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7018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docx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素质教育试点,南京家长已疯?

正文:

拟落实“公民同招”、民办学校“摇号招生”

浙江中小学生减负方案征求意见

2019年10月29日05:

19:

15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纪驭亚马悦

浙江在线杭州10月28日讯(记者纪驭亚马悦) 近日,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减负方案》),现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减负方案》分基本共识、总体思路、工作原则、重点举措、保障措施等五个部分,其中减负工作重点举措包括“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规范考试评价”“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规范中小学校招生”“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和进入中小学校竞赛、活动的管理”“落实家庭教育责任”“强化政府责任”等7个方面共33条。

《减负方案》中,不少内容是百姓关注的热点。

一位资深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自从中央出台相关文件后,各省都在释放有关“公民同招”“摇号招生”的信号。

《减负方案》里,省教育厅也释放了不少重要信号。

例如,推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实施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公办民办学校互不享有招生特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等。

“这些词句的表达,其实中央文件里都有。

但以文件形式发布的意味也很明确,我省接下来要落实了。

”该教育界人士说,虽然这是一份征求意见稿,但大体原则都有了,而家长最关心的“怎么实施?

什么时候实施?

多大范围实施?

”这些问题,还需要等待省教育厅发布细则。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文件里也出现了一些新提法。

例如,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着手研制浙江省区域基础教育生态评价体系。

从2020年开始,由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办公室牵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年对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情况进行监测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指标。

南京家长已疯

2019年10月29日09:

10:

05

来源:

格十三

最近南京搞素质教育试点,又一轮减负。

多好的事啊!

素质教育,减负,宣传了这么多年了,虽然也没见学生负担变轻了,素质提高了,倒是觉得家长各方面素质高了不少,挑选补习班的素质增强了,自己辅导功课的素质也提升了。

这回南京家长们经历的可不是小打小闹,以至于已有家长公然向有关部门投诉此减负政策,引起了轩然大波。

先来看看这次的举措到底有些啥:

先是各种“不许”,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

太好了,有了这些不许,别的我不知道,至少小孩开心了,母慈子孝了。

然后突击检查学校,甚至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违禁物品”——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

很好!

让南京的小朋友们早一点知道“权威”的厉害,就算你是个小孩,你那柔弱无力的小肩膀上也不能背着承载了肮脏作业和考卷的书包!

接下来,抵制花里胡哨的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

简直高兴到泪目,家长太幸福了,终于可以不用为那些看也看不懂的辅导书上鬼一样的难题而发愁了,只要会做配套教辅上的1+1=2,你也可以是学霸。

然后,减少课时,提前放学,下午3点已经可以坐在家里。

怎么,还来顿下午茶?

简直梦寐以求啊!

不出意外的话,每天都能坚持下午3点就回家开始练琴的孩子,以后参加中高考除了文化课不及格之外,专业艺术类学科应该能出类拔萃,顺利考上顶尖专业院校,这无疑又是给南京市民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

最后,说好和家长一起疯,结果学校自己先疯了,直接撂挑子给家长:

你们的娃,你们在家自己努力吧。

好好好!

南京家长空有一身武艺都不知道如何施展呢,正好!

可以打通任督二脉趁机练习徒手把孩子培养进高中!

照这个趋势,有人猜测,南京市民的下一代有望成为率先进入世外桃源的第一批山顶洞人,而且是学过26个英文字母和百以内加减乘除的有文化山顶洞人。

为啥连二元一次方程都没学?

对不起,减负了。

南京家长过去很多年里也疯,不过是另一种疯。

江苏省作为中国高考第一大省,如果从太空中望向地球,可以看不到金字塔和万里长城,但却能看到江苏学子秉烛夜读时课桌上垒砌的模拟卷。

压力大不大?

真的大。

家长崩溃不崩溃?

真的崩溃。

但这种崩溃,在中考与高考选拔机制暂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已经成为习惯。

而这一次南京家长的疯,在于迷茫的当下和更混沌的未来。

学霸和学渣同乐,要学的和不学的同步,一派祥和,万寿无疆。

我的一个在南京开饭店的朋友,前几天都给我发来贺电:

劳资盐水鸭都只卖半天,下午4点就关门,回家给娃复习,还要偷偷摸摸的,让娃别说出去。

万一被询问:

“你课外辅导了?

”“没…没有”......小孩第一次明白什么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啊。

一看南京妈妈们这么有生活,我又问了几个。

“这学期到现在,就没有一次正式的单元测验,连小测验都没有,回家作业20分钟就做完了,我都不知道孩子学了半天到底学的怎么样。

“不让带教辅去学校,每天在家做完,由家长拍照发给老师......”

“一学期只有期末有个考试,还不公布分数,呵呵呵。

“我们一年也不考试,期末给个复习范围,英语20个单词,语文20个看音。

“课表改了,作业记录本全收走了不让带回家,连教室里墙上用来装饰的英文单词也全撕了。

“书包很轻,天天没事干。

看到南京妈妈们四脚朝天乐不可支的样子,我酸了。

很难想象,当“运动式一刀切”深入学校,进入你们自己的小孩的教室和课堂,孩子们需要统一口径,消灭证据,从小被教会撒了多少谎。

“我没有作业”,“我们从来不考试”,“我不在课外补习”,“我下午3点就放学回家”,这些听起来很美的生活状态,发生在今天的南京,让人恍惚间觉得时光倒流了,也可能是时间快进了,我们到了另一个平行空间,在那里,语数外是什么鬼,不过是这逼仄生活的润滑剂,用来填补素质教育的空白而已。

“你们在家自己努力吧”,一句话,彻底把教育的大旗移交给了家长。

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

我的一个读者告诉我,现在全班小朋友已经展开了揭发与自我揭发的热潮,“老师,他妈妈又给他偷偷做奥数题了”这类陌生又熟悉的话术居然进入了小学校园……

小学和初中的家长,面临这一浪接一浪的素质教育改革,喜出望外,泣不成声,已经高兴得走火入魔。

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

如果大家一起做学渣,没什么不开心的啊。

只怕有些“学渣”不知怎么开了天眼又以绝对优势考进了重点高中,然后又以绝对优势考进了重点大学。

如果我没记错,2018年如火如荼“肃清”学鹅思之流,又如何?

如今这般大规模校内“减负”,盛况不减当年,究竟在为谁拾柴?

那些真心乐不可支的南京家长可能忘了这件事:

煞费苦心的“快乐教育”,可能就是为学渣打造的天堂。

今天你闹着减负,明天升学考试会为了你而降低难度吗?

还是高考会因为看你快乐而特招你?

有点心眼的家长,无不开始攒钱投功德箱报补习班。

他们乐意?

不,他们别无选择。

我们也清楚地记得,如今社会上如此火爆的补习热潮,应该正是从上一轮校内“减负”开始的。

那些连孩子作业做到8:

30都要打电话举报学校和老师的家长们,如今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他们是南京市民里的栋梁,是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推动力。

你感谢他们吗?

你知道这运动式的一刀切式的改革,将会培养出多少毫无竞争力的fei物吗?

你知道当你那拥有快乐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进入高中后,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吗?

馒头是一口一口吃,你现在要的快乐,是一种诡异的自我迷惑。

人类从来都不是一个靠快乐前行的物种,所有精英也从不会在快乐中战胜他人从而保持胜出,一切能超越你轻松进入985的牛娃都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从下午3点就开始玩着长大的。

即使你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牛娃,至少,请别挡别人的路。

砍掉作业,取消考试,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不负责任,也并不制造快乐。

任何事情过度反应都是一种倒退。

最近我劝你不要在南京家长面前吐槽作业太多和补习班题太难,在他们眼中,你过的日子起码还是正常的。

曾经有一份很惨的生活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知道,原来,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减负=制造学渣?

必须不是!

南京家长因何而“疯”

喵言教育

发布时间:

10-2922:

04教育达人,优质原创作者

刚看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南京家长已疯》,看完笑死我了!

感叹作者文笔之好,也感叹如今教育之难。

文中,作者用极其调侃的语言,描述了南京推行“减负”政策后,一众家长在极度不适应之中,终于“疯了”。

最近,南京“减负”政策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正如作者所言:

“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等等,这些都是“减负”政策中的“规定动作”,起码公办学校是严格要求做到的。

同时,为了巩固“减负”成果,教育主管部门会“突击查学校”、“查书包看有没有卷子之类”。

对于这类做法,作者发出慨叹:

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

读到这里,我不禁神往起这样的情景:

学生们个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这多好啊!

还有,难道“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就一定是学渣?

人生而为人,不是只为了狭义的“学习”(确切地说是“学习成绩”)而来的;人生而为人,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来的,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就是为了让人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从而获得快乐的生活吗?

“减负”的目的正在于此。

当孩子被沉重的书包所负累,家长看在眼里是心疼的;当孩子被沉重的课业负担所束缚,从而失去了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运动的敏觉,难道家长们会愿意吗?

如果用沉重的课业负担,换来了孩子的好成绩,却失去了心灵的快乐和身体的健康,又有多少家长会将孩子送入火坑?

减负,是为了给孩子发展个性与兴趣的自由空间,让每个孩子身心健康,这就是减负的终极目的。

因此,推行减负政策,没有错。

减负和学渣之间,根本无法建立逻辑关系;更何况,教育的目标,本不是为了培养“学霸”而来。

家长们的“疯”,无非是教育焦虑无法排遣。

因何无法排遣,因为很多人还没有形成对孩子教育的正确认知。

因此,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很多家长会逐步回归到生活与教育的本真上来,认识到让孩子接受教育,不单纯是为了那一纸分数。

当然,对于推行减负,怕的是“一刀切”式的运动,更怕的是只“堵”不“疏”,没有后续相应的配套政策,只是“不许”、“严禁”恐怕是难以让家长们不“疯”的。

“南京家长已疯”,减负就等于制造学渣?

央视网新闻

发布时间:

10-3009:

22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

来源:

新京报

“来啊,一起做学渣啊”……今天,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在不少南京家长的朋友圈里刷屏,也引发网友热议。

在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起了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

“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突击检查学校,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抵制花里胡哨的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之后由此感慨道:

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

“减负=制造学渣”,无疑是个极富煽动性的结论。

这是把教育部门和家长完全摆在了对立的位置上,也是“唯成绩论”的借壳出街。

循着这番论调,题海战术与参加培训“军备竞赛”才是对学生负责。

这也让人想起前几天一群学生打出的标语——“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

这样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

从逻辑上讲,这根本就站不住脚。

在当下的教育领域,“剧场效应”一直存在——在剧场中,前排的人站起来看戏,没有人叫他坐下来,后排的人也跟着站起来看戏,结果所有人都站着看完戏。

在孩子学习上的主动加压,就是这样:

你给孩子请家教我也请,你送孩子上培训班我也送,最终学生负担只能在“囚徒效应”中不断加重。

要维持剧场秩序,就该有“执勤人员”。

治理教育剧场效应,就需要教育部门依法治教,严格落实减负政策,保护地方教育生态。

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给孩子发展个性、兴趣的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是减负的价值所在。

从这个角度上说,地方教育部门严格执行减负规定,也是依法治教,没什么不妥。

但当剧场上观众都站着的时候,说服人们坐下尤为困难。

在减负问题上,家长不患寡而患不均:

只有一地减负且执行很严,而其他地方继续加码,自家孩子就要吃亏。

“减负=制造学渣”论调,就来自“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学业竞争,谁真减负,谁就输了。

因此,整个江苏省的高考压力不减,“一枝独秀”很可能引来民意反弹,使得减负举措半路而返。

从当前的教育生态看,个别地区纵容学校违规办学,如超前教学、提前教学、利用节假日补课,会劣币逐良币,带动整个地区的违规办学。

因此,南京此番严格减负值得肯定,但要持续下去,需要的是省级层面的一致行动,对那些不严格依法治教的地方教育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当所有地区都严格规范办学,当所有人都不用被拽入应考“军备竞赛”,家长的“公平焦虑”才能更好地缓解。

从根本上说,“减负=制造学渣”的观念背后,连着教育评价体系的偏差。

在“每分必争”的升学竞争中,家长很难不关注孩子的分数,也很难关注分数之外的其他素质发展。

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才能引导家长走出育儿误区,这也是我国当前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所在。

□熊丙奇(教育学者)

马上评丨减负政策好不好,关键在有没有实操性

近日,浙江出台中小学生减负征求意见稿,规定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无独有偶,一篇题为“南京家长已疯”的自媒体文章也在朋友圈刷屏。

文中提到,“减负宣传了这么多年,没见学生负担变轻了,素质提高了,倒是觉得家长各方面素质高了不少,挑选补习班的素质增强了,自己辅导功课的素质也提升了。

只要提及教育减负的话题,每位家长都觉得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正所谓,不养儿不知补习累,不生娃不知作业多。

身边一位同事吐槽说,孩子小升初以后,小学群里的家长们终于敢“畅所欲言”,纷纷吐槽,上初中后,孩子普遍夜里十一点以后才能睡觉,六点多就要起床,作业都写不完,普遍睡眠不足,节假日还有补课“大礼包”等着他们……

最心疼孩子的肯定还是家长,可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又有哪位家长心甘情愿看着孩子变“学渣”。

朋友圈看到一则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可谓戳中家长心中痛点,“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涉及教育减负问题,实话虽然听起来尖锐,却反映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困惑——“今天你闹着减负,明天升学考试会为了你而降低难度吗?

还是高考会因为看你快乐而特招你?

”如果这样的问题,只能得出无解的答案,那减负二字就不免沦为一纸空谈。

王阳明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出台各种教育减负政策,从学校教育教学、规范考试评价、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规范中小学校招生、规范校外培训和进入中小学校的竞赛与活动管理、落实家庭教育责任等方面,全方位想给孩子们肩上的小书包减减重,初衷是好的,或许也能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从政策实操层面来看,会不会出现校内损失校外补、教育减负变成了给家长“加磅”的情况呢?

不妨结合浙江中小学减负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来分析一下,以最受关注的作业到点写不完,家长签字可拒绝完成为例。

这一规定就有点“想得美”的意味,试问哪个家长能给孩子签这个字?

明日复明日,作业何其多。

不完成作业的后果,在意的并不是老师,真为此惩戒学生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真正焦虑的还是家长。

如果减负政策出台不够合理,不具备实操性,反而会造成社会整体教育成本的增加,甚至让家校关系进一步失衡,这种政策猛药还是少下为妙。

说到底,成才之路千千万,孩子只有在寓教于乐、健康快乐的教育环境下成长,才能成为人格健全、身体强健的可造之材。

教育减负如何减得更为科学合理,不仅要问家长、问学校、问政策,更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

总之,如何不让减负异化为孩子的负担,这是所有人都应重视的问题。

减负,却忘了减掉教育的功利性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10-3010:

06人民日报社

教育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关于何为减负、如何减负的探讨和尝试更是从未停止。

最近,南京的减负令让“南京家长已疯”传遍社交媒体,同时受到关注的教育话题还有中国青年报关于“高中到底上几年”的报道,以及浙江刚发布的中小学生“减负33条”。

这三条看似关联不太大的教育话题,实际上共同勾勒出了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现实图景和两难困境。

今年,《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任务第一条就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素质教育要怎么发展,减负具体怎么减,社会层面依然缺乏广泛共识和成功经验。

浙江最近发布的中小学生“减负33条”是地方对《意见》的落地。

严格按照课表上课和活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严格控制考试的次数和难度,并且,规定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后不做作业,而且,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也要和公办学校统一招生,超过限额就要摇号。

各地的规定大同小异,不过,具体实行起来,又很难逃出“高中到底上几年”和“南京家长已疯”这两种结果。

一种,是像“高中到底上几年”里呈现的,为了应考,前两年赶进度上课,末年复习备考,为此,学校用阴阳课表应付检查,教育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长和学生理解并积极配合,默契地用素质教育的面子配着应试教育的里子。

有的学校为了末年备考,把中学六年重新调整成初中两年和高中四年,却依然改变不了末年备考的命运。

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也都知道全年应考的状态不大正常,却都“没办法”不做,毕竟,在高考面前,大家都“没办法”。

另一种,是像“南京家长已疯”里呈现的,在南京禁止学生带卷子、做课外辅导作业并且要求下午3点就放学、每学期只考一次试之后,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给孩子暗中补习、上辅导课,还要让孩子在学校假装课后什么都没学过。

这里的家长都陷入了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明明所有人什么都不做是最优解,但是没有人知道别人会做什么,所以只好自己拼命地努力,以求抢占先机。

家长们实在是“没办法”,他们怕的是被补习班“您来,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的广告词言中,怕的是即使整个南京的孩子都不学,也会输给其他地区的孩子,成为减负令下的“结构性学渣”。

做门面功夫不行,强推还是不行,是素质教育的错吗?

当然不是。

那难道是学校、家长乃至学生的错吗?

更不是。

大家都不过是“没办法”,是对教育考核标准“没办法”,更是对社会竞争格局“没办法”。

因为,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中位数的标配,成为大学生不一定能有一番作为,但至少不会过得太差。

于是,家长们即使知道只有一半的人能考上普高,又只有其中的一部分人能上大学,还是会拼了命帮孩子挤上车,期待他们成为这个社会的中位数或者幸运地比普通人再好一些。

这一届的家长,无论有没有通过高考改变命运,都是在这一套游戏规则里长大的,现在只是在一套相似的规则里,努力为孩子寻一个位置。

在这样的“没办法”之下,教育被工具化了,上学、考试甚至被称为“素质教育”的兴趣爱好,都是工具化的,它们都是一叠叠不同的筹码,以图换取通往理想生活的通行证。

大多数人都在“不要问,只要信”的信念下被推着走,普通人也的确没有多少退出这套竞争机制的空间和余地。

忽略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两难困境一味呼吁爱的教育未免太阿Q,然而,现实困境一时难以改变,却不代表教育本应如此。

教育不是技能培训,为的不是让人成为能通过市场检验的产品,而是让人成为能独立思考、人格健全的人。

减负减了很多年,依然没减掉教育中的功利性。

要治教育的病,却不只是教育领域要吃药。

(来源:

南方都市报)

【长城评论】为学生减负,家长为啥“不答应”

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河南)

10月28日,《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布了33条减负方案,其中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可经家长确认拒绝完成剩余作业。

浙江版“减负方案”共计33条,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考试改革、社会引导等方方面面。

不过,其中最为引入关注的还是第4条:

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

这项规定有多引人关注,从网络媒体的反应就可见一斑——转载这则新闻时,多数网络媒体都将这条规定拎出来放进了标题里。

家有小学生,家庭作业一直是个令我无比头疼的难题。

如果哪天孩子能在晚上9点前写完作业,我都会忍不住长舒一口气,同时发自内心地替孩子感到高兴——今天终于可以早点睡觉了。

晚上9点之后不用写作业,对于这样的规定,相信绝大多数心智正常的孩子都会感到欢欣鼓舞。

不过,规定本身似乎存在一处“硬伤”:

如果孩子故意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将写作业时间拖延到晚上9点之后怎么办?

当然,在不少地方,这也算不上什么艰于操作的难题——时下,一些城市都纷纷要求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

既然取消了作业,自然就没有“晚点”之虞。

简单明了,一了百了。

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终于步入了真刀真枪的实施环节。

这原本是一件喜大普奔的好事,然而,一些家长却忍不住拍案而起了。

日前,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在网上火热传播,背景正是南京市正在大力推进中小学生减负政策。

在那篇充满情绪化表达的网文中,不乏“减负=制造学渣”这样偏激的观点和认识,但也多多少少暴露出一种令人感到忧虑的现状:

网文之所以病毒式传播,正是基于很多家长不信任甚至排斥减负的现实。

是家长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正是因为心疼孩子,他们才对中小学阶段减负心存疑虑,因为他们担心,眼下减掉的“负”会在今后加倍奉还。

原因很简单,在一个以“升学率”来衡量一切的教育体系内,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即使中小学可以“快乐教育”,高中阶段能够答应吗?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候,高考“快乐”的起来吗?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围绕着考试分数转,当所有人都将分数视为判定“好学生”的唯一标准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谈何容易?

其实,在浙江版“减负方案”中,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第30条:

坚决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

实际上,以成绩为标准的考核机制,正是导致学生负担难以减轻的重要原因——为了完成教育部门下达的考核指标,学校之间需要竞争;为了赢得学校内部的考核,班级之间需要竞争。

在唯成绩论的考核体系内,学生、老师乃至学校无一例外都是受害者。

为学生减负,先为老师减负;为老师减负,先为学校减负;为学校减负,就必须纠正唯成绩是举的片面教育政绩观。

从某种角度来看,“快乐教育”涵盖的不仅仅是学生,同时还有老师和家长。

如果老师、家长眉头紧蹙、苦大仇深,学生怎么可能快乐得起来?

相比起具体的减负规定,深入教育评价体系内部的反思,才是浙江版“减负方案”的核心价值所在。

只有遏制为学校下指标、定任务的冲动,才能真正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摒弃以分数和升学率为核心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之后,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给学生减的负,最后都变成了家长吃的苦!

浙江省中小学的减负方案中拟规定“小学生作业晚上9点做不完可以不做”的事情吓坏了不少家长。

因为这项规定中的一些方面,指明了要把学校的一些责任推给家长们。

学生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但实际情况下,没有几个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后。

就好像学霸们总说自己回家没有看书没有学习,那些被减负的孩子,还是会被家长要求去补课,去学习,因为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残酷的,没有人想要下一代平庸至极。

而这也间接地导致了寒门学子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

读书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

只是现在的教育环境好起来了,很多人都不知道以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