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9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

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

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

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

(一)。

  

(1)创设情境:

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

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

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

你先确定谁的位置?

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

(二)。

  

(1)出示题目:

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

B应该是几?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

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

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

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总复习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三十()八十一四八()54÷9=()35÷()=7()÷8=9()÷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

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

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

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并解答。

  例如:

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

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

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

还剩多少钱?

(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

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

)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6+18÷348÷8×68×(36-29)64-40÷8

  

(1)说一说:

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

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如:

第一类:

128-64+3648÷8×6

  第二类:

64-40÷86+18÷3

  第三类:

8×(36-29)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

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18-6)÷3、18÷6×3、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

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

……第34个图形是(),40个图形中有()个。

  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

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会了哪些方法?

还有哪些疑问?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

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

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

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

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

(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

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

(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对称平移旋转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

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

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平移、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

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

(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

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

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