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5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岭隧道细部施工测量方法范文文档格式.docx

此操作一般要经过多次才能最终确定坡顶线。

2.5然后加密开挖范围内的点,测出开挖深度,以便指导刷坡。

2.6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2.7.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2.8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2.9.填写测量放样交底书。

3洞口大管棚导向管的定位放线测量

3.1在测站上按1步骤安置全站仪。

3.2测出并标定导向墙护拱的横向里程位置于两边边坡面上。

3.3测出拱架左右拱脚的标高和横向宽度(内缘),并准确标定。

3.4测出拱架顶拱的中线(隧道中线)位置,并标定顶拱中线内拱顶标高。

3.5测出每节拱连接位置的标高和宽度,并准确标定,以便准确定位拱架位置。

3.6护拱安装就位后,检查拱架定位精度,合格后,在最前一榀和最后一榀拱架外拱顶测出隧道中线并标定,然后按设计间距沿拱架外缘标定所有导向管的位置,用仪器每5个间距抽检导向管与隧道中线的平行位置关系,误差倾角12′之内(30m管棚±

10cm误差)这是确保钢管不会切向交叉的关键。

3.7导向管平面位置标定后,接着控制导向管的外插角度。

假设外插角度为2°

,前后两榀拱架间距为180cm,那么前面一榀拱架的放样半径就增加180*tan2°

=6.3cm。

在放样过程中,最后一榀拱架按R半径放样,最前一榀拱架半径就按R+6.3cm放样,而且每一个点都要准确测量,这也是保证管棚不会法向侵入隧道开挖线以内或因管棚外插角过大,失去超前支护意义的关键所在。

3.8最后按2.6~2.9步骤操作完成整个测量放样。

4隧道开挖轮廓线放线及超欠挖检测测量

4.1在测站上按1步骤安置全站仪。

4.2沿隧道周边测设轮廓点,通常采用1.2m间距。

测设时开启免棱镜测距功能或者反射片模式测距功能,打开激光指向模式,这样测距精度和速度都会大大加快。

4.3将测出的坐标输入计算器进行程序计算,很快求出测点相对轮廓线的最短距离(超欠值),然后在沿法线方向移动超欠值,画出该轮廓点。

如果有经验的测工一般一次就可到位,误差控制在±

2cm之内即可,超欠距离超出15cm在量移后复核检查,确保精度。

4.4相邻轮廓点之间采用直线还是折线连接通过计算中矢确定。

计算公式如下:

设计半径R,间距(弦长)为L,那么中矢D=R-√(R2-L2/4)。

如果D小于2cm,就可以直线连接相邻的轮廓点,如果大于2cm,就取相邻两点间距的一半处向外量取中矢长度标定点位即可。

一般采用1.2m间距,中矢不会大于5cm,那样便于目测距离,且一般和周遍眼间距吻合。

如因欠挖造成画不出轮廓线就用红漆标出欠挖值,以便开挖时参考。

4.5为了确保周边成型质量,减少超欠挖,在周边轮廓线标出的同时退后2m处,在每个周边眼钻工操作的拱墙上测出一个能控制方向的轮廓点(导向点),让钻工能有一个明确的施钻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这样会大大减少超欠挖,确保成型质量,这一点很重要。

4.6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及时检查上一开挖面的欠挖部位,标出欠挖范围和欠挖值,督促当班带班人员及时处理,免留后患。

4.7接着按2.6~2.8步骤操作完成整个测量放线。

4.8最后填写开挖断面检查交底书,进行交接签字确认。

5拱架架立安装放线测量

5.1在测站上按1步骤安置全站仪。

5.2检查拱墙突出部位的欠挖状况,确定拱架能否顺利正确安装。

5.3测出并标定拱架的横断面方向线于拱墙面上。

5.4测出拱架左右拱脚的标高和横向宽度(内缘),并准确标定。

5.5测出拱架顶拱的中心线(隧道中线)位置,并标定拱顶中线内拱顶标高。

5.6测出每节拱连接位置的标高和宽度(内缘),并准确标定,以便准确定位拱架位置。

因为拱架加工时连接位置角度误差过大,造成该处拱架弧度不正确,这一步是确保该处位置准确的必要步骤。

5.7最后按2.6~2.9步骤操作完成整个测量放样。

6隧底及仰拱开挖放线测量

6.1在测站上按1步骤安置全站仪。

6.2在左右边墙上每5m标定准确里程,在该位置用水准仪测出腰线,钉上射钉作为标记。

一般考虑施工便于操作,将此腰线定在轨顶标高位置。

6.3在标高位置的射钉上用全站仪测出射钉帽到隧道中线的偏距和高程(作为水准高程的检核,避免出现粗差),做好原始记录,以备后序交底用。

6.4接着按2.6~2.8步骤操作完成整个测量放线。

6.5最好向带班责任人现场进行示范和书面交底,双方进行交接签字确认。

7仰拱填充及边基放线测量

7.1在测站上按1步骤安置全站仪。

7.2复核以前所放点的标高和中线,确认无误后进入下步测量。

7.3操作步骤同6.2~6.4。

7.3根据施工断面图算出边墙射钉帽到边基和中心水沟的水平支距以及腰线到基顶、仰拱或填充面的竖向支距(腰线标高到基顶、仰拱面或填充面的竖向距离图可提前绘制),填写测量放线交底书,作为仰拱、填充面、水沟、边基等平面位置、标高控制的依据。

7.6最好向带班责任人现场进行示范和书面交底,双方进行交接签字确认。

8钢筋定位放线测量

8.1在测站上按1步骤安置全站仪。

8.2准确放出钢筋端头断面方向线及中间需要加密的方向线。

8.3检查此范围内初支断面净空能否满足钢筋设计净空要求。

8.3净空满足要求后,在放线断面方向上沿环向每隔1米测量一个点,在该处准确标识出内侧钢筋内缘尺寸数据(法线方向),作为控制钢筋绑扎的依据。

8.4先绑扎有测量数据断面的钢筋,外侧绑扎时必须保证整圈钢筋的稳定。

可以这样固定:

周围用钢筋与岩面支撑,稳定环向受力筋。

钢筋端头可垫混凝土块,避免戳坏防水板。

外侧钢筋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钢筋净空要求及测量成果的控制效果,因此,必须确保外侧钢筋的稳定。

8.5外侧钢筋稳定后绑扎内侧钢筋,严格按测量交底执行,确保净空要求。

8.6在绑好的钢筋处纵向拉线,作为控制本循环钢筋绑扎的依据。

注意:

线绳一定要拉紧,循环过长或者是小半径曲线可以加密断面测量数据。

8.7复核钢筋绑扎精度,避免因操作不当或者责任心不强而引发返工现象。

8.8最后向带班责任人现场进行示范和书面交底,双方进行交接签字确认。

9二衬模板台车定位测量

9.1在测站上按1步骤安置全站仪。

9.2确定台车定位里程,在两侧边基上标出红油漆线以示位置。

9.3检查左右侧边基,确定边基净空大小完全满足台车断面要求。

9.4检查台车轨距和轨面标高是否超出台车侧移和升降油缸的行程,如超出必须调整轨距和轨顶标高,确保台车能有足够的移动空间。

9.5台车行走至定位里程后,(假定台车初次定位)用水准仪测出台车前后顶模横梁的标高,然后计算横梁的设计标高(此标高比设计放大5cm),算出视线高和台车横梁之高差,倒立塔尺于横梁两端,启动升降油缸,使台车横梁满足设计标高,此过程要经过两至三次方能完成标高就位。

9.6标高就位后,锁死升降油缸螺杆或竖向丝杆,避免横梁因为人的误操作或者重力原因下降而造成返工。

9.7用全站仪测量台车两端顶模的隧道中线小孔(此小孔在检查验收模板台车时就确定,且订上小孔以示点位),计算该点和隧道中线的偏差,根据此偏差左右移动台车纵梁,使台车的中线小孔和隧道中线完全吻合。

同时测出拱顶三角高程,以检核水准高程有否出现粗差。

9.8两侧同时支撑边模,使边模准确到达设计位置(测量检核)。

9.9再次复核台车的中线与水平,确认台车位置准确无误,连上丝杆固定。

9.10在台车升降和侧移油缸前端用油笔画上细线,以示台车就位后的正确位置,以备随时检查。

9.11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9.12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复核台车定位记录,以验证计算数据准确无误。

9.13将台车定位记录归档保存。

10沟槽施工放线测量

10.1在测站上按1步骤安置全站仪。

10.2复核以前所放点的标高和中线,确认无误后进入下步测量。

10.3在左右已衬砌好的边墙上每5m标定准确里程,在该位置用水准仪测出腰线,喷上标高符号作为标记。

一般考虑施工便于操作且测量标志易于保存,将此腰线定在电缆沟盖板顶面上10cm标高位置处(以后也可作为碎石道碴标高控制线使用)。

10.4在标高位置的倒三角尖上用全站仪测出此到隧道中线的偏距和高程(作为水准高程的检核,避免出现粗差),做好原始记录,以备后序交底用。

10.5接着按2.6~2.8步骤操作完成整个测量放线。

10.6根据沟槽断面图算出边墙倒三角尖(测量标志)到边沟和电缆槽侧墙的水平支距以及腰线到水沟和盖板面的高差,填写测量放线交底书,作为沟槽平面位置、标高控制的依据。

10.7最后向带班责任人现场进行示范和书面交底,双方进行交接签字确认。

 

缓和曲线四种类型及其切垂距和偏距推导公式

计算缓和曲线精确里程及偏距程序

HHQX1(计算入缓和曲线里程及偏距)

程序清单:

X:

?

Y:

X-SZH→L:

DO:

SZH+(L-L5÷

(40×

R2×

l012)+L9÷

(3456×

R4×

l014))→P:

(L3÷

(6×

l01)-L7÷

(336×

R3×

l013))→Q:

90+90×

L2÷

(π×

l01)→K:

-W×

(P-X)×

cos(K)-(Q-Y)×

sin(K)→C:

(Q-Y)×

cos(K)-(P-X)×

sin(K)→D:

L+D→L:

LpWhileAbs(D)≥0.001:

SZH+L→S:

“S=”:

S⊿“C=”:

C⊿

HHQX2(计算出缓和曲线里程及偏距)

SHZ-X→L:

SHZ-(L-L5÷

l022)+L9÷

l024))→P:

l02)-L7÷

l023))→Q:

l02)→K:

cos(K)+(P-X)×

SHZ-L→S:

X、Y——测点切线纵横坐标;

P、Q——测点对应线路中线上的点的纵横坐标;

L——缓和曲线长;

l01、l02——入出缓和曲线全长;

S——测点对应里程;

SJD——设计交点里程;

C——测点到线路中线的偏距(垂直平距);

R——曲线半径;

W——判别符号(左转曲线为-1,右转曲线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