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56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教育经济学

第一章

1.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学思想:

教育的的社会经济功能:

马克思是把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放在社会在生产中加以考察。

其一,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性质。

通过教育可以非熟练的劳动培养训练为熟练劳动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性质,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质量;其二,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

教育作为一种服务形式,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这使得教育成为大生产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其三,教育可以增进劳动者劳动能力变换的能力,使工人能够适应不断变换的劳动需求,以便较为自由地选择职业并适应职业的变换。

2.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指出:

“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

”这就说明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由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

意义:

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3.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之一(代表思想:

生产力理论)。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李斯特把资本分为两类:

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

精神资本是人们对于前任在科学和艺术、智力培养、生产效能等方面的进步和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累积结果的领会。

这种领会的深刻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以所有有关下下一代的教育方面的支出虽然都是对于现有价值的消耗,但却会促进生产力的增长,国家对于物质资产应有所放弃或牺牲,以使将来的利益获得保障。

与此划分相对应,把一国之中最重要的工作划分为:

精神工作和物质工作,且这两种工作相互依存。

4.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是苏联著名的经济学家、科学院院士斯特鲁米林1924年发表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

这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

5.西方研究教育经济学的最早论文,是美国学者沃尔什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

6.1962年英国经济学家韦泽出版的《教育经济学》,标志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

7.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对劳动者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劳动不断智力化。

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培养大批的高质量的科学技术人员的管理人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因而导致了教育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为教育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二,教育经济学是西方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经济增长成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反映了当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的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合资折翼历史条件下,教育对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发展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认为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只是资本和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素质太低的问题,为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加强教育和训练,增加智力投资。

这对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兴起和形成有重要影响。

第三,计量经济学的进步和发展,直接促进了教育经济学的诞生。

经济学家在运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计算国民经济增长额时,出现了剩余因子,并发现教育是剩余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理论,直接促进了教育经济学的诞生。

8.筛选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斯宾思和索洛等提出了视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筛选理论。

他们指出教育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

二、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7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皮奥里)

1、其注重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内部结构,从而说明不同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收到不同的待遇,进而阐述教育对经济的功能。

2、其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认为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工资的关系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对这种关系持有怀疑态度,认为教育有把人等级化的作用。

(其反对人力资本理论关于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成正比例关系的特点)

三、社会化理论(7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鲍里斯、柯蒂斯)

其是从研究教育如何培养、训练劳动力的个性特征,从而为生产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论证经济与教育的关系。

1、批评了早期人力资本理论。

认为在现代化社会里,教育的作用首先不在于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或认知能力,而在于它的社会化作用。

(社会化,即着重培养和训练社会生产中需要的各种劳动力的个性特征)

2、教育作用反映在两个方面。

(1)从经济效益上说,教育培养和训练不同个性特征的劳动力,能顺利地做好不同技术水平的工作,起到岗位职责对口、生产顺利进行的作用

(2)从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上来说,教育不但没有促进社会平等,而且还会再生产社会不平等。

 

第二章教育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

即经济产量的增加,是一个经济学范畴,国民收入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资产,同时也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品的增加。

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这样一种历史过程,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们,通过不断的技术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制度创新,使其经济总福利在经济总规模持续扩张的过程中得以逐步改善。

它既包括更多的产出,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结构和体制上的变更,它既是一个经济学范畴,也是一个社会学范畴。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

1、区别:

经济增长是经济产量的增加,是一个经济学范畴,国民收入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资产,同时也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品的增加。

而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结构和体制上的变更,它既是一个经济学范畴,也是一个社会学范畴。

2、联系:

经济发展通常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经济增长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

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财力、物资等这些教育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能为教育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资金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与持续推动力;教育物资为教育发展提供现实的条件;经济发展制约着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和水平。

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结构

首先,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

其次,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程度结构。

再次,地区经济结构对教育的地区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紧急发达地区物质条件好,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各级各类学校布局也较合理;经济落后地区物质条件差,教育事业发展相应缓慢,各级各类学校布局也很难做到合理。

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体制。

经济发展涵盖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体制决定教育体制。

教育的基本经济职能,是为经济发展培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教育体制的基本模式和框架,是有经济体制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

二、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可能的促进作用和现实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间接的促进作用与直接的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

1、教育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其首先表现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从而为物质生产提供前提。

其次,教育提供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为社会物质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1)教育是科学技术迅速、大规模、有效传递和传播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体制化的重要途径(3)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2、教育发展直接影响经济运行

教育可以直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是提高对生产要求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机器工具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三是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并节约相关的费用;四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函数。

教育不仅影响经济发展、经济运行,而且影响经济的实绩。

 

三、教育在一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教育的发展有助于规范劳动力行为。

一般而言,当劳动者行为合乎规范时,经济活动正常运行,产出趋于正常水平,生产要素按比例使用,经济增长就快;而当劳动者行为不规范时,由于劳动者体力和智力消耗的下降,劳动的实绩供给减少,产出水平下降,经济增长就满。

2、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劳动力素质是决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增张和发展速度及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因为:

第一、人的知识能力的增加和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会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第二,在技术不断变动的生产经济中,人的“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提高,回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经济不断增长和发展;第三,人们有效的利用和分配时间的能力提高,也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3、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善

劳动力配置结构能否及时合理地与经济结构整体协同调整,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劳动力配置结构的调整和改善要求劳动力能适当流动。

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与参与人口流动的可能性成正比

4、教育可以提高管理队伍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水平,从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和决策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其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思想派别,或称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盛行于60年代,70年代以后有了新的发展。

1、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

2、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性投资,但在现在花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1)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2)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

(3)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4、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

5、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基本上童物力形态投资收益率的测算相同,其基本公式为:

收益:

成本=收益率

二、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1、认为研究经济发展的动力应引进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内地总括性资本概念,从而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关于资本同质性的假定。

2、认为人们通过向自己投资形成特定的人力资本,而这正是自由人可以得以增进其福利的一条正途,从而批驳了传统价值观念阻碍人们正视人力资本问题的种种说教。

3、对人力资本的含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界定,认为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等,在货币形态上表现为提高人口质量、提高劳动者时间价值的各项开支。

4、将人力资本分为五大类:

包括医疗保健、在职培训、正式教育、承认学习项目及就业迁移等。

5、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人力资本较快增长对收入均等化有积极影响,对国际经济关系的改善有重大作用。

6、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时间就是金钱)

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为这项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微观经济分析基础,并使之数学化、精细化和一般化。

具体而言,

1、对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和培训投资的收入效益和收益率计量,以及人们在这方面的决策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经验分析。

2、对家庭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进行了经典理论实证和应用研究。

认为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孩子身上或在自己身上增加资本投资,其收益率会较高。

 

第二节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作用

一、何为“人力资本”

1、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沃尔什在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的

2、其是由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

3、舒尔茨认为,全资本应当包括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两个方面。

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的总和。

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可以促进生产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特征

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

这是其根本特点,是区别于别的资本形式最本质的特点。

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能直接转让或买卖,不鞥被继承。

3、人力资本既具有资本的性质,也具有效益性质,它需要投资才能形成和积累,其作用既可以为个人增加收入,也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

4、人力资本形成及其作用发挥的程度,与人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有限性的特点。

5、人力资本具有易流失性的特点。

因为它难于形成像物质资本那样能够便于垄断,具有迁移和流动性。

6、人力资本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它还是一种社会资源,可以带来外溢的社会效益。

三、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关系:

1、联系:

(1)、都有利润

(2)、人力、物力都需要投资才能形成和积累

(3)、对人力与物力进行投资后都能带来个人收入与国民收入的增加

2、区别:

(1)、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转让、继承、买卖,而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能直接转让或买卖、不能被继承,其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

(2)、人力资本具有易流失性的特点,而物力资本可以被垄断,不易于流失。

四、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区别:

(1)人力资本是一种质量的概念,它反映出个人或人口群体的生产能力或收入能力水平,而人力资源则是一种数量的概念,是一种自然资源

(2)人力资本反映的是个人或人口群体之间生产能力或收入能力的差别、劳动力素质差别,而人力资源反映的是人力同素质前提下的数量差别

(3)人力资源同自然资源一样有待于开发,而人力资本实质上是已经开发了的人力资源

(4)人力资源缺乏人力资本丰富的概念内涵,,没有涉及关于投资、资源配置、投资决策等

经济关系

(5)人力资源不能反映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质量因素的稀缺性,以及市场供求关系。

联系:

人力资本实质上是已经开发了的人力资源

第三节教育和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

1、教育和培训(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

2、教育和训练

3、医疗、卫生、保健的投资

4、国际移民引进与智力引进

5、体育方面的支出

二、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最重要手段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国人力资本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国国民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知识的增加,对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和进步由衷的促进作用。

2、教育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最重要途径

人的智力素质,是指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人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创造力的培养,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1)人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与教育的关系。

科学文化知识在这里主要指人所必需具备的普通文化知识,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传递、积累和发展科学知识始终是教育的内容,尤其在现代社会更是其主要内容。

(2)人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与教育的关系。

科学素养一般是指自然科学的科学素养,要求具备这种素养中最基本的能力。

科学素养的形成彤接受教育多少有对应关系。

通过不同层级的教育,可以对人的科学素养的不同方面进行培养。

(3)人的创造力的培养与教育的关系。

创造力是劳动者素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而教育,特别是现代教育对人的创造力的培养至为关键。

3、教育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身心健康是人的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在人的素质中具有核心和关键的作用。

人的身心健康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的作用。

具体而言,

(1)教育对人的生理素质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

由于教育传播了关于疾病和环境卫生的常识,因而一般来说,受过一定教育的人,由于有了必要的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患病、致残、负伤的可能性回校一些;教育程度高的人,易于接受科学知识,在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方面也更科学。

一般来说,教育程度高的人,死亡率低。

(2)教育能够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健康的心里状态是人具备良好素质的基本条件。

教育,特备是心理教育能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在一国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就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提高人的智力素质和科学素养,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第四章教育与劳动力市场

1.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

在人力资本理论看来,教育投资或人力资本较高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提高了知识、技能和能力并从而提高了其劳动生产率。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改善劳动供给,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和制度变革,建立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合理配置与高效使用劳动力资源,增强经济活力。

2.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教育的作用在于维持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在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看来,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劳动力市场具有较明显的非竞争性。

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强调制度和社会性因素对劳动报酬和就业的重要影响,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解释能力。

劳动力市场不是统一的,而是分割的,有主要市场、次要市场;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或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分割。

不同市场有着不同的工作条件和晋升机会。

人力资本投资只是一种信号,发挥筛选功能。

劳动力接受教育只是为进入一级市场并提供给雇主一个培训潜力大的信号。

而那些接受教育少的人被认为培训潜力低,只能占据劳动力阶梯的末端或留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上。

3.信号理论——教育是一种选择机制。

迈克尔.斯彭斯为信号理论的奠基人。

在1972年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中,斯彭斯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会采取某种行动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

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聘人往往比雇主更清楚自己的能力,面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力高的求职者与能力低者相比,有更强的动机将有关自己能力的信息传递给雇主,为了避免能力较低者模仿,教育投资的程度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在斯彭斯的模型中,教育本身并不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但可以被应聘者用来向雇主“示意”自己是能力高(学历高)的人,雇主根据这一“示意”的信号便可以区分不同能力的人。

斯彭斯论证了如何用“信号”来调整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分布。

这一分析框架在后来被应用到许多领域。

第五章教育供给与需求

1.教育与劳动力供求的关系:

1)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形成劳动力的合理供给。

2)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不同种类劳动力的需求。

3)大力发展教育,有助于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供求平衡。

4)大力发展教育,有助于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

2教育需求,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企业和个人对于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3按照教育需求的主体来划分,教育需求划分为个人教育需求、企业教育需求和国家教育需求三类。

个人的教育需求,是指个人出于投资于教育将使他增进知识技能,进而在未来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获得较高的收入的目的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影响因素:

一是谋求职业和收入的需要;二是个人的学业成绩;三是家庭及个人的经济条件;四是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无视家长对子女的影响。

企业教育需求,是指企业由于适应技术不断创新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形式的教育需求是间接的,反映在对受过不同层次和种类教育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需求上;另一种形式是对在职职工的岗前和在岗教育培训,包括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

国家对教育的需求是指国家基于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才的需求水平就会有相应的变化。

生产力水平越高,人才的在需求量就会增大,所需的人才的教育程度也会相应提高。

所以,国家对教育的去求必然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2)社会人口状况。

一国的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总量、人口增长速度、年龄结构等,决定着国家对教育需求的基本规模和走势;3)社会政策。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因此,政府的行政干预、社会经济政策、教育政策等都可能影响到国家对教育的需求。

4教育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单位教育成本下,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能为青少年及成人提供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供给既包括正规教育机构提供的受教育机会,也包括非正规教育机构提供的受教育机会。

5影响教育机会供给量的因素:

1)劳动力需求状况。

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教育供给的数量和结构。

2)一国的经济实力。

一国经济实力是教育供给的前提条件,,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应该建立在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

3)教育投资体制。

相对于单一型投资体制,多元型教育投资体制的教育经费要充裕的一些,教育机会的供给也多一些。

4)教育的单位成本。

教育单位成本是指培养某级某类学生所花费的全部成本。

在教育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教育单位成本越低,教育供给就越充足,反之……5)师资状况。

师资状况包括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

6)政府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般来说,政府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高,提供的教育机会就越多。

70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筹集教育资金的能力。

6教育供求矛盾:

指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在数量上和结构上的不均衡。

7教育供求矛盾的调节:

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方式主要有:

政府调节、市场调节、政府与市场相结构的调节等。

1)政府调节。

主要调节手段包括:

为教育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制定和调整教育规划;对教育机构进行财政拨款;必要的行政手段。

2)市场调节。

其中用学费这一“教育价格”的形式进行调节是重要的调节方式之一。

3)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教育供求总量矛盾的调节。

第一,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第二,完善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第三,坚持多种办学方式,大力发展私立民办教育。

先是要转变观念,废除一切束缚私立民办教育发展的思想枷锁,然后放宽政策,允许投资举办私立民办教育者适当盈利,最后政府应对私立民办教育进行一定的投资。

2)教育供求结构矛盾的调节。

第一,面向社会,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第二,运用价格机制,实行差别学费,第三提供充分的信息,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第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六章教育与就业

1就业问题:

1)一般性就业问题,指缺乏足够的就业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2)结构性就业问题,指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结构方面的不一致,而形成的工作岗位和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

3)特殊性就业问题,也称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而未能就业。

2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教育的作用):

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

我国的就业问题主要有:

1)一般性就业问题,缺乏足够的就业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2)结构性就业问题,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结构方面的不一致,而形成的工作岗位和劳动者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