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99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docx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

句子

一,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加标点。

1,由于温度太高,以至于小草也像经受不住太阳的炙烤,慢慢地垂下了叶子。

2,假如我是一个科学技家,我会设计一种冬暖夏凉的房子。

3,无论如何,我也要按时完成作业。

4,谁说河水很深,我一定要自己试一试。

5,虽然玛丽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她一点也不骄傲。

二,扩充句子。

1,小熊在喝蜂蜜。

三,缩句知识点: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

“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

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

“老奶奶等待灵车。

”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4.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

缩句应注意的地方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训练题: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9、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10、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1、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12、汉丞相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四,修改病句知识点

 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畅,意思表达不清楚甚至错误的句子。

学会修改病句是一项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改的技巧?

首先,要了解病句的类型然后才能有针对方案:

1、病句成因

⑴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

“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⑵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

“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⑶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如:

“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⑷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

“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⑸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

“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

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⑹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

“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⑺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

“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⑻此外比喻比拟不当,只代不明

2、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时要找出了病因,就能“对症下药”。

常用的方法是:

一读,二找,三改,四确定。

修改病句的原则是:

原意要保,改动要小,改法要巧。

同学们修改病句有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体现了三种水平。

下面举例说明。

  病句:

同学们都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第一种改法:

把“良好习惯”改为“信心”,这种改法改掉了“树立”和“习惯”搭配不当的毛病,却出现了“爱护公共财物”和“信心”搭配不当的新毛病。

  

第二种改法:

把全文改为“同学都爱护财物”。

这样语句通顺了,但是删去太多,使原句中强调“良好习惯”这个意思没有了。

  

第三种改法:

把“树立起”改为“养成”。

这种改法既改了毛病,又保持了原意。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修改病句的要求是:

保持作者本意,保持原来句式。

修改病句训练题:

1、这是一个快乐、愉快、欢乐的班会。

2、老师渐渐放慢了进度。

3、经过这次外出调查,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4、哥白尼敢于批判和有勇气怀疑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5、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难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6、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7、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却不该错过。

8、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9、小强和小明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10、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11、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12.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13、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4.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关系到学校的荣誉。

15、看了这次展览,使我有很多感想。

16、只有社会主义,就能救中国。

17、事情发生后,班主任就同班委研究,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五,扩句知识点:

句子可以扩充的有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

(2)“是”和“动作”的前面:

(3)“什么”的前面;(4)“怎么样”的前面;(5)“怎么样”的后面。

例句:

1、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

(“谁”之前)(“动作”之前)(“什么”之前)2、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是”之前)(“什么”之前)

3、海娃非常高兴。

(“怎么样”之前)4、海娃高兴极了。

(“怎么样”之后)

一个地方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枝叶。

如“刘胡兰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在“英雄”的前面就加上了“一位”和“了不起”。

  

扩句应注意什么呢?

一是不能违背原意;二是不能改变结构,三是必须搭配恰当;四是力求内容丰富。

如把“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又如:

“禾苗点头”扩成“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

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

如扩成“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

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画一画,看看扩充哪些地方;第二,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

六,转述句知识点:

转述句中人称变换有规可循

转述句小歌谣:

一改标点:

冒号改逗号,引号给去掉;

二改人称:

碰到我改成他(她),碰到你看前面,前面是谁改成谁。

归纳起来,转述句中的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说:

“我……。

如:

鲁迅说: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

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对×××说:

“我……,你……。

如:

张明对王芳说:

“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改成:

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3、×××对×××说:

“我……,你……,他……。

如:

张老师对小明说:

“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

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

“你的……,我……。

如:

小明对小芳说:

“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

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

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例句1、妈妈对小花说:

”今天我回家会晚一点.”

改:

妈妈告诉小花,她今天回家会晚一点

例句2、姐姐对明明说:

”作业写完了吗?

”改:

姐姐问明明,他作业写完没.

转述句训练题:

把下面的句子换成第三称转述

1.小红军对陈赓说:

“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老师对我说:

“我教你怎么写。

”、

3.雨来摇摇头说: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4.李楠小声告诉我:

“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5.小姑娘说:

“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老师对王芳说:

“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7.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

“我也要一本书!

8.雷锋对大嫂说:

“我送你一程吧!

9.小鸟对青蛙说:

“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10.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1.老师说:

“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12.有句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13.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14.他惊讶地说:

“原来是你!

”15.妈妈对我说:

“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双重否定句知识点:

双重否定从字面上就知道,是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语,加强了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

1例如:

“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

包括有双重否定的句子就是双重否定句。

比如:

  

(1)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的原句为:

我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2)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

  

“不会不”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的原句为:

你一定知道这件事

双重否定句有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构成。

如:

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要强烈;那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如果想改成反问,还要加上问号; 

 在双重否定句中,有那么几个可以用:

“不得不”“不能不”“难道”……“不”……“不可能不”“不会不”“怎么会”……“不”“不是不”等。

双重否定句训练题:

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6、这是伟大的奇观。

7、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8、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9、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0、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11、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每日都要读它。

12、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3、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14、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其它句式知识点:

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

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

如: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这两句话中,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肯定句,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

陈述句改反问句要注意三点:

1、词语的变化。

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难道……不……”或“怎能……不……”;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加入“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的意思。

2、标点的变化。

陈述句改反问句后一定要将句号改为问号。

3、语气的变化。

陈述句改反问句后要添加疑问词。

如果添加的是“难道……不……”或“难道……”则疑问词为“吗”;如果添加的是“怎能……不……”或“怎能……”,则疑问词为“呢”。

反问句改陈述句与之相反:

1、词语的变化。

如果反问句是肯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不……”或“怎能……不……”;如果反问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肯定的意思改为否定的意思。

2、标点的变化。

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

3、语气的变化,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去掉疑问词。

肯定句与否定句

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表达方式为“否定+否定=肯定”。

将肯定句式改成否定句式,除了将原句中表示肯定的词语(如“能”“会”“可以”等)改成表示否定的词语,(如“不能”“不会”“不可以”等)外,还要在原句式的适当位置再添上一个表示否定的词。

如:

“这件事你应该去做。

”改成“这件事你不该不去做。

”句式变了,意思却未变。

陈述句与感叹句

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感叹句表达。

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如:

“它闭息凝视,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它闭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这样句式变了,意思却未变。

其它句式训练题:

1、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一阵猛烈的炮火,摧毁了敌人坚固的工事。

(被字句和把字句)

悦耳的歌声把全班同学吸引住了。

(陈述句和被字句)

2、把下面两句话,改写成一个句话,保持意思不变。

同学们推荐她。

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老师要求大家。

大家发表意见。

爸爸辅导我。

我学作文。

  

3、把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

我请妈妈上街给我买文具盒。

我请许浩明天到公园去玩。

老师带领我们去慰问军烈属。

大队委员会组织我们参加义务劳动。

红军连长带领战士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4、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这场比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5、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6、、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和感叹句。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母亲对我的嘱咐,正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7、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和肯定句。

每个人都不会说自己的家乡不好。

没有人不希望过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谁也不能否认这本书是何明的。

8、按要求写句子。

这些来青海的客人非常热情。

(改变词序,改变句子意思)

我在少年宫附近住。

(改变词序,不改变句意)

他的话没有完全错。

(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修辞手法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

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具体分类解释:

(1)比喻。

俗话叫打比方。

常用的比喻词有:

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

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

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

是、成为、变为等。

例如: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如:

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3)拟人。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

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如: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4)排比。

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

(5)对偶。

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设问。

自问自答

(7)反问。

特点是从反面提出问题,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

(8)双关。

在特定的场合,故意让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例:

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

(9)引用。

那才真叫“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呢!

(10)反语。

审问没多久,秘密警察就很不小心地“碰”了我一下。

修辞手法练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

1、飞机排成人字形,像银燕一样飞过天空。

  (  )

2、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  )3、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

4、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  )

5、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  )6、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

7、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8、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

()

9、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

10、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

()

11、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1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

关联词知识点:

并列关系:

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仅……还、……甚至……、不光……还

不但…还……选择关系:

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可是……、……然而……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要是……就、假如……就条件关系:

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总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取舍关系: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关联词训练题:

(一)给下列句子填入适当的关联词。

1、()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2、许多动物()能到很远的地方去,()还能认路回家。

3、、()不畏劳苦的人,()攀登科学高峰。

4、张海迪在困难面前,()畏难而退,()知难而进。

5、晚上,我()看书,()听广播,()帮妈妈干活。

6、我家()养了许多花,()没有奇花异草。

7、马背上的小红军()牺牲自己,()拖累别人。

8、我们()已经有了进步,()不应当因此自满。

9、()风吹雨打,我们()准时到校学习。

10、每天早晨上学,()我去约王军,()他来约我。

11、我是医生,()与你们死在一块儿,()不离开你们一步。

12、()明天下雨,秋游()改期举行。

13、凡卡()在城里受苦,()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二)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题中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周总理逝世了。

周总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爱读书。

他注意做读书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从来不说谎话。

大家很信任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课听讲很认真。

小明的学习成绩优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愿意自己多辛苦。

我们不能给别人增加麻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下一番苦功。

我们能练出一笔好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