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04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系统阐述绅士教育思想的近代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

B

2.在教育研究上反对思辨,主张定量、实证研究,提倡“科学化”的教育理论派别是(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答案:

A

3.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模仿这一本能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答案:

C

4.封建社会“等级制”的学制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

B

5.小明的妈妈为确保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入学之前就迫使小明学小学二年级的课程。

这样做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A

6.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案:

B

7.为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田老师私下查看了学生手机和日记。

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荣誉权

B.受教育权

C.隐私权

D.健康权

答案:

C

8.林老师通过创建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

林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一课程的特点?

( )

A.活动课程

B.隐眭课程

C.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

答案:

B

9.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旨在( )

A.对学生进行甄别排序

B.诊断学生的学习基础

C.考查学生学习的终结效果

D.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答案:

D

10.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问题:

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玩一个游戏——抢红旗。

我把一面小红旗插在场地上,口令发出后,大家一起去夺红旗,全班同学该怎样站位才最为公平合理呢?

这个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C

11.班会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刘老师要求同学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她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指导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C

12.一个叫苏珊的美国小孩,患癌症化疗后头发几乎掉光了。

为了遮住秃头,出院后回到教室时,她戴上了帽子。

可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每个同学和她一样都戴着一顶帽子……原来,老师知道苏珊将重返校园,就提前对班上的同学郑重宣布:

“从下周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大家都要戴自己喜欢的帽子上学。

”老师的意图是( )

A.统一班上同学的仪表

B.组织开展对帽子的研究

C.通过戴帽子了解学生审美差异

D.保护学生自尊心免其受到伤害

答案:

D

二、辨析题:

13~14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可以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答案:

错误。

教育是被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它只能在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轨道上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14.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维持班级的纪律。

答案:

错误。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等各项工作。

维持班级纪律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

三、简答题:

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征?

如何适应?

答案: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6.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基本特点。

答案:

(1)学科课程的特点:

第一,重视对未来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第二,主张分科教学;第三,强调教材的逻辑组织和训练的价值。

(2)活动课程的特点:

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主张“做中学”;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17.简述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基本点。

答案: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2)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中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重要途径。

四、论述题:

18小题。

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下面是一节物理课“摩擦力”的教学实录(摘要):

一、新课导入

师:

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几条小泥鳅,长得虽然不好看但却很有趣。

哪个同学能帮我抓出来呢?

(三名同学都没有抓住)

师:

想一想,为什么泥鳅这么难抓啊?

(同学们议论纷纷)

(接着教师又拿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师:

如果老师要参加100米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

如果我要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

(同学们又热烈讨论)

师:

大家看个小实验(课件演示):

让毛刷从平面上刷过,你观察到什么?

众生:

毛刷向右刷过刷毛向左倾斜,说明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小结: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二、深化学习

师: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几个因素有关呢?

请大家用手正向和反向摸狗尾巴草,看有什么不同感受?

再看播放的视频,然后讨论。

(视频显示:

在光滑的和在粗糙的地面上拉着大小及重量不同的物体,弹簧秤测试出各自的摩擦力)

众生:

(广泛争论后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知识应用

师:

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我们如何利用或克服摩擦力?

众生: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下雪天,路滑,撒些炉灰增加摩擦力防滑;拿起一个杯子,靠的就是手与杯子之间的摩擦力……机器零件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加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力……

四、布置作业

请发现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提出利用或克服摩擦力的措施和建议。

[问题]请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理论,对该物理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

答案:

该教师较好地遵循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依据学生掌握知识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感知阶段:

教师通过让学生抓小泥鳅,又通过比较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鞋,还通过实际体验抓摸狗尾巴草,观看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2)理解阶段:

教师通过讲授和演示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因素,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摩擦力的原理。

(3)巩固阶段: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摩擦力的利与弊,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并以归纳和总结的方式,巩固了所学内容。

(4)运用阶段:

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19~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心理学中通常把个体心理现象划分为( )

A.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和心理素质

C.个性心理和心理结构

D.个性心理和心理潜能

答案:

A

20.神经系统产生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A.反映

B.反馈

C.反射

D.反应

答案:

C

21.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 )

A.兴趣

B.需要

C.信念

D.动机

答案:

B

22.晓丹依据麻雀、鹦鹉、喜鹊等都有翅膀和羽毛的特点,总结出有翅膀、有羽毛的动物属于鸟类。

她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答案:

C

23.注意除了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外,还有( )

A.代替功能

B.预见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与监督功能

答案:

D

24.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

这种现象说明心境具有( )

A.稳定性

B.弥散性

C.广阔性

D.暂时性

答案:

B

25.关心集体、对人热情、乐于助人、为人谦虚等特点,属于|生格的( )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答案:

D

26.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 )

A.操作能力

B.认知能力

C.社交能力

D.创造能力

答案:

B

27.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

A.个别特征

B.整体特征

C.本质特征

D.动力特征

答案:

A

28.“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人们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扩展到对其别的特征的认知上去。

这种现象属于(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答案:

C

29.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称为( )

A.定势

B.能力

C.习惯

D.技能

答案:

D

30.杨华最近对学习、娱乐没有兴趣,觉得生活没有价值和意义,常常感到前途悲观,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和无助。

他的这种消极情绪属于( )

A.抑郁

B.悲哀

C.焦虑

D.恐惧

答案:

A

六、辨析题:

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知觉过程离不开知识经验。

答案:

正确。

在知识经验的参与下,才能对知觉对象的认识更加完整、全面;同时,理解是知觉的一个特征和前提条件,理解就是借助于知识经验实现的。

32.智商的计算不需要考虑年龄因素。

答案:

错误。

比率智商就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离差智商衡量的是个体的智力在同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

所以,智商的计算需要考虑年龄特征。

七、简答题:

33~35小题。

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记忆过程包含的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

(1)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识记是保持的基础,保持是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效果的体现,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的内容。

34.简述人格的含义及其特性。

答案: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等特点。

3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

(1)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能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

八、论述题:

36小题,15分。

36.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

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

A.生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

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

5.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内容D.教育途径

6.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学制D.多轨学制

7.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

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创造性B.主体性C.广延性D.间接性

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其设置的时段为()

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

C.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D.初中到高中阶段

9.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

10.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

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1.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水平。

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个人修养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评价法

12.每个新人职教师都应学会做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二、辨析题:

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

然后说明理由

13.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简答题:

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7.我国《教育法》中对学生的义务作了哪些规定?

四、论述题:

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王老师是一位胖胖的数学老师。

有一次在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马上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

班上顿时炸开了锅,一只只胳膊高举着要求测量。

被点名的同学经过测量报出答案后,都得到了表扬,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

那些没被点到名字的学生着急了,高举着手喊:

“老师,快叫我!

快叫我!

“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都量过了,我们还想测量什么呢?

”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

“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班上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看着这个男孩不知所措,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边笑边朝那个男孩说着:

“好啊,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跟头翻了好几个,他最后报出测量的结果是87厘米。

“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

”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了一句:

“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

”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

“老师,我有,我用手。

老师问:

“你用手怎么量呢?

”小女孩说:

“我的手掌是11厘米,我看腰有几掌就知道了。

”老师笑着点点头,说:

“可以。

”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刚爬了一圈之后,她就报出了答案“89厘米。

笑容在老师和同学的脸上绽放,班级的气氛更活跃了……

下课前,王老师对物体长度的概念做了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做长度的测量练习。

[问题]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

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19~3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和泛化B.兴奋和抑制C.集中和抑制D.集中和泛化

20.影响知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的同一因素是()

A.知识经验B.刺激强度C.兴趣爱好D.视觉线索

21.上课时学生能够边听讲、边做笔记、边思考。

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广度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起伏

22.为人类所特有、与抽象思维发展密切联系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义记忆

23.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最佳效率的学习程度是()

A.50%B.100%C.150%D.200%

24.作家在头脑中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

A.再造想象B.联想C.创造想象D.幻想

25.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B.激情C.愤怒D.恐惧

26.“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体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是()

A.遵从B.服从C.众从D.从众

27.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不稳定、内在和可控的因素是()

A.能力商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

28.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是()

A.概念掌握B.言语指导C.动作示范D.有效练习

29.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称为()

A.性格B.气质C.能力D.情绪

30.正确的态度能够促使个体实现预定目标,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这表明态度具有()

A.工具性功能B.自我防御功能C.价值表达功能D.社会适应功能

六、辨析题:

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32.人格不具有稳定性。

七、简答题:

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4.简述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3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八、论述题:

36小题。

15分。

36.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2.B3.C4.C5.A6.C7.A8.A9.D10.C11.D12.B

二、辨析题

13.正确。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

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人一出生就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中,受到社会各类人的言论、行为和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意识。

这样就可能造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有制约作用。

而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对自发的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

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正确。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一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第一,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

第三,教村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因此,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简答题

15.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遂步提高的过程。

16.

(1)传递与保存文化的功能。

(2)活化文化的功能。

(3)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

(4)选择文化的功能。

(5)更新与创新文化的功能。

17.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其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四、论述题

18.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贯彻了: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王老师在讲解过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让学生测量桌子、铅笔、书本等的长度,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性原则。

王老师在学生测量完桌子等的长度后,主动询问学生的其他想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这种方法,形成氛围,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

(3)因材施教原则。

王老师根据学生的要求,主动让同学通过尺子、手掌测量自己的腰围,拓展学生的思维。

王老师深入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19.B20.A21.C22.D23.C24.C25.B26.D27.B28.D29.B30.A

六、辨析题

31.正确。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

32.错误。

俗话说: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的稳定性。

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

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七、简答题

33.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

34.

(1)陶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35.

(1)理解支持原则。

(2)保密原则。

(3)倾听原则。

(4)细致询问原则。

(5)疏导原则。

(6)促进成长原则。

(7)预防原则。

八、论述题

36.人的能力的巨大差异,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能动性。

【评分说明】没有展开论述者,酌情扣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