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5958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docx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送审稿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国家。

据对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进行的同位素示踪分析,我国水稻栽培至今已经有六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汉代,就盛行用直辕犁耕田,文献中已开始记载插秧。

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已提到排水晒田技术,《沈氏农书》中已论述了看苗施肥技术。

新的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劳动人民和科技工作者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稻作栽培技术,如总结、推广“南陈北崔”的经验,既促进了水稻生产,又丰富和发展了农业科学。

另一方面,围绕水稻生产上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实验,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指导稻作实践,使血多科研成果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作用。

除普及矮秆良种和杂交水稻外,在栽培方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稀少栽培、湖南省连源地区的水稻规范化栽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氮调法施肥技术、辽宁省的水稻高产、高效益栽培、江苏省的叶龄模式栽培、黑龙江等地的旱育稀植栽培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江西农业大学的“水稻生长日历模型”(RICMA)等的研究和应用,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稻作技术的改革。

因此,我国稻区有所扩展。

全国水稻栽培面积由1949年的3.8亿亩发展到现在的将近5亿亩地。

各稻区还出现了许多高产单位和小面积的高产典型。

然而,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发展不平衡,产量波动较大,同世界最先进水平比,存在一定差距,就是同我国自然条件下的水稻潜在生产力及高产典型所达到的现实生产力相比,差距也很大;优质稻比重较小,稻米加工档次低,稻米品质急需提高;水稻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效率较低。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水稻生产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分析,是机遇大于挑战。

即入世以后,市场开放,减少贸易壁垒,利于大米净出口;公平竞争,国内外加个接轨,利于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贸易和交流增多,容易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稻作产业化。

根据市场需求和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实现均衡增产的同时,生产安全优质稻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并扩大出口,是我国水稻栽培的努力方向。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广大农村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机械插秧、抛秧面积迅速增加。

新设计的水稻工厂化育秧成套设备可为解决水稻机械化问题提供可靠的保证。

工厂化育秧,即在室内采用机械化的方法,将种子经催芽、播种、适温避光催苗及大棚育秧等过程,成批生产出适于机插、机抛、手抛和机摆使用的水稻秧苗。

特制定操作规程,以期望水稻产前与产后达到四个化(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

第一章总述

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均已达到97%以上,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提高了水稻产量,而且机械化收获可减少损失3%-5%,低温干燥可减少霉烂损失4%以上,机插育秧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可大幅度节约耕地。

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强水稻生产防灾减灾能力,保障水稻生产增产增收。

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对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的作用十分明显。

现代农艺技术与农业装备技术相辅相成,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高效、低耗、标准化生产的基本条件。

超级稻等新品种和新农艺技术通过农业机械化技术载体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和普及。

在血吸虫病疫区实施“以机代牛”,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直接关系到疫区广大稻农的身体健康。

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水稻主产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只能培育秧龄不超过30天的带土中、小苗,不能满足无霜期较短地区双季连作晚稻对秧苗的要求;设备的总投资较高,而利用时间较短。

因此,发展育秧设备的综合利用,如在非育秧季节培育食用菌类或瓜、菜、果苗和甘蔗苗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对发展工厂化水稻育秧将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章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方案

机械耕整

找平

沉淀硬化

机机耙

→→

灌水

双膜育秧

育秧

软盘育秧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化学除草施肥灌溉

病虫防治

市场

加工

联合收割机

收割

收割

 

第三章各工艺的技术指标与各步骤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可能预见问题的处置办法。

第一节各工艺的技术指标

一、种子处理技术标准

1、晒种标准

在盐水选种前5~7天晒种2~3天,然后,进行风筛选种。

2、盐水选种标准

盐水选种比重为1.13,即50公斤水加大粒盐12~12.5公斤,充分溶解,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水面上露出5分硬币大小,或用千分之一比重计测量盐水比重,为了保证盐水比重1.13,要经常检查、补充浓盐水。

浸种、洗种时严防混杂。

3、清水洗种标准

盐水选后的种子用清水洗种二遍,以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要做到每洗3~4次种子更换一次清水,以防止清水中盐份浓度过高,种子表面残留盐份过多影响种子质量,要彻底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

4、种衣剂拌种标准

种子盐水选种洗种后淋去表层多余的水分,堆放在大棚或室内10~12小时后用种衣剂拌种。

使用方法,以友缘牌护苗种衣剂为例,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2%,即每一瓶(0.5公斤)种衣剂兑水0.6-0.8公斤拌一袋种子(25公斤),混拌均匀后灌袋或堆放在室内或大棚内36~48小时,待种衣剂阴干药膜固化后即可进行浸种,浸种时100公斤包衣种子加水100-120公斤,浸种时要求袋装浸种,以防种衣剂脱落。

种衣剂拌种要确保均匀一致,用量准确。

5、保温浸种标准

采用电器增温、地火龙增温、双膜增温等保温增温棚内浸种,浸种时水层要没过种子20厘米以上,温度11~12℃,浸种积温85~100℃,浸种时间7~8天,烘干种子应相对延长浸种时间2~3天,但不宜增加浸种温度,严防温度过高浸种过度,种子内含物外渗,影响浸种质量。

以作业站为单位集中浸种时,要注意浸种箱内上下层、内外层种子温度保持一致,如果温度差较大时,每天要及时倒种2次以上。

以作业站为单位统一浸种时要设专人负责浸种工作。

6、浸好种子标准

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子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成粉末,没有生芯。

浸好种子捞出后直接催芽。

7、集中催芽标准

积极推广大型循环水催芽器催芽技术,催芽时保证种子内外、上下温度均匀一致,破胸温度为32℃,催芽温度为25~28℃,时间18~20小时左右,芽长一致,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呈双山型。

要有设专人负责催芽工作。

将浸泡好的种子(浸种积温80--100℃),在温度30-32℃条件下破胸催芽,当有80%的种子达到破胸状态时,将温度降至25℃经常翻动,当芽长达1毫米左右时,降温至15--20℃晾芽。

种子催芽技术标准是快、齐、匀、壮。

快是指采用普通催芽器时间要在24-28小时完成;齐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哑谷很少;匀是指种子芽长整齐一致;壮要求芽色白亮、味香、根芽比例适当、粗壮。

二、育秧生产(摆盘、垫床土、洒水、播种、盖土等五道工序)标准

1、床土厚度调试:

调整排土阀门的大小,调整到张开度排出土正好填满平秧盘,稍有过剩秧盘装土的厚度与秧盘的口面刮平,也就是22mm。

2、洒水量调试:

铺完床土后进入洒水段,调整水量不能过小或过激,水量过小,土壤含水不足,水量过激容易冲动床土不平,调整开水阀的最佳状态,使床土处在饱和为宜。

3、播种量调试:

,首先确定每大田的用种量和一亩大田的用盘数量,根据用种量计算每盘所需播种量克数。

要多次调整排种速度,一直调到所需要每盘的克数为止。

4、盖土量调试:

播种结束接着盖土,盖土就是把种子盖实,不要让种子露在外面,一般厚度为2—3mm。

播种整个程序完成后送进催芽室催芽。

二、苗床准备及床土的技术标准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或大棚苗床)。

按照秧田与大田1:

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

苗床规格为畦面宽约140cm,秧沟宽约25cm、深约15cm,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深约25cm。

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水稻幼苗适宜在微酸性的土壤生长,种子吸水发芽快,生理机能旺盛,可抑制立枯病菌的发展,增强幼苗抗性。

当土壤pH值超过7时,水稻发芽、出苗生长显著变弱。

当土壤pH值低于4时水稻发芽也受抑制。

床土配置标准:

用来配制床土的土壤,必须是熟化良好的土壤,应富含有机质,呈颗粒状,酸性,含病原菌及杂草种子较少。

3份过筛的床土(旱田土或水田土)1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酵素有机肥)充分混拌均匀,然后与各级技术部门推荐使用的壮秧剂均匀混拌后待用,土壤pH值以4.5~5.5最适宜水稻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

(用pH试纸测试)。

三、水稻秧苗壮苗标准

1、大苗标准:

旱育苗、钵体苗秧龄30天左右,叶龄4.0-4.5叶,苗高13-16厘米,根数10条以上,秧苗带蘖率10-20%,百株地上部干重4克以上,形态标准要达“3,4,5,6,11”型标准,即:

第一叶鞘长度3cm以内;第二叶鞘长度4cm以内;第三叶鞘长5cm以内;第四叶鞘长6cm以内;第四叶长度11cm左右。

2、中苗标准:

盘育机插中苗,秧龄25天左右,叶龄3.0-3.5叶,苗高10-13厘米,根数9-10条,百株地上干重2克以上。

3、形态特征:

茎基宽扁,叶色绿中带黄,根多色白,植株矮健,秧龄适宜,四叶以上的壮秧应长出分蘖,整齐,无病害。

4、生理特征:

光合力强,发根力强,抗逆性好。

四、机械拔秧的农业技术标准

1、起拔后的秧苗应当堆集整齐,根差一般不超过2cm,根系不纠缠,带泥量少。

2、伤、断秧率要接近或低于人工起拔的指标。

根据测定,人工起拔的伤、断秧率约为1.8-4.9%,因此机拔的伤、断秧率(按株数计)早稻应小于5%,晚稻应小于3%。

秧苗的伤、断秧率主要与季节、品种、苗期管理、秧龄和苗床的物理机械性质等因素有关。

3、起拔干净,漏拔率不大于1%。

4、起拔过程中的掉秧率不大于0.5%。

5、有集堆功能的拔秧机,在集堆过程中可能出现秧苗倒放,但倒放率应不大于1%。

四、整地技术标准  

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水层适中。

整地后保持水层2~3天,进行适度沉实和病虫草害的防治,即可薄水机插。

 

五、机插标准

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漏插:

指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

漏插率≤5%; 

伤秧:

指秧苗插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

伤秧率≤4%; 

漂秧:

指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

漂秧率≤3%; 

勾秧:

指插后秧苗茎基部90°以上的弯曲。

勾秧率≤4%; 

翻倒:

指秧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

翻倒率≤4%; 

均匀度:

指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

均匀度合格率≥85%; 

插秧深度一致性:

一般插秧深度在0~10mm(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越浅越好,控制在1.5厘米左右 )。

第二节各工艺步骤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可能预见问题的处置办法

一、育秧前期准备 

1、育秧技术工艺流程

  2、床土准备与库棚准备:

床土一般取用菜园土、塘泥土或稻田土,不能使用生土或黄泥土(粘土),床土最好在头年秋收后(11月份左右)取土,每亩秧田按10吨左右备足床土,其程序为:

取土—晒干土—碎土(或拌肥)—装土入袋(储存室内)。

二是库棚准备。

准备好遮雨干燥的库棚屯土,机具操作间(具备机具流水线、机具设备停放),操作间秧盘储存等库棚40平方米左右。

 3、晒干:

取回来的土要摊开晒干,含水率控制在10%左右。

4、粉碎:

晒干后的土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颗粒大小直径在2~3mm为床土,直径在1~2mm的細土为盖种土(素土),不能成粉状,粉状土易结板没有空隙不易秧苗生长。

5、过筛:

粉碎后的细土进行过筛去掉夹在土中的杂物和小石块。

6、搅拌:

①操作方法一:

拌肥用育秧营养制剂,每300公斤土加入1公斤的营养制剂,营养制剂可促使秧苗快发根;土壤消毒后可防止早稻秧苗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调酸的土壤PH在4.5—5.5之间。

这三种要素可一次搅拌完成,但必须搅拌均匀。

搅拌好的土就是育秧用的营养土。

②操作方法二:

取粘性熟土,每亩加入熟粪5公斤,或少量粪水加过磷酸钙0.5公斤拌匀。

每亩用敌克松6-8克兑水消毒后,堆沤一月。

若PH值大于7或呈碱性,则需进行调酸处理(加人70-100克细硫磺粉,可降低PH值),然后经风干、粉碎、过筛后可在播种生产线上进行机播。

营养上含水率须小于3%。

③操作方法三:

也可用粘性熟土,经风干、粉啐、过筛后每100公斤营养土加壮秧剂剂2公斤直接在播种生产线上进行机播。

每亩用土40-50公斤。

④床土以水田土或未施除草剂的旱田土为主,搭配山地腐殖土或草炭土过筛,按3:

1比例配合,并加入壮秧剂,按产品说明足量使用,混拌均匀。

7、储藏:

把处理好的营养土用50斤装的编织袋装好,等来年使用。

8、种子准备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双季稻应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每亩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备足种子。

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分蘖中等、抗性好的穗粒并重型优良品种,同等条件下以生育期相对短的为宜。

根据我省情况:

沿黄稻区大多数稻麦两熟。

机械插秧秧龄为15—20天。

比常规水稻短20天(也就是说要晚播20天),根据江苏的经验要晚熟10天左右。

因此,豫粳6号、7号、水晶3号等迟熟品种不能使用。

建议用黄金晴、原香一号、超优一号等生育期短的品种(品种的全生育期在140天以内)。

目前沿黄稻区大多数使用的是“豫粳6号”,建议省种子公司将适应于机械化种植,作为水稻的重要育种目标,尽快选出一批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

也可从天津、辽宁引进在当地生育期热核短的品种(到河南生育期会缩短)。

也可引进辽宁省农科院培育的杂交粳稻组合,进行试种。

信阳、南阳稻区比较复杂。

白茬春地、紫云英茬,移栽时间不受前茬作物的限制,原则上当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都可以使用;而油菜茬、小麦茬育秧也要推迟20天(中籼、杂交籼稻多是基本营养生长性强的品种),成熟也要晚半个月以上。

因此,生育期长的品种不能用。

可试用:

生育期短的杂交水稻组合如:

II优838、锦优系统、国优1号、国丰一号、丰两优1号等全生育期在140天以内的组合。

常规中籼稻也要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如豫籼9号、特糯2072等。

粳稻中武香99—15、武润粳8号等中粳品种。

2、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

种子需经选种、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

机械播种的“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的芽长不超过2mm。

 

1选种:

种子要采用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净度不低于97%、含水量不高于15%、分级在二级以上的种子,而且每三年更新一次种子

2晒种:

播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5%,提高发芽势10%,出芽整齐一致。

3选种:

用盐水或泥水选种,选好种后可开始浸种。

4风选、筛选:

除去杂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

5盐水选种:

用波美比重1:

1的盐水选种(可用鲜鸡蛋测定比重,鸡蛋在溶液中露出二分硬币大小即可),捞除秕谷,再用清水冲洗2--3遍,洗去种子表面附着的盐分。

参考第三章第一节技术指标

6浸种消毒:

把选好的种子用45%“901”500倍液浸种5-7天,水温保持10-15℃,每天搅拌1-2次;或用25%施保克3000--5000倍液浸种,即每支(2毫升)兑水10公斤,浸种8公斤,每天搅拌1--2次。

浸种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使种子吸足足够的水分,一般含水率在25%左右,浸种消毒以后就可以进入破胸。

7催芽:

催芽技术要求按照第三章第一节的技术指标。

催芽可以分为高温破胸,适温催芽和摊晾炼芽三个阶段。

高温破胸 自稻谷上堆至种胚突破谷壳露出时,称为破胸阶段。

种子吸足水分后,适宜的温度是破胸快而整齐的主要条件,在38℃的温度上限内,温度愈高,种子的生理活动愈旺盛,破胸也愈迅速而整齐;反之,则破胸愈慢,且不整齐。

一般上堆后的稻谷在自身温度上升后要掌握谷堆上下内外温度一致,必要时进行翻拌,使稻种间受热均匀,促进破胸整齐迅速。

适温催芽 自稻种破胸至幼芽伸长达到播种的要求时为催芽阶段。

软盘或双膜手播育秧催芽标准为:

根长达稻谷三分之一,芽长为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若采用机播,90%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

“湿长芽,干长根”,控制根芽长度主要是通过调节稻谷水分来实现,同时要及时调节谷堆温度,使催芽阶段的温度保持在25~30℃,以保证根、芽协调生长,根芽粗壮。

摊晾炼芽 为了增强芽谷播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播种均匀度,催芽后还应摊晾炼芽。

一般在谷芽催好后,置室内摊晾4~6小时,且种子水份适宜,不粘手即可播种。

催芽的方法有许多种如蒸汽催芽等。

8脱水处理:

由于种子表面沾水,不能直接用来播种,必须进行脱水处理,除去种子表面的游离水,使种子与种子,种子与排种轮不粘合,有效地进行播种。

对摊凉式催芽由于是通过水蒸气加热保温,种子表面游离水很少,不影响播种均匀度,可不进行脱水。

9、 苗床准备与秧盘准备

  苗床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或大棚苗床)。

按照秧田与大田1:

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

苗床规格为畦面宽约140cm,秧沟宽约25cm、深约15cm,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深约25cm。

秧床整理:

离开棚四边30cm均等做三条1.5m宽秧床,秧床要做到“实、平、光、直”。

秧盘准备:

工厂化育秧最好是选择硬盘,硬盘规格:

58×28×2.2(cm),早稻按20盘∕亩、晚稻按22盘∕亩。

或活动硬盘加衬套(软盘)。

二、育秧生产(摆盘、垫床土、洒水、播种、盖土等五道工序)

1. 工艺流程 

  铺放育秧载体 装床土 洒水 播种 覆土 

  2. 确定播种期 

  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12℃时播种,通常三月底四月中旬开始播种,冷尾暖头的好天气播种。

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播种期有所不同。

北方多数地区育苗的播种期一般在三月末至四月中旬,选择冷尾暖头的好天气播种根据适宜机插的秧龄,参照当地常规栽插时间倒推适宜播种期。

机插育秧与常规育秧有明显的区别:

一是播种密度高,二是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仅为2~2.5厘米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因而秧龄弹性小,必须根据茬口安排,按照20天左右的秧龄推算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机插面积大的,要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技术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合理分批浸种,顺次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

3. 铺放载体 

  育秧载体有软盘、硬盘和有孔地膜。

根据不同水稻品种,每亩机插大田约需15~25张软(硬)盘。

双膜育秧按每亩大田准备长5m左右、幅宽1.5m的有孔地膜,孔距一般为2×3cm,孔径2~3mm。

 

  根据不同育秧方式铺放不同载体。

软(硬)盘紧密排放于苗床上。

双膜育秧将打孔地膜平铺于苗床上,四周用木条固定,以控制床土厚度。

 

  4. 装床土 

  在育秧载体上铺放床土,土层2cm左右,表面平整,并使床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5. 播种 

  规范化育秧需精量播种。

根据品种和当地农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量,要求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

双膜育秧由于要切块切边,用种量略高于盘育秧。

搞好机械化播种育秧要把好三点:

①是床土关。

每个秧盘床土控制在5.0-5.5斤;②是种子关。

按25盘/2.5公斤(优质稻),25盘/4公斤(常规稻)的播种量调控播种开关;③是水源开关。

把好放水开点,保证种子均匀淋湿,水压适中为宜。

6. 覆土 

  播种后要覆土,覆土厚度0.3~0.5cm左右,以不见芽谷为宜。

 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工艺技术指标。

  三、覆膜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搭拱棚或覆盖农膜后加盖稻草进行控温育秧。

 

四、秧苗管理 

  1. 立苗 

  立苗期保温保湿,快出芽,出齐苗。

一般温度控制在30℃,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

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

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苗床积水。

 

  2. 炼苗 

  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揭膜炼苗。

揭膜原则:

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

 

  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盖膜护苗。

 

  3. 水肥管理 

  秧田水分管理:

在播种前浇透底水的条件下,秧苗一叶一心期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即可。

但此期如果因播前没有浇足底水而床面干裂时要及时补水,浇水一定要浇透。

如果苗床地选择在地下水位过高,地势过低的地块,床面积水,苗床冷浆,迟迟不出苗时要及时揭膜晒床。

秧苗2叶期开始缺水补水,根据早晚叶尖吐水和午间高温时心叶卷曲情况,缺水时早、午浇两次,要浇透,浇水用水必须在晒水池或晒水坑内增温后使用,水温不低于16℃。

大棚秧苗管理:

苗盘土要保持湿润,苗叶要保持有水珠,若禾叶出现卷叶要及时洒水,晴天温度过高大棚边膜要经常打开通风,傍晚把膜盖好注意保温。

晚稻育秧秧苗管理要注意保湿,防止曝晒,必要时用遮阴纱遮光,一天洒两次水,上午10奌洒一次,下午4—5奌钟洒一次为好。

一般空闲的土质地就可摆放,不需要进入大棚。

先湿后干,秧苗三叶期以前,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

移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

 

  根据苗情及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

秧苗二叶一心开始,如果发现脱肥现象,每平方米苗床用用尿素1.5-2.0克,兑水2.5公斤充分溶解后喷洒,追肥后用水冲洗2-3次。

   4. 病虫害草防治 

  ①秧田灭草:

在稗草1.5叶期,选择晴好天气,在稻叶上的露珠消失以后,每百平方米苗床用20%敌稗乳油100毫升兑水5公斤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或稗草1.5--3叶期,每百平方米苗床用10%千金乳油6--10毫升兑水5公斤,均匀喷雾。

严禁使用快杀稗进行苗床除草。

或者覆土后用丁草胺3g∕10㎡,兑水1kg喷雾封闭,或施除草颗粒剂。

   ②防治立枯病:

在稻苗1.5叶期用恶枯灵1000倍液或移栽灵2500倍液,每平方米浇1.5-2公斤。

   ③预防潜叶蝇:

插秧前1--2天,每百平方米苗床用10%大功臣或10%一遍净800倍液5公斤喷雾或者喷施1000倍乐果溶液。

④秧田多效唑化控技术:

控制秧苗高度,促进多发分蘖。

每亩秧田用15%多效唑粉剂100-150g,兑水75kg,于秧苗一叶一心期,对秧苗均匀喷洒。

用药前一天排净秧田水,用药后隔一天正常灌水。

5、秧苗标准 

  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

参考标准为:

第三章第一节工艺指标标准。

五、秧苗运送大田

1、脱盘:

育好的标准秧苗进行脱盘准备栽插,脱盘时最好是用和秧盘一样宽的起秧铲起出,然后卷成筒放到运秧架上。

2、筒式秧的摆放:

运秧架做成多层架,每层只能叠放二筒,叠放多了在运输过程中振动易把秧苗折伤。

 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非工厂化育秧缺少相关设备的,床土粉碎可采用人工方法,破胸催芽可用传统方法,精量播种可用称量或用标准量具手工播匀;大棚可选水泥棚、毛竹拱棚替代。

2、采用软盘的技术要点与硬盘同。

双膜育秧按每亩大田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