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51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docx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幼儿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奠定一生发展的教育。

这种具有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质量与一生发展成功与否的教育,不仅是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的,而且也是国家发展与兴盛的希望。

在当今幼儿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要求。

专题讲座部分区分了幼儿教育与现代幼儿教育的区别,介绍了现代幼儿教育的特征,并对现代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后,专家结合园本理念及课程对如何成为一名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教师提出了建议。

互动对话环节中,心理学专家、理论型园长张向葵教授将一一解答新入职教师、老教师以及幼儿家长在工作发展中、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专家依据丰富又幽默风趣的解答将帮助幼儿教师了解重点培养自身哪些素质、如何在工作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及“兴趣班”的利与弊等问题。

《种太阳》是一首经典儿歌,她的词作者李冰雪十岁时完成了这首诗歌。

20多年后的今天,一位5岁的孩子质疑地问:

“人怎么能种太阳呢?

”“种那么多太阳到处都亮亮的,人怎么睡觉呢?

”通过对这个有趣的案例进行分析,幼儿教师将了解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如何理解幼儿。

 【课程内容】

专题讲座

一、幼儿教育与现代幼儿教育有什么区别?

二、现代幼儿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三、现代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四、如何将幼儿教师培养成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教师?

互动对话

专家解读:

一、现代教育中,幼儿园园长在聘任教师时更注重人才的哪些方面?

二、幼儿教师如何远离职业倦怠?

三、现代幼儿教师应如何指导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案例分析

《种太阳》引发的疑问——现代幼儿教师应如何理解幼儿

专题讲座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张向葵东北师范大学

幼儿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奠定一生发展的教育。

这种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质量与一生发展成功与否的教育,不仅是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的,而且也是国家发展与兴盛的希望。

今年的11月2日,温家宝总理亲自考察了北京两所幼儿园,3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政策。

这说明党与国家已开始下决心花大力气、加大投入来抓好学前教育。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以及对我们的要求。

一、幼儿教育与现代幼儿教育有什么区别

(一)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真正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中叶,创始人是德国的教育家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之所以被称为幼儿教育学之父,原因是他的幼儿教育思想。

1.适应观

他强调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即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天性),让儿童的天然禀赋得到保护。

提出三种幼儿教育的独特性

(1)对象不是成人的缩影;

(2)与小学不一样;(3)学习内容不要书本

2.促进观

他主张教育不是干预儿童的发展,提出各种要求让儿童服从,而是要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通过自我活动教育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幼儿教师在其中的作用:

(1)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帮助儿童发展;

(2)教师要引导儿童到生活中去,与他人交往;(3)教师要帮助儿童形成应有的品德

3.游戏观

他将游戏作为教育培养儿童发展的手段。

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人的整个日常生活,他的渊源都在儿童早期”。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种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就是游戏。

福禄贝尔之后,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她的伟大的教育思想就是改变了教师的本性。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起重要的作用。

教师如何教?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

这个环境具备的特点是:

(1)准备性;

(2)自由性;(3)有序性;(4)愉快性。

教师在这个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这种教育思想时至今日都散发生命力。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初建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值得强调的是,陈鹤琴先生创立了“活教育”理论,提出了幼儿教育要为培养能服务“现代中国人”的目标。

(二)现代幼儿教育

新中国解放,标志着现代中国社会的开始,学前教育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到现代幼儿教育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现代幼儿教育的观念应概括为以儿童为本。

其主要标志是强调发展。

发展什么?

这是幼儿教师必须明确的问题。

现代幼儿教育强调如下三点:

1.幼儿教育目标是为幼儿终生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总则中指出: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

奠定什么样的基础?

扎根在哪里?

这是幼儿教育的使命。

奠定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根要扎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

“实现素质教育,要以幼儿阶段抓起”。

这是以现代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人发展和教育的全过程必然结果。

2.幼儿教育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教育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尊重儿童的差异。

3.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师要能够组织一切教育资源,如家庭、社会、自然环境等,并将这些资源组成一个有效的、丰富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快乐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幼儿教育比幼儿教育在立足点、发展方向上更高、更明确、更普惠。

二、现代幼儿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一)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性

1.社会取向:

教育机构保育并重,服务家长。

2.国家取向: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新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国务院会议决议,2010.11.3》。

3.教育取向:

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要普及与提高。

4.发展取向:

每个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二)具有时代发展的适应性

80年代,幼儿教育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改革方针指引下,发展引人注目。

90年代以后乃至今日,幼儿教育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表现出如下特征:

1.幼儿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幼儿教育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多样性

国外教育理论较多,上述介绍的蒙台梭利思想,强调教育好儿童,先要了解儿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敏感期,教师为幼儿发展提供“有准备的环境”,鼓励儿童自主自动的教育。

皮亚杰强调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促进,儿童在认知建构中认知特点、兴趣、需要起积极作用。

现代“开放教育”主张鼓励儿童自我探索,实现儿童中心式的教育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儿童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某种能力,如语言、数学、音乐、自我认知等。

这些教育理论对我们丰富思想具有指导作用。

1.幼儿教育学校的多元性

比如,综合教育学校、活动教育学校、发展能力学校等。

2.幼儿教育过程的个性化

在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即注重共同性,也注重个别差异。

三、现代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一)观念要更新

要树立新型的儿童观

将儿童看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贡献者,教师要学会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即让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表现出更好、更和谐的个性。

具体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倡八大新型儿童观(价值观、权利观、亲子观、健康观、发展观、学习观、养育观、性别观)

(二)主导作用要发挥好

1.探索知识的探索者。

学会帮助儿童解惑与做梦

2.幼儿潜能的发掘者,学会捕捉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催发儿童心灵深处智慧的种子萌芽。

3.幼儿学习的榜样

a.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b.对家长形成较强的影响力

四、如何将幼儿教师培养成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教师?

(一)葆有幼儿的天性

1.尊重与遵循并重

尊重是认同幼儿的先天属性,不要急于指挥幼儿成长,遵循是指教师要理解儿童,顺应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心智能力的结构张力。

2.天性与教育互动

天性的葆有不是无条件的,而是要正确引导。

互动式强调教师以天性的特点选择教育方式,教育是引发天性的发展与成熟。

(二)启蒙幼儿的心性

1.养性育德

儿童教育要全面发展,但德育为先,也就是做人的教育,要让幼儿从遵守规则开始学会社会化,成为未来社会有教养的人,品行端正的人。

2.激发兴趣

培养幼儿探索世界的精神、意识、养成探索的良好习惯,让幼儿喜欢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形成好发问、好质疑的习惯。

这是传播儿童创新性知识获得的第一点。

(三)注重个性

1.个性培养要把握“度”

“度”的把握在于既了解每个儿童的独特需要、兴趣与个性,同时又要引导

其中合理的个性部分发展,不能让幼儿形成“依赖”和“恃宠而骄”的个性,也不能让他们失去认识世界,与人相处的乐趣。

2.要磨练幼儿个性

给幼儿克服个性成份中不合理要求的机会等

3.尊重个性

要倡导“儿童第一”的教育,把握年龄间的差别,性别与家庭教养方式差别

等,尊重幼儿的错误与表现,学会用“归龄”的态度对待儿童。

(四)“三性并茂”,蕴育阳光生命

现代幼儿教育一定要能够将“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的教育做为一个整体教育思想去把握,它的内在关系,不是三者的并重,而是三者的并茂。

也就是说,以天性的纯真让幼儿释放本真,以心性的高尚让幼儿明辨是非,以个性的独特让幼儿飞扬神采。

“三性并茂”,繁茂的是幼儿们的心灵。

用这样的教育来哺育幼儿的生命,幼儿教育的使命才能达成。

互动对话

【参与人员】

张向葵: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王巧静: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教师)

胡亚楠: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教师)

张伟: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教师)

【互动话题】

主题:

现代社会需求什么样的幼儿教师?

1.现代教育中,幼儿园园长在聘任教师时更注重人才的哪些方面?

2.幼儿教师如何远离职业倦怠?

3.现代幼儿教师应如何指导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种太阳》

【教育案例一】

《种太阳》是一首传唱二十余年的经典儿童歌曲。

词作者李冰雪在她十岁时创作的诗歌《种太阳》由作曲家王赴戎、徐沛东谱曲后,很快唱遍全国,曾评为亚运会期间十首优秀歌曲之一。

一个10岁的孩子表达了她希望世界充满温暖和明亮的美好愿望,作为幼儿教师,我不记得将这首歌教给过多少孩子,并希望他们了解那个10岁姐姐的愿望有多美好,她又多善良,以及她是多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是今天早晨,甜甜的父亲向我描述了孩子的疑惑:

“爸爸,太阳能种吗?

那你说是先有人还是先有太阳?

太阳如果比人出来的都早,那第一个太阳是谁种的呢?

还有种那么多太阳干啥呀,晚上多亮啊,都睡不着觉了!

”甜甜父亲也对我提出了质疑,孩子机械地学唱这种不能理解内容的歌曲有意义吗?

原来,在这个5岁孩子的心中,种太阳并不是一件简单而美好的事。

【教育案例二】

开阳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一天傍晚爸爸妈妈坐车回家。

开阳问爸爸:

“什么是黄昏?

”爸爸说,“黄昏就是白天和晚上结合之处”,开阳马上说:

“哦,结合之处!

懂了,黄昏就是白天和晚上结婚生的孩子啊!

【教育案例三】

5岁的女儿问爸爸:

“船”是什么,爸爸是一位大学教授,他给女儿看船的图片,告诉她船是一种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能够行驶是利用水的浮力。

女儿点点头,但还是带着一脸疑惑地走开了。

为了让女儿真正明白什么是船,爸爸带着女儿,来到南湖公园,与女儿一起划船。

孩子坐在船上,体验着小船一摇一摆的向前行进,此时爸爸把问题又抛给孩子,问女儿“什么是船”,女儿高兴地说:

“我知道了!

船就是没有轮子但能在水里开的车。

【案例评析】

《种太阳》引发的疑问——幼儿教师如何理解幼儿

张向葵:

东北师范大学

案例一中,5岁的甜甜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种太阳并不是一件简单而美好的事情,她不知道太阳的种子在哪,不知道人如何播种太阳。

在她以往的经验里,晚上睡觉应该是没有光的,是不需要太阳的,如果夜晚出现了太阳会影响睡觉,反倒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

案例二中开阳也是根据经验认为,“结合”的意思就是“结婚”,因此会闹出“黄昏是白天和黑天的孩子”这样的笑话。

案例三中的父亲在向女儿解释船时运用的是抽象的词汇,加之女儿没有对船的具体形象的经验,幼儿无法理解船的真正意义。

后来父亲带女儿去划船,实际上是向女儿提供了一个有关船的具体形象,通过划船女儿又获得了有关船的经验,结合以往有关车的了解,便运用车与船的关系概括出船的定义,可见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是具体形象性的,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的。

三个案例都真实地反映了幼儿思维世界与成人的不同。

作为现代幼儿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才能真正做到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理解幼儿。

下面介绍一下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在幼儿期的每一个年龄段,其思维特点是不同的。

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幼儿初期,即3岁左右,思维仍保留很大的直观行动性。

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

这时期幼儿的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他们所开展的游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玩具和活动环境。

玩具作为幼儿游戏的物质前提,在这一时期体现得最为突出。

在娃娃家中,如果老师只给幼儿提供娃娃,那么他们就会反复地抱着娃娃玩;如果老师又给他们提供了娃娃的衣服,还有小碗、小勺和小杯等物品,那么他们就不仅会给娃娃穿衣,还给娃娃喂饭喂水。

幼儿初期的思维离不开其自身的行动。

这时期幼儿的思维活动常常与他们的动作相伴随。

在幼儿园小班初期的绘画和游戏活动中,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表现得非常明显。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进入幼儿中期,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的思维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逐渐发展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具体性

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

幼儿容易掌握那些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容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

如案例三中“交通工具”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而“小汽车”这个概念较为具体,所以幼儿掌握“小汽车”这个概念比“交通工具”要容易。

幼儿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如老师说“喝完水的小朋友把杯子放到柜子里去!

”刚入园的幼儿都没有反应。

但老师如果说:

“明明,把杯子放到柜子里去吧!

”这时明明就理解老师说话的意思。

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讲,“小朋友”这个词是不具体的,每个幼儿的名字才是具体的。

典型的幼儿思维过程是,具体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

例如,听故事的时候,幼儿头脑中必须有故事人物的形象,才能理解故事。

再如,让幼儿算一下2加3等于几,幼儿感到困难,但如果说2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幼儿就会比较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从幼儿经常提出的问题中,也可以看到他们常常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考。

如,幼儿问风是谁吹的?

月亮是谁把它挂到天上去的?

(2)形象性

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

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等事物的生动形象。

比如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奶奶总是头发花白的;穿军装的才是解放军;兔子总是“小白兔”等。

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3)经验性

幼儿的思维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比如幼儿把热水倒入鱼缸中,问他为什么时,他说老师说了喝开水不生病,小鱼也应该喝开水。

再如,老师向幼儿布置“解迷津”任务,说:

“假装这里有一座山,你必须走过这座山才能回家。

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走过去了,就剩下你一个了,再不走过去,天就要黑了,野兽会来的。

”幼儿回答说:

“我不会去那种地方的。

再说妈妈总是和我在一起的。

”幼儿是从他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去思维的,而不是按老师的逻辑推理进行思维。

(4)拟人性

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

他们赋予小动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

如他们认为太阳公公能看见小朋友们在玩。

他们还提出许多拟人化的问题,如“风是车轮放出来的吗?

”等。

(5)表面性

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比如,一个5岁的孩子注视着阿姨给小婴儿喂奶,看到奶水从阿姨的乳房里流出来,他认真地问:

“阿姨,那里面也有咖啡吗?

由于幼儿的思维只是从事物的表面出发,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幼儿思维常常具有片面性。

如,给幼儿出示两个一样大小的橡皮泥球,让幼儿确认它们是一样大小的。

然后,老师把其中的一个泥球变成长条。

这时,幼儿就认为这两块橡皮泥不一样多了。

(6)固定性

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认死理”,比如在美工活动中,小朋友都在等着教师发剪刀,可是发到中途剪刀发完了,教师又去拿。

另一位老师给他们拿手工区的剪刀,他们说什么都不肯要。

这时他们的老师回来说:

“没有剪刀了,你们就使手工区的吧!

”,可是这几个小朋友仍然不愿意用手工区的剪刀。

上述这些特点都是幼儿思维具体性和形象性的不同表现。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征。

这种特征在幼儿各种思维活动中都有表现。

但是在不同的年龄,表现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二、幼儿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幼儿思维基本形式的发展特点也体现出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1.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的、具体的,有关熟悉的物体和动作的,如鞋子、帽子、电视、汽车,走、跑、拿、举起等。

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晚期还可以掌握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团结、勇敢、礼貌等。

幼儿所掌握的概念还不太稳定,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些人通过下定义方式来研究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他们发现:

幼儿初期,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给物体下定义多属直指型。

如问幼儿“什么是狗?

”,他就会指着画上的或玩具说“这是狗!

”。

幼儿中期,幼儿已能在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突出的特征,由此获得事物的概念。

他们给物体下定义多属列举型。

这时幼儿对上面的问题就会回答:

“狗有四条腿,还长着毛呢!

看见小花猫就汪汪叫。

幼儿晚期,幼儿开始初涉掌握某一实物的较为本质特征,如功用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总和。

他们给物体下定义多为功用型。

但仍有对事物的描述。

他们对上面的问题会回答:

“狗是看门的”,“狗还可以帮人打猎”,“狗也是动物”,“狼狗最厉害”等。

此外,幼儿掌握空间概念和数概念都晚于实物概念,而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2.幼儿对事物判断、推理的特点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常表现为在判断事物时从事物外在或表面的特点出发。

如:

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辑。

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如让幼儿比较三支铅笔,问幼儿“为什么第一支和第三支比第二支长?

”,不少幼儿会回答说:

“因为它是黄的,我妈那天还给我削铅笔呢!

”。

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

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

推理时,常以自己的感受或经历过的事情为依据,例如,问一个中班幼儿“为什么皮球会滚下来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说:

“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

”5岁左右的幼儿在回答“大红旗多还是小红旗多”的问题时,说“小红旗多,因为小红旗可以剪好多,大红旗费纸,就剪得少”。

三、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幼儿理解事物的水平不高,不深刻,常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年龄越小的幼儿,这个特点表现越明显。

如让幼儿看一幅图,幼儿初期的孩子常常看到的只是个别的人或物。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

如幼儿在听故事时,常需要有图形或实物来辅助,或者依靠生动的语言引起头脑中的事物形象来帮助理解。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如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去,教师生气地说“去,去,去,都去!

”,这时幼儿根本不理解教师的意思,反而高高兴兴地一拥而去了。

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幼儿的理解特点,幼儿不能理解反话中的内部含义。

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多结合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帮助幼儿去理解和作出判断。

充分了解幼儿思维方式与成人的区别,以及偶尔思维活动的主要特征后,我们才能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理解幼儿,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思考与活动

一、活动设计

1.请以“多彩的秋天”为内容写一个300字左右的教学活动设计。

其中,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2.请在活动设计后写出教学活动设计体现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哪些理念。

3.请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标出每个教学环节体现了“三性并茂”教育理念的哪些方面。

二、教育反思

1.请介绍一种你最近了解到的现代教育理念。

2.结合这一教育理念想一想,自己的日常教育行为中哪些是符合理念的,哪些还需要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