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76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1章绪论例题

1、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C)建筑物,其内部空洞净空断面在(C)m2以上者均为隧道。

A、圆形3B、圆形2C、条形2D、条形3

2、某隧道长度为2000米,该隧道按长度可称为(B)

A、特长隧道B、长隧道C、超长隧道D、短隧道

3、某隧道断面积为60m2,该隧道按面积可称为(B)

A、特大断面隧道B、大断面隧道C、中等断面隧道D、小断面隧道

4、下列关于隧道分类错误的是(C)

A、按地层分,可分为岩石隧道、土质隧道

B、按断面形式分,可分为圆形、矩形、马蹄形隧道

C、按所处位置分,可分为深埋隧道、浅埋隧道、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

D、按施工方法分,可分为矿山法、明挖法、盾构法、掘进机法隧道等

第2章隧道勘察例题

1、隧道勘察阶段按先后顺序一般分为(C)

A、可行性研究勘察,详细勘察,初步勘察B、初步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详细勘察

C、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D、详细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

2、初步勘察的内容是(B)

A、侧重于收集与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实地调查,大致查明地质情况

B、取得隧道所在位置的初步总平面布置地形图及有关工程性质,规模的文件,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最优隧道位置方案

C、进一步查明隧道沿线地质特征和不良地质规模、大小范围,为线位布设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D、以上都包括

3、隧道勘察的主要方法有收集与研究既有资料,调查与测绘、勘探,试验与长期观测等几种。

直接观察属于(B)的方法。

A、收集与研究既有资料B、调查与测绘C、勘探D、试验与长期观测

4、下面哪种勘察方法不属于物探(C)

A、地质雷达方法B、地震勘探方法C、小螺纹钻勘探方法D、声波探测方法

5、根据电磁波辐射(发射、吸收、反射)的理论,应用各种光学、电子学探测器,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综合技术称为(C)。

A、钻探方法B、地震勘探方法C、遥感技术D、物探

6、(A)主要以调查和测绘为主,配合物探,并充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只有当不进行钻探,试验工作不足以说明地质情况而影响方案的选定时,才作代表性的钻探试验工作。

(A)的方法和手段:

主要有调绘、物探、钻探等。

A、初勘详勘B、详勘初勘C、初勘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D、详勘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

7、关于隧道与地下水的影响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隧道内涌水,将恶化围岩稳定状态,导致施工困难,增大工程造价

B、可能造成地表枯水,造成用水及饮水困难

C、隧道衬砌上可能产生水压力

D、地层中有地下水时隧道的施工比无地下水时容易

8、隧道施工要求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有(D)。

A、水资源、植被、特殊保护区、特殊地质段的保护B、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C、弃渣处理D、以上都包括

第3章隧道总体设计

1、隧道位置的选择中,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A)

A、隧道长度越长越好。

B、隧道方案的确定要考虑通风、照明及养护管理费用.

C、隧道方案应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D、在高寒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应考虑雪害和冻结的影响

2、下列哪一个因素与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关系不大(B)

A、线路总方向B、车辆类型C、地质条件D、隧道长度

3、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主要是指(D)

A、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的垭口的选择;B、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方向的垭口的选择;

C、隧道穿越分水的垭口时,隧道标高的选择;D、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及不同方向的垭口选择。

4、关于越岭隧道,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B)

A、越岭隧道平面位置和标高的确定都要考虑隧道两端展线情况;

B、在路线总方向上或其附近的低垭口,展线条件好,隧道较长;

C、越岭隧道标高越高,隧道长度越短;

D、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主要是指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及不同方向的垭口选择。

5、关于傍山隧道,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B)

A、傍山隧道一般埋藏较浅,山坡亦常有滑坡,松散堆积,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情况较为复杂;

B、为保持山体稳定和避免偏压产生,隧道位置宜往山体内侧靠,做到宁外勿里;

C、要考虑河岸冲刷对山体和洞身稳定的影响;

D、线路沿山嘴绕行难以长期保证运营安全时,应“裁弯取直”以长隧道通过。

6、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中,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

A、洞口应该尽量避免不良地质现象,设置在山体稳定的地方;

B、洞口不宜设置在沟谷低洼处或汇水沟处;

C、隧道洞口应尽量不破坏山体的稳定性,以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

D、隧道洞口的埋深较浅,但对地面建筑物影响有限。

7、隧道宜长不宜短,应“早进洞,晚出洞”这是因为()

A、有利于洞门的修筑B、有利于隧道通风C、尽量避免大挖大刷边仰坡D、有利于隧道排水

8、为防止隧道结构偏压的产生()

A、隧道轴线应与岩层走向平行;B、隧道轴线应与岩层走向斜交;

C、隧道轴线应与地形等高线平行;D、隧道轴线应与地形等高线正交。

9、当洞门的山体不稳定并有滚落碎石块可能时,一般(),以减少对仰坡、边坡的扰动,确保落石不滚到行车道上。

A.砌挡土墙B.架防护网C.接长明洞D.刷坡清方

10、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中,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

A、洞口应该尽量避免不良地质现象,设置在山体稳定的地方;

B、洞口不宜设置在沟谷低洼处或汇水沟处;

C、隧道洞口应尽量不破坏山体的稳定性,以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

D、隧道洞口的埋深较浅,对地面建筑物不会有很大影响。

1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规定,隧道纵坡不应小于(A)

A、%B、1%C、3%D、4%

1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规定,隧道纵坡不应大于3%,主要是因为(A)

A、通风问题;B、隧道洞内排水需要;C、行车安全需要;D、乘客乘坐舒适。

13、隧道纵坡类型有(D)

A、人字坡B、上行单坡C、下行单坡D、以上都包括

14、曲线隧道的不利因素为:

(D)

A、行车视距问题;B、加宽断面问题,造成变截面隧道,施工难度大;

C、曲线隧道内装修复杂;增加通风阻抗,对自然通风不利;D、以上都包括

15、当隧道位于曲线上时,应(C)

A、采用大半径的曲线,并尽量避免曲线伸入隧道内B、调整纵坡,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路面超高

C、尽量采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并满足视距要求D、使曲线半径满足视距要求和路面超高要求

16、关于隧道建筑限界,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隧道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B、隧道本身的通风、照明设备可以安装在建筑限界内

C、隧道本身的通风、照明、安全、监控及内装等附属设备均不得侵入建筑限界内

D、隧道建筑限界不包括检修道

17、公路隧道净空是指(D)

A、公路建筑限界以内的空间B、围岩开挖轮廓线包围的空间

C、衬砌截面中点连线以内的空间D、衬砌内轮廓线包围的空间

18、设计隧道衬砌断面主要解决(C)3个问题。

A、净空、建筑限界和跨度B、内轮廓线、轴线和净空

C、内轮廓线、轴线和厚度D、净空、轴线和厚度

19、当隧道净宽大于所在公路的路基宽度时,两端接线应有不短于(B)m的同隧道等宽的加宽段,并设计过渡段加以衔接。

当隧道净宽小于所在公路的路基宽度时,两端接线仍然按等级公路标准设计,与隧道洞门端墙衔接。

A.100B.50C.200D.150

20、隧道轴线应当尽量与断面()力曲线重合,使各截面主要承受()应力。

当承受竖向压力和较大侧压力时,宜采用()墙式衬砌;当有沉陷可能和受底压力时,宜加设仰拱的()墙式衬砌。

A.压拉曲直B.压压曲曲C.压压直曲D.压压直直

21、隧道衬砌厚度随所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根据以往经验,拱圈可以采取()截面,也可采取在拱脚部分加厚20—50%的()截面。

仰拱厚度一般略()于拱顶厚度。

混凝土衬砌厚度一般不小于()cm。

A.变变小30B.等变大20C.等等大30D.等变小20

第4章隧道结构构造

1、当隧道地层垂直围岩压力为主要荷载、水平围岩压力很小时宜采用(C)衬砌,一般适用于(C)级围岩。

当垂直和水平围岩压力都较大时宜采用(C)衬砌,一般适用于(C)级类围岩。

A、直墙式Ⅳ~Ⅵ曲墙式Ⅰ~Ⅲ

B、曲墙式Ⅰ~Ⅲ直墙式Ⅳ~Ⅵ

C、直墙式Ⅰ~Ⅲ曲墙式Ⅳ~Ⅵ

D、曲墙式Ⅳ~Ⅵ直墙式Ⅰ~Ⅲ

2、公路隧道的主体结构通常是指(C)

A、洞身衬砌;B、洞门构造物;

C、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D、包括通风、照明、给排水等在内的所有构造物

3、对于水压力较大水底隧道,一般情况下最好采用(C);采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多采用(C)。

A、偏压衬砌圆形断面衬砌B、矩形断面衬砌圆形断面衬砌

C、圆形断面衬砌矩形断面衬砌D、矩形断面衬砌偏压衬砌

4、设置曲墙衬砌的目的在于(D)

A、主要承受竖向压力B、主要承受水压力C、主要防止沉陷D、主要承受较大的侧向压力

5、直墙式衬砌一般适用于(A)

A、Ⅰ、Ⅱ级围岩B、Ⅳ级围岩C、Ⅴ级围岩D、Ⅵ级围岩

6、关于支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一次支护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加固岩体和阻止围岩的变形。

B、二次支护是为了保证隧道使用的净空和结构的安全而设置的临时性衬砌结构。

C、洞口一般采用加强的衬砌形式,包括复合式衬砌,而不采用锚喷衬砌

D、在山岭隧道建设中,很少采用拼装式衬砌。

7、(B)级围岩,由于围岩稳定或基本稳定,拱部围岩荷载较小,且往往呈现较小的局部荷载,衬砌工作条件较好,衬砌截面可以采用(B)截面形式。

而(B)级围岩与上述情况往往相反,故以采用(B)截面形式为宜。

A、Ⅳ~Ⅵ等Ⅰ~Ⅲ变B、Ⅰ~Ⅲ等Ⅳ~Ⅵ变

C、Ⅰ~Ⅲ变Ⅳ~Ⅵ等D、Ⅳ~Ⅵ变Ⅰ~Ⅲ等

8、关于复合式衬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初期支护应按主要承载结构设计。

B、二次支护在Ⅳ~Ⅵ级围岩时按安全储备设计;在Ⅰ~Ⅲ围岩时按承载(后期围压)结构设计,并均应满足构造要求。

C、应通过量测及时支护,以便最大限度发挥由围岩和支护组成的承载结构的自承能力。

D、通过量测,确定恰当的支护标淮和合适的二次衬砌时间。

9、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宜采用缓冲、隔离的防水夹层,关于缓冲防水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当第一层产生形变及形变压力较大时,仍给予极少量形变的可能,可降低形变压力。

B、当一次衬砌支护力不够时,可将少量形变压力均匀的传布到二次衬砌上。

C、防水效果良好,且可减少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D、设计隧道时要考虑缓冲防水层的支护作用。

10、关于预留变形量,错误的说法是(D)

A、在确定开挖尺寸时,应预留必要的初期支护变形量,以保证初期支护稳定后,二次衬砌的必要厚度。

B、围岩压力越大预留变形量越大.

C、当围岩呈“塑性”时,变形量是比较大的。

由于预先设定的变形量与初期支护稳定后的实际变形量往往有差距,故应经常量测校正,使延续各衬砌段预留变形量更符合围岩及支护变形实际。

D、硬质围岩的预留变形量大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预留变形量.

11、可以采用锚喷支护作为永久衬砌的情况为(B)

A、某些不良地质、大面积涌水地段和特殊地段

B、Ⅰ级或Ⅱ级围岩地段

C、对衬砌有特殊要求的隧道或地段,如洞口地段

D、有很高的防水要求的隧道;以及地下水有侵蚀性,可能造成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材料的腐蚀;寒冷和严寒地区有冻害的地方等

12、当洞口岩层坚硬、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路堑开挖后仰坡极为稳定,并且没有较大的排水要求时可采用()洞口;()洞门适用于岩质稳定的围岩和地形开阔的地区,是最常使用的洞门型式;()洞门适用于地质较差的围岩,以及需要开挖路堑的地方。

A、端墙式环框式翼墙式B、环框式端墙式翼墙式

C、环框式台阶式遮光棚式D、翼墙式端墙式柱式

13、洞口仰坡地脚至洞门墙背应有不小于的水平距离,()。

洞门端墙与仰坡之间水沟的沟底与衬砌拱顶外缘的高度不应小于,()。

洞门墙顶应高出仰坡脚以上,()。

①以免落石破坏拱圈;②以防仰坡土石掉落到路面上,危及安全;③以防水流溢出墙顶,也可防止掉落土石弹出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

14、洞门墙的厚度可按计算或结合其他工程类比确定,但墙身厚度最小不得小于()m;洞门墙基础必须置于稳固地基上,基底埋入土质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m,嵌入岩石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m。

A、B、C、D、

15、当洞门外需要设置遮光棚时,一般采用()

A、端墙式洞门B、翼墙式洞门C、削竹式洞门D、遮光棚式洞门

16、当洞口围岩风化严重、边仰坡稳定性较差时宜选用()。

A.端墙式洞门B.环框式洞门C.翼墙式洞门D.遮光棚式洞门

17、当隧道埋深较浅,上覆岩(土)体较薄,难采用暗挖法时,则应采用()来开挖隧道。

A、浅埋暗挖法B、台阶法C、侧壁导坑法D、明挖法

18、当明洞两侧边墙地基软硬不均时,为避免引起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陷,可采取下述措施:

A、基岩不深时可加深基础,设置于基岩上;

B、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仰拱;

C、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修筑整体式基础;亦可采用桩基或加固地层等措施。

D、以上都包括

19、关于明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山坡崩落的石块,坡面坍塌多堆积于坡脚附近,因此明洞顶设计填土坡应较实际填土坡适当减小,作为安全的储备。

B、当边坡有病害,未来可能发生较大的坍塌,而隧道又处于地震烈度8度以上地区,应酌情增加填土厚度。

C、当明洞是为保护洞口自然环境,则应将明洞完全伸出自然山坡坡面,以不破坏自然地面及其景观为原则。

D、对Ⅴ级及Ⅵ级围岩,墙背回填料的内摩擦角也应高于围岩的内摩擦角,如用浆砌片石、干砌片石回填。

20、根据坡度大小,隧道的工作坑道可分为:

()

A、横洞、正洞、竖井和平行导坑B、横洞、斜井、竖井和正洞

C、正洞、斜井、竖井和平行导坑D、横洞、斜井、竖井和平行导坑

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横洞可考虑是主体坑道导坑的分叉和延长。

它比斜井、竖井在作业与安全方面都优越。

B、竖井与主坑道的衔接方式有设置在主坑道的正上方和不从主坑道设置两种。

一般在竖井深度小时,可设于主坑道上方,在山岭隧道则不设于主坑道上方比较合理。

C、施工用的斜井是临时设施,所以没有必要做全断面衬砌,可以相应于地质情况,在需要的位置上进行衬砌。

D、对直径6m左右的竖井衬砌厚度实际采用400—600cm左右。

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眼对波长555nm的黄绿光最为敏感,所以隧道内装材料应尽量采用淡黄和浅绿色。

B、装修材料应具有不易污染、易清洗、耐刷、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便于更换或修复等特点。

C、由于管径与铺贴吸声材料的吸声效果成倒数关系,在小管道中铺贴吸声材料几乎无效。

D、隧道的张贴内装材料有:

块状混凝土、饰面板、镶板、瓷砖镶面、油漆等材料。

23、在地下水上游设泄水洞属于(A)。

A、截水措施B、堵水措施C、排水措施D、支护措施

24、在隧道周围注浆属于(D)。

A、截水与堵水措施B、堵水与排水措施C、截水与排水措施D、堵水与加固措施

25、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大面积铺设塑料板属于(B)。

A、截水措施B、堵水措施C、排水措施D、支护措施

26、喷射混凝土和模筑混凝土属于(D)。

A、截水与堵水措施B、堵水与排水措施C、截水与排水措施D、堵水与支护措施

27、在衬砌与围岩之间设置的盲沟属于(C)。

A、截水措施B、堵水措施C、排水措施D、支护措施

第5章隧道围岩分级

1、隧道的破坏,主要取决于围岩的稳定性,而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隧道围岩(),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隧道围岩体的(),对隧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隧道围岩丧失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A、强度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地下水、风化程度

B、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强度地下水、风化程度

C、地下水、风化程度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强度

D、地应力强度地下水、风化程度

2、从围岩的稳定性出发,(A)年编制了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类”,这个分类由稳定到不稳定共分六类,代替了多年沿用的从岩石坚固性系数来分级的方法。

(A)年,根据我国铁路隧道的围岩分级为基础,编制了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

A、19751990B、19901975C、19801990D、19751995

3、岩石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是(A)

A、单一的岩性指标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C、复合指标D、以上都不对

4、岩石质量指标(RQD)是(B)

A、单一的岩性指标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C、复合指标D、以上都不对

5、岩体的弹性波传播速度是(B)

A、单一的岩性指标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C、复合指标D、以上都不对

6、围岩的自稳时间是(B)

A、单一的岩性指标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C、复合指标D、以上都不对

7、岩体质量Q指标是(C)

A、单一的岩性指标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C、复合指标D、以上都不对

8、岩石质量指标(RQD)的分类方法是依据(A)

A、以岩心的复原率为指标的分类法B、以岩石强度指标为基础的分类法

C、以地质勘查手段为基础的分类法D、以岩体构造、岩体特性为代表的分类法

9、岩体质量Q指标是关于(C)的复合指标。

A岩块尺寸、抗剪强度、地下水B岩块尺寸、抗剪强度、弹性模量

C岩块尺寸、抗剪强度、作用应力D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地下水

10、当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为:

发育、较发育,则岩体完整程度的等级为:

()

A、较完整B、较破碎C、破碎D、极破碎

11、当岩体地质构造作用特征为:

围岩地质构造变动较大,位于断裂(层)或褶曲轴的邻近地段,可有小断层,节理较发育,则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等级为:

(B)

A、轻、较重C、严重D、很严重

12、当岩体每延米的结构面(节理)超过3组且平均间距小于,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为:

()

A、不发育B、较发育C、发育D、很发育

13、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级中,当遇有地下水时,哪种级别围岩可不考虑对其进行修正()

A、Ⅱ、Ⅲ、Ⅳ、Ⅴ级围岩B、Ⅳ、Ⅴ级围岩C、Ⅰ、Ⅵ级围岩D、Ⅱ、Ⅲ级围岩

14、在( D )级围岩或属于( D )级的软质岩石,应根据地下水的性质、水量大小和危害程度调整围岩级别,当地下水影响围岩稳定产生局部坍塌或软化软弱面时,可酌情降低1级;

A、Ⅲ  Ⅱ    B、Ⅴ  Ⅳ   C、Ⅳ  Ⅲ  D、Ⅱ  Ⅰ

15、( B )级、( B )级围岩已成碎石状松散结构,裂隙中有粘性土充填物,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可根据地下水的性质、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判断其对围岩的危害程度,可降低1~2级;

A、Ⅲ  Ⅱ    B、Ⅴ  Ⅳ   C、Ⅵ  Ⅲ  D、Ⅱ  Ⅰ

16、按岩石强度,饱和抗压极限强度为20MPa的围岩可称为:

(B)

A、极软岩B、软质岩C、极硬岩D、硬质岩

17、修正的围岩质量[BQ]等于400,该围岩属于(B)

A、Ⅱ级围岩B、Ⅲ级围岩C、Ⅳ级围岩D、Ⅴ级围岩

18、按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将围岩分为(D)

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

19、按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当围岩呈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且为硬质岩石(Rb>30MPa),受地质构造影响很严重,节理很发育,层状软弱面(或夹层)已基本被破坏,则围岩为()

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

第5章隧道围岩压力

2、有关围岩的应力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围岩的初始应力场主要是由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构成。

B、隧道开挖后,在隧道周围初始应力将沿隧道一定范围重新分布。

一般情况下,形成低应力区、高应力区和原始应为区三个区域。

C、隧道开挖后,被扰动的岩体开始向隧道内变形。

变形值超过一定数值,岩体则出现移动、坍塌或处于蠕动状态。

D、围岩的初始应力场的大小与隧道的支护形式有关。

4、关于围岩松散压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对于一般裂隙岩体中的深埋隧道,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围岩松散压力远远小于其上覆岩层自重所造成的压力。

这可用围岩的“成拱作用”来解释。

B、“压力拱”是由变形阶段、松动阶段、坍塌阶段和成拱阶段四个过程形成的。

C、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松散压力是均匀分布的。

D、松散压力的大小与隧道尺寸、开挖方法有关。

6、在深埋隧道中,对于围岩的水平侧压力的错误说法是(C)

A、I~II级围岩通常不考虑水平侧压力;B、围岩愈差,水平侧压力愈大;

C、水平侧压力与围岩级别无关,为一恒定值;D、水平侧压力不随深度增加而变化。

7、围岩压力公式q=×2S-1×γω计算出的围岩压力是(A):

A、松散压力B、变形压力C、包括松散压力和变形压力D、以上所有答案都不是

8、在浅埋隧道中,对于围岩的水平侧压力的正确说法是(C)

A、水平侧压力与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无关;B、水平侧压力与隧道高度无关,为一恒定值;

C、水平侧压力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加而增大;D、水平侧压力不随深度增加而变化。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能形成压力拱的隧道为深埋隧道B、深埋隧道的围岩压力大于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

C、地铁区间隧道都是浅埋隧道D、山岭隧道都是深埋隧道

第6章隧道结构计算

1、最初的隧道衬砌使用砖石材料,采用的截面厚度常常很大,所以结构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故将其视为()。

计算时按静力学原理确定其承载时压力线位置,检算结构()。

A、变形体刚度B、刚性体强度C、可变体强度D、刚性体刚度

2、在十九世纪末,混凝土已经是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这时,隧道衬砌结构是作为()计算的,但仅考虑作用在衬砌上的围岩压力,而未将围岩的()计算在内,忽视了围岩对衬砌的约束作用。

由于把衬砌视为自由变形的弹性结构,因而,通过计算得到的衬砌结构厚度(),过于安全。

A、静定弹性拱弹性抗力很大B、静定弹性拱围岩压力很小

C、超静定弹性拱弹性抗力很大D、超静定弹性拱围岩压力很大

3、进入本世纪后,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围岩不仅对衬砌施加压力,同时还约束着衬砌的()。

围岩对衬砌变形的约束,对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不容忽视。

衬砌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