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961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5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docx

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10讲城市与环境

课时1城市空间结构

考点一城市及其区位分析

强化专练

1.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城市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B.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主导的区位因素

C.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

D.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A

考点二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强化专练

2.下图为“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城镇欲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

A.建筑材料厂B.化肥厂C.冶炼厂D.电镀厂

(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一处新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A

(2)B

考点三中心地理论

3.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高度需求而新建的

(2)图示P1~M2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M1、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D.M2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答案

(1)C

(2)A

命题视角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区的形成

(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政府机关用地D.居住用地

答案B

(2)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地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答案C

变式演练

1.(考题改造)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略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

读图回答

(1)~

(2)题。

(1)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

A.工业用地B.住宅用地C.绿化用地D.商业用地

答案D

(2)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区。

新建住宅区应选在()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答案D

命题视角二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发展变化

(2008·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在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答案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集中式或团块状P(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变式演练

读“某城市区域工业集聚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

(1)~

(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阶段金融商业与工业争地最激烈B.城市中心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工业区由中心转向郊区发展D.T5阶段各工业区的空间间隔是工业发展的预留地

(2)工业外迁的最大影响在于()

A.减轻市区环境压力和交通压力B.缓解市区就业压力

C.降低城市经济实力D.强化城市聚落功能

答案

(1)C

(2)A

命题视角三不同规模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2007·宁夏文综)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

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

如下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

回答

(1)~

(2)题。

(1)该地区()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2)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答案

(1)A

(2)D

变式演练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城市的名称:

A,B。

(2)写出图示地域范围内各级城市的数目:

直辖市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个,地级市个。

由此可以看出城镇级别与数目之间的关系是。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镇间的平均距离,总结这种距离的大小与城镇级别高低之间的关系

答案

(1)上海杭州

(2)138城镇级别高,数目少;城镇级别低,数目多(3)城镇级别高,彼此距离远;城镇级别低,彼此距离近

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1~2题。

1.九大都市圈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②气候适宜、取水方便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②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③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④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D2.C

(2009·江苏常州调研)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

读图完成3~5题。

3.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A.扇形模式B.同心圆模式C.楔形模式D.多核心模式

4.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交通通达度低B.环境质量差C.地租昂贵D.服务设施差

5.R3区域主要属()

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绿化区

答案3.B4.C5.C

(原创题)下图是“某地区同一类型四间百货公司的需求门槛和销售范围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依据赢利多少,四公司赢利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A>B>C>DB.B>C>A>DC.D>B>C>AD.C>A>D>B

7.本地区能容纳这种类型的百货公司合理数量是()

A.4间B.3间C.2间D.1间

答案6.C7.B

8.(原创题)2008年奥运村位置在朝阳区北部,该地区房价是上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7年北京房价不断上升,北京市建委发布信息5月份房价上升17%。

读“2007年8月北京房地产等价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等价线覆盖地区房地产等价线分布规律。

(2)图中房价的变化主要受影响,房价最高区域的地区从事活动愿意支付的地租最高。

(3)从市中心向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房价升值最快的是。

(4)对比同位于四、五环之间的南丽城和北嘉苑小区的房价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选择居住地的影响。

答案

(1)①市中心房价最高,由中心向外逐渐递减;②等价线由中心向外扩散不均匀(单位距离内丰台区降幅大,朝阳区降幅小)。

(2)距离市中心远近商业

(3)东

(4)南丽城房价4000元/平方米以下,北嘉苑房价6000元/平方米以上;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春盛行西北风,风速大,北嘉苑位于上风地区,空气质量较好;由于亚运会、奥运会主会场在朝阳区北部,使得该地区有较完善的服务设施,便利的交通,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都对居住地的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9.(2009·海南东方测试)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初具规模,最近,济南都市圈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

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核心,淄博为次核心,包括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5个城市。

这两大城市群的建设必将大大提升山东省的地位。

读“济南都市圈和山东半岛都市圈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济南都市圈规划中的城市级别包括个层次。

山东半岛都市圈中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是。

(2)济南作为山东省的中心城市,与它的地理区位是分不开的,经过济南的铁路有南北向的,东西向的。

(3)“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应加快滨州、德州等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济南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

(1)2青岛

(2)京沪铁路胶济铁路(3)不正确。

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一定的地域内也有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模。

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导致各自的服务人口减少,反而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课时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强化专练

1.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

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②;③。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3)此过程被称为。

答案

(1)城市面积由小变大城市数目由少到多由孤立城市发展为城市群(带)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3)城市化

考点二城市化特点

强化专练

2.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

答案D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答案C

考点三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强化专练

3.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信息,说明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及其成因:

一是效应,其成因是。

二是效应,其成因是。

(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请从乙图中找出其中的两条:

一是:

二是:

答案

(1)热岛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过度集中使城市区域气温高于周围地区雨岛生产、生活活动使城市尘埃增多,尘埃作为水汽凝结核,使城市上空多云、雨

(2)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

命题视角一城市化进程及其表现

(2008·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回答

(1)~(3)题。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B.20%C.30%D.40%

答案B

(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

答案D

(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答案C

变式演练

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②图

(1)①图中,A、B、C、D、E、F反映的是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

和。

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

(2)①图中EF反映了现象,其原因是。

(3)②图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4)②图中,A、B两类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

答案

(1)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a

(2)逆城市化大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A

(4)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工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低

命题视角二城市化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8·上海地理)分析有关武汉城市圈的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2007年12月14日,以武汉为核心、以100千米为半径的武汉城市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为改革实验区。

 

(1)武汉城市圈位于平原,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在武汉汇合。

在城市圈内有两条南北铁路大动脉,分别是京广线与线。

(2)表1数据显示,农业比重最大的城市是市。

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的是黄石市,该地附近的矿资源较为丰富,钢铁等工业发展基础较好;圈内城市主要工业部门中最普遍的是工业,这与该城市圈位于我国重要的基地有关。

表1武汉城市圈部分城市产业结构与主要工业部门(2006年)

城市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

主要工业部门

武汉

4.9∶45.5∶49.6

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

鄂州

16.2∶47.3∶36.5

冶金、服装、食品

黄石

8.9∶51.3∶39.8

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纺织、医药

黄冈

]33.2∶33.9∶32.9

建材、纺织、机械

咸宁

26.3∶38.5∶35.2

纺织、机械、建材、运输

仙桃

23.5∶42.2∶34.3

纺织、轻工、食品、医药、化工

(3)读表2,对黄冈与黄石两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对比评价。

表2武汉城市圈部分城市统计数据(2006年)

武汉

鄂州

黄石

黄冈

咸宁

仙桃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1325.29

72.05

138.05

192.89

103.08

62.49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590.000

168.33

406.47

391.19

234.65

162.50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178.60

6.46

15.33

15.35

8.71

2.80

非农业人口数量(万人)

543.40

48.30

90.00

27.50

30.20

32.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293.33

71.56

148.27

184.47

88.01

70.32

注:

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非农业人口数量代表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市场化程度。

(4)经济地理统计中,通常用E值表示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度(见表3),并将E值转换为等级值C,以便用图解直观表示不同城市的经济联系等级。

城市经济联系度E与城市经济联系等级值C的转换公式如下:

C=KE(K=

,表3中Emax=63.2),根据表3中仙桃与武汉的E值,计算两市的经济联系等级值C为,并根据图2中的图例,在两市间画出相应的线段。

表3武汉城市圈部分城市经济联系度(E)(2006年)

武汉

鄂州

黄石

黄冈

咸宁

仙桃

武汉

35.4

33.7

43.8

18.1

13.8

鄂州

35.4

22.0

63.2

1.3

0.4

黄石

33.7

22.0

18.2

2.4

0.6

黄冈

43.8

63.2

18.2

1.3

0.4

咸宁

18.1

1.3

2.4

1.3

0.7

仙桃

13.8

0.4

0.6

0.4

0.7

 

C值为5级:

弱(≤2),较弱(>2,≤4),一般(>4,≤6),较强(>6,≤8),强(>8,≤10)

图2武汉城市圈城市经济联系等级圈

(5)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度E值与诸要素的数量关系为:

E=

其中,Pi、Pj代表i、j两城市的非农业人口,Di、Dj代表i、j两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r为两城市实际最短交通距离。

根据这一公式,可知经济联系度与城市的成正比,与成反比。

(6)图2可知:

武汉与周围八个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主要表现为,从武汉-孝感一线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城市联系等级呈的趋势;武汉以外的八个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表现为,东部三城市之间的联系等级为“较弱”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等级为。

(7)结合本题的图表资料,提出你对加强武汉城市圈内部联系的建议。

答案

(1)江汉(长江中下游)汉江京九

(2)黄冈铁纺织商品棉

(3)黄冈的城市发展能力比黄石强,黄石的经济整体水平比黄冈强,黄冈的市场化程度比黄石强

(4)2.18用实线在仙桃和武汉间画出较弱等级连线

(5)非农业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城市间距离的平方

(6)逐渐下降强弱

(7)为加强武汉城市圈联系、推进相关城市的城市进程,要提高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同时,在保持原有第二产业传统工业部门优势外,需要注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GDP;另外需要注意避免城市产业雷同化,发挥互补优势;加快城市间高速路网建设,加强城市间的经济交往。

变化演练

2.下图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问题被称为城市效应。

产生的原因是。

(2)如果只考虑这一效应,说出该城市的近地面风向。

为什么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区?

(3)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扩大绿地面积B.破墙透绿C.完善排水系统D.多建高楼

答案

(1)热岛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生产、生活排放出大量的人为热,直接使大气升温

(2)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多上升气流;城市中凝结核多。

(3)A

(2009·山东济宁调研)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读图完成1~2题。

 

1.能正确反映Ⅱ阶段该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2.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与周边地区温差变小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答案1.A2.C

读“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乙国城市化程度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开发历史悠久B.经济发展水平高C.农业机械化水平高D.社会福利优越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B.甲国属于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

C.乙国是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D.丙国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答案3.B4.B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

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此判断5~6题。

5.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密度小D.经济发展水平快

答案C

6.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答案C

7.(原创题)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

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阶段Ⅱ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

(2)分析阶段Ⅲ中,A、B城市化的特点。

(3)比较阶段Ⅰ和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

(4)试推测说明阶段Ⅲ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答案

(1)郊区城市化。

(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

(3)阶段Ⅰ:

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商业、工业、住宅混杂分布。

阶段Ⅲ:

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城市中心为CBD。

(4)影响:

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措施: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原创快递

【背景资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广网2008年8月19日天津消息:

天津滨海新区按照“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发展思路,积极规划建设先进制造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区等八大产业功能区。

目前已形成电子通信、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医药、航空航天和新材料等产业群得以大力培育和发展。

材料二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图和天津滨海新区图

1.天津中心城区的主要功能应该是()

A.科技教育区、高新技术产业区B.普通住宅区、传统工业区

C.金融贸易区、高级别墅区D.行政文化区、商贸服务区

2.影响天津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的主要因素是()

①历史因素②经济因素③社会因素④行政因素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下图表示天津市城市活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4.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其土地利用将以(利用类型)为主。

5.简述滨海新区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

6.天津滨海新区的工业发展重点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简述其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1.D

2.B

3.C

4.工业用地

5.①地理位置优越,临海,依托京津,对内对外联系方便;②地势低平,土地辽阔;③水陆交通便利;④科技力量雄厚;⑤拥有优惠的政策扶持等。

6.①科技人才密集;②交通通讯便捷;③国家政策扶持;④制造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等。

一、选择题

(原创题)读“上海市连续四周(2008.7.28~2008.8.24)住宅环间均价表(单位:

元/平方米)”,回答1~2题。

内环以内

内外环间

外环以外

日期

7.28~8.3

8.4~8.10

7.28~8.3

8.4~8.10

7.28~8.3

8.4~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