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791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慕尼黑维基百科.docx

慕尼黑维基百科

坐标:

48°8′N11°34′E/48.133°N11.567°E/48.133;11.567

慕尼黑

市徽

在德国内的位置慕尼黑

http:

//zh.wikipedia.org/wiki/File:

Muenchen_Kleines_Stadtwappen.svg

http:

//zh.wikipedia.org/wiki/File:

Karte_muenchen_in_deutschland.png

基本数据

主权国:

德国

所属联邦州:

巴伐利亚州

所属行政区:

上巴伐利亚行政区

坐标:

48°8′N11°34′E/48.133°N11.567°E/48.133;11.567

海拔高度:

519米

面积:

310.43平方千米

人口:

1,336,983

(2007年6月30日)

人口密度:

4313人/平方千米

邮政编码:

80331-81929

电话区号:

089

汽车牌号:

M

政府地址:

玛利亚广场8号

80331München

政府网站:

muenchen.de

市长:

[[{{{市长名字}}}]]

本文介绍的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关于2005年的电影《慕尼黑》,详见“慕尼黑(电影)”。

鸟瞰慕尼黑,左侧是圣母教堂,右侧是市政厅的钟楼。

慕尼黑(德文:

München)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

2006年人口为130万[1],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隐藏]

∙1名称

∙2地理

o2.1气候

∙3人口

∙4历史

o4.1起源

o4.2巴伐利亚首都

o4.3两次世界大战

o4.4战后

∙5政治

∙6经济

∙7教育

∙8文化

o8.1出版业

o8.2艺术

o8.3博物馆

o8.4传统

o8.5艺术与文学

o8.6生活方式

o8.7宫廷酿酒屋(Hofbräuhaus)与慕尼黑啤酒节

o8.8饮食

o8.9啤酒

o8.10夜生活

∙9体育

∙10交通

o10.1机场

o10.2公共交通

∙11建筑

o11.1内城

o11.2皇家大道与广场

o11.3其他各区

o11.4公园

∙12分区

∙13慕尼黑附近

∙14友好城市

∙15名人

∙16参考资料

∙17外部链接

[编辑]名称

慕尼黑这个名称的本义是僧侣之地。

因此,该市的市徽上表现的就是一位修道士,称为“慕尼黑之子”(MünchnerKindl)。

自从路易四世时代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颜色—黑色和金色一直是该市的官方色彩。

多年以来,该市官方的城市格言是“有心脏的世界城市”(DieWeltstadtmitHerz)。

不过,最近已经改为“慕尼黑爱你”(Münchenmagdich)。

[编辑]地理

伊萨尔河流经慕尼黑河段

伊萨尔河与河畔的圣路加教堂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自由州的上巴伐利亚高平原,距离阿尔卑斯山北麓只有约45千米,海拔高度约为520米。

多瑙河的支流伊萨尔河沿西南-东北方向从城中穿过,是慕尼黑的主要河流,绵延13.7千米,德意志博物馆坐落在其中一座小岛上,城内的众多的湖泊形成了无数的大小公园。

慕尼黑所处的地域属于阿尔卑斯山冰川前缘地。

该市位于一片沙质高地上,这片高地的北部为一片非常肥沃的燧石区域,已经不受阿尔卑斯褶皱运动的影响;而在其南部地区,覆盖着冰碛丘陵。

位于两个地带之间的慕尼黑附近,则是冰河作用形成的冰水沉积带。

在沉积物变薄的地方,地下水就渗入沙砾层表面并注满这一地区,导致在在慕尼黑北部形成沼泽。

[编辑]气候

慕尼黑属于大陆性气候,并且受到邻近的阿尔卑斯山的强烈影响。

由于该市接近阿尔卑斯山脉的北坡,海拔高差大,降水量较大。

经常会意外地落下猛烈的暴雨。

昼夜及冬夏的温差非常之大。

来自阿尔卑斯山上干热的焚风能在几小时内彻底改变温度,甚至在冬季也是如此。

慕尼黑的冬季是从12月持续到3月,相当寒冷,但在冬季降雪并不多见。

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摄氏度。

冬季至少会积雪2周时间。

慕尼黑的夏季(5-9月)比较温暖,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19摄氏度。

[2]

显示▼隐藏▲München-Riem(1961-1990)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气温°C(°F)

-1.8

(28.8)

-0.5

(31.1)

3.2

(37.8)

7.3

(45.1)

12.0

(53.6)

15.3

(59.5)

17.3

(63.1)

16.7

(62.1)

13.5

(56.3)

8.4

(47.1)

3.0

(37.4)

-0.5

(31.1)

7.8

(46)

降水量mm(英寸)

53.3

(2.098)

51.8

(2.039)

56.2

(2.213)

75.4

(2.969)

107.4

(4.228)

130.9

(5.154)

116.2

(4.575)

116.4

(4.583)

78.7

(3.098)

57.1

(2.248)

63.6

(2.504)

59.8

(2.354)

966.9

(38.067)

日照时数

60.9

83.9

128.4

157.4

198.9

209.4

236.9

213.3

172.8

128.7

69.3

49.3

1,709.1

来源:

DeutscherWetterdienst2009-05-27

[编辑]人口

2007年7月,慕尼黑的人口为134万人,其中300,129人非德国国籍。

该市拥有规模很大的土耳其人和巴尔干人团体。

外侨中数量最多的是土耳其人,有43,309人,然后依次是阿尔巴尼亚人(30,385人)、克罗地亚人(24,866人)、塞尔维亚人(24,439人)、希腊人(22,486人)、奥地利人(21,411人)和意大利人(20,847)。

37%的外侨来自于欧盟国家。

大慕尼黑都市区共有260万居民。

1700年时,慕尼黑的人口还只有24,000人,此后大约每30年增加一倍,到1852年超过10万人,1883年超过25万人,1901年人口又增加了一倍,达到50万人。

这时慕尼黑成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1933年慕尼黑人口达到84万,1957年超过100万人。

到2005年12月31日,慕尼黑人口中,39.5%为天主教徒;14.2%为新教徒。

[编辑]历史

慕尼黑新市政厅的钟楼

[编辑]起源

慕尼黑地区最早的居民点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

但是慕尼黑城市的形成是在12世纪以后。

在8世纪,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本笃会修道院,慕尼黑这个地名在德语中有“僧侣之地”的含义。

1158年是慕尼黑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年份,因而被推定为该市成立的年份。

这一年,萨克森和巴伐利亚公爵狮子亨利觊觎附近弗赖辛镇奥托主教控制桥梁、向过往盐商征税的特权,放火烧毁了主教拥有的桥梁,而在本笃会修道院附近的伊萨尔河上架起一座新桥,迫使商路改变,控制了过桥税。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集镇。

在奥格斯堡举行的帝国会议上[3],主教和亨利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面前为该市进行争论。

裁决承认亨利的占领,但每年必须付给主教赔偿金,这样就承认了慕尼黑的贸易权利。

巴伐利亚(右)和慕尼黑(左)旗帜,背景是慕尼黑圣母教堂

1175年,慕尼黑正式获得城市身份,建立了要塞。

1180年,狮子亨利失势受到审判,奥托一世成为巴伐利亚公爵,他将慕尼黑交给弗赖辛主教。

奥托主教的继承人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统治巴伐利亚直到1218年。

1240年,慕尼黑市被交给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二世。

1255年,巴伐利亚公国分裂为两部分,慕尼黑成为上巴伐利亚公国都城,从此开始了该市的建都史。

1328年,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四世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他给予该市食盐专营权,获得稳定收入来源,这样该市地位提高,胜过了弗赖辛。

慕尼黑是从萨尔茨堡到奥格斯堡道路上主要的渡口。

萨尔茨堡附近是食盐产地,而当时奥格斯堡是远比慕尼黑重要的城市。

他在位期间,以慕尼黑为帝都,扩建城垣,奠定了老城的规模。

1327年,城市的大部分被一场火灾烧毁,随后得到重建,几年后扩建了新的要塞。

奥卡姆的威廉等一批哲学家支持路易四世与教皇对抗,在他的皇宫受到了保护。

由于市民举行了几次反抗公爵的起义,从1395年起在要塞附近新建了一座城堡。

1397年发生了一场行会起义,1403年被镇压下去。

1429年,慕尼黑的一部分再次被大火烧毁。

市民考虑到面临胡斯派的威胁,扩建了要塞。

15世纪后期慕尼黑经历了哥特式的复兴-扩建了老市政厅,在20年内建成了新的主教座堂-慕尼黑圣母教堂(始建于1468年),主教座堂的2座绿色穹顶的砖砌钟楼成为该市的标志。

[编辑]巴伐利亚首都

1650年的慕尼黑马利亚广场

1506年,巴伐利亚重新统一,慕尼黑开始成为整个巴伐利亚的首都。

艺术与政治日益受到宫廷的影响。

16世纪,慕尼黑是德国反宗教改革的中心,也是德国文艺复兴艺术的中心。

巴伐利亚公爵威廉五世将慕尼黑圣弥格教堂委托给耶稣会,这座教堂成为反宗教改革的中心。

1589年,这里建立了宫廷酿酒屋。

1609年,德国天主教同盟在慕尼黑成立。

1623年,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获得选帝侯资格,慕尼黑成为选帝侯驻地。

1632年,瑞典军队攻占了慕尼黑,居民们凑起30万塔勒(旧币名)的赎城费,才保住了这座城市不受破坏。

1634年,黑死病爆发,到1635年,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

战后,慕尼黑迅速成为巴洛克艺术的中心,选帝侯斐迪南·玛丽亚的配偶萨伏依的阿德莱德邀请了许多意大利建筑师和艺术家来到该市,在他们的儿子,选帝侯、子爵马克西米里安二世出生之际,建造了巴洛克式的铁阿提纳教堂和宁芬堡宫。

老城的巴洛克式铁阿提纳教堂

在马克西米里安二世之后,慕尼黑曾被哈布斯堡王朝控制数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的1705年,与法国签订了和约。

占领导致了流血的反抗奥地利军队的起义,随后是一场大屠杀。

1742年,正在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亚选帝侯查理·阿尔伯特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七世时,哈布斯堡王朝的玛丽亚·特里萨攻占了慕尼黑。

1745年,查理七世去世,他的儿子马克西米里安三世放弃了称帝的野心,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

1759年,马克西米里安三世建立了该市的第一个学术机构巴伐利亚科学院,1789年以后,拆除了古老的中世纪要塞,兴建了英国花园——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这时,该市迅速发展成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之一。

1858年慕尼黑地图

1806年,巴伐利亚由公国升为王国,慕尼黑也升格为王都,设有国会(Landtag)以及新成立的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

整个19世纪是慕尼黑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人口由5万增加到50万。

历代王公都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甚至修建整条街道,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其中最有名的是路德维希一世(1825年-1848年在位),他把一所大学迁到慕尼黑,修建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好几处博物馆和具有古典式风格的华丽的路德维希大街,使慕尼黑成为全欧洲闻名的艺术城市。

巴伐利亚光荣纪念堂(前设“巴伐利亚”雕像)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开放于1850年。

1871年德国统一后,慕尼黑仍然作为王都直到1918年。

巴伐利亚光荣纪念堂

1839年,铁路修筑到慕尼黑,1876年慕尼黑开通了有轨电车,1882年使用电灯。

慕尼黑工业大学成立于1868年。

该市举办了德国第一次电力展览。

1930年,在该市伊萨尔河畔的德意志博物馆(建于1903年)首次展示了电视。

有许多发明家和科学家在慕尼黑工作,包括阿罗斯·塞菲尔德(AloisSenefelder,1771--1834,于1798年发明石版印刷),约瑟夫·夫琅禾费(1787–1826)、尤斯图斯·冯·李比希(1803-1873,有机化学的创立者)、格奥尔格·欧姆(1789-1854)、卡尔·冯·林德(CarlvonLinde,1842-1934)、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1923)、埃米尔·克雷佩林(EmilKraepelin,1856-1926)、爱罗斯·阿兹海默(1864-1915,阿兹海默病发现者)。

1901年,海拉布伦动物园(HellabrunnZoo)在该市开放。

慕尼黑再次成为文学与艺术的中心,托玛斯·曼、亨里克·易卜生、理查德·施特劳斯等许多杰出人物在此生活工作。

1911年,一群表现主义艺术家在慕尼黑成立了蓝骑士(DerBlaueReiter)。

1846年,慕尼黑的人口约有10万,到1901年已经增长到大约50万。

[编辑]两次世界大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慕尼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

由于盟国封锁德国,造成食品和燃料严重短缺。

1916年法国空袭时,3颗炸弹落在了慕尼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慕尼黑成为政治动荡的中心,在1918年11月革命前夕,路德维希三世(巴伐利亚)全家逃离慕尼黑。

1919年2月,巴伐利亚共和国首任总理库尔特·艾斯纳(KurtEisner)被右翼组织图利协会(ThuleGesellschaft)的一名成员AntonGrafvonArco-Valley刺杀身亡(见刀刺在背传说),这时共产党夺取政权,成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BayerischeRäterepublikorMünchnerRäterepublik),数年前曾在慕尼黑生活过的列宁发来电报庆祝。

但到1919年5月3日,苏维埃共和国被自由军团采用血腥手段镇压下去,共和国政府恢复,慕尼黑随后成为右翼政治的温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及其纳粹党的兴起。

1923年,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当时都集中在慕尼黑)发动了“啤酒馆政变”,率冲锋队逮捕了当地的长官,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夺取政权。

政变失败后希特勒被捕,纳粹党暂时遭到挫折,实际上,当时纳粹党在慕尼黑以外还无人知晓。

希特勒在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

政变共导致16名纳粹和4名警察死亡,事后巴伐利亚政府在4名警察殉职的地点安置了纪念牌。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掌权后,慕尼黑再度成为纳粹据点。

纳粹在慕尼黑西北16公里处的达豪建立了第一个集中营。

由于慕尼黑是纳粹兴起的发祥地,纳粹将该市称为“运动首都”(HauptstadtderBewegung)。

纳粹党总部设在慕尼黑,国王广场附近建有许多领袖建筑(Führerbauten),其中一部分保存至今。

在1934年6月30日的长刀之夜,希特勒排除了潜在的政治对手。

ErnstRöhm在慕尼黑的Stadelheim监狱被处死。

1938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年,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四国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该市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采取绥靖政策,赞成将捷克斯洛伐克以德语为主的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以满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的愿望。

一年以后,格奥尔格·埃尔塞(GeorgElser)试图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一年一度的啤酒馆政变纪念演说时暗杀希特勒,该行动未能取得成功。

后来演说改到其他啤酒馆举行,例如Hofbraukeller、著名的宫廷酿酒屋和Löwenbraukeller。

慕尼黑纳粹建筑的一个实例是建筑师PaulLudwigTroost设计的美术馆-艺术之家。

自1942年6月到1943年2月,慕尼黑是学生抵抗运动白玫瑰(DieWeißeRose)的基地。

其核心成员都在慕尼黑大学散发传单时被捕并被处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慕尼黑曾经先后遭到盟军的71次空袭,市区建筑四分之一以上受到破坏,许多地方被夷为平地。

[编辑]战后

1945年,美国占领以后,与其它被战争摧毁的德国城市相比较,慕尼黑特别小心翼翼地按照完全重建起来,甚至保持了战前的街道格局。

而且新建许多造型独特的建筑,使城市有了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德国南部最大的城市。

1957年,慕尼黑的人口超过100万。

慕尼黑主办了1972年夏季奥运会,在奥运会期间(9月5日),以色列代表队的12名运动员被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组织的恐怖分子劫持,西德政府的营救行动未能取得成功,导致以色列人质最后全部死亡,5人死于恐怖分子之手,1人被巴伐利亚州警察误杀,而巴伐利亚州也有一名警察在这次失败的营救行动中殉职。

这个人质劫持事件被称为慕尼黑惨案。

[编辑]政治

现任的慕尼黑市长是克里斯蒂安·乌德(ChristianUde),他是德国社会民主党(SPD)的成员。

二战以后,德国社会民主党政府几乎一直在慕尼黑执政。

与此相反,巴伐利亚其它地区是保守派的要塞,由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CSU)主政,并赢得历次地方、州、联邦各级选举的绝对多数。

作为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是德国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巴伐利亚州议会、州部长会议主席(Staatskanzlei)和该州所有行政部门均位于该市。

慕尼黑还设有几个全国和国际机构,包括德国最高税务法庭(Bundesfinanzhof)和欧洲专利局。

[编辑]经济

慕尼黑在所有德国城市中经济实力最为强大[4],在德国的3个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失业率最低(5.6 %,另2个城市是柏林和汉堡)[5]。

该市也是德国南部的经济中心。

《新社会市场经济》(NeueSozialeMarktwirtschaft)和《商业周刊》(WirtschaftsWoche)杂志在2006年第三次在比较调查中将慕尼黑评为得分最高。

2005年2月,《资本》(Capital)杂志在展望2002年到2011年60个德国城市的经济前景时,慕尼黑被列在首位。

慕尼黑被列为全球城市,是德国新经济的中心之一,是生物工程学、软件及服务业的中心,拥有宝马(汽车)、西门子(电子)、安联保险、慕尼黑再保险(MunichRe)、MANAG(卡车制造)、MTUAeroEngines(飞机引擎制造)、Krauss-Maffei(注模机制造)、Arri(照相机和照明设备)、英飞凌(半导体,总部位于郊区的Neubiberg)、等大公司的总部。

此外,麦当劳、微软、思科、雅培(PrecisionPlus)等许多跨国公司的欧洲总部也设在慕尼黑。

2007年,在德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慕尼黑的人均购买力达26648欧元,排名第一[6]。

宝马总部大厦(少数从上往下建造的建筑物之一)和碗状的宝马博物馆

慕尼黑是德国第二大金融中心(仅次于法兰克福),拥有裕宝联合银行(联合抵押银行,HypoVereinsbank)、巴伐利亚州银行(BayerischeLandesbank);而在保险业领域,慕尼黑则胜过法兰克福,安联保险公司和慕尼黑再保险集团(MunichRe)的总部都设在这里。

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出版中心[7],拥有德国最大的日报之一南德意志报,以及许多出版社(仅次于纽约市)。

巴伐利亚电影厂位于Grünwald的郊外,是欧洲最大最著名的电影制片厂之一[8]。

汉莎航空公司在慕尼黑设立了它的第二枢纽:

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国际机场,这是德国第二大机场,仅次于法兰克福国际机场。

[编辑]教育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歌德学院等学院组织的总部均设立在慕尼黑。

慕尼黑在科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一长列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单,从1901年的威廉·康拉德·伦琴到2005年的特奥多尔·亨施。

该市的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均是世界著名的学府,被由大学和联邦教育和科学部成员组成的选拔委员会冠以精英大学的头衔。

只有慕尼黑的两所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曾得到第一批“精英大学”的荣誉和数百万欧元资金。

∙慕尼黑大学(LMU),1472年成立于因戈尔施塔特,1826年迁至慕尼黑

∙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成立于1868年

∙夫琅禾费协会

[编辑]文化

[编辑]出版业

著名的南德意志报、巴伐利亚信使报、焦点杂志、贝塔斯曼集团的总部均坐落在慕尼黑。

1900年,列宁创办的全俄马克思主义的秘密报纸《火星报》创刊号就是在慕尼黑出版的。

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出版业中心,其规模仅次于纽约。

[编辑]艺术

慕尼黑是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诞生地,全市有20多座歌剧院、剧院,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城。

建于19世纪初的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一流的歌剧院。

[编辑]博物馆

德意志博物馆位于伊萨尔河的博物馆岛上,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科学博物馆之一,另有分馆航空航天博物馆和交通博物馆。

国王广场的古代雕塑展览馆

该市拥有几个重要的美术馆,大部分集中在艺术区,其中包括特雷吉因路的老绘画陈列馆、新绘画陈列馆、现代艺术陈列馆(因收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而享有盛誉)。

老绘画陈列馆收藏了从14世纪到18世纪欧洲大师们的作品,反映了4个世纪以来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折中主义趣味。

主要展品有德国画家丢勒的自画像、《四使徒》,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绘画《卡尼吉安圣家族》和《特姆比圣母》以及比利时画家鲁本斯2层高的《最后审判》。

这座美术馆是世界上收藏鲁本斯作品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蓝骑士艺术家群体在慕尼黑创作,他们的许多作品收藏在市立伦巴赫美术馆(Lenbachhaus)。

希腊和罗马艺术的重要藏品收藏在古代雕塑展览馆和州立文物博物馆,国王路德维希一世设法从希腊爱伊纳岛阿菲娅(Aphaea)神庙获得这些著名的雕塑,如美杜莎、随着“埃及博物馆”的完成,艺术区又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除艺术区以外,另一个艺术区是老城与伊萨尔河之间的Lehel区:

马克西米利安街的州立人种学博物馆是德国第二大欧洲以外史前古器物的收藏地,而巴伐利亚州立博物馆和邻近Prinzregenten街的州立考古学收藏都是欧洲主要的文化艺术历史博物馆。

附近的Schackgalerie是收藏19世纪德国绘画的重要美术馆。

达豪集中营位于城外几千米处。

[编辑]传统

巴伐利亚是德国一个比较保守的州,作为其首府的慕尼黑,人们的生活则具有传统保守和现代开放的两面性。

慕尼黑盛产啤酒,饮用量为世界第一,因此慕尼黑有“啤酒之都”的称号。

闻名世界的“十月啤酒节”是慕尼黑民间的传统节日,已有170年的历史。

巴伐利亚地方特色的食品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椒盐卷饼(烤面包圈)、烤猪肘子配酸菜、香肠等。

[编辑]艺术与文学

慕尼黑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也是理查德·施特劳斯、卡尔·奥尔夫等许多杰出作曲家活动的领地。

慕尼黑国家歌剧院

在路德维希二世的赞助下,理查德·瓦格纳的好几部歌剧得以在慕尼黑国家剧院首演。

在慕尼黑,杰出的文学人物特别集中在巴伐利亚王国的最后一个世纪里,诸如保罗·海泽、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和法兰克·魏德金德(FrankWedekind)。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该市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拥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慕尼黑,尤其是郊区Schwabing,成为许多艺术家和作家安家的地方。

托马斯·曼也住在这里写作。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慕尼黑仍是文化生活的中心,利翁·福伊希特万格、贝尔托·布莱希特和奥斯卡·玛莉亚·格拉夫等都很活跃。

1919年,巴伐利亚电影制片厂(BavariaFilmStudios)成立。

自从1911年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