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3896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5页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1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建筑材料(A)》上机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

6.孔隙按其连通性可以分为(A)

A.连通孔、封闭孔、半连通孔B.粗大孔、毛细孔、极细微孔

C.连通孔、粗大孔、毛细孔D.连通孔、毛细孔、封闭孔

7.孔隙按其直径的大小可分为(B)

A.连通孔、封闭孔、半连通孔B.粗大孔、毛细孔、极细徽孔

C.连通孔、粗大孔、毛细孔D.连通孔、毛细孔、封翅孔

8.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A)

A.孔隙率B.空隙率C.填充率D.密实度

9.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B)

知识点3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材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指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团组成形状各异的现象。

2.材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指分子团组成形式相同,但元素组成各异的现象。

3.材料的徽观结构主要是指材料在原子、离子、分子层次上的组成形式。

4.晶体的徽观结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徽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

5.玻璃体徽观结构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

6.胶体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徽观结构形式,通常是由极细微的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液体中所形成。

7.胶体的徽观结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

8.晶体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徽观结构形式.通常是由极细微的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液体中所形成。

9.胶体与晶体、玻璃体最大的不同点是可呈分散相和网状结构两种结构形式,分别称为溶胶和凝胶。

知识点4

1.材料的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满的程度称为(D)

A.密度B.表观密度C.堆积密度D.密实度

2.粉状、颗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最称为(C)。

A.密度B.表观密度C.堆积密度D.密实度

3.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B)。

A.密度B.体积密度C.堆积密度D.密实度

4.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童称为(A)

A.密度B.表观密度C.堆积密度D.密实度

5.材料的密实体积V,自然体积V0及堆积体积V1三者的大小

关系是(C)。

A.V0≥V1≥VB.V≥V1≥V0C.V1≥V0≥VD.V≥V0≥V1

6.材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相同,说明该材料不含有(B)

A.开口孔隙B.闭口孔隙C.开口空隙D.闭口空隙

7.材料的孔隙状态应属于材料的(A)

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力学性质D.耐久性

8.材料的密度应属于材料的(A)

9.材料的化学组成通常分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分别是(B)。

A.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C.构造和结构D.孔隙性和密度

知识点5

I.我国相关规范把材料按耐燃性分为非燃烧材料、难燃烧材料和可燃烧材料。

2.一般情况下,大试件的强度往往大于小试件的强度。

3.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越快,所测强度值越低。

4.钢材的耐久性,主要决定于其抗锈蚀性,而沥青的耐久性则主要取决于其大气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

5.磨损率越大,材料的耐磨性越差。

6.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是抗压强度远小于抗拉强度,破坏时的极限应变值极大。

7.塑性是指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时,材料发生无先兆的突然破坏.且破坏时无明显变形的性质。

8.一般来说,材料的亲水性越强,孔隙率越小.连通的毛细孔隙越多,其吸水率越小。

9.毛细孔主要影响材料的密度、强度等性能;

粗大孔主要影响材料的吸水性、抗冻性等性能。

知识点6

1.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达到饱和的能力指的是(A)

A.吸水性B.抗渗性C.抗冻性D.耐水性

2.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抵抗多次冻融循环,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指的是(C)

A,吸水性B.抗渗性C.抗冻性D.耐水性

3.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指的是(B)

A,吸水性B.抗渗性C.抗冻性D.耐水性

4.材料在长期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指的是(D)

A.吸水性B.抗渗性C.抗冻性D.耐水性。

5.在I00g含水率为4%的湿砂中,其中水的质量为(D)

A.3.0gB.4.0gC.3.35gD.3.85g。

6.质量为M的湿砂,吸水率为W,其中砂的质量为(A)。

A.B.C.M-D.MW。

7.质量为M的湿砂,吸水率为W,其中水的质量为(C)。

8.材料的厚度加大则材料的吸水率(C)

A.加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9.增加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孔隙率、该砌块的吸水率(A)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知识点7

1.下列各指标中,表示材料传导热量能力的指标是(A)

A.导热性B.耐燃性C.比热容D.耐火性

2.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C)。

A.导热性B.耐燃性C.热容D.耐火性

3.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称为(D)

A.导热性B.耐燃性C.热容D.耐火性

4.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可否燃烧的性质称为(B)

A.导热性B.耐燃性C.热容D.耐火性

5.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B)

A.耐磨性B.强度C.硬度D.韧性

6.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B)。

A.耐磨性B.强度C.硬度D.韧性

7.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称为(A)

A.耐磨性B.强度C.硬度D.韧性

8.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D).

9.下列各种材料导热系数最大的是(A)

A.钢材B.木材C.塑料D.混凝土

知识点8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石材具有不燃、耐水、耐压、耐久的特点,可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墙体、梁柱等。

2.石材本身存在着重量大、抗拉和抗弯强度小、连接困难等缺点。

3.矿物是由各种不同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固态岩石的集合体。

4.岩石是在地壳中受不同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5.石材用于建筑工程可分为砌筑和装饰两方面。

6.由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叫单矿岩。

7.岩石是由各种不同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固态矿物集合传。

8.建筑上常用的岩石有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石灰岩、砂岩、大理岩和石英岩等。

9.砌筑用石材主要为板材,.装饰用石材主要毛石和料石。

知识点9

1、由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或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A)。

A.岩浆岩B.变质岩C.石灰岩D.沉积岩

2.由岩石风化后再经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D)

A.岩浆岩B.变质岩C.石灰岩D.沉积岩

3.岩石在温度、压力作用或化学作用下变质再结晶而成的新岩石称为(B)

4.下列关于岩石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岩石的硬度大B.岩石的耐磨性和抗刻化性也好

C.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非常高D.岩石磨光后有良好的镜面效果

5.下列关于岩石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碱性矿物为主的岩石耐酸性能极差

B.岩石的结构与构造特征对石材的抗压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C.岩石的抗压强度约为抗拉强度的1/10—1/20

D.岩石是典型的脆性材料

6.毛石是依据其平整程度分为(C)

A.毛料石和毛条石B.条石和块石C.乱毛石和平毛石D.卵石和料石

7.料石按其加工后的外形规则程度分为(B)

A.乱毛石、毛料石、粗料石和半细料石B.毛料石、粗料石、半细料石和细料石

C.毛料石、平料石、半粗料石和粗料石D.平料石、乱料石、半细料石和细料石

8.通常情况下叠加砌面凹人深度最小的料石为(D)

A.毛料石B.粗料石C.半细料石D.细料石

9.由爆破直接获得的石块称为(C)

A.料石B.条石C.毛石D.卵石

知识点10

1.建筑装饰工程上所指的花岗石是指以花岗岩为代表的一类装饰石材。

2.从外观特征看,花岗石常呈整体均粒状结构,称为花岗结构。

3.花岗石构造致密、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极低、质地坚硬、耐磨,属碱性硬石材。

4.花岗石所含石英在高温下会发生晶变,体积膨胀而开裂,因此非常耐火。

5.天然石材中的放射性是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

6.花岗石板材主要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或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装饰工程。

7.绝大多数大理石板材只宜用于室外。

8.天然大理石易加工、开光性好,常被制成抛光板材,其色调富、材质细腻、极富装饰性。

9.大理石质地较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吸水率低、质地较软,属酸性中硬石材。

知识点11

1.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A)

A.氧化钙B.碳酸钙C.碳酸镁A.氢氧化钙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B)

A.氧化钙B.碳酸钙C.碳酸镁A.氢氧化钙

3、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D)

A.氧化钙B.碳酸钙C.碳酸镁A.氢氧化钙

4.过火石灰产生的原因是(B)

A.煅烧温度过低、煅烧时间过长B.煅烧温度过高、煅烧时间过长

C.煅烧温度过高、煅烧时间过短D.煅烧温度过低、煅烧时间过短

5.生石灰加水之后水化成熟石灰的过程称为(C)

A.石灰的硬化B.过火煅烧C.石灰的熟化D.石灰的碳化

6:

石灰在使用前一般要进行陈伏,这是为了(C)。

A.有利于结晶B.蒸发多余水分C.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D.降低发热量

7.石灰浆的硬化包括干燥硬化、结晶硬化、碳酸化硬化,其中,对硬度增长其主导作用的是(B)

A.干燥硬化B.结晶硬化C.碳酸化硬化D.以上都不是。

8.建筑石膏的主要成份是(B)

A.碳酸钙B.硫酸钙C.碳酸钠D.硫酸钠

9:

石灰浆体从空气中吸收CO2气体,形成不溶解于水的碳酸钙的过程称为〔D〕

A.石灰的硬化B.过火煅烧C.石灰的熟化D.石灰的碳化

知识点12

1.根据硬化的条件不同分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两类。

2.气硬性胶凝材料是指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保持和发展强度的胶凝材料。

3.生石灰具有强烈的消解能力,水化时需要吸收非常大热量。

4.生石灰熟化的方法有淋灰法和化灰法。

5.石灰浆的硬化过程,一方面必须有水分存在,另一方面又放出较多的水.这将不利于干燥和结晶硬化。

6.生产石灰的过程就是煅烧石灰石,使其分解为熟石灰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7.水硬性胶凝材料是指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更能在水中凝结、硬化,保持和发展强度的胶凝材料。

8.水硬性胶凝材料是指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保持和发展强度的胶凝材料。

9.根据生石灰中氧化镁含量的不同,生石灰分为钙质生石灰和镁质生石灰。

知识点13

1.石灰浆不宜单独使用,主要是因为硬化时(C)。

A.吸水性大、体积收缩大气B.需水量大.硬化速度慢

C.硬化速度慢,体积收缩大D.体积膨胀大

2.下列各组胶凝材料均是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是(A)。

A.石灰、石膏、水玻璃B.石灰、水泥、水玻璃

C.石膏、水泥、水玻璃D.石灰、水泥、石膏

3.下列关于石灰性质和应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凝结硬化慢、强度低B.生石灰吸湿性强,保水性好,可用作干燥剂

C.石灰收缩性大,可单独用来制作建筑构件及制品

D.石灰是碱性材料,与酸性物质接触时,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4.下列关于石灰应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可用来粉刷墙壁和配制石灰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

B.熟石灰粉可用来配制灰土和三合土

C.生石灰要在潮湿坏境中储存和保管

D.磨细生石灰粉最好是随产随用

5.下列关于石灰应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将石灰膏稀释成石灰乳多用于外墙涂刷

B.以石灰膏为胶凝材料,掺入砂和水拌合后,可制成石灰砂浆

C.在水泥砂浆中掺入石灰膏后,可制成水泥混合砂浆,在建筑工程中用量都很大

D.常用的三七灰土和四六灰土,分别表示熟石灰和砂土体积比例为三比七和四比六

6.石灰不宜单独用来制作建筑构件和制品主要是其(C)

A.强度低B.吸水性能好C.收缩性大D.凝结快

7.生石灰可用来作为干燥剂,主要是其(B)。

A.强度低B.吸湿性强,保水性好C.收缩性大D.凝结快

8.石灰胶凝材料不宜用于潮湿环境及易受水浸泡的部位,主要是其(B)。

A.强度低B.耐水性差C.收缩性大D.凝结快

9.将石灰膏掺入水泥砂浆中,配合成混合砂浆,可克服水泥砂浆容易泌水的缺点,其主要因为石灰(B)

A.强度低B.保水性好C.收缩性大D.凝结快

知识点14

1.建筑石膏凝结硬化时、最主要的特点是(A)

A.体积微膨胀、凝结硬化快B.体积收缩大、放出大量的热

C.放出大量的热、凝结硬化慢D.凝结硬化慢、体积膨胀大、

2.下列关于建筑石膏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耐水性、抗冻性都非常好B.凝固时体积微膨胀C.防六性好D.凝结硬化快

3.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石膏是(A)

A.建筑石膏B.粉刷石膏C.模型石膏D.高强石青

4.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下列关于石膏的性质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凝结硬化慢B.孔隙率高,表观密度小C.保温、吸声性能好D.凝固时体积微膨胀

5.将二水石膏在0.13MPa、124℃的压蒸锅内蒸炼,则生成比β型半水石膏晶体粗大的α型半水石膏,称为(A)。

A.建筑石膏B.粉刷石膏C.模型石膏D.高强石膏

6.建筑石膏的技术要求主要有(D)

A.颜色、密度和强度B.颜色、密度和细度

C.纯度、凝结时间和细度D.细度、凝结时间和强度

7.水玻璃俗称(B)

A.钠水玻璃B.泡花碱C.钢化玻璃D.建筑石膏

8.水玻璃溶液是气硬性胶凝材料,在空气中,它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B)

A..泡花碱B.硅胶C.碳酸钠D.碳酸钙

9.硬化后的水玻璃,其主要成份为Si02,所以其具有非常好的(D)。

A.收缩性B.保水性C.吸水性D.耐酸性

知识点15

1.建筑石膏强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长期存放。

2.建筑装饰工程中常用的石膏品种有建筑石膏、模型石膏、高强石膏和粉刷石膏。

3.建筑石膏呈乌黑色粉末状,密度约为2.6-2.?

5g/cm2,堆积密度为800-1100kg/m3。

4.建筑石膏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很短,加水后6min即可舞结,终凝不超过30min。

5.建筑石膏与适量的水混合后,起初形成均匀的石膏浆体,但紧接着石膏浆体失去塑性,成为坚硬的固体。

6.石膏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其晶体粒子间的结合力会增强,直至固化,因此既耐水又抗冻。

7.建筑石膏长时间经受高温,二水石膏会脱水分解形成无水硫酸钙,强度得以增强,因此既耐热又耐火。

8.以水玻璃涂刷石材表面,可提高其抗风化能力,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9.水玻璃混凝土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酸和耐热性能好,整体性强,材料来源广泛,施工方便成本低及使用效果好等特点。

10.建筑材料生产和选用时,仅需参照产品标准,无需参照工程建设标准(×

)。

知识点16

1.素有“建筑工业的粮食”之称的建筑材料指的是(B)

A.石灰B.水泥C.石膏D.水玻璃

2.下列各类水泥,用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是(A)

A.硅酸盐水泥B.铝酸盐水泥C.硫铝酸盐水泥D.铁铝酸盐水泥.

3.用来表示硅酸盐水泥细度的指标是(B)

A.水泥颗粒粒径B.比表面积C.筛余百分率D.细度模数

4.水泥细度指的是(B)

A.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B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

C.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

D.水泥胶砂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5.水泥体积安定性指的是(C)。

A.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

B.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

D.水泥胶砂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6.不溶物指的是(B)

A.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

B.水泥经酸和碱处理后,不能被溶解的残余物

C.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

D.水泥胶砂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7.水泥的烧失量指的是(D)。

A.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

B.水泥经酸和碱处理后,不能被溶解的残余物

D.水泥经高温灼烧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

8.水泥的水化热指的是(B)

B.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D.水泥经高温灼烧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

9.通常水泥越细,则其(A)

A.凝结硬化越快,早期强度越高,收缩也增大

B.凝结硬化越快,收缩性约小,活性越大

C.凝结硬化越慢,早期强度越低,活性越低

D凝结硬化越慢。

早期强度越高。

收缩性越大

知识点17

l.硅酸盐系列水泥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一定量的混合材料和适童石膏共同磨细制成。

2.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可将水泥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三大类。

3.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玻璃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

4.通用硅酸盐水泥是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5.改变熟料矿物成分之间的比例,水泥的性质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6.水泥品种繁多,按细度的不同,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等系列。

7.水泥中各熟料矿物的含量,决定着水泥某一方面的性能。

8.为调整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通常在生产的最后阶段还要加人石膏。

9.提高硅酸三钙的相对含量,就可以制得高强水泥和早强水泥。

知识点18

1.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可塑性状态发展到固体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A)

A.凝结时间B.固结时间C.水化时间D.塑化时间

2.从水泥加水拌和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称为(A)

A.初凝时间B.终凝时间c.水化时间D.塑化时间

3.从水泥加水拌和时起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具有强度的时间称为(B)

4.为了满足足够的时间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运输、浇注和振捣,要求水泥的(A)

5.为了使混凝土尽快硬化,产生强度,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