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94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Word下载.docx

3.1秒信号发生……………………………………………………………4

……………………………………………………4

3.3译码显示电路…………………………………………………………5

3.4校时电路………………………………………………………………6

四.元件及工具清单………………………………………7

…………………………………………………7

五.有关元件资料……………………………………8

5.1、CD4060计数/分频和振荡器…………………………………………8

5.2、CD4013——双D主从触发器……………………………………8

5.3、CD4081与门………………………………………………9

5.4、CD4029——二/十、加/减、可预制的CMOS计数器………………9

六.故障分析……………………………………………………10

七.心得体会……………………………………………………10

一、设计任务和根本要求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台能显示时、分、秒的数字电子钟,根本要求如下:

1、采用LED显示累计时间“时〞、“分〞、“秒〞。

2、具有校时功能。

二、总体方案

数字电子钟的原理方框图如图5.7.1。

该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等组成。

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

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六十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

“分计数器〞也采用六十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

“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数器,可实现对一天24小时的累计。

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经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七段显示器显示出来。

校时电路是用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的。

          图5.7.1 数字电子钟系统框图

三、单元电路设计

、秒信号发生器

秒信号发生器是数字电子钟的核心局部,它的精度和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通常用晶体振荡器产生的脉冲经过整形、分频获得1HZ的秒脉冲。

常用的典型电路如图5.7.2所示。

CD4060是14位二进制计数器。

它内部有14级二分频器,有两个反相器。

CP1(11脚〕、CP0(10脚)分别为时钟输入、输出端,即内部反相器G1的输入、输出端。

图中R位反应电阻〔10兆欧~100兆欧〕,目的是为CMOS反相器提供偏置,使其工作在放大状态。

C1是频率微调电容,取5/30pF,C2是温度特性校正用电容,一般取20~50pF。

内部反相器G2起整形作用,且提高带负载能力。

石英晶体采用32768HZ晶振,假设要得到1HZ的脉冲,那么需经过15级二分频器完成。

     图5.7.2 秒信号发生器

由于CD4060只能实现14级分频,故必须外加一级分频器,可采用CD4013双D触发器完成。

3.2、秒、分、时计数器设计

 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

小时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

实现这两种模数的计数器采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CD4029。

虽然CD4029没有清零端,但它有“置数〞功能,当“置数〞端PE=1时,接在置数输入端的数据立即被置到计数器输出端上。

所以通过“反应置数法〞可实现任意进制的计数器。

〔1〕60进制计数器

由CD4029构成的60进制计数器如图5.7.3所示。

首先将两片CD4029设置成十进制加法计数器,例如,将“B/D〞接低电平,将“U/D〞接高电平。

将第一片CD4029计数器的进位输出CO连到第二片CD4029计数器的进位输入CI,这样两片计数器最大可实现100进制的计数器。

现要设计一个60进制的计数器,可利用“反应置零〞的方法实现。

由于CD4029属于异步置树,故当计数器输出

      图5.7.3 60进制计数器

“2Q32Q22Q12Q0、1Q3Q2Q1Q0=0110、0000〞时,通过门电路形成一置数脉冲,使计数器归零。

图5.7.3电路,可作为秒、分、计数器。

〔2〕24进制计数器

同理当个位计数状态为“Q3Q2Q1Q0=0100〞,十位计数器状态为“Q3Q2Q1Q0=0010〞时,要求计数器归零。

通过把个位Q2、十位Q1相与后的信号送到个位、十位计数器的置数端PE,使计数器复零,从而构成24进制计数器,如图5.7.4所示。

图5.7.424进制计数器

3.3、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电路的功能是将“秒〞、“分〞、“时〞计数器的输出代码进行翻译,变成相应的数字。

用于驱动LED七段数码管的译码器常用的有。

74LS47是BCD-7段译码器/驱动器,其输出是OC输出且低电平有效,专用于驱动LED七段共阳极显示数码管。

由74LS47和LED七段共阳数码管组成的一位数码显示电路如图5.7.5所示。

假设将“秒〞、“分〞、“时〞计数器的每位输出分别接到相应的七段译码器的输入端,便可进行不同数字的显示。

在译码器输出与数码管的R为限流电阻。

图5.7.5译码显示器

3.4、校时电路

数字钟启动后,每当数字钟显示与实际时间不符时,需要根据标准时间进行校时。

简单有效的校时电路如图5.7.6所示。

校“秒〞时,采用等待校时。

当进行等待校时时,将琴键开关K1按下,此时门电路G1被封锁,秒信号进入不到“秒计数器〞中,

此时暂停秒计时。

当数字钟显示值与标准时间秒数值相同时,立即松开K1,数字钟秒显示与标准时间秒计时同步运行,完成秒校时。

图5.7.6秒、分、时“校时〞电路

校“分〞、“时〞的原理比拟简单,采用加速校时。

例如分校时使用G2、G3、G4三与非门,当进行分校时时,按下琴键开关K2,由于门G3输出高电平,秒脉冲信号直接通过G2、G4门电路被送到分计数器中,使分计数器以秒的节奏快速计数。

当分计数器的显示与标准数值相符时,松开K2即可。

当松开K2时,门电路G2封锁秒脉冲,输出高电平,门电路G4接受来自秒计数器的输出进位信号,使分计数器正常工作。

同理,“时〞校时电路与“分〞校时电路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四、元件及工具清单

4.1元件清单:

集成元件:

CC4029×

6、74LS47×

6、LED共阳显示器×

6、CC4011×

2、

CC4081×

1、CD4060×

1、CD4013×

1

电阻:

360W×

6、1MW×

1、10KW×

4

电容:

100pf×

2

晶体:

32768Hz×

面包板×

4.2工具清单:

镊子、剪刀、剥线钳、尖嘴钳、表线、工具盒。

五、有关元件资料

5.1、CD4060——14级串行二进制计数器/分频器和振荡器

说明:

Q4~Q13——10个输出端

Q13——214分频

Q12——213分频

……

Cr——清零端〔高电平有效〕

5.2、CD4013——双D主从触发器

R

S

D

CP

Qn+1

×

5.3、CD4081与门

5.4、CD4029——二/十、加/减、可预制的CMOS计数器

六、故障分析

〔1〕在检测显示器是否正常示数时,发现秒显示器的个位不亮,猜想为译码器与显示器之间的导线接触不实所致。

用按压法,结果发现个位闪烁。

确定了错误位置。

通过更换导线,解决了这一问题。

〔2〕在接通5V直流电压后,发现时,分,秒均有示数,但不走。

检查电路后发现没有错误。

猜想是脉冲不稳。

将振荡器拔出,重新认真插入,发现显示器正常示数了。

问题解决。

〔3〕在接通实验室15V电源时,发现显示器不亮。

按压各元件,观察是否接实时发现,某个74SL147元件发烫,将其他74LS147元件换到该地方时,发现示数正常。

所以,分析是该元件已损坏。

更换新的74LS147之后,发现示数正常。

问题得到解决。

七、心得体会

在这次数字钟设计过程中,使我在学习课本内容之后,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更进一步地熟悉了芯片的结构及掌握了各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其具体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对电子钟的设计,组装与调试方法。

熟悉了CMOS系列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

在数字钟实验设计当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有三个:

一是电路的总体设计问题;

二是电路的连线问题;

三是电路的调试问题。

我们应按照顺序依次进行,而不能颠倒而做。

在工作时,应先画出连线图和系统图,然后再按照连线图进行实物连接。

在实物连接之前也可以用ew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确定无误后再连接线路,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连线过程中,不仅要使每根导线连接正确,还要保证整体布局的美观,所以,认真研究每根导线,每条路径的走法,至关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要保证导线的横平竖直。

除此之外,我们还总结出,在设计电路的连接图中出错的主要原因都是接线和芯片的接触不良以及接线的错误所引起的。

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方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过失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非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工程。

我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稳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

比方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知道团队的力量。

组内三人共同工作,共同排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使工作量大大减少,错误率也相对降低。

完美的电路是我们合作的见证!

总的来说,电子钟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培养我们对电子设计的兴趣和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是一次很好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例子,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时机多做一些这些课程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