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13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docx

学科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教学情况简介(教学内容是否先进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课程及教学改革情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情况、教学效果等。

《管理学原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强、开课面大、影响广泛的特点。

《管理学原理》在我校最早开设于1994年,2003年成为经济、管理大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008年《管理学原理》被学校批准立项为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

一、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该课程体系的设计,紧紧围绕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既注重该课程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又注重该学科理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我们一直选用获国家教委一等奖的教材,但又不拘泥于现有的教学内容。

通过修改教学大纲,我们在内容上有两大突破:

第一,在讲授内容方面,在保留管理理论和管理职能两大传统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创新模块,具体包括创新管理、创业管理和知识管理等,该模块内容的增加可以视为前两个模块内容的拓展和升华,能够更好的满足外部市场对学生技能的需求。

第二,将企业管理新变化及时列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性和灵活的应用管理理论分析管理实践现象。

如针对虚拟企业这一柔性组织形式的迅速发展,一体化理论和内部发展理论明显显示出其解释力的不足,其它像流程再造、团队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等近些年出现的新的管理实践等,均需做出新的理论解析。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加强学生对实践领域的了解,二是促使他们将经典理论与管理实践密切结合,提高理论的灵活应用能力。

第三,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化工、橡胶企业管理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化工、橡胶企业的实际,掌握化工、橡胶企业管理的技能,突出了我们的办学特色。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课程组所有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去年重新设计和优化了多媒体课件,以扩大授课的信息量和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等。

同时,建立了管理学课程网站,通过作业练习和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本课程网站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主动和积极的课程学习。

除此之外,课程组利用已经购置的教学视频辅助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网站,如veryCD、优酷等,搜集短小精悍的案例视频资料,根据需要引入课堂。

三、课堂及教学改革

本课程组通过实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交互式教学、主题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建立“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实践体验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能够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以大量的案例、管理寓言、录像、管理视频等形式客观地展现各种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的精髓,使管理理论更贴近实践,使学生从中领悟管理理论的真谛。

在教学方法上,总体遵循“课前引导,课堂精简,课后阅读,策划设计或小组讨论”四个环节,增加随堂测试,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精讲与多练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氛围。

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在“管理理念”、“管理发展史”、“管理原理”、“激励理论”、“领导理论”的讲解中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管理学基础知识。

在“管理角色”、“组织文化”、“组织设计”和“计划制定”章节中,采用学生教师互动式与模拟训练式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使学生真正的动脑、动手,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为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改进记分办法,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并要求课程组成员严格、全面记录课堂讨论和作业检查情况信息。

为了解决学生理论脱离实际、眼高手低的问题,突出了教学的应用性。

增加了实践环节和案例讨论课的比重。

在实践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课程组统一提前拟定和布置实习内容和任务,由学生自行调研收集资料,在课下或课堂进行交流;案例教学一直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我们大大增加了教学案例的数量,并从中精心选择经典案例,在开课之初就发给学生,并提前布置任务。

同时鼓励各学习小组对其它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情况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组特别加强了实践教学,以更好的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1.实战模拟演练。

2008年优秀课程建设以来,将先前只有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的以ERP(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实习应用于开本门课程的其他专业,如市场营销、工业工程、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ERP模拟实战。

该模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深了学生对于真实商业环境的了解和认识。

2.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和企业观摩,增强感性认识。

如:

我们曾经组织学生去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信、青岛海尔、青啤和青岛港等企业观摩、参观,这些都成为学生初次接受企业经营实践的舞台,大大丰富了学生对管理学的感性和实践认识。

3.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企业管理者走进校园进行演讲或举办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管理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如青啤人力资源部副总的招聘专题、海尔人力资源部专员的企业文化讲座等,更是刺激了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

4.与学院团委联合通过假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

5.第一和第二课堂互动,把管理案例分析活动贯穿于课内课外。

让学生自愿组成管理学案例分析小组,老师课上给出案例及其背景资料,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讨论,每组并推荐一人在课堂上代表集中讨论,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又升华了讨论的质量,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共享。

6.开展经济与管理资讯小报告活动。

管理学原理是在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中开的课程,也是学生们入校后开出的第一门专业性质的课程,学生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现象知识非常贫乏,为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我们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每天2-3个学生轮流为大家做近期国内外经济域管理方面热点问题的小报告,如应对经济危机我国的4万亿刺激计划的利与弊、“三农”问题的连续中央一号文件透漏出的信息等等,除了使学生分享经济与管理知识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和我国的经济与管理热点问题的兴趣,从大一就开始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

五、教学效果

两年来,课程组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研究和实践,教学效果突出,在教学听课检查中,被听课的三位课程组成员均被评为优秀。

其间,2位老师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1位老师获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课程组老师还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和校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的成果。

 

《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管理学原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强、开课面大、影响广泛的特点,我们每年大约为480名学生开设本门课程。

《管理学原理》在我校最早开设于1994年,当时只是作为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自2003修订教学计划以来,《管理学原理》又成为经济、管理大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008年《管理学原理》被学校批准立项为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受到学校的资助。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依托课程组的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相结合。

以更新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级精品课程乃至省级精品课程,成为山东省区域本专业业内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典型性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成为管理学领域重要的学习中心,实现教学效果和学术地位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双重目标。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课程组将坚持“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实践体验学”的教学理念;打造精锐教学团队,形成以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环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建立融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管理沙龙、督促自学、全程考核等手段为一体的多渠道、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体系。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与特色

(一)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改革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提高质量。

转变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只注重基本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陈旧观念。

让学生既系统地学习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又能根据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性人才的目的。

(1)在内容更新方面,在总体上把握经典与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把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前沿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为弥补课本在捕捉学术和实践发展前沿上的滞后性,本课程组密切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和学术研究前沿,具体来说:

在借鉴多版权威教材的基础上,要查阅大量的外文电子文献,不断跟踪科研和理论发展前沿,向学生介绍目前国内外实践界出现的管理创新和发展态势。

如网络组织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动态联盟、团队管理、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管理等近些年出现的新的管理理论内容的介绍。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论和实践,力求尽可能及时地传授给学生。

如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AMT)生产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

采用何种模式管理等。

(2)改变以课本为本位,学生跟着课堂走的传统方式。

从课程体系和内容上减少理论的授课课时,加大灵活运用知识的课时,增加案例分析、实践环节,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如每章的开头都要给学生选择一个与本章内容有关,并没有解决问题方案的案例,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每章结束时都要给学生留一个案例作业让学生用本章学过的理论去思考与应用。

为此要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现有《管理学原理》案例库;二是教学方法强调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和实践型教学模式等。

如在进行企业决策内容的传授时,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课堂上讲解,而决策的复杂性、重要性和风险性则通过ERP模拟实验亲身体验。

(3)强调中国情境中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学习与掌握。

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与法律环境讲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大量中国企业的案例剖析,加深学生对中国商务环境和管理情境的理解。

如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而现有的教材大部分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管理问题而言的,因此教学中要加大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内容介绍的分量,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特别是高科技类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市场竞争状况、吸纳就业状况、技术水平与研究开发能力、政策制度支持等进行分析,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之间的环境差异和管理方式的差异等。

(4)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选用和编制本课程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除了选用国内本课程的优秀教材作为主要教材外,还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我校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特色,编撰具有我们自己特色和带有同步练习和思考题的《管理学原理》参考教材,保持该教材的前瞻性及与企业管理发展实际的同步性,努力把本教材建设为精品教材。

2.教学方式创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和能够分析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拟建立互动式教学与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能够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学会发现的,而不是被动接受式学习,为此要探索建立“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实践体验学”的教学方法体系。

具体形式有:

(1)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方法

改变教师一言堂为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方式。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考虑到管理学原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对基础理论、原理及重要的内容由教师精讲,对一些各管理职能的运用要以教师引导,学生课下自学、课堂参与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的教学方式。

——交互式教学。

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这种一言堂会抑制学生的思维。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主渠道。

讲课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从例举一些实际管理问题到启发、讨论,再到给出参考答案,这种交互过程能够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主题讨论教学。

讨论课由教师主持、出题目,由学生围绕题目准备,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分析、点评。

每学期初由主讲教师把本学期所要讨论的题目及案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准备讨论发言提纲。

在每组同学之间课下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先按班进行讨论,然后每班选出几名好的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通过同学之间的提问、启发甚至是争论,加深学生对管理实践情况的了解和有关重要概念的理解。

教师从发言时间掌握和发言内容两方面进行点评,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发言技巧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景模拟式教学。

将ERP引入到《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作为实验内容,鼓励并安排学生参加ERP模拟实战。

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学生有了压力,课下主动看书讨论研究,锻炼了其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确切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

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互相影响、实现思维共振的教学模式。

(2)多媒体和互联网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建设现代信息技术课件环境的同时,使本课程教师成为课程、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熟练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进一步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更多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充实到课件中,增加课件的信息量;建设好精品课网络资源平台,开发应用网络资源和进行网络交互式教学,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资源与参考书目、作业习题与自测试卷、案例库、网络教程、课堂PPT课件、网络多媒体课件、学科背景资料、国外权威资料链接和下载、教学论坛继续完善并上网,并开通学科论坛和教师专用邮箱,实现了师生互动。

  3.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广泛开展实战模拟演练。

充分利用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配合管理实务教学内容进行经营管理实战模拟实验;还要引进企业信息化管理(ERP)软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仿真模拟实验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要。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在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高校山柏科技有限公司、金碟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等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

通过实习,切身体会真实的企业管理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能力。

  (3)开展社会调查。

利用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调查。

通过调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4)实施“SRT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

SRT计划是为本科生实施开创性教育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向学校申报与本专业相关科研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并参加创业大赛。

(5)外出参观学习。

教师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在管理原理课程学习期间到企业参观观摩,主要了解企业管理的要点和企业运作的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课程考核方式是一个指挥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对考核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主要是:

改变过去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方法,采用平时考查、课堂讨论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并加大平时考查和课堂讨论的比重,课程成绩的构成为:

平时到课情况与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占10%,课堂提问和讨论占30%,期末考试占60%。

这样,既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觉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5.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再培训,鼓励到国内外优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修学习和参加课程培训学习以及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五年内本课程组教师博士学位达到60%以上,使课程组成为一支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另一方面继续坚持教学观摩、研讨和学生调查,以促进课程组全体授课老师的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6.完善课程制度建设

一要形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定期修改制度;二要坚持定期的集体备课、公开教学、教学研讨制度;三要坚持任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四要完善学习效果考核制度,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重,在部分学生中探索试行半开放式考试。

课程组要统一大纲、统一教学日历、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

7.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注重国际国内教学与学术交流

开展教改方面的创新研究,并积极申报教改研究项目,发表教改文章;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做法,积极加强和国际国内知名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广泛和他们开展教学和科研的交流活动,充分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本课程的学术水平。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特色

1.课程开设的广泛性

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几乎覆盖经管学院每个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业工程、城市管理和物流等六个专业。

针对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该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在重点、难点设计与解决等方面各有侧重;每学期开课学生平均人数超过480人,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受益面大。

2.突出课程内容的创新性与应用性

该课程体系的设计,紧紧围绕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既注重该课程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又注重该学科理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每年要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补充,在保证课程基本理论构架基础上,及时增加新的内容。

如补充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量中外企业发展中管理实例,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当时当地学生能感知到的中国企业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穿插于教学内容中,以提出问题,布置学生调查研究,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方式给出解决问题思路;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化工、橡胶企业管理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化工、橡胶企业的实际,掌握化工、橡胶企业管理的技能,为将来向我国化工、橡胶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立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模式

本课程组通过实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交互式教学、主题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探索建立“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实践体验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能够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以大量的案例、管理寓言、录像、管理视频等形式客观地展现各种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的精髓,使管理理论更贴近实践,使学生从中领悟管理理论的真谛。

4.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课程组全体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在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更多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充实到课件中,增加课件的信息量;建设好精品课网络资源平台,开发应用网络资源和进行网络交互式教学,开通网上答疑和讨论,加强网络沟通,切实发挥教学网站的作用。

5.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除了课堂上突出案例教学,辅之以大量具体的事例外,将增加管理实践视频资料的利用外,还通过实战模拟演练、实践实习基地实习、社会调查、实施“SRT计划”和外出参观学习等,强化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基本理论。

6.考核方式的科学性

考试方式实行“考教分离”、“随堂测评”和平时“讨论发言”相结合,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重,平时考核方式多样化:

提问、读书报告、讨论参与度等。

试行半开放式考试,闭卷题着重考察重要的知识点,开卷题给出实例进行分析,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注意思维的多角度、多向性。

7.集聚实力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

本课程组组长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农林经济与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我国林业经济研究领域知名专家。

师资队伍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博士生1人,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占教师队伍的50%,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7%。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科研项目6项,省市项目10项,获省市以上奖励12项,发表论文80余篇,人均10余篇。

三、课程建设的步骤与进度

2010年7月—2013年6月三年建设期的目标和措施:

1.规划调整建设阶段:

2010.7-2010.9

(1)按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制定新的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分解落实课程建设项目的具体责任和责任人。

(2)完善教改和课程体系:

完成新一轮教学方案的修订,强化实践教学,引进ERP软件,广泛开展企业经营管仿真模拟实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实习和调研创造必要的条件。

(3)完成课程习题集和案例库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优化和更新教学课件,以及教案及教学日历的完善与修改。

2.精品工程建设阶段:

2010.9-2012.1

(1)每学期集体备课及教学法研讨2-3次,讲座或全体培训1-2次,公开课2-3次;

(2)结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组织规模较大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辩论赛、读书报告会等)。

与院团委共同合作指导和组织经管学院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定期进行管理沙龙或竞赛活动,有组织、有主题、有意识的开展学生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能训练,并把该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一并考核。

(3)送出3-4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派7-8人次教师出去参加有关培训及学术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集体参观《管理学原理》国家精品课学校,取经学习。

(4)通过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助推课程建设水平与质量。

积极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和科研项目,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年人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3篇,课程组年均申报并获得省(厅)级以上教学、科研3-4项。

(5)升级本课程的教学网络资源平台。

上传更多的管理视频和经典管理小故事资料,形成以故事或情景为主题的片段性和完整性视频库;将试题库建成网络考试系统,使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在线自测,进行自我学习检查和反馈,与在线交流功能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收集、整理管理案例,特别是本土企业管理案例,并尝试自编教学案例,形成针对性强、内容更加丰富的管理学案例库;

3.提档升级阶段:

2012.2-2013.6

总结第一、二阶段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有关硬件建设,包括习题集、案例库、课件、教案等建设,同时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提炼和总结并推广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每年争取发表2-3篇教改论文,编写适合我校特点的辅助教材。

并积极筹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四、课程组已取得的成果及条件保证

(一)已取得成果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我院开设最早课程之一,经过接近两代人的努力和十几年的建设,尤其是自2008年成为校优秀课程以来,课程组做出了许多探索性尝试,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良好的建设成果。

(1)根据社会需要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与创新

我们一直选用获国家教委一等奖的教材,但又不拘泥于现有的教学内容。

通过修改教学大纲,我们在内容上有两大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