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20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docx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共19页word资料

地质罗盘的使用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地质罗盘用途广泛,借助它可以确定方位、测量地形坡度、测量各种面状要素(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线状要素(如褶皱枢纽、线理、断层擦痕等)的产状等,以确定各种构造面和构造线的空间位置,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备工具。

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认识地质罗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大同小异,主要功能也都相同。

其结构如图1所示。

磁针——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

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S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刻度环---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

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一记,连续刻至360°,0°和180°分别为N和S,90°和270°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角度刻度环----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指数。

      

    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二、罗盘方位与校正

方位是指在水平面内,一点(未知点)在另一点(已知点)的方向。

方位规定正北方向为0°,正东方向为90°,正南方向为180°,正西方向为270°,在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为360°。

如方位角为60°,即为北东方向,通常可直接写为360°。

若方位角为210°,即为南西方向,可直接写为210°。

有时也用象限角表示,即用北、南两个基准,分为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四个象限。

若方位角为60°,用象限角表示为N60°E;若方位角为210°,用象限角表示为S210°W。

欲知此方位,必须有一个参照点或参照方向,也即基准点或基准方向。

方位角是在水平面内测出由已知点向未知点的连线方向与基准方向的夹角,如图2所示。

图2磁偏角及其校正示意图

基准方位有两种:

一种是真北方向,即地北极方向,也叫真子午线方向;另一种是磁北方向,即地球的磁北极方向,也叫磁子午线方向。

地球的南北极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并不重合。

出于通常习惯和方便使用考虑,基准方位一般采用真北方向。

罗盘出厂时,其0°刻度一般在长照准合页的方向。

而罗盘的指针为磁针,其总是指向磁南北方向而保持不动。

当将罗盘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方位角的计量方向一致),磁针却相对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必须将罗盘刻度环刻划数值按逆时针方向标记。

一般情况下,地球上的某点的磁子午线并不与真子午线重合,磁北方向偏离真北方向的角度叫做磁偏角,一般以i表示。

如果磁北方向在真北方向以东,叫做东偏,规定为正角;如果磁北方向在真北方向以西叫做西偏,规定为负角,见图2。

当罗盘长照准合页指向磁北方向时,磁针指向0°,这时罗盘测量的是磁方位角。

当罗盘长照准合页指向真北方向时,磁针仍指向磁南北方向并不指向0°,罗盘测量的仍是磁方位角,必须利用关系式:

α=αm±i(α为真方位角,αm为磁方位角,i为磁偏角)进行换算,才能得到真北的0°方位角。

以此类推,其他方位的测量也要经过如此换算。

因此若要快速获得真方位角,必须进行罗盘校正。

罗盘校正的方法是东偏多少度,则将刻度环顺时针旋转多少度;西偏多少度,则将刻度环逆时针旋转多少度。

若东偏5°,则将5°刻划线调至对准罗盘北端标记线即可,见图3红线所示。

校正前,0°位于照准点或长照准中心合页中心线的位置;校正后,0°已调离照准点或长照准中心合页中心线的位置。

如北京地区西偏5°50′,则将355°10′刻划线调至对准北端标记线即可。

经校正后磁偏角的罗盘可直接用于测量方位角。

图3罗盘校正后

三、地质罗盘用途

1.测量方位角

对于观测者而言,方位有两个,一是观测点(未知点)相对于某一点(已知点)的方位,另一个是某一点(未知点)相对于观测者点(已知点)的方位,二者相差180°。

当被测目标高于观测者时,观测者可将长照准合页指向目标,并略向上抬起,保持罗盘底盘水平(圆水准居中),将反光镜向上抬起,使目标通过长照准合页中线投影到反光镜中线上,如图4上图所示。

图4测量方位示意图

磁北针所指的刻度总是长照准合页所指的方位,这时应为目标点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磁南针所指的刻度总是反光镜所指的方位,这时应为观测者相对于目标点的方位。

当被测目标低于观测者时,观测者可将长照准合页指向自己,并略向上抬起,保持罗盘水平,将反光镜抬起,使观察者在反光镜内亦可看到刻度环。

从短照准合页的中孔,通过椭圆孔,看到远方目标的方位,如图4下图所示,这时磁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观测者相对于目标点的方位,磁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目标点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

2.测量面状要素产状

图5面状要素的产状三要素

面状要素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表示,如图5。

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择一代表性的面,将罗盘长边(即侧边)平行于走向线并紧贴于面上,并使罗盘水平,此时南北针两端的指数都为走向方位角,如图6所示。

测量要点:

将罗盘侧边紧贴于待测面上;保持罗盘底座水平;此时罗盘磁北针和磁南针指数均是待测面走向。

图6测量倾斜面走向示意图

测量倾向时,可将罗盘盖(带反光镜一侧)紧贴于待测面上,并使罗盘水平,如图7所示,长照准合页即指向岩层倾向的方向,这时罗盘的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待测面的倾向。

个别情况下,罗盘在待测面底面测量时,反光镜一侧指向倾向方向,此时磁南针所示的刻度为待测面的倾向。

图7测量倾斜面倾向示意图

测量要点:

将罗盘反光镜边紧贴于待测面上;保持罗盘底座水平;此时罗盘磁北针指数是待测面倾向。

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于真倾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并紧贴于待测面上,保持罗盘直立,转动长水准使水泡居中,此时倾斜刻度盘上的读数(锐角)即为倾角,见图8。

图8测量倾斜面倾角示意图

测量要点:

将罗盘侧面紧贴于待测面上,长水准朝下;使罗盘底座直立,即平行于真倾斜线;转动长水准使其水泡居中;此时角度刻度盘上的刻度即为倾角。

3.测量线状要素产状

线状要素的产状是用倾伏向和倾伏角或侧伏向和侧伏角来表示,见图9。

线状要素的倾伏向市指在通过该线状构造的铅直平面内,指示该线状要素向下倾斜的水平投影方向。

线状构造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倾伏角。

线状要素的侧伏向是指线状要素与其所在的平面内的走向线夹角较小的一侧平面的走向方向。

侧伏角是指线状要素与其所在平面走向线间较小的夹角(锐角)。

图9线状要素产状要素

线状要素的倾伏向和倾伏角要在铅直面内测量。

实测方法是借助野外记录本,将记录本的一长边紧贴于线状构造上,然后使记录本直立。

测量倾伏向时,将罗盘侧面(长边)紧贴于记录本的一侧面上,并使罗盘水平,当长照准合页指向线状构造的倾伏向时,磁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倾伏向,见图10,测量要点如下:

将野外记录薄一边紧贴于被测线状要素上;保持野外记录薄直立,将罗盘一侧紧贴于野外记录薄上并保持罗盘底座水平;若长照准合页指向倾伏向一侧,则罗盘磁北针指数即为倾伏向。

若反光镜指向倾伏向一侧,则罗盘磁南针指数为倾伏向。

测量倾伏角是,将罗盘侧面(长边)紧贴于记录本的上边,并使罗盘直立,转动长水准,并使水泡居中,此时角度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伏角,见图11,测量要点如下:

将野外记录薄一边紧贴于被测线状要素上;保持野外记录薄直立,将罗盘一侧紧贴于野外记录薄侧面上,长水准在下方,并保持罗盘底座直立;转动长水准,使其水泡居中,读取角度刻度盘上的刻度,即为倾伏角。

图10测量倾伏向示意图

图11测量倾伏角示意图

4.测量坡度角

观测者手持罗盘,并使底盘处于直立状态,打开长照准合页,使其与底盘平行,并使短照准合页与其垂直,转动反光镜,使其与底盘大致呈45°夹角,在远处选一高度与观测和眼睛高度基本一致的目标,通过短照准合页,再穿过椭圆孔观测目标,同时转动长水准使水泡居中(在反光镜中观察)。

此时,长水准所指的角度刻度盘上的角度即为坡度较,见图12。

测量要点:

保持罗盘底座直立;通过长照准合页上的小孔和罗盘反光镜上的椭圆孔观察远方目标;转动长水准使其水泡居中;读取角度刻度盘上的刻度,即为坡角。

图12测量斜面坡角示意图

四、使用地质罗盘注意事项

1.使用和保管地质罗盘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其与铁制品接触,以免磁针失去磁性;不能受潮,以防磁针或顶针生锈不能灵活转动;用完后要锁定磁针固定器,以防磁针自由转动磨损顶针。

2.在测量方位时,无论长照准合页指向何方,如果要测长照准合页所指的方向,就读磁北针所指刻度;如果要测反光镜一侧所指的方向,就要读磁南针所指的刻度。

3.在测量方位、走向、倾向、倾角和倾伏向时,一定要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水泡居中),这样磁针才能自由摆动。

4.在测量坡度较、倾角和倾伏角时,务必要保持罗盘直立,长水准器水泡居中,这样测量的角度才比较准确。

5.当面状要素凸凹不平或线状要素曲折不直时,要设法取其整体真正的方位,而不要受局部所干扰,这时记录本是常用的借助工具。

地形图的使用

地形图是按一定比例,将地形起伏状态、水系、交通网、居民点及地形、地物的分布位置,以规定的符号标在平面上的一种图件。

地形的起伏形态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的,即是按照选定的比例,以等高间距高度的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的垂直投影所得的等高曲线来表示。

等高线是封闭曲线。

两条等高线的间距是随地形的坡度而变化的,坡度越陡,线距越小;坡度越缓,线距越大。

一、地形图的类型

地形图一般按比例尺大小分为如下几类:

1.大比例尺地形图:

包括1:

5000、1:

2000及1:

1000等几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1:

5000比例尺地形图常用于各种工程勘察、规划的初步设计和方案的比较,也用于土地整理和灌溉网的计划、地质勘探成果的填绘和矿藏量的计算等。

1:

2000和1:

1000比例尺地形图,主要供各种工程建设的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及工业企业的详细规划之用。

需要在图纸上确定主要建筑物、运输线路及工程管线的位置,有时还用来拟定施工测量的控制网,因而范围比初步设计阶段要小,而详细程度和精度要求较高。

2.中比例尺地形图:

包括1:

50000和1:

10000等几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主要用于地质普查填图、详查、水文工程的水源勘测等。

3.小比例尺地形图:

包括1:

100000及更小比例尺的地形图。

主要用于地质路线普查和区域地质测量等。

二、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地形图分幅的方法有正方形法和梯形法。

一般大比例尺地形图多采用正方形法,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采用梯形法。

各种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地形图的图幅是百万分之一的图幅为基础的。

百万分之一的图幅大小和编号国际统一规定。

百万分之一地形图的分幅是从地球赤道(纬度0)起,分别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4°为一横行,依次以字母A,B,C,D,…,V表示;由经度180°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纵列,依次用数字1,2,3,…,60表示。

如图1所示为东半球北纬1:

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和编号。

每幅图的编号,先写出横行的代号,后面写出纵列的代号。

如北京某处的纬度为北纬39°56’,经度为东经116°22’,其所在的1:

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幅号是J-50或10-50。

图1百万分之一图幅及编号

再继续细分时,过去和现在采用的方法不一样,考虑到现在两种分幅方法的地形图均在使用,因此将两种方法均作以介绍。

1.过去采用的分幅方法

过去百万分之一的图幅按照国际统一规定编号,其他比例的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由我国自行规定。

百万分之一的图幅可分别分成4幅五十万分之一、36幅二十万分之一的图幅和144幅十万分之一的图幅。

其分幅和编号的准则见图2和表1。

表11:

1000000~1:

100000图幅分幅及编号一览表

比例尺

图幅范围

编号规则

编号举例

附注

纬度

经度

1:

1000000

横行A-V或1、2…纵列1-60

K-50或11-50

国际规定

1:

500000

百万分之一图幅后加甲、乙、丙丁

K-50-丁

1/4百万幅

1:

200000

40°

五十万分之图幅后加

(1)、

(2)-(36)或百万分之图幅后加

(1)、

(2)-(36)

K-50-丁-(36)或K-50-(36)

1/36百万幅

1:

100000

20°

30°

二十万分之图幅后加1、2、3、…144或百万分之一图幅后加1、2、3、…144

K-50-丁-(36)-144或K-50-(36)-144

1/144百万幅

图21/100万~1/10万地形图分幅及编号

再以十万分之一的图幅为基础,可依次规定五万分之一、二万五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及五千分之一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见图3。

图31/100000~1/5000地形图分幅及编号

2.现在采用的分幅方法

现在普遍采用国际统一的分幅方法。

1:

100万、1:

50万、1:

25万、1:

10万、1:

5万、1:

2.5万、1:

1万和1:

5000八种地形图构成了国家基本地形图的完整系列。

国家基本地形图按统一规定的经差和纬差进行分幅,每幅图的内图廓都有经纬线构成,并均在1:

100万地形图编号的基础上,建立各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编号系统。

分幅和编号的准则见图4和表2。

在图幅编号中,分别以B、C、D、E、F、G、H代表1:

50万至1:

5000的七种比例尺。

在国际1:

100万地形图中对每一种比例尺的图幅进行行和列划分,从北到南数行,从西到东数列,行和列都取三位数字表示。

每一中比例尺的图幅和编号规则是:

在“百万分之一图幅编号”后加“代表比例尺的字母”加“行数”加“列数”。

例如:

在国际1:

100万图幅K50中,第2行第3列的1:

2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为K50C002019。

图4现在采用的地形图分幅及编号

表2国际统一的1:

1000000~1:

5000地形图分幅及编号规则

比例尺

图幅范围

编号规则

编号举例

附注

纬度

经度

1:

1000000

横行A-V或1、2…纵列1-60

K-50

1

1:

500000

百万分之一图幅后加+B+行数+列数(从北到南数行,从西向东数列,下同)

K-50B002019(以最下一行和第二列为例,下同)

2×2

1:

250000

1°30′

百万分之一图幅后加+C+行数+列数

K-50C004002

4×4

1:

100000

20′

30′

百万分之一图幅后加+D+行数+列数

K-50D012019

12×12

1:

50000

10′

15′

百万分之一图幅后加+E+行数+列数

K-50E024002

24×24

1:

25000

5′

7′30″

百万分之一图幅后加+F+行数+列数

K-50FB048002

48×48

1:

10000

5′30″

3′45″

百万分之一图幅后加+G+行数+列数

K-50G096002

96×96

1:

5000

5′15″

1′52.5″

百万分之一图幅后加+H+行数+列数

K-50H192019

192×192

三、地形图应用

1.地形图的定向

在野外使用地形图前,经常需要首先使地形图的方位与实地的地里方位相一致。

一般利用罗盘或特定的地形物来达到使地形图定向的目的。

在地形图中,图廓纵边一般是真子午线方向,同时图中一般亦给定了磁子午线方向及磁偏角、坐标网格和子午线收敛角。

子午线收敛角时坐标纵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

坐标网格为正方形,一般大小为2cm×2cm,又称方里网。

在地形图定向时,首先打开已作磁偏角校正的罗盘,并置于平放的地形图上,将罗盘的长边平行于代表真子午线的方向,使罗盘及地形图水平;然后将罗盘和地形图一起转动,至磁北针指向罗盘的0°位置为止,此时地形图定向以告结束,见图5。

可目估对照图与实际地形地物之间方位进行检查。

定向步骤:

保持地形图水平,大致使地形图上端朝向北;将罗盘展开,平放于地形图上,使用其一边与地形图的一侧边界重合,长照准合页指向地形图北的方向;将地形图和罗盘一起转动,使磁针北针指向0°,此时地形图定向完毕。

图5地形图的定向

2.在地形图上定地质点

野外工作,无论是线路地质调查、地质测量,还是矿产调查等工作,都需要在地形图上确定各种性质地质点的位置,一般称作定地质点。

有时经常要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确定地形地物在地形图上所标定的位置,也需要定点。

在地形图上定地质点时,除要求地质现象观察准确无误外,还要求将欲定点的实际位置准确地填绘在地形图上。

这就要求熟练地判断地形图上所标绘的地形地物符号,将一张平面的地形图看成是山峦起伏、沟谷交错的生动画面,这样在图上才能准确地判断各种地形单元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一般是直接观察周围地形地物的分步特征,与图面地形相对照,来确定欲定点在图上的位置。

也可以用已知的地形地物进行后方交汇,从而确定我们自己所在的位置并将其定在图上。

但是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大比例尺地质测量时,必须用经纬仪将地质点定在地质图上,并在实际位置上钉上木桩作为标记。

如果所用地形图比较准确,利用周围地物、地形定点,既准确又方便。

例如在道路交叉、公路、河流拐弯、村庄、房屋、桥梁、水坝等明显特征地物附近定地质点时,首先将地形图定向,将实际地物与地形图上的标记一一对应。

目估地质点与地物之间的距离,就可方便而准确地定出地质点在图上的位置。

当周围的地形特征不太明显又无明显地物可参照时,可用后方交汇法,见图6,来确定我们所在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

首先要确定实地较明显的2至3个目标,而且在地形图上能够准确找到,作为已知点。

两个已知点与我们所在的点连线最好近于直交。

用罗盘准确测定我们所在点对应于两个已知点的方位,然后用量角器在图上画出方位线,二线之交点应该是我们所在的点。

最后用第三个已知目标点进行检查。

三条方位线应交于同一点上,如果不交于一点,便出现误差三角形,三角形过大就超出了误差范围。

图6后方交会法

定点原则:

选择2~3个目标明显,且在地形图上能够准确找到的已知方位的点;目标不能距观察者太远;两目标与观察者的连线交角应大于30°,以60°~120°为最佳;有条件的话选择第三点进行校正。

四、注意事项

利用后方交汇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已知点在图上的位置必须准确认定,点位明确,最好是三角点、有标高的山峰等。

2.所选的明显目标不要相距太远,否则测量方位的误差影响就会很大。

罗盘事先要做磁偏角校正或者读数中校正。

3.选择三点交汇,其间夹角最好不小于30°。

4.方位角最好多测几次取其平均值。

在图上画方位线时要准确,铅笔要稍硬、削细,画的要轻。

5.后方交汇法出现误差的因素比较多,即使使用该法定点,最好还需利用周围地形进行校正。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使用

一、GPS简介

GlobalPositionSystem,简称(GPS),它是美国研制的导航、授时和定位系统。

它由空中卫星、地面跟踪监测站、地面卫星数据注入站、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和数据通讯网络等部分组成。

用户只需购买GPS接收机,就可享受免费的导航、授时和定位服务。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现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测绘、安全防范、军事、电力、通讯、城市管理等部门。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二、使用指南

GPS作为野外定位的最佳工具,在户外运动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在我来谈一些GPS使用办法和经验。

首先大家要弄清使用GPS时常碰到的一些术语:

1.坐标(coordinate)

有2维、3维两种坐标表示,当GPS能够收到4颗及以上卫星的信号时,它能计算出本地的3微坐标:

经度、纬度、高度,若只能收到3颗卫星的信号,它只能计算出2维坐标:

精度和纬度,这时它可能还会显示高度数据,但这数据是无效的。

大部分GPS不仅能以经/纬度(Lat/Long)的方式,显示坐标,而且还可以用UTM(UniversalTransverseMercator)等坐标系统显示坐标但我们一般还是使用LAT/LONG系统,这主要是由你所使用的地图的坐标系统决定的。

坐标的精度在SelectiveAvailability(美国防部为减小GPS精确度而实施的一种措施)打开时,GPS的水平精度在100-50米之间,视接受到卫星信号的多少和强弱而定,若根据GPS的指示,说你已经到达,那么四周看看,应该在大约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内发现你的目标的。

在SA关闭时(目前是很少见的,但美政府计划将来取消SA),精度能达到15米左右。

高度的精确性由于系统结构的原因,更差些。

经纬度的显示方式一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般有"hddd.ddddd","hddd*mm.mmm"","hddd*mm"ss.s"""(其中的“*”代表“度”,以下同)地球子午线长是39940.67公里,纬度改变一度合110.94公里,一分合1.849公里,一秒合30.8米,赤道圈是40075.36公里,北京地区在北纬40度左右,纬度圈长为40075*sin(90-40),此地经度一度合276公里,一分合1.42公里一秒合23.69米,你可以选定某个显示方式,并把各位数字改变一对应地面移动多少米记住,这样能在经纬度和实际里程间建立个大概的对应。

大部分GPS都有计算两点距离的功能,可给出两个坐标间的精确距离。

高度的显示会有英制和公制两种方式,进GPS的SETUP页面,设置成公制,这样在其他象速度、距离等的显示也都会成公制的了。

2.路标(LandmarkorWaypoint)

GPS内存中保存的一个点的坐标值。

在有GPS信号时,按一下"MARK"键,就会把当前点记成一个路标,它有个默认的一般是像"LMK04"之类的名字,你可以修改成一个易认的名字(字母用上下箭头输入),还可以给它选定一个图标。

路标是GPS数据核心,它是构成“路线”的基础。

标记路标是GPS主要功能之一,但是你也可以从地图上读出一个地点的坐标,手工或通过计算机接口输入GPS,成为一个路标。

一个路标可以将来用于GOTO功能的目标,也可以选进一条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