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376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情景素材

问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cosplay引入新课

一位学生扮演二氧化硫,自述自己的物理性质及对环境的危害;另外两名学生边幻灯片展示毁容的乐山大佛石窟雕像、枯死的树木、酸雨的波及面积图片边对话酸雨的危害以及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生活走进化学,引出二氧化硫。

导致酸雨的物质是什么?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观看、思考

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产生愿望:

了解二氧化硫,进而治理酸雨。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一瓶盛满二氧化硫气体的矿泉水瓶

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教师幻灯片展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提问: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是否易溶于水?

观察

 

讨论、设计实验、预测现象、观察视频、得出结论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实验探究能力。

增强环保意识。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

展示实验装置

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展示的制备装置中有什么不足之处?

思考:

化学方程式;怎样操作确保二氧化硫不会逸出,以免污染空气?

增强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增强环保意识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为什么称为“酸雨”?

为什么对乐山大佛产生腐蚀?

体现了SO2的什么性质?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现象、观看视频、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实验探究能力。

通性: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

资料:

治理酸雨的办法之一:

在煤中混入一定比例的石灰石粉。

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

分析讨论原理;上台板书方程式。

进一步巩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性质。

板书、归纳整理、过渡

学生整理笔记

二氧化硫除了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有什么其他的性质呢?

二氧化硫的特性:

漂白性

实验视频: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现象;加热,观察现象。

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后有什么现象?

体现了SO2的什么性质?

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后的现象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具有有漂白性。

思考:

褪色的原理与之前学习的氯水、过氧化钠活性炭等的漂白原理是否相同?

能否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板书、解释、身边的化学

SO2+品红→不稳定的无色物质→SO2+品红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可逆的;反应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生成的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在加热的情况下分解。

而次氯酸、过氧化钠的漂白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

草帽日久变黄,还可以用于漂白食物。

身边的化学

图片展示:

银耳是怎样变白的

食品安全是关系我们每一个人的大事,现在很多不法商贩却陷我们于食品安全的恐慌中。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还能列举哪些生活实例?

如何正确看待二氧化硫的功与过。

思考、讨论、发表自己对化学物质合理利用的看法。

从化学课堂走向社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归纳整理

学生整理笔记

过渡

除了从物质所属类别分析物质的性质,我们还可以从氧化还原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

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预测其性质。

回顾:

+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培养学生正确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实验探究: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资料卡片: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表格呈现学生分析讨论的问题

3.实验视频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还原性?

预计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思考、讨论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现象验证、得出结论。

1.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2.将SO2通入新制氯水,氯水褪色;

3.将SO2通入H2S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在合作中分享喜悦,在分析问题及操作中领悟化学的严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进而得出酸雨形成的第二条途径,二氧化硫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作用生成了硫酸。

板书

教师讲解

归纳整理

学生上台板书相应的方程式,教师点评、讲解、拓展

a.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SO2+Cl2+2H2O=SO42-+4H++2Cl-

(讲解时提问:

配平、反应现象、离子方程式书写、1:

1混合时漂白性变化、拓展)

SO2+X2+2H2O=H2SO4+2HX(X为Cl、Br、I)

H2SO3+X2+H2O=H2SO4(X为Cl、Br、I)

b.氧化性----弱氧化性,唯一体现SO2氧化性的反应

SO2+2H2S═3S↓+2H2O(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课堂练习

展示习题

思考、回答

通过练习能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增强教学效果。

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我们再回归于生活,继续来谈谈酸雨问题。

酸雨的类型?

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两种途径?

思考、讨论,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师讲解

这里硫酸的形成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二氧化硫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后形成硫酸。

第二种是二氧化硫先溶于水形成亚硫酸,亚硫酸再被氧气氧化形成硫酸。

这里要注意的两点就是,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以及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因此要加可逆符号。

且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需要催化剂,在实验室一般都用五氧化二钒,而在空气中尘埃便可作为此反应的催化剂。

角色扮演

酸雨问题如此严峻,我们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来降低或是消除酸雨对我们人类的危害。

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有哪些防治措施?

一位同学扮演二氧化硫,一条条阐述自己的危害;另一位同学扮演环保局局长,针对危害提出防治方法。

(每人一句,互怼的方式)

充分体现“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加深学生对酸雨整体的认识,并由此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比较拓展

小试牛刀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

两种气体的相同点、不同点及鉴别方法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反馈课堂的学习情况,增强教学效果。

课堂总结

你达标了吗?

最后幻灯片展示。

归纳学习本课后有哪些收获?

交流、发言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课堂巩固

展示综合性习题

思考、回答

巩固新知,增强教学效果。

布置作业

1.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氯化钡溶液中的现象?

若换成硝酸钡溶液呢?

2.查阅资料,治理酸雨的途径,并为龙门石窟酸雨治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入意识和决策能力。

【板书设计】

3.3.2二氧化硫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毒、易溶于水

二、实验室制备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三、化学性质

SO2+H2O═H2SO3(亚硫酸)

1、酸性氧化物-通性SO2+2NaOH═Na2SO3+H2O(尾气处理)

SO2+CaO═CaSO3

SO2+CaCO3═CaSO3↓+CO2

2、漂白性-特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红色

SO2+品红→不稳定的无色物质→SO2+品红

3、a.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SO2+Cl2+2H2O=SO42-+4H++2Cl-

SO2+X2+2H2O=H2SO4+2HX(X为Cl、Br、I)

H2SO3+X2+H2O=H2SO4(X为Cl、Br、I)

5SO2+2MnO

+2H2O===2Mn2++5SO

+4H+

b.氧化性----弱氧化性,唯一体现SO2氧化性的反应

SO2+2H2S═3S↓+2H2O

粉尘等

四、酸雨

2SO2+O22SO3SO3+H2O===H2SO4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中众多元素化合物的典型代表物,它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学好二氧化硫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大网络,而且本节课主要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酸雨”展开,酸雨的形成及防治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内容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疑点。

也利于学生从生活—化学—社会这一维度体会化学对人类发展的功与过从而树立科学的物质利用观。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系列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效果分析

一、引入:

这堂课通过“角色扮演”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危害引题,通过三位同学的角色扮演和多媒体多感官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能够使学生联系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中,巧妙创设教学情景,体现课改新理念,从探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入手,引到二氧化硫的性质,运用实验与理论探究同步的模式,思路清晰,知识结构合理,能够突出重点、兴趣点,难易适中。

①二氧化硫物理性质前五项简单处理,着重讲述SO2溶解性;酸性氧化物通性时让学生板书方程式学以致用;②讲解氧化硫漂白性时纵向比较拓展,同时走进生活,让学生对化学物质的利用展开讨论,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情感和价值观教育;③在探究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时候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播放经典试验后拓展部分内容,做到适时适量拓展。

④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顾归纳课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⑤回归引题内容,解决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并提出防治措施,又从化学课堂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⑥最后通过一道综合性习题,巩固新知,增强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氯、钠、铁、碳、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2、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中众多元素化合物的典型代表物,它因集多种角色于一身。

本节课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学生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为后续内容“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以及“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学习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主要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酸雨”展开,酸雨的形成及防治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也利于学生从生活—化学—社会这一维度体会化学对人类发展的功与过从而树立科学的物质利用观。

 

评测练习

Na2SO3和H2SO4反应生成SO2,如下图是实验室制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

⑴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B中现象为,说明SO2水溶液有性。

⑶C中现象是,证明SO2有性。

⑷D中现象是,证明SO2有性。

⑸E中现象是,证明SO2有性。

⑹F的作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分别是对实验现象的说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判断①考察了本节课学习的二氧化硫所有的化学性质,通过学生的回答,能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反馈学习情况,增强教学效果。

②回顾了已学气体制备的基本流程:

发生装置——性质实验——尾气处理③强调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尽可能的设计环节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我将课堂内学生的学习模式设计为:

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实验探索→提出建议→得出结论→知识运用,让学生充分了解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认识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在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时,没有盲目求全和增加知识的深广度(没有要求学生书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重点把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人类生活的影响等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学—社会”的链接,学以致用。

最后通过“二氧化硫的自辩”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以辩证的方法看待事物。

不足之处是学生看的是实验视频,如果有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完成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的话学习效果将会更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不断实践新课程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过程与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课标分析

一、《普通高中化学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要求】中指出:

2.1元素与物质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2.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7.2调查与交流讨论从含硫物质的性质及转化的视角分析酸雨和雾霾的成因、危害与防治。

2.7.3食品中适量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去色、杀菌、抗氧化)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②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

③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内容,创设了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情景,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并且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②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