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20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docx

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地表沉降

报告编号:

DCMN-2020006

 

XX隧道

地表沉降监测报告

 

XX省xxxxxxxxxxXX

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五日

特别声明:

1、本报告无监测单位盖章无效;

2、本报告无编写、校核、审批人签字无效;

3、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4、本报告为经监测单位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

5、如对本报告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监测单位书面提出,逾期不予办理。

 

审批:

校核:

编写:

测量:

 

地址:

联系:

邮编:

传真:

XX隧道

地表沉降监测报告

1、工程概况

简要说明该工程地理位置、工程设计规模、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情况,为地表沉降监测工作开展提供资料。

2、监测目的及意义

地表下沉观察断面布置在隧道洞口段,为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和X围而开展的位移量测。

目的是通过量测,判断隧道开挖对洞口边仰坡、浅埋地面是否产生显著影响,分析该影响的X围、程度及其与隧道施工的时空关系,进而判断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施工对地面边仰坡的稳定性、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3、监测依据

(1)《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

(3)《水运工程地基基础试验检测技术规程》JTS237-2017

(4)工程施工相关图纸及技术要求

(5)业主或监理的有关要求与建议等

4、监测实施

4.1监测点布置

地表沉降观测桩均匀布置在隧道洞口横截面上方,共计7个点,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如图4.1.1

图4.1.1地表下沉监测点示意图

4.2监测方法及设备

为提高数据精度,更好的为隧洞施工提供数据依据,合理控制填土速率,此次地表沉降监测采用二等水准观测方法.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表4.2.1。

表4.2.1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m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和或闭合

平地

山地

二等

2

/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L

/

观测仪器采用DNA03高精度电子水准仪与因瓦条码标尺,观测精度优于1mm,往、返测偶数站观测顺序为前-后-后-前,往、返测奇数站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4.3观测频率

目前隧道开挖深度为580m,根据施工技术文件要求,当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倍开挖深度时,3~7天为一个周期,根据前期测量数据的反映,目前洞口地表下沉量小,下沉变化稳定,为此每7天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4.4监测数据分析

4.4.1水准观测数据报表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等级:

二等

观测方向:

BM1-BM1

测自:

BM1

至:

BM1

测段编号:

1

天气:

成像:

清晰

温度:

30

仪器型号:

DNA03

仪器编号:

标尺编号:

c1

c2

日期:

2020/6/25

测站

视准点

视距读数

标尺读数

读数差(mm)

测站高差(m)

累计高差(m)

后视

后距1

后距2

后尺中丝1

后尺中丝2

前视

前距1

前距2

前尺中丝1

前尺中丝2

视距差(m)

累积差(m)

高差1(m)

高差2(m)

1

BM1

11.3

11.3

0.72056

0.72056

0.00

0.00000

A1

10.8

10.8

0.76347

0.76347

0.00

-0.04291

-0.04291

0.4

0.4

-0.04291

-0.04291

2

A1

13.5

13.5

0.80913

0.80914

-0.01

A2

13.8

13.7

0.83072

0.83072

0.00

-0.02159

-0.06450

-0.3

0.1

-0.02159

-0.02158

3

A2

11.4

11.4

0.66221

0.66220

0.08

A3

10.6

10.6

0.66299

0.66299

0.03

-0.00079

-0.06529

0.8

1.0

-0.00078

-0.00079

4

A3

6.2

6.2

0.70493

0.70494

-0.01

A4

7.0

7.0

0.71153

0.71154

-0.01

-0.00660

-0.07189

-0.8

0.1

-0.0066

-0.0066

5

A4

9.0

9.0

1.55748

1.55746

0.02

1

9.9

9.9

0.52560

0.52563

-0.03

1.03186

0.95997

-0.9

-0.8

1.03188

1.03183

6

1

5.4

5.4

0.57783

0.57782

0.01

2

4.2

4.2

0.56658

0.56655

0.03

0.01126

0.97123

1.2

0.4

0.01125

0.01127

7

2

6.1

6.1

0.47122

0.47121

0.01

A5

6.3

6.3

1.40783

1.40781

0.02

-0.93661

0.03462

-0.2

0.2

-0.93661

-0.9366

8

A5

9.5

9.5

0.76766

0.76766

0.00

A6

9.3

9.3

1.50475

1.50478

-0.03

-0.73711

-0.70249

0.3

0.5

-0.73709

-0.73712

9

A6

2.7

2.7

1.96668

1.96673

-0.05

A7

3.0

3.0

0.64666

0.64666

0.00

1.32005

0.61756

1.8

1.8

0.33591

0.33598

10

A7

9.6

9.6

0.64502

0.64503

-0.01

A8

9.4

9.4

0.61269

0.61269

0.00

0.03234

0.64990

0.2

2.0

0.03233

0.03234

11

A8

16.6

16.6

0.67992

0.67991

0.01

A9

16.3

16.3

1.06303

1.06299

0.04

-0.38310

0.26680

0.3

2.3

-0.38311

-0.38308

12

A9

23.2

23.2

0.85424

0.85423

0.01

3

24.0

24.0

0.93733

0.93718

0.15

-0.08302

0.18378

-0.8

1.5

-0.08309

-0.08295

13

3

9.5

9.5

0.94531

0.94532

-0.01

4

10.3

10.3

1.48143

1.48143

0.00

-0.53612

-0.35234

-0.8

0.7

-0.53612

-0.53611

14

4

18.2

18.2

0.85351

0.85369

-0.18

BM1

18.9

18.9

0.50366

0.50384

-0.18

0.34985

-0.00249

-0.6

0.1

0.34985

0.34985

测段计算

测段起点

BM1

测段终点

BM1

累计视距差

-0.04

m

累计前距

305.8046

km

测段高差

-0.0025

m

累计后距

305.8486

km

测段距离

0.2467

km

观测:

记录:

检核:

4.4.2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XX隧道地表沉降点A1~A9沉降量(mm)

测次

日期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第01次

2020/5/9

0

0

0

0

0

0

0

0

0

第02次

2020/6/1

0.78

0.79

0.29

0.02

-0.08

0.96

0.54

0.42

0.04

第03次

2020/6/25

1.54

1.47

0.72

0.18

0.22

1.66

0.95

0.71

0.18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沉降最大值点A6为1.66mm,最大值出现时间为2020年6月25日;最小值点A4为0.18mm,最大值出现时间为2020年6月25日。

(注:

下沉为正,上升为负)

4.4.3沉降速率成果表

XX隧道地表沉降点A1~A9沉降速率(mm/d)

测次

日期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第01次

2020/5/9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02次

2020/6/1

0.03

0.03

0.01

0.00

0.00

0.04

0.02

0.02

0.00

第03次

2020/6/25

0.03

0.03

0.02

0.01

0.01

0.03

0.02

0.01

0.01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本期沉降速率最大点A1、A2、A6为0.03mm/d,沉降速率最小点A4、A5、A8、A9为0.01mm/d。

(注:

下沉为正,上升为负)

4.4.4累计沉降变化曲线

综上所述以每点为例绘制累计沉降变化过程线见下图:

4.4.5沉降速率变化曲线

 

5、监测结论与建议

所有监测点变化量和变形规律均属正常,未超出规X预警值。

监测点变形目前仍处于活动期。

由于施工影响,个别点位观测值存在观测误差。

后期应加强观测,密切注意各项指标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