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773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docx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1、[异常情况]:

A胶鬟在充填好质量部门检验时,发现胶曩中混有性状不同的药粉,经检验为另外品种的药粉。

・[调查结果]:

胶曩填充时,胶曩充填机附属吸尘器出了故障,维修人员检修后能运转便交付操作人员使用,操作人员用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吸尘效果,原来是吸尘器反转,且将一些积累在吸尘器中的别的品种的药粉吹入充填的胶纂中,操作人员让维修人员反转的吸尘器改正后,继续生产,未能发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分析改进]:

1・维修人员未能正确履行维修职责,修理完后没有进行认真检查,虽然吸尘器能动,却是反转!

所以说并没修好。

2。

机器维修之后没有验收程序,或者说有这个程序没有执行・机器的维修哪怕只是换一个插头(本案例就是插头接线反了)也应该有严谨的验收程序・3・机器维修好以后,重新开机时,监控的频次和范围应相当于新开机时。

2、[异常情况]:

某药液pH不均匀,且有色差现象。

[调查结果]:

配药过程中NaOH未按要求配置成10%溶液后加入,操作

工直接将NaOH投入调节pH,导致底部药液pH偏高,颜色发黄。

[分析改进]:

加强工艺监督,按照工艺需要调节pH的品种由QA监督调节。

3、[异常情况]:

某颗粒剂铝塑复合袋密闭不严,稍加挤压即开口a

[调查结果]:

热封过程中前一卷铝塑复合膜用完后,更换同一厂家的复合膜后未重新调整热封压力及温度,结果因两卷复合膜厚度有差异导致未完全热封A[分析改进]:

国产的铝塑复合膜质量的均匀性还不是很好,以后每换一卷都要重新检查热封压力及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另外,除了定时检查外,每换一卷都要重新检查热封压力及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4、[异常情况]:

放错了说明书,把其它品种的说明书放到了该品种。

[调查结果]:

做完前面一个品种后没有没有彻底清或没有按要求管理好说明书。

上[分析改进]:

清场后要认真检查,做到清场后应无上批遗留物。

说明书应做到专人发放.

5、[异常情况]:

输液盐、糖花盖[调查结果]:

灭菌温度异常珂分析改进]:

将Fo值修正后结果满意

6、[异常情况]:

某颗粒剂两批颗粒颜色有明显差异4调查结果]:

有一批干燥箱的控温突然失灵,致使温度过高所制。

[分析改进]:

操作前要认真检查设备情况,并严格监视,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啊,每一个坏节都要做到质量第一!

一般的批记录在生产前的确认时,要求检查并填写所用设备是否正常。

呵呵,都是作样子的了•类似的事多啊.

7、[异常情况]:

某药液在储存期内,含量下降,同时pH降低。

a[调查结果]:

由于在储存时药物氧化,照成含量降低,同时降解物为酸性,pH下降。

亠[分析改进]:

罐封时充氮,并加磷酸盐缓冲对,稳定pH,防止氧化。

主要是工艺不过关.

8、[异常情况]:

某产品药粉在提取加工时,发现领料与得率相差10Okgo质量部门检验未发现混药现象.

[分析改正]:

提取车间领料不足,领料现场无QA监控。

但一般领料不—定要QA监控,投料要监控。

关于QA对投料的监控问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作法,QA人员数量有限的,实际生产中做不到所有的工序都有足够的时间监控•主要是针对领料和投料的控制。

9、[异常情况]:

某药液在灌装后有可见异物。

必[调查结果]:

药液在过虑后都没有发现可见异物,在灌装后就发现瓶子里面有可见异物。

经过查找发现是连接灌装机和灌装头之间的乳胶管发生老化,调屑引起的。

[分析改进]:

重新更换乳胶管就QK了。

今后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就监测老化情况,防范于未然,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一定的成本和资源,提高效率。

但隐患还是有,怎么确定是否老化了?

有什么标准?

我个人认为存在一些问题。

10、[异常情况]:

某瓶装产品经销商反馈脱氧剂破漏,产品沾满黑色铁粉q[调查结果]:

工人放脱氧剂时,由于瓶子口小脱氧剂不好放入,把脱氧剂捏弯放入及脱氧剂质量不好所致。

[分析改进]:

要求工人放脱氧剂时,不能把脱氧剂捏弯;同时换脱氧剂供应商。

11、[异常情况]:

某片剂用高效液相检验时,出现杂质峰与检出峰重叠,

无法检验含量。

[调查结果]:

车间生产时一胶鬟剂清场未清彻底,导致胶囊剂药粉污染片剂所致。

[分析改进]:

彻底清场,操作前要认真检查设备情况,并严格监视,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2、[异常情况]糖衣片有小黑点

[调查结果]包衣所用白糖有杂质[分析改进]如果在配制包衣液过程中发现有黑色杂质,就加入蛋清,把杂质沉淀出来。

13、[异常情况]某一水针产品,药液中间产品检验时发现含量偏低。

上[调查结果]车间投料时把"加蒸馆水至xxl",看成〃加蒸f留水xxl"。

a[分析改进]培训投料人员以及加强qa人员投料监督。

14、[异常情况]有一瓶装产品流入市场时,发现装量不合格。

[调查结果]在包装调机时,主要是新手较多,检查不彻底a[分析改进]加强培训,加强监督管理。

但主要是验证做的不到位吧。

15、[异常情况]:

药品经营企业,某药品,凝胶剂,5g/袋,12袋/盒,100盒/件,客户投诉小盒破损次数多,小盒破损数量大,退回检查未发现夕卜箱受撞迹象。

[调查结果]:

药品较重,外箱中剩余空间过大,因运输过程中振摇、晃荡而互相挤压造成。

4[分析改进]:

通知生产企业变更外箱尺寸,库存药品采取发货前加填充物的措施,问题得到解决。

16、[异常情况]:

中药浸膏,收膏浓缩冷却后严重结块,沥青状,导致

生产中断停产。

[调查结果]:

标准要求浸浓温度控制在60度,生产上按要求进行,温度没问题,但升过快,搅拌频次少,导致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局部结块,因搅拌进而使结块比例增大,表面只有小颗粒,而一冷却即出现大面积结块。

上[分析改进]:

放慢升速度,增加搅拌频次,问题得以解决。

17、[异常情况]—含大青叶粉末的片剂,成品检验霉菌超标a[结果调查]大青叶原药材有部分有霉变。

[分析改进]投料时挑选出有霉药材并对大青叶进行湿热灭菌处理。

18、[异常情况]—软胶曩品种存放一段时间后崩解时限不合格。

4[结果调查]内容物加速囊皮的氧化,影响崩解。

必[分析改进]调整鬟皮的处方。

工艺不过关呵,属技术问题•一般来说沫能按规程操作引起的产品质量异常算质量事故。

19、[异常情况]穿琥宁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含量下降低于90%,颜色

标准超过4号。

珂调查结果]药液氧化合金属离子的络合,药液PH值变化。

[分析改进]选择适宜的抗氧剂,适当控制灭菌温度•但还是工艺不过关。

20、[异常情况]某乳膏中试含量不合格珂调查结果]在加料时半固态辅料5OOg塑料瓶装,工人用手挤出,瓶内剩余过多,再者没有称重,几十瓶下来估计实际投料过少。

[分析改进]辅料向厂家定购桶装,减量法投料。

a[讨论]多数药厂对中试都不重视,上至车间主任,下至操作工人。

到中试时不是少工具,就是设备不能用,要不就等蒸汽•其实中试是厂家与硏发人员的一次最亲密接触,所有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希望在实际交流中解决,而且硏发人员和生产人员的交流也可以避免以后硏发中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

真正做到研发生产一条龙!

21、[异常情况]某片剂做崩解实验,外面的皮微溶但一直粘连在一起(lo5小时不溶),里面的药粉溶解。

丄[调查结果]包衣的物料质量不好亠[分析改进]重新选择包衣物料。

22、[异常情况]:

—个小针中试放大生产时的情况:

灭菌检漏后产品的pH值骤降至4。

8~5。

2,标准要求6.0~8。

0,灭菌前药液pH7.4,造成该批产品不合格,报废。

純调查结果]:

缓冲液用量不足,未形成缓冲系统。

必[分析改进]:

体现了实验室硏究与工业化生产的差异,小试时用量与大批次生产不能呈完全正比关系。

举一反三,要主义小试与大生产的差异,考虑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3、[异常情况]:

含量超上限

[调查结果]:

化验检测所用的试液浓度出错

[分析改进]:

加强试液配制的管理,化验的复核落到实处。

24、[异常情况]:

:

瓶装内包,一个空瓶流向了市场。

上〔分析原因〕:

1・当班新手较多;2.该品种要经过铝塑封口,但是要封口就要先用空瓶旋盖封口,调机,可能由于当时新手较多,故意识不强,导致了空瓶流入了市场。

〔改进措施〕:

L加强新老员工的培训考核,2•当班生产做好新老员工的搭配,3O尽量在生产前一天将设备调试好,并将现场清理干净,4。

加强现场监控工作。

25、[异常情况]:

某滴眼液灌装后,pH值不断上升,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而该品种ph值一直很稳定。

[调查结果]:

滴眼液瓶生产厂家为了保证瓶子微生物检查合格,对瓶进行环氧乙烷灭菌。

山[分析改进]:

对包材供应商进行质量审核,供应商的工艺改变要通知我们,进行试验是否适合生产。

26、[异常情况]:

某一片剂产品被销售商全部退货,说是产品批号、生

产日期错误。

[调查结果]:

经调查是产品批号和生产日期的位置相互交换,打印的批号和生产日期没有错误。

操作人员、生产现场QA、厂部化验室都没有发现。

4[分析改进]:

新包装变更后,厂里习惯排列的顺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变为〃生产日期、产品批号",各级人员的检查都按原来的习惯,没有发现。

提示各级生产、管理人员要特别注意包装的变更,注意不要犯低级的错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谓"细节决定胜败“。

27、[异常情况]A输液生产出来后,经成品检测降压物质不合格。

叽调查结果]后来对原、副料进行了检测发现某原料降压物质超高。

[分析改进]对那些某些特殊原料虽然药典没有要求检测某些特殊项目,但也应根据其成品的检测项目制定相应的内控标准。

28、[异常情况]—胶曩产品连续三个批号铝塑板的PTP的铝箔断裂(通过对光看)。

上[调查结果]铝塑泡罩机在维修过程中,主动棍调整不平行,造成在PTP热封过程中受力不均以及张力过大,造成铝箔断裂.

[分析改进]其一重新维修设备,其二在每次维修好设备后,注意检查PTP的情况。

财主:

这两天刚刚发生的事情。

29、[异常情况]:

某片剂铝塑复合袋颜色有差异[调查结果]:

热封过程中前一卷铝塑复合膜用完后,更换同一厂家的复合膜后未认真检查,导致小袋两面的颜色不一样。

[分析改进]:

加强对供应商的考察审核,对辅料质量的严格监控。

30、[异常情况]:

烘箱里烘的药烧毁矗[调查结果]:

烘箱过夜箱药,无

人看管

[分析改进]:

叫人守夜,发现异常关机

31、[异常情况]:

片剂不合格

[调查结果]:

槽混更换马达后,搅拌桨转速和功率发生变化,工人仍按原混合时间混合,结果增溶剂未混合均匀就制粒压片,造成溶出不合格・[分析改进]根据搅拌桨实际转速调整混合时间问题得到解决。

32、[异常情况]:

某冻干粉针剂成品水份超标[调查结果]:

冻干机在线清洗时,由于排水口处有个凹槽,操作工清洗完毕后只看到箱内水已排净,没有对这个凹槽处进行检查,导致此处存有少量水份,贤淑接着进下一箱药品,最终导致产品水份超标整批报废,造成严重损失。

[分析改进]:

将这项检查工作列入冻干岗位操作SOP中,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33、[异常情况]制粒的时候发现,在添加了原来重量的润湿剂后,搅拌剪切制粒,颗粒过于的湿。

人[调查结果]称量物料的时候操作人员把其中—份辅料少称取了20kg>[分析改进]培训投料人员以及加强qa人员投料监督,称量的时候一定要双人复核。

34、〔异常情况〕:

一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一种铝塑品种,由于操作工的失误,将一板有一粒为空泡的包装出来流入了市场・亠〔调查情况〕:

1o该操作工为一个新员工,在质量意识方面有待加强。

a2O由于当时外包现场管理也存在一定的不完善。

〔预防措施〕:

1.从内包杜绝有空泡等严重质量缺陷的产品流入外包,—旦发现当流入市场一样处理。

从根本上杜绝该类似事件发生.

2。

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质量意识一定要提高a3.加强现场管理,加强现场抽查的力度。

35、[异常情况]口服液过滤困难,澄清度差珂调查结果]提取液醇沉

时,浓度未达到,

[分析改进]严格监控,培训考核。

36、[异常情况]:

A片剂在市场上抽样含量超标。

[调查结果]QC检验员在检验时未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原来是振摇20分钟,其改为超声20分钟。

[分析改进]QC检验员在检验时应严格按标准操作,不得擅自改动检验方法。

37、[异常情况]:

生产颗粒剂时,溶化性容易出现问题・

[调查结果]:

辅料如蔗糖是活性炭脱色,蔗糖带入的黑点;浸膏在浓缩过程中带入的焦屑

[分析改进]:

通知供应部增加蔗糖检查项目控制蔗糖质量;增加浸膏过滤程序,有点麻烦但问题得到了解决。

38、[异常情况]:

某颗粒检验中性状不合格。

亠[调查结果]:

原工艺是喷雾干燥后湿法制粒,后改为微波干燥后湿法制粒。

a[分析改进]:

未经验证,不要随便改工艺.

39、[异常情况]某颗粒在检验时颜色不符。

[调查结果]工艺是喷雾干燥,生产工人私自改为微波干燥如分析改进]加强培训,加强监督管理、严禁未经允许乱改工艺。

40、[异常情况]某一水针产品,药液原液浓度较低,中间产品检验时发现含量偏高很多。

必[调查结果]药液原液取样时,药液没有混匀,因其是一种生物制剂,需要冷冻保存,然而冷冻却会使药液分层,以至于取样不均。

[分析改进]培训取样人员以及加强取样人员的责任心。

并要按取样原则取样,需要2人取样。

41、[异常情况]某片剂在检验时素片颜色不均一。

[调查结果]工艺是颗粒干燥工序和压片工序,颗粒干燥工序烘干时间不均一,且经过了两次总混的产品在压片时混为一批.出现了严重的混批现象。

珂分析改进]加强培训,加强监督管理、严禁混批现象。

工艺所定的烘干时间不能轻易做调整.

42、[异常情况]:

制剂车间在领某浸膏做湿法制粒时,发现冷库还有2004年提取的浸膏a[调查结果]:

库房管理混乱,从事变动较大,新来人员管理经验缺乏,未按GMP要求出库。

亠[分析改进]:

加强培训,严格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一切按GMP要求办事。

43、[异常情况]:

某片剂溶出度不均匀。

[调查结果]:

配药过程中混合不均匀,工艺规定是用V型混合机混合(等量递增法)混合15分钟,其职工为了方便(批量较小)使用手工混合。

[分析改进]:

加强工艺监督,按照工艺需要混合并由QA严格监督管理.

44、[异常情况]:

不容性微粒数量超标

[调查结果]:

输液灌装后,对其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发现不容性微粒超出国家标准大概2倍,多次检测基本都超标,后经过对比(用注射用水)发现是胶塞漂洗不和格•丈[分析改进]:

后改变其相关工艺,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规定・

45、[异常情况]糖衣片有花点叽调查结果]包衣工人偷工减料,隔离层数不够必[分析改进]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培训,按SOP操作,QA加强监控

46、[异常情况]:

有效期打错年多打了一个0为20008。

人[调查结果]:

喷码人员在调试后没人复核,没QA在现场。

[分析改进]:

应先试喷一个,复核人复核、QA复核无误后方可继续喷.

47、[异常情况]:

每批X产品的发酵后中间产品的收率总是低于产品工艺的要求;山[调查结果]:

发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与实验中的小试有一定的差距;

[分析改进]:

将工艺的收率的数值降低以符合实际生产中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