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470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热轧酸洗板行车安装施工方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本施工方案为此所作。

2.工程难特点简要说明:

2.1设备单体重量大,吊装难度大,需要配置两台大型汽车液压吊车进行吊装。

2.2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复杂,吊装场地狭小,土建、钢结构、设备安装多家交叉作业给设备运输、存放、吊装造成诸多不便。

2.3厂房未封闭,气候条件不利,施工期间已进入风季,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及安全,需要考虑有效作业时间。

2.4设备安装在即,急需用这两台行车进行吊装作业,故工期紧迫。

二、编制依据:

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

2、《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3、50T液压吊性能表(随机携带)

4、连退线起重设备工艺布置图(附图1)

5、吊钩桥式起重机总图-42/10t27.5mA7,,25/5t27.5mA5

6、现场实际情况。

三、施工工期

根据合同及甲方要求施工工期2013年10月15日-2014年5月30日。

四、施工平面布置图

(附图1)

五、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

1.施工方法

1.1前期准备:

1.1.1按照有关规定,与有关单位签订安全、消防和文明施工协议。

1.1.2办理施工临时用电手续,接通施工电源。

1.1.3现场配置起重设备并达到使用条件。

1.1.4设置完成现场施工照明,满足夜间施工条件。

1.2技术准备:

1.2.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细化方案和施工工艺。

1.2.2进行必要的现场实地考察,掌握当地施工所采用的规程、规范、施工工艺标准及技术要求。

1.2.3认真学习设计文件,完成图纸自审和会审;

提前做好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编制;

做好资料和各种计划的准备;

编制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3测量准备:

1.3.1安装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包括:

厂房柱吊车梁轨道顶面标高、厂房柱吊车梁轨道轴线、吊车梁轨距、对角线、吊车梁上拱度等。

1.3.2对于设计有特殊要求的施测项目,按设计要求进行;

无特殊要求的,则执行测量规程、规范的要求。

1.3.3使用30米钢盘尺测量距离时,必须根据情况进行尺长改正、高差改正、温度改正和垂直改正,减弱误差。

1.3.4所有测量数据和结果,要随时整理。

做到数据齐全、完整、准确、及时。

1.4吊装场地要求:

1.4.1主厂房结构施工单位328~347线的天车梁及轨道安装完毕,并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并具备天车安装条件。

1.4.2345~347线地面无杂物,场地平整坚实,以便于50T液压吊的进入,并满足使用条件。

吊装过程中此片区域无其它单位人员施工,以便保证施工安全。

1.5设备验收:

1.5.1设备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1.5.2按设备装箱单检查设备、材料及附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且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必要的出厂试验记录;

1.5.3机、电设备应无变形、损伤和锈蚀,其中钢丝绳不得有锈蚀,损伤、打环、弯折、纽结、裂嘴、和松散的现象;

1.5.4吊车梁的坐标位置、标高、跨度和表面的平面度、车挡均应符合设计和安装的要求。

1.6吊车卸车、吊装时,施工现场应具备的条件:

1.6.1送货车和液压吊车应能从3A-3B跨北侧大门进入。

1.6.2要求在345行~347行区域之间不许有其它障碍物,地面及进车道平整、碾实,用于放置和组对吊车主梁及附件。

1.7吊车运行轨道的验收:

1.7.1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安装基准线的水平位置的偏差,不应大于5mm。

1.7.2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按下式计算,但最大不应超过±

10mm。

△S=±

[3+0.25(S-10)]=±

[3+0.25(17.5-10)]=±

7.375mm式中△S——起重机跨度的允许偏差值(mm);

S——起重机轨道的跨度(m)。

1.7.3轨道重合度、轨距、倾斜度等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2轨道实际中心线与安装基准线的重合度≤10拉钢丝线、吊线锤用钢板尺检查。

3轨距△S=±

7.37530m的钢盘尺和200N的弹簧称。

4轨道纵向倾斜度1/1000,全程≤10用水准仪和塔尺测量。

5轨道顶面基准点的标高相对设计标高+13.5M±

10用水准仪和塔尺测量。

⑤同一截面内两平行轨道的相对标高±

⑥轨道接头处上、左、右三面的偏移≤1用钢板尺和塞尺检查

⑦伸缩缝间隙±

1用钢板尺和塞尺检查

1.8吊车安装专用工具的准备:

1.8.1过眼冲子,每一个型号的螺栓各加工10~15根,长度一般为120~180mm。

1.8.2预调式扭矩扳手,规格为280~760N.M二把。

1.8.3套筒板手规格如下:

序号大六角螺栓规格对边宽度(mm)

①M2034

②M2441

1.9吊车设备卸车及摆放:

1.9.1卸Gn=42/10tS=27.5m吊车时,主梁卸车应摆放在道木上;

1.9.2桥架运到施工现场需要现场组对、焊接附件。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将主梁卸到345行~347行区域之间,便于组对和吊装施工。

1.9.3卸车采用50T液压吊两个台班,包括主梁及所有附件。

1.9.4具体主梁和附件摆放及设备吊装位置见(附图2)

电气室等电气附件摆放区

3A

司机室等机械附件摆放区

3B

345346347

(附图2)

2.0设备清点、各传动机构检查、清洗、加油:

2.0.1按吊车设计图纸及设备到货清单对到货设备进行清点。

2.0.2应对起重机的所有零部件进行仔细检查,如发现在运输过程引起的一些损伤现象(构件断裂、翘曲、焊缝开裂和机构轴的弯曲,加工配合面的损伤等)均应在安装前予以修复。

2.0.3安装前必须清除零部件上的铁锈及污物(如车轮、减速器、联轴器、制动轮等外露部分)。

钢结构连接件的接合面必须除去防锈油。

对联轴器,在清洗防锈油后,需重新加入润滑油。

2.0.4对桥架的大梁端梁螺栓连接面及连接板用抛光机进行清理浮锈和油污处理。

2.0.5对所减速机及传动部位在地面按厂方要求加入:

220#中负荷工业齿轮润滑油和锂基脂2号润滑油脂。

2.1主梁的安装

2.1.1液压吊的确定:

3A-3B跨Gn=42/10tS=27.5m工作级别A7起重机,轨面标高13.5m,跨距27.5m,起重机总重:

54t。

其中传动侧主梁重约:

28t,导电侧主梁重约:

26t。

我方拟定:

卸车及安装采用两台50T液压吊;

双车抬吊的方式吊装。

2.1.2钢丝绳的选择:

①钢丝绳的受力分析:

由于主梁承受载荷由4根钢丝绳承受,设钢丝绳拉力为T,按起吊时钢丝绳张开角度

计算,力学分布图如下见:

(附图3)

A

取A点作受力分析见:

(附图4)

(附图4)

由图可知:

绳子拉力T=G/4COS30

由于两台吊车承受的重量由4根绳子承担,故每根绳子承受的垂直方向的重力约为G/4。

②钢丝绳强度的验算:

主要是按钢丝绳的规格和使用条件所得出的许用拉力来确定的(由于需增加一些部件以保持行车主梁平衡,故按29t计算)。

钢丝绳许用拉力[S]=T=G/(4COS30°

)=29/(4COS30°

)=8.37(吨)=82026N

钢丝绳许用拉力核算公式为:

其中:

[S]——钢丝绳的许用拉力(N)

P——钢丝绳破断拉力(N)

K——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吊装中取K=5)

钢丝绳破断拉力P理=[S].K=82026N×

5=410130N

根据不同钢丝绳破断拉力对照表

钢丝绳6X37Φ32mm,破断拉力为436530N

P实>P理

所以,选择型号为Φ32mm钢丝绳进行主梁的吊装作业。

③钢丝绳长度的确定:

行车主梁外形尺寸为宽650mm*高1850mm,厂房屋面至轨道顶面7.3m,单根钢绳长度为(650*2+1850*2+1500)*2=13000mm的两根钢绳吊装作业。

2.1.3设备组对

①需组对的部件最重为行车端梁,需吊起的行车大梁短端估计在3t,故选用25t汽车吊可满足吊装需要。

②先组对导电侧大梁,将端梁置于主梁下部,过眼冲子将主梁与短端连接螺栓孔对正,安装连接螺栓;

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紧固螺栓,吊车回钩吊装作业完成。

③传动侧大梁组对与上述方法相同。

④司机室按零部件编号和安装图组对,钢结构梯子从下往上组对。

⑤大小车各加油点加注润滑油。

2.1.4设备吊装

①需吊装的部件最重为行车大梁,重约29t,根据大型施工机械性能表QY50型50t汽车起重机工作半径8m,桅杆长度24.7m,起重量14.7t。

故选用50t汽车起重机即可满足吊装作业。

②第一台50t汽车起重机站位在345-346行柱之间,距行车大梁5m;

搭脚后主桅杆伸出至346~347行柱间屋面上部,出杆21m,放下钩头。

③第二台50t汽车起重机站位在346-347行柱之间,距行车大梁5m;

(附图5)

(附图5)

④吊装传动侧大梁,用25t卡环捆绑好钢丝绳和吊点,缓慢起升至距地面2m(附图6)。

(附图6)

⑤将司机室拖拽到大梁下部连接,司机室重约1t,用二台2吨6m长的手拉葫芦吊起对接;

司机室就位、调整合适后,焊接,焊接时,选用低碳钢焊条:

焊条牌号为J506(国标型号E5016)低氢钾型或J507(国标型号E5015)低氢钠型。

焊机采用:

交、直流焊机。

焊接施工时其焊条必须经350℃~45℃2小时烘干处理。

⑥吊起行车大梁,待升至行车轨道上部时,拽动牵引绳摆正行车大梁,行车走行轮对正轨道缓慢放置摘钩。

⑦吊装导电侧大梁准备与③同,吊起大梁起升至行车轨道上方,拽动牵引绳摆正行车,行车走行轮对正轨道缓慢放置摘钩。

⑧动导电侧大梁,使两大梁间距6m;

用两台液压吊将小车抬吊至两大梁中间下方,(小车重16t,起重量足够)两台50t液压吊站位在346~347行柱之间,主桅杆伸出至天井上方,将小车吊起升至行车主梁小车轨道上方500㎜;

合拢两大梁,连接好行车大梁,牵引拖拉绳摆正小车,缓慢回落摘钩。

(附图7)

⑨盘动导电侧大梁,按标记将轨道上行车大梁对接,将连接梁销轴孔对正,安装销轴,吊车回钩吊装作业完成。

(穿钢丝绳:

要注意钢丝绳的捻向与钢绳卷筒上的旋向。

一般卷筒上是右旋,则上左捻向的钢丝绳,卷筒上是左旋,则上右捻向的钢丝绳)。

⑩测量行车各项技术参数:

按照GB50278-2010标准测量的参数包括:

主梁上拱度>

19.25mm,对角线≤5mm,小车轨道高底差c<5.25mm。

(附图8)

11试车:

分别对大、小走行电机减速机进行加油,试正反转调同速度后,联接手;

试大、小车行走是否有啃轨现象,各传动部位是否有异常声音,各部位减速机是否有漏油现象,各连接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各行走,起升极限是否工作灵活,可靠,各传动部位的制动器是否安全可靠,待各机构调整完毕后,进行负荷试车。

试车前对吊车进行空载运行,对大车走行机构、小车走行机构、主起升机构、副起升机构往复运行3至5次,检查各机构是否运转正常,合格后对吊车进行载荷试验。

额定载荷为42t,动载荷1.1倍为46.2t,静载荷1.25倍为52.5t

12吊车安装注意事项:

(a)液压主吊提升索慢慢起动,使吊车设备缓慢离地。

(b)在吊装主梁时,主梁必定会受到外力的影响而摆动,这时一定要把握好牵引绳的力度,使主梁平稳。

(c)如起吊过程中任意环节出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回落排除故障方可继续安装。

(d)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工机具进行认真检查核算,做好试吊工作。

其它行车安装方法与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设备安装工艺顺序流程图

2.施工顺序(附图10)

进车道路、施工现场清理

吊车轨道的验收

设备到货卸车

设备清点、各传动机构检查、清洗、加油

二片主梁的组对、主梁上拱度测量、焊接、检查及刷油

二片主梁吊装就位、组对及联接螺栓的初次紧固

小车的吊装就位

平台、梯子及栏杆安装、焊接

主梁上拱度、对角线的测量、检查及最终按联接螺栓预紧力紧固

司机室的安装

检查小车、大车行走机构及提升机构各部联轴器同心度、调整电机抱闸

上钩头及穿钢丝绳

吊车单体、无负荷、负荷试运转

试重

六、劳动组织

1.为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特成立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

关军

项目总工:

鲁继军

项目副经理:

韦早方

施工现场负责人:

高兴全

材料员:

白绍青

设备员:

张利明

安全员:

姜锡刚

技术质量负责人:

齐永涛

施工班组

2.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职能:

关军负责本工程全面行政及施工管理工作。

韦早方负责本工程现场全面施工生产管理和人员协调工作。

鲁继军负责本工程全面技术管理。

高兴全负责施工现场管理、协调工作。

齐永涛负责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姜锡刚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防火、保卫和文明施工。

白绍青负责现场工程材料的采购、验收、使用管理。

张利明负责设备到货验收管理。

七、工程量及劳动力组织

1.工程主要实物量:

表1

序号

设备名称

安装位置

单片大梁约重(t)

小车重量(t)

总重(t)

数量(台)

备注

1

42/10t行车

3A-3B列343-347行

29

16.443

73.774

2

20/5t行车

17

8.765

45.065

3.劳动力分析:

钳工班:

12人主要从事设备的组装、及配合吊装工作。

起重班:

8人主要从事设备的卸车、摆放、吊装、配合组装工作。

气焊工:

1人主要从事配合组装工作。

电焊工:

2人主要从事配合组装工作。

维护电工:

八、施工网络进度计划(附梦龙网络计划)

九、材料及半成品需用量

表2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钢绳

∮32

100米

∮22

3

型钢

500kg

4

枕木

60根

5

氧气

5瓶

6

乙炔

7

磨光片

∮125

20片

8

∮100

50片

9

跳板

10块

10

过眼冲子

∮20,∮24

30个

11

钢丝

∮0.5

12

破布

10kg

13

锯条

10根

14

卡环

32t

4个

十、施工机具需求量

表3

50t液压吊车

QY50t

2个台班

行车吊装、卸车

25t液压吊车

25t

4个台班

行车附件组对吊装

电焊机

ZXG-400

1台

角向磨光机

2台

3台

十一、技术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方针和目标:

1.1建设一流工程;

1.2提供满意服务;

1.3赢得良好信誉;

1.4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1.5为顾客服务满意率100%;

1.6工程合同履约率100%;

1.7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达到国家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优良等级,综合评定为优良。

1.8质量事故为零。

2.质量保证措施:

2.1严格执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精心组织施工。

2.2建立质量责任制,从项目经理到每名管理人员都明确自己保证质量的责任、工作内容和标准。

2.3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为质量第一直接责任人,技术负责人为质量第一管理责任人,以施工班组为具体质量实施单位的网络质量保证体系。

2.4将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分项工程,落实到班组和工种,将质量情况做为考核分配的重要依据。

2.5坚持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关键工序和部位,管理人员要全过程控制,随时检查指导。

2.6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检验评定,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2.7在施工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度。

2.8加强成品保护,明确职责,严格工序控制;

施工过程的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末经检验或已经检验定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2.9严格按规定整理技术资料,做到完整齐全、及时准确、真实可靠。

2.10控制流程

控制流程图

按业主、设备厂家控制点划分要求明确各专业工程质量控制点

技术负责人

按质量控制点内容进行自检

项目部

组织整改

施工作业单位

A、B、C级质量控制点

按质量控制点内容进行确认、报检

不合格

按质量控制点内容进行专检

A、B级控制点

合格

共检申请、提交记录

设备厂家、业主代表、技术质量部

合格否

共检名称、内容、结果填写共检报告,共检代表签字

保存记录、建立台帐

设备厂家、业主、技术负责人

2.11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B

C

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经常到现场,或现场设有常驻代表;

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人员齐全并持证上岗。

制度基本健全并能执行,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间断到现场进行质量控制;

施工方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并持证上岗。

有制度,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很少到现场进行质量控制;

施工方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中级工以上,其中高级工不少于20%

中、高级工不少于70%

初级工以上

2.12质量控制点

施工项目

质量控制点

控制等级

行车设备进场

设备监检证、设备合格证、数量、外观质量

行车梁连接面清理

油漆、毛刺清理不净

行车梁连接螺栓安装

连接螺栓未按技术文件要求紧固

滑线架、挡线架安装

垂直度、直线度偏差

梯子、平台、围栏安装

钢丝绳安装

铰接、卷筒剩余圈数偏差

行车补漆

漏补、不匀、不规则

2.13管理制度

制度名称

制度内容

1.

图纸会审制度

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相关人员进行图纸审核、作好图纸会审记录,协助业主、设计作好设计交底工作,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好记录。

2.

质量预控制度

对本项目质量要点做好分析,并作出相应与控措施及执行。

3.

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人员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

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要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

各级交底以书面进行。

因技术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

4.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

各类材料进场,需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量进行抽检,抽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的质量事故要追究验收人员的责任。

5.

施工许可制度

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实行挂牌制,注明管理者、操作者、施工日期,并做相应的图文记录,作为重要的施工档案保存,因现场不按规范、规程施工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6.

工序交接制度

7.

质量例会制度

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每周质量例会。

对质量好的要予以表扬,对需整改的限期整改,在下次质量例会逐项检查是否彻底整改。

8.

奖罚制度

依据国家质量验收规范,每周进行一次现场质量大检查,奖优罚劣。

质量保证金制度

项目部配备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项目质量保证金,以保证科技进步、技术攻关和施工质量奖励的实现。

十二、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安全管理目标:

轻伤以上事故为零。

2.安全管理指标:

①起重吊装轻度伤害事故控制在2‰以下。

②高坠轻度伤害事故控制在2‰以下。

③一般火灾所造成的轻度伤害事故控制在1.5‰以下。

④因触电所造成的轻度伤害事故控制在1.5‰以下。

⑤机械伤害事故导致的轻伤事故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