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005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

(2)利益为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它具有主观需求性;

(3)资源的表现形式既有物质也有精神,因而必然存在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

(4)利益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不言而喻的,而满足人的享受需要,似乎有人不想涉及但这

是千真万确的;

(5)条件作为利益的一种特殊形式,应受到人们的足够关注。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5.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两大特征。

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其具备以下两大特征:

是具体性,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把同级党委和人大所制定的政策具体化

二是补充性,对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政策尚未涉及的领域,行政机关制定出一些补充性的政策规

16.政策对象不服从政策的原因。

(1)政策与流行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

比如,对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理解,会对政策执行产生重要影

(2)政策违背了政策对象的利益。

如果一项政策被认为对自己无益或者会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则

可能出现政策对象抵制政策而牟取自身利益的行为。

(3)由于政策对象对政策不了解,或者对政策做了错误的理解和解释;

以及政策本身还可能存在着缺陷。

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政策对象的不服从现象。

17.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

(1)心理上的抵触。

(2)组织的持久性。

③3)反对势力的联盟。

(4)法律上的障碍。

(5)高昂的成本。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思想库的构成类型。

思想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

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官方思想库;

(2)半官方思想库;

(3)民间思想库;

(4)国际思想库。

16.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即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环境因素。

(1)客观因素。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客观因素主要指的是政策主体及政策内容方面对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影响。

(2)主观因素。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政策目

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以及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三个方面。

(3)环境因素。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策环境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两个方

面。

17.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1)公益机构产出的质与量难以测定和度量。

(2)公益机构服务的间接性。

(3)监督主体方面的缺陷。

(4)监督机制制度化不足。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5.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1)系统性;

(2)互动性;

(3)复杂性和多样性;

(4)联动性与定向性;

(5)稳定性与突发性。

16.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

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

(1)慈善不足:

公益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能募集到的资金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2)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公益活动受益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3)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公益机构的服务对象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助长慈善组织董事会成员的家长作风。

(4)

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慈善机构中的多数志愿者都没有受过工作培训,普遍缺乏专业知识。

17.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制订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准备和做好

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

②2)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包括政策实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和监督控制等活动环节。

(3)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政策执行效果评估、追踪决策等活动环节。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

(②)整体性。

(3)超前性。

(4)层次性。

(5)多样性。

(6)合法性。

(7)公共性。

16.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两大特征。

一是具体性,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把同级党委和人大所制定的政策具体化:

二是补充性,对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政策尚未涉及的领域,行政机关制定出一些补充性的政策规定。

17.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1)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冲突性一一个社会中,经常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价值

(2)政策制定者通常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价值系统去制定政策,而常常忽略整体社会的偏;

(3)政策制定者往往不愿去考虑创新性的政策,而传统的渐进决策模型又无法妥善解决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4)由于资源有限,政策制定者元法罗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因而限制了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可能性;

(5)

政策制定者通常无法预测可能解决方案所有的正面及负面结果。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5.公共政策的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

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

(3)公共政策是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行为规范;

(4)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为自身管理制定准则。

16.如何理解全球化。

一般来说,全球化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1)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全球化是与信息化和知识化相伴相成的过程。

(3)全球化是国际主体参与全球事务的过程。

(4)全球化是文化相互冲击、融

合的过程。

17.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系统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棋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

政府议程比系统议程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

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且决策系统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系统

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已成为系统议程的问题并不一定能成为政府议程的问题。

提上政府议程的问题,也并不一定是系统

议程的问题。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导向功能: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2)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5)政策方案规划的群体取向。

(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制订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准备和做好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

(2)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包括政策实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和监督控制等

活动环节。

(③3)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政策执行效果评估、追踪决策等活动环节。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5.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公共利益分配的主体。

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而不是反对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

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因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

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

一般地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

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16.简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方式。

(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

(②)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

(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

(4)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17.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

概括起来看,它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归

结于哪些因素?

(1)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

从1951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的概念以来,经过批杰出的政策学家如哈罗德·

拉斯韦尔等人的不懈努力,政策科学已逐渐完成其学科化。

其中,政策评

价作为政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政府外部动力。

复杂的社会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迫使人们对政府活动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反恩。

一些重大的公共政策问题,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

人们不仅要求政府对其所执行的政策做出说明,还要求一般了解有关公共政策效果的全貌。

(3)政府内部动力。

政府部门在其长期的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了对政策进行评价的重要性。

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政府内外的评价者创造了实践机会,并保证了评价资金的来源。

这也是政策评价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条件。

(4)技术手段的完备。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政策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是评价由传统迈向科学的关键,为政策评价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

(1)社会因素;

(2)政治因素;

(3)经济因素:

(4)科学技术因素;

(5)文化因素;

(⑥)教育因素:

(7)人口因素;

(8)自然资源因素;

(9)生态因素:

(10)心理

因素。

16.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

(1)投入工作量。

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

(2)绩效。

即依据具体明确的目标,分析公共政策对客观事物与公共政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

绩效既包括公共政

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

(3)效率。

即投人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

系,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

(4)充分性。

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

它反映了绩效的高低。

(5)公平性。

即公共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

平分配的程度。

公共政策的类型不一样,所反映的公平性的角度与观点也不一样。

(6)适当性。

即公共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

具体地说,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是否是社会期望的,公共政策的成本与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

(⑦)执行力。

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

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

(⑧)社会发展总指标。

即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进行描述与分析,既反映过去的动向,又可作为社会现状的说明,其特征是以描述性指针为主。

17.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系统的基本属性主要有:

(1)整体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动态性;

(5)层次性;

(6)环境适

应性。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举例说明浴盆模型。

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

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

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

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

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比如:

我国持续20多年的深圳特区建设,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的执行过程,就经历了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

早期失效时期,传统习惯的阻力使人民对政策一般了解甚少以及政策本身还可能存在着不少缺陷。

在政策执行初期,存在着相当高的失效率;

偶然失效时期,政策实行后,进入正常状态,人民对政策的基本掌握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人良从政策执行中得到了实惠,尽管还有失效,但失效率低;

耗损失效时期,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政策开始老化,

失效率又逐步上升。

因此需要调整、修改已有政策,或者重新制定政策。

19.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

(1)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

(2)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3)硏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20.简述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

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

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②)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19.简述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

(1)投人工作量:

(2)绩效;

(3)效率:

(4)充分性;

(5)公平性;

(6)适当性;

(7)执行力;

(8)社会

发展总指标。

20.简述无为思维。

所谓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

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

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

无为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无为”,其实是政府的一种“有为”。

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

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无为思维。

所谓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

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

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

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

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19.简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方式。

(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

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

(4)通过资

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20.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

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19.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3)经济因素;

(6)教育因素;

(⑦)人口因素;

(9)生态因素;

20.公共政策评价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何区别?

(1)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

公共政策的主体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和地位,使得它比一般政策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和更深远的目的,因而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

(2)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

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3)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

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

如果公民个人之间相互议论的某个社会问题一经大众传媒的传播,几

分钟时间就可以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立即形成了某种社会舆论,从而使公众议程更容易形成。

(2)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

某个社会问题经大众传媒传播后,社会公众很快一般了解了这个问题,同时也使决策者一般了解这个问题。

这样,就使一些重大决策问题,在未经形成公众议程之前,决策者就可能已着手研究处理,制定出相应的方案。

(③3)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决策问题实际存在的数量是很多的,但如果渠道不通畅,最终能提出的数量是有限的。

而现代大众传媒的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形式丰富多样,使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能够充分反映出来

19.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何时何地?

其产生与发展应归结于哪些因素?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

其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20.简述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关系。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

(1)政策问题。

(2)政策目标。

(3)政策方案。

(4)政策模型。

(5)政策资源。

(6)政策评价标准。

(⑦)政策效果。

(⑧)政策环境。

(9)政策信息。

19.简述实际工作中政策执行者对待上级政策的三种态度。

政策执行者如何对待上级政策,实际中有三种态度:

一是求神似,去形似,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

二是不求神似,只求形似,机械地照搬照抄照转,执行中“上下一般粗”。

三是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而是自以为是,各行其是。

20.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吗?

无为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但这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其实是一种有为。

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更多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

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时,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

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有为”。

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2)超前性;

(3)层次性;

(4)多样性;

(5)合法性。

19.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1)效益标准。

效益标准是根据投入产岀关系评估决策方案质量的标准。

(2)方案协调性标准。

方案协调性标准用以评估方案涉及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要素,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

之间的有机整合程度。

(3)方案的适应性标准。

方案的适应性标准主要评估既定方案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

(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

方案的力度标准用以评估方案的力度是否适宜

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