。

但是《哈佛商业评论》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更具权威性:

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协调多种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在某一领域建立的独特竞争优势,是企业独具的支持企业保持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1)价值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的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2)独特能力性。

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从竞争的角度看,必须是独树一帜的能力。

如果某种能力被整个行业普遍掌握,就不能成为核心能力,除非这家企业的水平远远高出其他企业。

例如传动系统的确是本田公司的核心能力,而不是福特汽车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是通向未来市场的大门,有的能力在某一业务部门看来可能算得上是核心竞力,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该能力就够不上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犹如一个“技能源”通过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散到最终产品上,从而为消费者源源不断提供创新产品,比如佳能公司利用其在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量控制技术方面的核心能力,成功地进入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成像扫描仪、传真机等20多个市场领域;

夏普公司利用其在平面屏幕相关能力上的领先技术,成功的进入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脑、微型电视、夜晶投影电视等多个市场领域。

由此可见,随着产业技术的演化,核心能力可以生长出许多奇妙的最终产品,制造出众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场,它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

3)不可交易性。

核心能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人民可以感受到,但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

4)不可模仿性。

核心竞争力是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和替代的。

任何企业都不能靠简单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应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创造乃至在市场竞争中磨练,建立和强化独特的核心能力,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难以被其他企业替代。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因行业地位的不同导致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不同,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析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找出关键的要素,实行重点管理,确保竞争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

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规模扩张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文化凝聚能力的交互作用,而形成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整合能力,主要包括:

1)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

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即竞争力),活力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一个机制灵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具有一个较好的企业制度,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首先建立健全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企业制度也是不断发展创新的,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只是相对的。

制度创新也就是在企业制度安排上,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创新活动,在制度安排上经常推出一些非常新颖的,而又能够和生产力相适应的东西。

企业要始终保持制度上的先进性,就必须具备不断制度创新的能力。

可以说,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企业战略创新。

一个企业组织的范围、姿态和目标要增加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机会,经营战略必须得到不断的创新,企业经营战略获得突破性成功,需要创造的是一种市场竞争中全新的而且明显超越竞争对手的战略。

所以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之一。

它是在企业经营战略上经常用的奇招,这种奇招导致企业拥有一种心理竞争力,也就是比别人更强的竞争力。

所以,是企业战略上的一种举动,企业战略选择上的一种创新,能够使企业拥有比别人更强的竞争力,形成一种核心竞争力。

3)企业管理创新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也是生产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组织起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进行管理。

然而,由于管理的水平不同,相同的生产要素形成的生产力也就不同,企业的竞争力也就不同,所谓管理,一方面表现为对生产力的组织,一方面表现为对企业生产关系的处理。

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因为有技术的支撑作用,企业才能经久不衰,永保竞争优势地位。

技术创新,是企业往往拥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导致它的竞争力极强,当一个企业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的时候,他的竞争力就很强,甚至可以强到垄断,像英特尔公司的计算机芯片,微软公司的软件,柯达公司的感光胶片等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没有高科技做坚强的后盾,想成为长寿公司是难上加难。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转化的能力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尤为重要。

此外,要将技术优势转换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则还需企业其他能力的配合。

5)企业规模扩张能力。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具备相当的规模优势,才能在经营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组建行业集团,成为本行业中少有的几个寡头垄断企业,最终成为行业垄断的大企业。

6)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创新,是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上,能够不断的凝聚人们的思维方式,保证企业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企业独特的创新精神,体现着企业团结奋进的文化内涵,只有具备这种内涵的企业,才是一支顽强的队伍,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力做到经久不衰。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完成。

股份有限公司尚不普及是我国大中型企业难以成为现代企业和跨国公司最大的制度性障碍。

1.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机制不活,人才缺乏,投入不足。

我国企业产品几十年不变,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途径,是知识成为经济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应用的新科技成果仅仅是我国科技成果的极少部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十分低下,对科技人才不够重视,科技创新能力低是我国企业竞争力低的致命弱点。

根据有关资料,我国专利技术的实施率仅仅为10%,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且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30-40%的水平,尽管我国也有一批从事高新科技产业的中小企业,也有些企业形成气候,但大部分高科技中小企业处于艰难的经营之中。

中国科技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科技投入的比例、科技产出的比例、科技产出的状况,与发达国家都有很大差距,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2.企业外生性扩张阻力过大。

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而壮大起来的,仅靠企业的自我积累无法又好又快发展和壮大。

我国却由于地区与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过高,宏观调控不能顺利实施,兼并机制不灵,与国际兼并趋势形成强烈的反差。

靠跨区域部门的兼并联合来壮大竞争力的巨型企业难以脱颖而出。

由于优势企业不能按企业自主意愿来实现扩张,结果还导致原有的竞争优势由于不能及时扩张壮大而丧失时机。

3.过度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价格扭曲和产业竞争过度。

对国内企业竞争而言,由于行政力量和价格扭曲的双重保护,使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从而使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规模企业却无法出现。

4.缺乏协同竞争意识。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缺乏协同竞争意识,比如家电行业的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无非就是相互压价,你争我夺,靠降价争夺市场份额,实力大的坚持时间长,规模小的挺不住退出,到头来多败俱伤。

企业在竞争中还往往容易忽视合作,有些企业追求“大而全”,造成各地产业趋同,以致生产能力过剩和经济效益低下,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既浪费资源,又难以形成民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唯有建立企业协作机制,使企业间携手合作,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5.企业过度多元化。

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企业、大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收购兼并,将投资范围扩展到非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

其状况是:

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过长,核心产业虚弱,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孙孙公司层次过多、结构松散。

说起来企业块头很大、管起来四处跑冒滴漏、算起来没有多少能赚钱,这样的企业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企业的竞争力都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集团企业。

这种不注重主营业务、培养核心产品的功能、过度多元化,必将成为引发此类企业破产的直接根源。

四、加强经济宏观调控,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一)加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强化宏观调控能力,促进我国企业发展和壮大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基础的经济宏观调控,是我党执政兴国能力的核心表现形式之一,“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党新时期执政兴国的总体要求,一切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必须以此为立足点。

而且,通过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和谐发展,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建设与发展信心。

因此,强化宏观调控能力,促进我国企业发展和壮大具有深远的意义。

2.充分发挥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规划组织和领导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要想在既有国际竞争秩序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市场机制中,充分发挥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规划组织和领导力。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就构成了我国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对我国而言,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就是紧紧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国际合作措施,保证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均衡,保持国民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稳健运行的综合掌控能力。

3.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已高达7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产业分工中的重要一环。

可以预见,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仍将继续扩展,相关的国际经济规范和其它国家的经济波动与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也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宏观调控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我国的经济宏观调控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进一步加强全球和地区经济合作,增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动性

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性和地区性经济的重要部分,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赖于在全球及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分工。

积极参与全球性和地区性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事务,不但有利于国际经济规范的中国化,而且也十分有利于中国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地区化。

主动参与合作,既可以减少外部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也可以减轻我国宏观调控对有关国家经济的不利影响,保证相对和谐的国际经济秩序,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5.增强宏观调控的规范引导性

进一步推行上下互动、区域合作、促经济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增强宏观调控的规范引导性。

为了更高效地引导各类经济资源在地区间合理配置,促进区域分工合作,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即在制定全国范围内的国土功能规划,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将一些领域的企业进行整合,使其做大做强,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的宏观指导性。

(二)制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战略

1.制定竞争战略

首先要进行竞争的环境分析,而竞争的环境分析最主要的手段就是SWOT分析法。

SWOT分析代表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但是,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具有不同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却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两者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

1)优势与劣势分析。

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或者说它们都有能力向同一顾客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如果其中一个企业有更高的赢利率或赢利潜力,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企业比另外一个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

换句话说,所谓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主要目标--赢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

竞争优势并不一定完全体现在较高的赢利率上,因为有时企业更希望增加市场份额,或者多奖励管理人员或雇员。

竞争优势可以指消费者眼中一个企业或它的产品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任何优越的东西,它可以是产品线的宽度、产品的大小、质量、可靠性、适用性、风格和形象以及服务的及时、态度的热情等。

虽然竞争优势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企业比其竞争对手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但是明确企业究竟在哪一个方面具有优势更有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或者以实击虚。

由于企业是一个整体,并且由于竞争优势来源的广泛性,所以,在做优劣势分析时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做详细的对比。

如产品是否新颖,制造工艺是否复杂,销售渠道是否畅通,以及价格是否具有竞争性等。

如果一个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优势正是该行业企业应具备的关键成功要素,那么,该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也许就强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衡量一个企业及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只能站在现有潜在用户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上。

2)机会与威胁分析。

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

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

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

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2.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四种状态

1)机遇-优势。

状态:

外部有机遇,公司有优势。

策略:

充分发挥公司内部优势,抓住机遇。

2)机遇-劣势。

存在一些外部机遇,但公司有一些内部的劣势妨碍着它利用这些外部机遇。

策略:

利用外部资源来弥补公司内部劣势。

3)威胁-优势。

状态:

外部有威胁,公司有优势。

利用公司的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最终将威胁转化为机遇。

4)威胁-劣势。

外部有威胁,公司有劣势。

减少内部劣势同时回避外部环境威胁,即不正面迎接威胁,最终置之死地而后生。

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竞争战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1.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应加快改革,重新分解国有资产,承认地方政府的所有权,设立与行政职能了完全分立,专门从事国有资产委托和经营的经营公司,使国有股股份分散,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发展民间投资机构和企业相互间投资,进一步发展和健全社会保障系统,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效率。

其次,要从组织管理制度上理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的分工、监督与协作关系。

严格按《公司法》设立制衡机构,不得身兼二职,保证决策科学化,防止集权化。

再次,要大力构建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引进经营者股权制,将经营者报酬与公司业绩直接挂钩。

2.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

首先,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