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769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三上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训练重点:

1、做好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

2、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3、初步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幸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各民族的团结友爱,体会自豪、赞美之情。

2、体会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展示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2、认识生字、新词,学习书写,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新词,学习书写,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

请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3、师在学生介绍后课件出示“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

二、揭示课题,听课文朗读。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清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朋友,他们要去哪呀?

2、课件出示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3、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4.听课文范读录音。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学生试读,划出文中生字新词。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正音、巩固。

(生字、新词见课件)

检查学习情况:

①自读②抽生读,正音。

③齐读④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5、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课件2中有田字格书写示范,也可点出来用)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世”+“木”

“雀”字“小”字少钩,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作业:

抄写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

这一课我们要更进一步感受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这就叫穿戴不同]、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导练习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理解“绚丽多彩”。

启发、引导:

“绚丽多彩”是来形容什么的?

(颜色)形容颜色怎么样呢?

(多、鲜艳、亮丽)。

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说了这个意思?

(鲜艳)

为什么有这么多、这么鲜艳的颜色呢?

(联系上文,我们知道,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颜色就不一样)

所以,理解词语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跟这个词意思相近的还有哪些词呢?

(课件上: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五彩斑斓)

色彩这样鲜艳、亮丽,美不美?

我们再来读一读2——4句,看谁能读出这种“美”。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

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

(专专心心,认认真真。

)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

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连动物、植物都被这读书声吸引住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书读得好听,声音抑扬顿挫。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读出“安静”。

力争课上能背出这组句子。

(语速缓慢,声音轻。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

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

交流感受。

[古老、美丽、团结、充满快乐。

]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有感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体会自豪、赞美的感情。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想想:

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记录?

(写日记,列表格,拍照,画画等)(表格见教材P11)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来自不同地方认真学习

穿戴不同成了好朋友快乐生活

语言不同团结互助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收集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段。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过吗?

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呢?

(碧绿的草地、绿油油的草地、绿茵茵的草地、绿色的草地。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3、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见课件)⑴自读,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记住字形。

⑷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这些钓(diào)鱼引人注目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4、多音字辨析(见课件)(红色词语为课文中读音)

5、生字扩词(见课件)

6、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

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读好“一大片”“长满”“盛开”。

b.谁了解蒲公英?

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

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靠风)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

“我们”是怎么玩的?

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

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引导想象:

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

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

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劲、假、察。

五、作业。

1、练习写老师指导的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积累优美句子。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

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

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自己读课文第3段。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抓重点句子体会表达:

(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误以为草地一直都是金色的。

]

(2)“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

[第一次是无意中的偶然发现,如果不当回事,轻易就放过去了。

只有有意识地、仔细地观察才能有所发现。

]

(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这句话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把不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

d.草地怎么会变色?

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课件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见课件)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又。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

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是什么意思?

(蒲公英的花瓣晚上要合拢。

)和我们一起“起床”,又是什么意思呢?

(蒲公英的花瓣早上要张开。

)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把蒲公英当作了人,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蒲公英)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伸: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

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草地上的快乐:

跑装喊吹假装

草地变色的原因:

早上——绿色

中午——金色花瓣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傍晚——绿色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峰顶、似乎”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黄山风光片,想看吗?

(出示黄山风光片,学生欣赏)

黄山风光美不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作者和爸爸游黄山时发生的一件事,(课件出示题目:

爬天都峰)

 天都峰简介(见课件)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29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

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听课文范读。

2.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3.学习字词。

(见课件)

先拼读,再读去掉拼音的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4、辨析多音字(见课件,红色词为课文中读音)

都dū(首都)都dōu(都是)似sì(似乎)似shì(似的)

发fā(发现)发fà(头发)相xiāng(相同)相xiàng(照相)

5、生字扩词(见课件)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

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见课件)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

“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瓣:

四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瓣”字要注意中间是“瓜”。

重点提醒学生注意:

“爬”的左边写法。

“仰”右边写法。

“勇”上半部的写法。

3、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a/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画出有关语句,再读一读。

b、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高:

“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

”这一句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陡:

“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

(因为害怕而发抖。

)(突出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要爬天都峰是多么困难,要想爬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所以作者说“爬天都峰”而不是“登天都峰”。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见课件)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

(带有惊奇、赞赏的色彩。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

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

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读出惊奇、敬佩的语气。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见课件)

1、提问:

“我”怎么爬天都峰?

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用上“奋力”有什么作业?

(“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从“终于”一词体会到什么?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

“我”、爸爸和老爷爷是经过艰苦的努力,才登上了峰顶。

想象克服了哪些困难才爬上了天都峰。

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他是当时是怎么想的?

“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

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

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见课件)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汲取”是什么意思?

(吸取)这里的“力量”指什么?

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当老爷爷想泄气的时候,他想:

当小朋友想泄气的时候,他想:

3、我们从这一老一小身上学到了什么?

(见课件)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课后作业:

(见课件)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遇老爷爷爬上天都峰

天都峰(从对方汲取力量)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

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

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课件出示课题《槐乡的孩子》)。

2、区别槐和愧的不同。

(见课件)

3、了解阅读课文的标志(见课件)

4、课件出示阅读课文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也可听范读)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3、读词语(见课件)

4、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见课件)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香的孩子可爱吗?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槐乡的孩子可爱:

(见课件重点句子)

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熟读描写天气炎热的句子。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

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

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

为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引导小结:

(见课件)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

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和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5、“读读认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争取认真执行计划。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二、小组交流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2、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3、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抄制作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4、可以介绍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5、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