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946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急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1.深圳市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有效需求

由于突发事件的致灾因素不断增长,城市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在此情况下,需要学术界进行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创新,对城市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的重大基础性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

特别是在当前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核心的空间信息科学理论蓬勃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的背景之下,急需研究如何将GlS的最新技术成果应用到城市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的实践之中,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平台,这是建设具有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风险能力的数字化信息城市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国民收入的50%、工业产值的70%、工业利税的80%都产生于城市,90%以上的科技力量和高等教育集中在城市,通讯、交通、金融、信息等均以城市作为主要的载体,城市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这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危险源和致灾因素。

城市化在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危险源与致灾因素。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深圳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经济发达的同时社会矛盾日益显现,迫切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社会治安和公共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理。

深圳市安防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坚持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按照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目标,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目前,深圳的安防系统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特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于2006年一年间建成覆盖全市的以20万只摄像头为主体的城市监控网络,正为人民安居乐业发挥着强大的保障作用,深圳市在科技强警工作建设上将继续作为排头兵发挥带头作用、样板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

该课题的成功研究和产业化能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手段,它与广东省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要适应,服务于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有助于政府全面履行职责,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有助于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可以大幅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经济损失,降低应急行动的经济投入。

1.2.先进性

本项目涉及视频监控、数字信号传输、无线通信、有线通信、视频会议、VOIP、3G移动视频监控、系统集成等先进技术领域,采用先进的SOA架构进行规划和设计,快速灵活应对未来城市联动新需求;

有效集成原有平台及系统,降低总拥有成本TCO,保护已有投资。

架构和技术方面支持SCA/SDO/SOA,BEPL4WS,J2EE等世界级标准和传输协议;

有效实现与遗留系统之间的有效整合和兼容,该项目从系统设计、架构、实现方式上都属于国内国外先进技术。

智能化的预测预警

通过各种视频信息、物联网智能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预警,有效减少事件的发生和消弱事件带来的影响。

快速、高效的应急联动和指挥调度

通过有线调度、无线调度、IP通信等多样化的应急通讯手段,将各部门快速调动起来,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

多厂家视频设备兼容、统一视频图像接入

兼容市面各主流厂家的有线、无线视频监控设备,能将各种视频图像快速、统一接入到系统和指挥大厅。

应急资源充分共享、合理有效调配

通过统一的应急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各级政府、各部门应急平台应急资源、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的交换和共享、合理有效调配。

高效直观的辅助决策支持

通过整合视频监控、GIS、GPS、视频会议,为决策支持提供现场图像、语音、定位、态势等支持。

层次化的应急管理

支持多级别、多层次的管理部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能按级别和层级进行日常的应急值守和应急保障工作。

多模3G视频监控

多模3G视频监控系统是大、中型移动应急平台和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子系统,适用于各种应急救援指挥过程、抢险现场或其它特殊情况的现场处理和控制。

突发事件现场情况需要实时而迅速地传回指挥中心,而事发地点又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多模3G视频监控系统发挥出强劲的技术优势和灵活反应能力,通过无线视频技术将现场情况及时传回指挥中心,便于远程指挥和调度,可以极大地缩短反应时间,便于快速远程调度指挥。

1.3.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期,但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方面,“供求”矛盾突出,即一方面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另一方面政府相应能力不足。

对于各类服务于城市应急的相关技术来说,选择城市应急指挥平台为研究内容的原因在于。

1)公共安全事件的广泛性特点,要求建设政府应急平台以应对区域合作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

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抬头,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加剧,这一切表明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因和影响已呈现出较强的广泛性特点,增加了预防和控制的难度。

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2004年防治“禽流感”、2005年11月吉化双苯厂爆炸引发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和“5·

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公共安全事件都涉及到多个区域。

有的需要交换信息共同应对,有的需要区域间组织援救等。

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步伐将现代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要求我们用更新的方法、更快的速度对全球化的突发事件做出反应。

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要求区域合作,而这种互动交流需要统一的信息平台,需要建立一套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并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精诚合作,以使政府调动和整合一切可能的社会资源,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

2)作为重大突发事件频发国家,要求建设政府应急平台以动员和协调多方合作进行应急管理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灾难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频发的国家之一。

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巨大。

2007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48992.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9.5%。

绝收面积5746.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6%;

2007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39777.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325人,倒塌房屋146.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

2008年1月10日起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9个省级行政区均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死亡60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270.8千公顷,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坏房屋86.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

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是触目惊心的。

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手段应对突发事件,动员和协调多方合作救灾、救援,使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降至最低,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社会秩序,是当前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

建立完善的应急平台是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

3)加强政府应急管理,要求建设政府应急平台以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应对来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任务十分艰巨。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管理,大力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急平台的建设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全面提升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应急平台建设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能加速我市应急平台的建设步伐,推动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1.4.必要性

构建应急管理平台,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基础性要求,是应急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突发事件协调管理的要求,也是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的基础和核心。

【应急管理平台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基础性要求】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城市飞速发展的要求,应急管理过程中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工作相当复杂而繁琐,无法有效保证城市信息的快速更新和城市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

因此,在城市应急管理中必须寻求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建立的城市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政府对各种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传递和共享,提高政府的应急信息掌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因此,建立有效的、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平台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基础性要求。

【解决资源整合难题】在应急资源整合方面,我们需要对交通、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气象、市政、环保、地震、森林火灾等专业部门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建立综合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类应急事件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和使用。

而目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共同困境是应急信息整合程度较低,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困难,由于拥有信息的单位分散,导致信息流通的困难,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足,分散的信息难以综合、集成、分析、处理,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严重减低了信息的使用功效。

黄石市同样面临此困境,仅有少数部门存在合作,部门联通机制基本没有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困难很大。

因此,构建综合性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是城市提高减灾管理能力的必然选择,通过此系统,组织全市突发公关事件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处理,使离散的信息资源得以互相联动和共享,统一的指挥协调成为可能,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为城市的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解决多部门协调管理难题、实现统一指挥调度、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能力】城市应急管理的另一个薄弱环节是各种应急指挥分属政府各个部门,由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分兵把守、自成体系。

一旦有突发事件,不仅会出现多头指挥、联动困难的混乱局面,而且大大降低了应急处置效率和能力。

因此建设一个统一的城市应急管理平台成为当务之急,目的是将散落在各个部门的资源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将各个部门的应急救助能力综合到一个指挥调度中心。

突发事件发生后,便于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的界限,迅速组织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应对。

通过本系统,对打破现有的面向单灾种、资源分散、各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调度统一、联动协调、信息共享的城市综合应急管理新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1.5.可行性

1.5.1.技术可行性

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与数据交换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中间件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基于SOA的架构技术、J2EE平台等技术的快速成熟和应用为自动化的数据存档、管理、交换、查询和安全保障、预测预警、指挥调度、资源跟踪和调配提供了技术支持。

国际上的3G无线网络技术标准已经非常成熟,国内也已经正式确定了未来几年内的3G无线网络标准,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全面改造机站,相信在2年内可以实现3G无线网络覆盖国内的绝大部分区域。

目前3G视频监控已经开始在市面上流行,并已经在国内部分城市试点应用。

CSST集团在软件研发、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网络应用技术、网络摄像机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都有相当成熟的技术积累,并且有许多成功的应用案例,完全有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发,实现本项目的技术要求。

1.6.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国内应急平台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水平较低,各行业产品多,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少,现代安防系统集成与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企业科研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相对偏弱。

该项目的成功研发,将实现众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将在行业内起到带头羊的作用,将会形成一系列应急平台标准,大大提高现阶段安防与应急的技术水平。

1.7.预期实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预期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并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拓展,在未来五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不包括硬件和网络设备),利润4000万元,税收1205万元,并且持续增长。

项目研制成功付诸实施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和应急平台,在及时准确获取突发事件信息、实时监控现场情况、整合应急资源、多方联动应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第二部分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1.技术发展现状

1.8.国际应急指挥平台发展现状

应急指挥平台是整个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国际上,利用其先进的通讯技术和完善的社会共享体系做了大量的工作。

发达国家在公共安全科技的各个方面及层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预防和减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灾害和突发事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冲击,防止和减轻各种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现代各国都己经逐渐建立了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在国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遍及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灾害预测、投资评价、城市规划建设、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

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反战运动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大量流动,各种大型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应急联动系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早期,大多数国家的应急管理平台逐步成型,但是基本都是单灾种、单部门的应急管理机制。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局域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Wi一Fi)、卫星定位技术(GPS)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决策优化算法,决策支持技术之上的计算机辅助应急联动系统站在了技术的最前沿。

许多国家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若干个以灾害信息服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事务处理为目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相应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美国的应急指挥平台是发达国家中较有代表性的。

1979年,卡特总统发布总统令,建立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将分散在整个联邦行政系统中的灾害应急计划、机构和人员集中起来,美国的综合应急管理平台由此建立。

2003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成为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的一部分。

FEMA的首要任务是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保护国家远离包括自然灾害、恐怖主义行为、和其他人为灾害在内的所有危险,领导和支持全国风险评估,建立包括准备、保护、反应、恢复和减灾功能的全面的应急管理系统。

日本政府早在1996年就计划建立全国范围的“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

2004年底该系统已经全部实现运行。

该系统具有两大功能:

一是根据震级和地震数据可在30分钟内推测计算出建筑物和人员损失的系统;

二是存储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用于推测灾难损害状况。

日本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灾害防治体系,拥有覆盖全面的灾害信息管理网络。

日本国家气象厅建立的灾害应变系统(DRS)还拥有24小时监测系统,以确保在地震发生的瞬间计算出震源、规模和引发海啸的可能性,并发出海啸警报和预报。

其减灾理念和防灾减灾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印度政府建设了一个能调用专业应急资源的灾害管理与信息发布综合数据库系统。

该数据库系统对在紧急状态下迅速调用专业设备和调配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印度政府启动了覆盖全国的“印度灾害资源网络(IDRN,DisasterResourceNetwork)”项目的建设。

该项目系统化地建立起了一个全国性的灾害信息资源库。

并且印度内政部与包括国家空间部、科技部以及通信与信息技术部在内的各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发了基于GIS的国家应急管理数据库(NationalDatabaseforEmergencyManagement,NDEM)。

除上述系统之外,还有如由加拿大紧急管理署主持的全球危机和紧急管理网络;

由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办公室主持的国际灾害信息资源网络;

由泛美洲健康组织管理的拉丁美洲区域灾害准备网络;

由挪威、法国、芬兰、丹麦四国共同开发的模块化紧急管理系统(Membrain)。

这些国家级和国际级的应急管理平台早已经投入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的完善和升级。

上述这些系统属于政府或国际组织建立的用于处理紧急灾害事务的应急管理系统。

此外,大学和相关研究部门也建立了用于自然灾害学或人为灾害研究的信息系统。

如美国Shebute公司开发的多界面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主持的灾害紧急管理训练系统、英国普力茅斯大学支持的全球灾害讨论支持网络等等。

1.9.国内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模式及特点

目前,有些地区和部门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建立起来一些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应急平台,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1)多警合一的接处警模式。

这种模式开展较早,主要特点是具有统一接警、分类处警功能,实现了各个警种的报警受理既相对独立,又互通有无,在解决一警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警力资源,以及资源共享、方便群众报警求助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2)多种通讯方式相结合的应急指挥通讯模式。

利用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等系统,实现集中指挥调度和无线指挥调度功能,指挥调度方便快捷。

一些城市重点进行了数字集群等系统的建设。

3)结合了图像监控的视频会议模式。

这种模式把视频图像资源进行了整合,结合GIS等系统对关键场所的现场进行监控,并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会商和异地指挥。

4)信息管理系统模式。

这种模式侧重于信息报送、分类、统计等功能,主要完成对“现时”状态数据的掌握,强调数据库建设,基本上是以事件为中心收集组织信息,或以服务为中心提供信息。

5)应急联动指挥模式。

这种模式以快速反应为根本目标,强调大系统概念,利用通讯、计算机、网络和视频图像等技术,把多警合一等多个系统纳入一个平台,由市政府(或依托某个部门)直接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多个部门,具有综合化调度中心的特点。

应急指挥平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已有系统和在建、计划建设系统上的衔接。

已有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业务系统建设和科技应用的关系问题。

欠缺对应急管理业务特性的全面性把握,以致于对于应急平台建设缺少足够的指导性,不同厂商建设方案和效果差异很大。

(2)全国统一和因地制宜的关系问题。

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性需求分析,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应急管理实际需求都是有很多差异的,应急平台的核心是应用系统,其应用系统要与需求分析紧密结合,才能在应急管理中发挥效用。

例如,东南沿海地区的应急系统必须要考虑台风等事件的应急需要,而西北地区则不需要,相反的要重点考虑大雪、严寒等带来的事件应急。

(3)硬件和软件建设关系问题。

技术运用不当,过度运用或应用不足,典型的问题是公共安全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大欠缺;

另外,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和信息建设。

关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立足于既有资源的整合。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依托电子政务系统,尤其是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进行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理性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领域都开发了很多业务系统,有很多与应急直接相关,可以整合应用,节约资源;

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网络已比较健全,应急管理更注重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应急平台需要互联互通。

2)稳步推进标准规范的制订。

目前,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在应急平台建设过程中,都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和业务标准规范,以保证实现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互联互通。

但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形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台需要一定过程。

应当通过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实践,逐步形成规范标准后再加以推广应用,这样的标准规范更科学更合理,也才会更具有指导意义。

综合考虑到权威性和其它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应在国务院应急平台和其它典型地区和典型部门应急平台的实施过程中,以及在科技部和标准委相关标准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稳步推进相关标准化工作地开展。

总体而言,应急平台的标准化不在于硬件设备的强求一致,而是要保证在应急管理流程方面规范一致:

(1)遵循已有标准规范。

要遵循通信、网络、数据交换等国家标准,规范网络互联、视频会议和图像接入等建设工作,采用国家发布的人口基础信息、社会经济信息、自然资源信息、基础空间地理信息等数据标准规范。

(2)新建标准规范。

逐步建立和完善消息报送、业务流程、实时数据接入、数据库内容与同步更新、预测预警模型规范、术语标识和数据共享等标准化体系,保证国家应急平台技术体系一致。

3)要注重内容建设和技术支撑两手抓。

应急平台建设的重点不在大屏幕显示系统等形象工程上,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让应急平台具有实实在在的有用的功能和内容。

建立信息更新机制,加强信息源建设,由信息的产生者和提供者负责信息的更新和维护。

信息的提供者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完备性,必要时采取交叉验证的方式,把不同部门的相关数据与权威部门的数据进行校核。

2.技术的发展趋势

上文中分析的应急指挥平台的不同建设模式在面向不同对象时,均发挥了其特定的作用。

但随着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以及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要求的提高,我们认为以上模式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应急平台”。

应急平台应该是与应急管理业务流程紧密结合的系统,应该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性进行功能设计,接警速度的提高、缺乏依据的指挥调度、流于表面的现场监控、各类信息的简单堆砌、先进装备的蛮力上阵,都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应急处置的得法与正确。

信息技术只是手段,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最大的效能,还需要公共安全科技的支撑。

近年来,加强跨领域跨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的研发和一体化应急平台的架构普遍重视应急平台的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关键环节所需的关键技术。

应急指挥平台的发展趋势如下:

1)开展体系性的建设与整合工作

美国在下一代应急平台的研发过程中更重视和加强应急系统的体系性工作,进行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