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695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通市XX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XX中学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在下列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计算(x2)3的结果是(  )

A.x5 B.x6 C.x8 D.3x2

3.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

A. B. C. D.2x3

4.下列各示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2x(x﹣y+1)=2x2﹣2xy+2x B.a2﹣3a+2=a(a﹣3)+2

C.a2x﹣a=a(ax﹣1) D.2x2+x﹣1=x(2x+1﹣)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m的颗粒物,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25×10﹣5 B.0.25×10﹣6 C.2.5×10﹣5 D.2.5×10﹣6

6.在,,,中最简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等腰三角形一边不可以是另一边的二倍

D.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9.已知非零实数a,b满足ab=a﹣b,则+﹣ab的值为(  )

A.±2 B.2 C.﹣2 D.±1

10.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P在△ABC的三个顶点所组成的△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的个数为(  )

A.1 B.4 C.7 D.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1.代数式有意义,x应满足的条件为  .

12.计算(﹣5a2b)•(﹣3a)=  .

13.计算:

=  .

14.若a<1,化简=  .

15.如图,△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若∠A=40°,则∠DBC=  .

16.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cm,则AB的长度是  cm.

17.若关于x的方程﹣2=的解为非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

18.已知实数a,b,c满足++=1,则++=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96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化简与计算

(1)+6

(2)(﹣1)0+﹣(﹣)﹣2.

20.因式分解:

(1)2a(x﹣y)﹣3b(x﹣y)

(2)b3﹣4b2+4b.

21.(12分)先化简再求值

(1)[(x﹣y)2﹣(x+y)(x﹣y)]÷2y,其中x=,y=2,

(2)已知x2﹣2=0,求代数式+的值.

22.解方程:

(1)=

(2)+1=.

23.已知: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三个顶点的坐标:

A1(  ),B1(  ),C1(  );

(2)直接写出△ABC的面积为  ;

(3)在x轴上画点P,使PA+PC最小.

24.如图,在△ABC中,AB=AC,BD=CE,BE与CD交于点F,求证:

BF=CF.

25.已知a,b为实数,且﹣(b﹣1)=0,求a+b的值.

26.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一项工程,10天可以完成,如果单独做甲队需要的天数是乙队的两倍.

(1)求两队单独做各需多少天完成?

(2)将工程分成两部分,甲做其中一部分用了m天,乙做另一部分用了n天,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10,n<12,直接写出m、n的值.

27.选取二次三项式ax2+bx+c(a≠0)中的两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叫配方.

例如:

①选取二次项和一次项配方:

x2﹣4x+9=(x﹣2)2+5;

②选取二次项和常数项配方:

x2﹣4x+9=(x﹣3)2+2x,或x2﹣4x+9=(x+3)2﹣10x

③选取一次项和常数项配方:

x2﹣4x+9=(x﹣3)2+x2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面问题:

(1)写出x2+6x+16的两种不同形式的配方;

(2)已知4x2+5y2﹣4xy﹣8y+4=0,求x+y的值.

28.如图1,已知A(a,0),B(0,b)分别为两坐标轴上的点,且a、b满足(a﹣b)2+=0,OC:

OA=1:

3.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若D(1,0),过点D的直线分别交AB、BC于E、F两点,设E、F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E、xF.当BD平分△BEF的面积时,求xE+xF的值;

(3)如图2,若M(2,4),点P是x轴上A点右侧一动点,AH⊥PM于点H,在HM上取点G,使HG=HA,连接CG,当点P在点A右侧运动时,∠CGM的度数是否改变?

若不变,请求其值;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XX中学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在下列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分析各图形的特征求解.

【解答】解:

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

 

2.计算(x2)3的结果是(  )

A.x5 B.x6 C.x8 D.3x2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求解.

【解答】解:

(x2)3=x6.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3.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

A. B. C. D.2x3

【考点】分式的定义.

【分析】判断分式的依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

【解答】解:

A、分母是3,不是字母,不是分式,故本选项错误;

B、分母是x+1,含有字母,是分式,故本选项正确;

C、分母是2,不是字母,不是分式,故本选项错误;

D、分母是1,不是字母,不是分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定义,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分式是形式定义,只要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即为分式.

 

4.下列各示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2x(x﹣y+1)=2x2﹣2xy+2x B.a2﹣3a+2=a(a﹣3)+2

C.a2x﹣a=a(ax﹣1) D.2x2+x﹣1=x(2x+1﹣)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专题】因式分解.

【分析】依据因式分解的定义:

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称为分解因式.对A、B、C、D四个选项进行求解.

【解答】解:

A、A是多项式相乘,故A错误;

B、B是提取了公因式a,不是两整数的乘积,故B错误;

C、a2x﹣a=a(ax﹣1)化为a和(ax﹣1)两整式的乘积,故C正确;

D、2x2+x﹣1=x(2x+1﹣)整式里面有分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因式分解的意义,紧扣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m的颗粒物,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25×10﹣5 B.0.25×10﹣6 C.2.5×10﹣5 D.2.5×10﹣6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

0.0000025=2.5×10﹣6;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6.在,,,中最简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最简二次根式.

【分析】依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

是最简二次根式,和的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中40=4×10,含有能够开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逐项判断.

【解答】解: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无论是把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扩大还是缩小相同的倍数,都不要漏乘(除)分子、分母中的任何一项,且扩大(缩小)的倍数不能为0,故B错误.

同时在分式的变形中,还要注意符号法则,即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的符号,只有同时改变两个其值才不变,故C、D也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等腰三角形一边不可以是另一边的二倍

D.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各个选项.

【解答】解:

A、应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故错误;

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若对应边不等,则不全等,故错误;

C、等腰三角形中腰可以是底边的2倍的,故错误;

D、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正确理解.

 

9.已知非零实数a,b满足ab=a﹣b,则+﹣ab的值为(  )

A.±2 B.2 C.﹣2 D.±1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专题】计算题;分式.

【分析】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计算,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

∵ab=a﹣b,即(a﹣b)2=a2b2,

∴原式====2,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0.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P在△ABC的三个顶点所组成的△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的个数为(  )

A.1 B.4 C.7 D.1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①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BC的垂直平分线于点P1,P2两点;以B为圆心,AB为半径囝弧交BC的垂直平分线于点P3,这样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三点,②同样在AC,BC的垂直平分线上也分别有三点;③还有一点就是AB,BC,A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相加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①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BC的垂直平分线于点P1,P2两点;以B为圆心,AB为半径囝弧交BC的垂直平分线于点P3,这样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三点,

②同样在AC,BC的垂直平分线上也分别有三点;

③还有一点就是AB,BC,A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共3+3+3+1=10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1.代数式有意义,x应满足的条件为 x≠1 .

【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1≠0,再解即可.

【解答】解:

由题意得:

x﹣1≠0,

解得:

x≠1,

故答案为:

x≠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

 

12.计算(﹣5a2b)•(﹣3a)= 15a3b .

【考点】单项式乘单项式.

【分析】根据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可解答.

【解答】解:

(﹣5a2b)•(﹣3a)

=15a3b,

故答案为:

15a3b.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13.计算:

= 4x .

【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分析】依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求解即可.

【解答】解:

原式==4x.

故答案为:

4x.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乘法,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4.若a<1,化简= ﹣a .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分析】=|a﹣1|﹣1,根据a的范围,a﹣1<0,所以|a﹣1|=﹣(a﹣1),进而得到原式的值.

【解答】解:

∵a<1,

∴a﹣1<0,

∴=|a﹣1|﹣1

=﹣(a﹣1)﹣1

=﹣a+1﹣1

=﹣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对于化简,应先将其转化为绝对值形式,再去绝对值符号,即.

 

15.如图,△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若∠A=40°,则∠DBC= 30° .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探究型.

【分析】先根据AB=AC,∠A=40°求出∠ABC的度数,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ABD=40°即可求出∠DBC的度数.

【解答】解:

∵AB=AC,∠A=40°,

∴∠ABC===70°,

∵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

∴∠A=∠ABD=40°,

∴∠DBC=∠ABC﹣∠ABD=70°﹣40°=30°.

故答案为:

3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6.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cm,则AB的长度是 8 cm.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先求出∠ACD=30°,然后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

【解答】解:

在Rt△ABC中,

∵CD是斜边AB上的高,

∴∠ADC=90°,

∴∠ACD=∠B=30°(同角的余角相等),

∵AD=2cm,

在Rt△ACD中,AC=2AD=4cm,

在Rt△ABC中,AB=2AC=8cm.

∴AB的长度是8c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17.若关于x的方程﹣2=的解为非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m≤6且m≠3 .

【考点】分式方程的解.

【分析】首先解分式方程,进而利用方程的解为非负数,得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2=

去分母得:

x﹣2(x﹣3)=m,

解得:

x=6﹣m,

∵关于x的方程﹣2=的解为非负数,

∴6﹣m≥0,

解得:

m≤6,

当m=3则x=3,此时分式无解,

故m≤6且m≠3.

故答案为:

m≤6且m≠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正确解出分式方程是解题关键.

 

18.已知实数a,b,c满足++=1,则++= 0 .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

【分析】设a+b+c=d,则有a=d﹣(b+c),b=d﹣(a+c),c=d﹣(a+b),然后把它们代入到所求分式,化简后就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

设a+b+c=d,则有a=d﹣(b+c),b=d﹣(a+c),c=d﹣(a+b).

∵++=1,

∴++=•a+•b+•c

=•[d﹣(b+c)]+•[d﹣(a+c)]+•[d﹣(a+b)]

=•d﹣a+•d﹣b+•d﹣c

=d(++)﹣(a+b+c)

=d(++)﹣d

=d(++﹣1)

=0,

故答案为:

0.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分式的值,有一定的技巧性,而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a+b+c看成一个整体,从而把所求分式与条件联系起来.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96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2015秋•南通校级期末)化简与计算

(1)+6

(2)(﹣1)0+﹣(﹣)﹣2.

【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分析】

(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可化简二次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可得答案;

(2)根据非零的零次幂等于1,二次根式的性质,负整数指数幂与正整数指数幂互为倒数,可得答案.

【解答】解:

(1)原式=2+3=5;

(2)原式=1+4﹣4=1.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化简二次根式得出同类二次根式解题关键.

 

20.(2015秋•南通校级期末)因式分解:

(1)2a(x﹣y)﹣3b(x﹣y)

(2)b3﹣4b2+4b.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专题】计算题;因式分解.

【分析】

(1)原式提取公因式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提取b,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解答】解:

(1)原式=(x﹣y)(2a﹣3b);

(2)原式=b(b2﹣4b+4)=b(b﹣2)2.

【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1.(12分)(2015秋•南通校级期末)先化简再求值

(1)[(x﹣y)2﹣(x+y)(x﹣y)]÷2y,其中x=,y=2,

(2)已知x2﹣2=0,求代数式+的值.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分析】

(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展开,合并同类项化简,最后代入计算即可.

(2)先约分,然后通分化简,最后整体代入即可.

【解答】解:

(1)原式=(x2﹣2xy+y2﹣x2+y2)÷2y

=(2y2﹣2xy)÷2y

=y﹣x,

当x=,y=2时,原式=2﹣=.

(2)原式=+

=

∵x2=2,

∴原式===1.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整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学会整体代入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2.(2015秋•南通校级期末)解方程:

(1)=

(2)+1=.

【考点】解分式方程.

【专题】计算题;分式方程及应用.

【分析】两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

(1)去分母得:

2x=3x﹣9,

解得:

x=9,

经检验x=9是分式方程的解;

(2)去分母得:

6x+2x+4=8,

解得:

x=0.5,

经检验x=0.5是分式方程的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

 

23.已知: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三个顶点的坐标:

A1( 0,﹣2 ),B1( ﹣2,﹣4 ),C1( ﹣4,﹣1 );

(2)直接写出△ABC的面积为 5 ;

(3)在x轴上画点P,使PA+PC最小.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

(1)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ABC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进而得出答案;

(3)直接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路线的方法得出P点位置.

【解答】解:

(1)如图所示:

A1(0,﹣2),B1(﹣2,﹣4),C1(﹣4,﹣1);

故答案为:

(0,﹣2),(﹣2,﹣4),(﹣4,﹣1);

(2)△ABC的面积为:

12﹣×1×4﹣×2×2﹣×2×3=5;

故答案为:

5;

(3)如图所示:

点P即为所求.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轴对称求最短路线问题,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24.如图,在△ABC中,AB=AC,BD=CE,BE与CD交于点F,求证:

BF=C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得∠ABC=∠ACB,再根据三角形的SAS定理证得DBC≌△ECB,从而证得∠DCB=∠E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证得结论.

【解答】证明:

∵AB=AC,

∴∠ABC=∠ACB

在△DBC与△ECB中,

∴△DBC≌△ECB(SAS),

∴∠DCB=∠EBC,

∴BF=CF.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5.(2015秋•南通校级期末)已知a,b为实数,且﹣(b﹣1)=0,求a+b的值.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被开方数1+a=0,1﹣b=0,求出a和b的值,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

∵﹣(b﹣1)=0,

∴+(1﹣b)=0,

∴1+a=0,1﹣b=0,

∴a=﹣1,b=1,

∴a+b=﹣1+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质求出a和b的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6.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一项工程,10天可以完成,如果单独做甲队需要的天数是乙队的两倍.

(1)求两队单独做各需多少天完成?

(2)将工程分成两部分,甲做其中一部分用了m天,乙做另一部分用了n天,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10,n<12,直接写出m、n的值.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析】

(1)本题的等量关系为: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由题意可知:

甲工程队的总工程量+乙工程队的总工程量=1;

(2)利用

(1)中所求,甲做的天数为30天,乙做的天数15天,进而结合m、n均为正整数,且m<10,n<12,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解:

(1)设乙队单独做需要x天,则甲队单独做需要2x天,根据题意可得:

10(+)=1,

解得:

x=15,

检验得:

x=15是原方程的根,

则2x=30,

答:

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则甲队单独做需要30天;

(2)由

(1)得:

+=1,

则m+2n=30,

∵m<10,n<12,m、n均为正整数,

∴m一定是偶数,

∴当m=8,n=11,符合题意;

当m=6,n=12,不符合题意;

故m=8,n=1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重点在于准确地找出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7.选取二次三项式ax2+bx+c(a≠0)中的两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叫配方.

例如:

①选取二次项和一次项配方:

x2﹣4x+9=(x﹣2)2+5;

②选取二次项和常数项配方:

x2﹣4x+9=(x﹣3)2+2x,或x2﹣4x+9=(x+3)2﹣10x

③选取一次项和常数项配方:

x2﹣4x+9=(x﹣3)2+x2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面问题:

(1)写出x2+6x+16的两种不同形式的配方;

(2)已知4x2+5y2﹣4xy﹣8y+4=0,求x+y的值.

【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