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665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38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1.docx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

 

 

 

前言

当今信息时代的巨大变化,为我国文化创意以及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界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是与艺术创作和数字制作技术相关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本规范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定,旨在促进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数字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本课题组对此项工作设置了一个基本的定位,那就是,这个研究成果应通过是对有相关研究方向的近300个办学单位的专业发展形成指导性的意见,是受用于全国含有相关专业的办学单位,而不是仅面对着其中的10所或者100所。

专业规范制定和应用的普遍性是第一位的,应用此专业规范的全国各大相关专业的办学单位,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等都必须具有普遍性。

同时,我们在这里所研究的内容,是该专业学科发展的本科教育,而不是高职高专,也不是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其知识体系和参考指标是面向于该专业的本科基础教育。

在本专业规范调研工作之初,课题组对全国含有相关专业的办学单位的学科发展资料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和搜集。

最重要的是,课题组对本专业初建时期的办学单位选取了几所具有代表性院校,对本专业筹建之初参与的老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走访和调研,获取了大量的一手素材。

我们尝试从大量的素材中梳理出较为完善的专业教育的发展轮廓,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可以说是较为成功的一个举措。

根据调研结果,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划分为三个专业方向:

数字影视制作、网络媒体设计和数字游戏设计。

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是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网络媒体设计方向是基于网络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致力于融合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的跨媒体艺术形态的设计和应用。

游戏是集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高科技文化,数字游戏设计是将科学、艺术与人文知识有机融合并产生巨大商业价值的典型范例。

课题组按照此三个专业方向的划分,分别就每个专业方向成立调研和起草小组,形成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网络媒体设计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游戏设计方向)”,本文中的专业规范主体内容,就按照这样的三个专业方向来分别研究。

而在信息化成几何倍数发展的时代,在数字媒体领域,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技术变革和艺术形态更新。

基于调研中的发现,课题组一致认为,今天的专业方向,在不久将会发展壮大独立成为一个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新专业,而此时本文中的专业规范主体内容的研究,随着数字媒体领域的新的更迭,学科专业的内容发展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专业规范

一、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历史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普及,传统的电视与电影制作技术已逐步被数字制作技术所取代。

数字影视制作教育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陆续有高校依据本校的技术与艺术力量,开办了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80年代末,当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就开始了对计算机图形技术的研究。

1990年,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成立,下设多媒体专业委员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数码影像专业委员会等十余个委员会。

1993年,现执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的张骏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创建了一个电脑美术工作室,这是我国第一个专业电脑美术培训班。

90年代中期,中央工艺美院、北京印刷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高等美术研究中心相继开展了更大范围的电脑美术培训。

此时的“培训”,主要教学内容是以技术应用为主的职业技能。

1995年,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开设了多媒体应用专业方向,在正规的本科教育中融入了摄影与摄像、非线性影视剪辑、三维动画制作等与数字影视制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可以说多媒体应用专业方向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的雏形,对之后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的高等教育的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001年5月末,“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19个国家的32所高等院校参与了此次的研讨会。

这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类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这时,部分站在时代教育发展前沿的高校开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类相关专业。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科学艺术系,该系于2001年起筹建,并与同年招收了首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学生。

并提出“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积极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

这标志着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的高等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真正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至此,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走上了教育体系逐步规范并不断发展的道路。

2.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数字媒体艺术20年的教育与发展,虽然相比国际水平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但不能否认的是,经过近20年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我国国民对数字媒体产业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也在不断增大。

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和越来越多的电脑艺术爱好者开始深入研究和创作高质量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

不难发现,数字媒体艺术在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展览展示、广告、包装等行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横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两栖性人才逐渐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重视。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旨在为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动画公司及其它各影视制作机构等单位培养在技术与艺术领域都具有较高造诣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因其符合时代的要求,人们不得不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起步不久的新鲜专业转变为了受到公众关注的热门专业。

根据在我国教育部2008年公布的742所本科院校初步调研的结果:

共有196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

其中,已开办影视特效类专业(方向)的院校共有75所,约占院校总数的%。

在这75所院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专业方向有: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专业(数字媒体方向)、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广告专业、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专业等。

力求达到国际高校该方向的专业的教育水平,很多的院校都在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扩充等不同的尝试与努力。

在近几年不断的摸索中,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已经逐步找到了科学的教育体系,可以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教育。

3.发展方向展望

(1)形成规范统一的专业(方向)认知

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的理解各有不同,这对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开设有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的高等院校在对专业方向的理解上不够科学和深入,造成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产生了方向性的错误,例如有的院校讲本专业等同于数字影视制作软件的培训教育。

所以,形成规范统一的专业(方向)认知是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未来发展必须攻克的一关。

(2)推进专业教材建设

目前,各大开设有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的高等院校在教材选择方面差异很大,仅有很少一部分的院校已拥有相对完整的专业特色教材,尚未建设形成规范统一的专业(方向)教材体系。

并且,绝大多数院校很少会有选择地进行教材的更新。

教材的建设对于一个学科的规范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加大力度推进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专业特色教材建设是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3)丰富并逐步完善教育理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院校的教学理念比较“急功近利”,采用传统的“模式化教学”,较为重视短浅的人才输出,让学生在工作中很快可以操作,但却会在后期的发展之路上后劲不足而败下阵来。

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院校过分重视技艺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人文素养的教育。

若要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取得长足的发展,教育理念首先要跟上,丰富并逐步完善。

(4)理顺教学体系

由于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各院校在创办之初都处于探索阶段,在这其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并且随着近几年来数字影视的发展,凡是与它沾边的专业都受到了家长和考生的热捧,促使部分院校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相继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来吸引生源。

于是,造成了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发展的分歧。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努力来消除这种现象,各校应积极调整并优化自身的专业结构,有条不紊理顺学科教育体系。

(5)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同步提高

目前,绝大多数开设有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的高校在教育当中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或侧重技术操作的实践能力,或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是专业未来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矛盾。

理论与实践应紧密结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使学生不仅富有优秀的创意,更能够动手实践来实现这些创意。

应注意的是这里我们所指的实践,并不单纯只是软件的使用,而是把创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实践,它既包括学校内部应以一定形式给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时间和完备的硬件系统,又包括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与业界项目制作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6)丰富并逐步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激烈的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竞争。

从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距离培养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尚有一段距离。

缺乏“创意型”人才的培养,缺乏技术与艺术并重的人才培养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极大影响到其未来产业化的进程。

所以,丰富并逐步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数字影视制作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的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数字影视应用技术,运用艺术创新思维进行数字影视短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移动多媒体视频制作等数字影视领域相关创作,并能进行栏目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通过本科四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先进的数字影视技术进行视觉设计,能够从事以数字制作为核心的数字电影、数字电视节目、手机视频与网络视频制作,以及满足教育、医疗、建筑、军事等相关行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2.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身心素质:

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专业素质: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数字影视产业意识和商业效益意识。

(2)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应用知识的能力:

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

(3)知识要求

工具性知识:

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等。

经济管理知识:

经济学、管理学等。

自然科学知识:

数学、物理等。

艺术基础知识:

音乐、绘画、雕塑等。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影视技术等。

专业影视基础知识:

视听语言、电影史、数字摄影摄像、动画、电视节目制作。

专业知识:

影视剪辑、数字电影特效、动态图形设计、品牌与频道包装等。

三、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1.理论依据

整体而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培养具备较高人文、艺术素质,具有较强创意能力,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能在数字媒体领域中,将创意与数字影视技术良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数字影视影片创作、影视后期合成,运用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知识技能进行节目、频道整体策划与包装的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艺术创作人才。

就业方向涵盖电视台、数字影视制作公司、动画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以及其它各影视制作机构等领域,从事数字动画、数字特效、影视片头、宣传片以及广告的策划、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工作。

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适当的知识体系为载体来进行数字影视制作能力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强化数字影视制作的理论与实践,使每个知识模块构成适当的训练系统。

2.总体框架

 

3.知识体系

(1)技术类课程

技术类课程知识领域涵盖有数字影视特效制作、数字影视特效原理、数字影视技术概论、计算机图学导论、计算机技术基础这几大方面。

技术类课程的设置旨在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的技术应用,使其能够将创意与数字影视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数字影视类作品的创作。

(2)艺术类课程

艺术类课程的知识领域包括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数字合成技术、动态图形演绎、动画运动规律、CG艺术赏析、视觉形态造型基础、中西方美术史、民间艺术、项目管理、数字媒体概论、品牌研究、广告策划、艺术概论、数字特效制作、数字短片创作、影视声音制作、现场录音实务、数字音频创作、音乐赏析、影视剧作、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摄影、摄像、剪辑艺术、视听语言、电影史、影片赏析等方面。

技术类课程的设置旨在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并能够对数字影视的各个相关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拥有扎实的艺术创作能力。

4.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核心课程应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及部分选修知识单元。

同时,可选择一些选修知识单元、反映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前沿和反映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组织到选修课程中。

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

课程可以按知识领域进行设置,也可以由一至两个知识领域构成一门课程,也可以从各交叉设计领域中抽取相关的知识单元组成课程,最后形成的课程体系应覆盖数字影视制作体系的知识单元。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核心课程如下(鼓励各个学校按照自身的优势,将下面课程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替换或者增减,但调整课程学分不应超过总学分的1/3)。

(1)核心课程设置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公共平台课程

数字媒体艺术导论

3

数字影视造型基础

4

计算机图形学导论

2

数字摄影与创意

2

专业基础课程

数字影视技术概论

2

视听语言

3

数字摄像与表现

2

数字动画基础

2

数字影视特效原理

4

专业课程

数字影视剪辑艺术

4

数字合成原理与制作

4

动态图形设计

3

数字声音创作

2

数字短片创作

5

数字立体影像创作

2

数字影视项目管理

2

(2)选修课程设置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CG艺术赏析

2

经典影片分析

2

电视原理

2

影视剧作

2

艺术创新思维

2

影视声音艺术

2

电视艺术美学

4

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

4

CG艺术创作

4

广告创意与表现

2

互动视频与移动多媒体创作

2

5.实践教学内容

(1)综合性实践课程

安排学生利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如:

寒暑假期间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尝试创作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数字影视短片创作。

(2)特别课程

安排学生利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如:

寒暑假期间等),与数字影视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团队创作。

通过这样的团队创作形式的特别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在专业领域的实践技能上得到了锻炼,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一个科研和教学结合最为密切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可以人科研任务中选择规模适当、相对独立的题目,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来进行。

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大学三年级或更早就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工作中,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鼓励有能力和有精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相关的科技比赛。

老师应该通过评估体制对实践教学提供合理的评估,从而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创新训练项目

创新训练项目是以探索数字影视相关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四、办学条件

1.师资力量

师资指学校中在编的具有老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全部工作人员和长期外聘的老师。

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

师资队伍的质量对专业的长远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有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承担本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若干人,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不少于若干人,中高级教师人数比例不低于一定比例。

工科专业应具有一定比例的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专兼职教师。

根据高等院校艺术类及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这就要求构建一支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及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应有师资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有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以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中心,以改善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制定激励措施,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1)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生师比适宜,满足本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一般不高于14:

1;

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要符合专业目标定位要求;

年龄结构合理(包括年龄在50岁以下的教授及35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

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比例)。

(2)教师队伍整体结构、能力、素质结构

思想政治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合作,谦虚谨慎、严谨治学,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术水平:

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尤其是专任教师应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外语能力:

能熟练地查阅外文资料,参考外文教材,基本具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鼓励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

实践创作能力:

根据所教授学科涉及具体的实践与创作,教室队伍尤其是专任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数字影视实践创作能力,对数字影视制作的相关设备、软件的操作、技术应用以及项目管理等有较为深入的认知。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能力:

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提高授课水平。

(3)助教岗位的设置

建立健全的助教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人数配备适量的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实验、组织讨论、批改作业、进行答疑等教学活动。

(4)设置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设置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以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教材

要选用符合专业规范的教材,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本校教学大纲的讲义。

相应的教材或参考书至少应包括:

(1)数字媒体概论

(2)视听语言(3)数字摄影与摄像(4)视觉形态造型(5)数字声音创作(6)动态图形设计(7)数字短片创作(8)数字影视剪辑艺术(9)视觉特效原理(10)视觉特效技术

教材选用应注重教材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体现思想性、启发性、科学性、工程性、先进性、适用性,适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要求。

根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选用有影响、有特色的高质量中、英文教材。

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缩短使用周期。

考虑到专业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特点,使用近4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应不低于专业课总数的50%。

重视参考资料(尤其是电子文献)对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

加强教学案例建设和实验教材的编写。

鼓励教师开发配套的多媒体教材。

3.图书资料

公共图书馆中有不少于5万册与本专业比较典型的和与本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资料,应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科书,以及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

图书资料应包括文字、光盘、声像等各种载体的中外文献资料。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的发展比较迅速,各种相关知识更新较快,因此图书资料的更新也应该与信息的更新同步,尽可能地购进一些有关当前新兴理论和技术图书与资料,并引导学生掌握上网查询和推荐资料的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本专业的发展状况有更深的了解。

除了上述必备的图书资料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相关的艺术类专业书籍3000册以上。

2)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相关的影视类、艺术类、人文类期刊20种以上,其中外文期刊5种以上。

3)有一定数量的教学音像资料。

4.实验室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方向)要求学生不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作能力,所以建立完善先进的实验室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实践创作能力的重要举措。

本专业(方向)必须具备专业计算机机房、数字影视创作实验室和项目工作室及其基本设施,设备资产生均在8千元以上,其面积为生均2.5平方米以上。

须设立专业数字影视制作实验室,且须有专职的实验室人员。

实验室建设须有长远建设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实验室建设既需要注重专业基础实验,又要注重新方向、新技术的发展,还要结合本专业特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设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应提供开放服务以提高设备利用率。

5.实习基地

要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符合一定的要求,提供一定的实习内容。

各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在校内外建设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培养。

学校应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包括接受学生的数量、提供实习题目的质量、学生实践过程的管理和学生的实践效果等。

(1)校内实习基础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应能为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们提供平均每人每周30小时以上的独立设备使用时间,并设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跟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