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47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docx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传媒系各专业

授课单位

南校区

总学时

128

总学分

编写者

申晋雯

审定者

编写日期

2018年12月

审定日期

年月

二、课程定位

《经典阅读》既是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也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不同于语文教育侧重于篇、章、词、句的语法掌握,《经典阅读》课程更注重中职阶段传媒专业学生人文修养上的培养和跨越。

《经典阅读》是学生对文学基础把握的教育,其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文艺审美性与人文性。

审美性就是把文学作品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为后期其他专业课程的创作提供审美和艺术基础。

人文性就是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化的载体,当作文化现象来审视,理解其中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学会感悟人生、学会生活、完善人格。

因此该门课程是应该在前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巩固文学常识和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经典阅读》课程是传媒系播音主持专业、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旅游专业的基础课。

本课程分为两大重要板块,以外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史为脉络,阅读和分析各个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掌握文学常识的同时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了解经典文学作品及作者,文学创作手法,作品文学成就及艺术价值,了解文学发展历史进程中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特点及思想。

将阅读习惯与文艺欣赏兴趣养成的同时、进行智德启发。

尤其在未来的其他专业学习中,学生以《经典阅读》课程为基础,可进行更深刻的创作,让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受到启发,得以借鉴丰富的审美,培养文学及艺术上的修养。

(二)课程任务

《经典阅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外国及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了解各时期不同的文学特点,掌握多部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生平、内容、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了解不同作家的文学主张,学会以专业的文化态度和审美的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

养成阅读习惯。

(三)课程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经典阅读》为基础课程,后续学生在传媒专业诸多课程的学习和运用中都可以《经典阅读》中所学作为参考和启发,利用良好的文学审美,充分的文学常识,准确的

文化感知投入到相关的鉴赏和创作中

三、课程设计思路

《经典阅读》课程是一门文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阅读

输入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学生阅读及具备文学鉴赏水准的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外国及中国文学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各时期不同文学文学思想,分析不同作家的文学主张及其作品的具体表现。

其次在了解文学史、认识作家、分析作品的同时,巩固文学常识,最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以及具备一定文学水准的作品鉴赏能力。

四、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文学常识,叙述外国及中国文学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作品内容、文学成就及艺术价值),养成每周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达到为传媒专业学习作基础铺垫,学生个人文艺修养提升的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外国、中国文学发展历史2.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五要素

3.了解具有文学地位的不同作家的文学主张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自主分析经典文学作品

2.掌握认识和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

3.提升阅读能力

4.提升作品鉴赏能力

(三)素质目标1.让学生的思想理念和思想境界有一个提高,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和了解提高审美情趣2.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文学修养。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启迪智慧。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安排

表1教学内容总体设计与安排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教学目标

学时安排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理论

实训

1外国文学

作品赏析

1.1以外国文学发展为线索和顺序,分析9部外国文学作品。

1.了解外国文学发展进程;

2.分析各时期不同经典文学作品;

3.了解不同文学表现形式。

能够分析经典外国文学作品

32

32

2.中国文学作品赏析

2.1以中国文学发展为线索和顺序,分析中国文学作品。

1.了解中国文学发展进程;

2.分析各时期不同经典文学作品;

3.了解不同文学表现形式。

能够分析经典中国文学作品

32

32

机动

合计

128

二)教学内容具体设计安排

表2-1项目1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荷马史诗》计划学时4

任务描述

概论,欧洲文学的起源--古希腊文学,论述《荷马史诗》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世界文学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作品鉴赏

素质目标

激发学生对文学文艺作品的阅读兴趣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了解欧洲文学的起源,叙述《荷马史诗》

能力内容

分析古希腊文学主张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及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作品阅读和鉴赏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古希腊文学,史诗,荷马式比喻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1项目1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神曲》计划学时8

任务描述

了解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近代文学思潮,鉴赏但丁《神曲》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世纪文学基本知识,了解世界近代文学思潮

能力目标

理解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体现

素质目标

鉴赏文艺复兴时期作品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中世纪文学基本知识,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特点,但丁及《神曲》

能力内容

分析鉴赏《神曲》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及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比较法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代表作家,《神曲》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1项目1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莎士比亚专题计划学时8

任务描述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创作分期代表作品

能力目标

分析莎翁代表作,体会戏剧创作的典范

素质目标

走进作者,提高文学修养及艺术审美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莎翁生平,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分析,《王子复仇记》

能力内容

鉴赏莎翁创作的艺术特色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比较法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叙述《王子复仇记》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1项目1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巴尔扎克专题计划学时8

任务描述

了解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认识巴尔扎克阅读其作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巴尔扎克及他的作品

能力目标

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特点

素质目标

增加阅读量,拓展阅读的思路,涉猎更丰富的文学作品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巴尔扎克生平,文学创作特点,《人间喜剧》

能力内容

可与其他法兰西代表作家如雨果、大仲马、司汤达、乔治桑的文学主张进行对比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及实践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人间喜剧——《高老头》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1项目1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列夫托尔斯泰专题计划学时8

任务描述

了解托尔斯泰生平,分析阅读作品《复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托尔斯泰相关文学常识,分析作品《复活》

能力目标

了解19世纪俄国文学家及时代文学作品特点

素质目标

了解欧洲不同国家文学作品,广泛涉猎,诵读经典。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托尔斯泰生平,晚年三事,分析作品《复活》

能力内容

用文学眼光分析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其他作品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及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比较法,实践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托尔斯泰文学主张,叙述《复活》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1项目1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红与黑》

计划学时

8

任务描述

阅读及分析《红与黑》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司汤达,叙述《红与黑》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素质目标

提高文学修养及审美情趣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司汤达双重性格特点、《红与黑》艺术特点呢

能力内容

司汤达文学主张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及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实践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作品《红与黑》《巴马修道院》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1项目1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海明威专题计划学时8

任务描述

掌握海明威文学主张,分析阅读作品《老人与海》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海明威,作品《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

能力目标

了解“冰山原则”艺术特色,感受文学作品魅力。

素质目标

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文学主张,掌握不同文学作品风格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海明威创作分期,作品鉴赏

能力内容

冰山原则,作品分析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及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比较法,实践指导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冰山原则,海明威文学常识,《老人与海》艺术特点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1项目1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雨果专题计划学时8

任务描述

用文学审美眼光,独立叙述《巴黎圣母院》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雨果及作品

能力目标

如果用文学审美眼光分析文学作品

素质目标

语言组织能力,整理能力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雨果创作艺术特点,文学地位,作品内容,浪漫主义文学

能力内容

文学作品分析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及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互动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及作者文学主张在作品中的体现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1项目1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变形记》计划学时4

任务描述

掌握卡夫卡文学主张,分析阅读作品《变形记》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卡夫卡及其文学地位,作品《变形记》

能力目标

仿写《变形记》

素质目标

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文学主张,掌握不同文学作品风格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卡夫卡”热,作品揭示的现象

能力内容

仿写创作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实践指导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仿写,自主分析外国文学作品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2项目2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经典诗词欣赏计划学时16

任务描述

了解诗词的产生及各类体式,掌握特征,作品鉴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能力目标

鉴赏名家名作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喜爱和对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先秦诗,唐诗,宋词,中国现代新诗

能力内容

分类别鉴赏诗词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比较法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唐诗宋词,现代新诗背诵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2项目2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经典小说欣赏计划学时16

任务描述

叙述中国经典小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小说的界定、分类和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鉴赏名家名作

素质目标

培养作品鉴赏能力,提升文学作品审美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明清四大章回小说欣赏、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四大家——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家》——宏大历史叙事语境中的“家”《骆驼祥子》——一个城与人的故事、《边城》——牧歌和挽歌的交响《传奇》——苍凉的乱世人生

能力内容

文学作品鉴赏,创作特点分析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比较法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作品叙述、文学常识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2项目2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经典散文欣赏计划学时16

任务描述

了解散体文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散体文的体式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对散文这一文学形式进行充分了解,鉴赏代表性作品

能力目标

掌握鉴赏不同文学作品的能力,涉猎更广泛的阅读范围。

素质目标

培养作品鉴赏能力,提升文学审美情趣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先秦散文经典《论语》《庄子》汉唐宋散文名篇欣赏《原道》、《小石潭记》、《前赤壁赋》、《醉翁亭记》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欣赏《野草》《秋夜》《墓碣文》《过客》赏析

周作人、朱自清的“美文”《乌篷船》、《背影》、《荷塘月色》赏析

《雅舍小品》、《画梦录》

“京派”散文

能力内容

文学作品鉴赏,创作特点分析,名篇背诵

教学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实践

及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比较法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内容

作品叙述、文学常识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2项目2教学设计安排

项目名称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经典戏曲赏析计划学时16

任务描述

了解中国戏曲的萌生与形成,分析戏曲作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古代戏曲的形成与分类,现代戏剧的产生及特征,赏析戏曲戏剧作品

能力目标

掌握鉴赏不同文学作品的能力,涉猎更广泛的阅读范围

素质目标

培养作品鉴赏能力,提升文学审美情趣

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

元杂剧的兴盛《窦娥冤》、《西厢记》,明清传奇剧《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中国现代戏剧双子星《雷雨》、《茶馆》

能力内容

文学作品鉴赏,掌握戏曲戏剧等文学作品特点,分析人物,演绎作品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集中授课、实践

教学方法

理论分析,比较法

教学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内容

作品叙述、文学常识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六、教学实施

(一)教学条件

1.软硬件条件

整体教学环境理论分析指导部分使用多媒体课室,设备应包括:

电脑、投影、互联网连接实践场所可安排在图书馆或小型阅览室。

图书馆或阅览室具备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书籍供学生阅读。

2.师资条件任课教师要求

(1)具有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相关专业知识

(2)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

(3)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及较好的审美能力

(4)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程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二)教学方法建议

1.理论分析法课堂授课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法。

针对学生在文学常识以及对文学作品了解的欠缺问题,加以理论指导,带动分析,传授学生分析作品的方法,培养能力。

2.比较教学法

将具有不同文学主张的作家以及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加深作品印象

(三)师资要求1.具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包括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2.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

3.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及较好的审美能力

4.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程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四)教学资源

1.《外国文学史》

2.《百部名著导读》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笔试考查两种形式。

(一)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进行考评。

(二)笔试

闭卷考试

(三)考核要求

过程性评价占30%和笔试占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