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851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A.卫风B.郑风C.秦风D.豳风bīn

2.《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B)。

A.《生民》B.《七月》C.《氓》D.《大明》

3.《七月》反映的是(C)的历史。

A.夏民族B.商民族C.周民族D.原始社会

4.“王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莎鸡”是(D)。

A.公鸡B.蝉C.蝗虫D.纺织娘

5.《七月》中的“一之日”指周历一月,相当于(C)

A.夏历一月 

B.夏历二月C.夏历十一月D.夏历十二月

1.《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2.《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风、雅、颂。

3.《诗经》中的“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4.《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一篇是《七月》。

三、简答题

1.请简要介绍一下《诗经》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②共有305篇,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作品。

③诗歌内容包括政治、爱情、农事、民俗等许多方面。

2.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族公子强行娶走。

你觉得哪种理解更为合理?

说说你的理由。

此题分歧产生于“殆”字解释的不同。

“殆”解释为“始”,是传统的训诂,即指将要发生的事,是自己所愿望;

近代以来将“殆”解释为“只怕”。

《故乡的野菜》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不属于汪曾祺散文作品的是(C)

A.《胡同文化》B.《大淖记事》

C.《故乡的野菜》(周作人)D.《翠湖心影》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

本文《故乡的野菜》,选自《汪曾祺全集》。

1.说说本文在艺术上的特点。

艺术上,首先汪曾祺的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

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

第二,行文结体自由,笔之所至,不主故常,不事机巧,不落窠臼,像本文就是把故乡的几种野菜一一说过,不假雕饰,自然作结,深得散文之“散”的精髓;

第三,语言表达趋向非抒情化。

由于感情的淡化,自然影响到文章的语言和修辞,因而,语言多白描,少夸饰的修辞。

第三单元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一、填空题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由司马光主持修纂的《资治通鉴》,以编年体体记载了我国自西周至五代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

二、字词解释:

1.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略:

侵夺

2.先时中山负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入鄗。

系累:

用绳子捆绑,指俘虏

3.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

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中国:

中原之地则效:

效法

4.制国有常,利民为本。

常: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伦常;

纲常

三、简答题:

1.简述赵武灵王的人物形象。

①赵武灵王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个比较开明的君主。

②他不因循守旧,能力排众意,锐意改革,推行“胡服骑射”。

③在进行改革时能讲究策略,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耐心说服,以理服人,最终使改革成功。

2.结合课文,简要介绍一下赵武灵王为了推行胡服骑射改革所采取的策略。

答案要点:

抓住朝中要臣公子成为突破点,耐心说服,以理服人。

3.赵武灵王和公子成分别代表了变革和保守的两面,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主张的哪几项理由?

你觉得公子成听服于赵武灵王的原因又有哪些?

公子成的理由:

中原大同为礼乐中心,不能效法蛮夷之道,否则人心不服。

赵武灵王的理由:

a.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

b.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

c.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

a.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能礼遇自己;

b.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

第四单元

《晋公子重耳之亡》

1.《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2.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二、选择题

1.《左传》属于C体史书。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其他

2.“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下面人物中,不属于“三士”的是B。

A.狐偃B.司空季子C.赵衰D.贾佗

3.对下面加横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A.将适齐。

适,适合。

B.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校,抵抗。

C.浴,薄而观之。

薄,逼近。

D.则何以报不谷?

不谷,君王自谦之称。

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用法的一句是A。

A.秦伯纳之B.离外之患C.奉匜沃盥D.子盍蚤自贰焉?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进棺,指老死)。

B.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依仗、依靠)。

C.乃馈盘飨寘璧焉?

(放置、安置)。

D.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人名)。

1.在流亡途中重耳是怎样与各国君主交往的?

在这一过程中重耳的性格和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答:

描写有详有略,反映出重耳的性格不断成熟。

如“乞食野人”的故事,发生在他刚离狄,开始周游列国之时,遇事粗暴,“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他流亡生涯结束前夕,遇事冷静,洞察幽明,当楚成王一再问他“何以报我”时,他的回答是“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犍,以与君周旋。

”态度不卑不亢,表现出重耳对晋楚日后必争的预见和决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

《伤逝》

1.以下集子不是鲁迅小说集的是(D)。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

2.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C)。

A《祝福》     B《药》

C《伤逝》 子君、涓生    D《一件小事》

3.“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这句人生感悟出自小说(C)。

A《阿Q正传》   B《祝福》

C《伤逝》     D《孔乙己》

1.鲁迅《伤逝》的副标题是涓生的手记。

2.鲁迅《伤逝》最早收入他的小说集《彷徨》。

3.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端,要从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

三、分析题

1.分析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

造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当时所处的封建、守旧、冷酷、庸俗、无聊的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生存(经济)压力。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但二人的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与他们自身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

尽管他们因相爱而同居,从精神到物质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却过于狭窄,未能正确认识爱情在全部人生中的位置,以至于在组成家庭的目标实现后,没有了新的人生的动力,生活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为此,作品提出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观点。

同时,涓生、子君缺乏对社会的清醒的认识,忽略了环境对个人爱情生活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忽视了获得生存权的重要,缺乏韧性战斗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在突如其来的经济打击面前惊慌失措。

作品由“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点题之笔,提出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问题。

第六单元

《老子》五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⒈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

边,尽头。

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与:

和人相处。

⒊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

过失.

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弊:

破败。

⒌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冲:

空虚。

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讷:

拙于言辞。

⒎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奉:

供给。

⒏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见:

显露。

二、《老子》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又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请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1)“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2)“道”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具有无上的超越性;

(3)“道”是万物产生的始源;

(4)“道”(“无”)“一”“二”“三”万物

“有”

三、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之间的不同。

孔子的“道”:

纳仁入礼的道德思想,属于社会伦理范畴;

老子的“道”:

是万物存在的哲学体系的核心。

《饮酒》

1.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2.“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这是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

3.“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这句名言出自陶渊明之口。

4.唐朝大诗人杜甫说: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这里的“陶谢”是指陶渊明和谢灵运。

5.陶渊明一生中曾几次出仕,先后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

他最后一次担任的官职(也即最终归隐前的任职)是彭泽令。

二、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靖节先生”的大诗人是(B)

A.谢灵运B.陶渊明C.阮籍D.曹操

2.陶渊明是哪个地方的人?

(A)

A.浔阳柴桑B.四川眉山C.山东济南D.安徽亳州

3.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出自(B)

A.《归去来兮辞》B.《归园田居》C《饮酒》D.《读山海经》

1.陶渊明《饮酒(其一)》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地位,崇尚自然、悠然自得的心态。

2.如果用这两首诗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陶渊明《饮酒》诗的主旨,你认为哪个词语最恰当?

“心远”二字最恰当。

《陶然亭的雪》

1.下面哪篇散文不是俞平伯的作品( A )

A.《故都的秋》   郁达夫 B.《清河坊》

C.《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D.《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对《陶然亭的雪》特点的描述( D )

A.本文不仅是一种情绪的抒发,还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C.本文笔触细腻、文风清丽。

D.文章语言既具口语化之自然,又形象雅致。

第七单元

《回答》

1.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___舒婷____、_顾城______、__北岛_____、江河、杨炼等。

2.“卑微是卑微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诗人_北岛_____的笔下,诗题名为__《回答》___。

1.北岛的诗作《回答》首先发表于(B)

A.《北岛顾城诗选》B.《今天》C.《诗刊》D.《北岛诗歌集》

1.《回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人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悲壮的历史情怀和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对于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反思,并以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战士一般勇敢不屈的挑战者状态,提出了对历史与现实充满愤激的质疑与指控,在此基础上,又以豪迈激越的感情表示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分析《回答》的精神特征及抒情主人公的人格形象。

a.怀疑、理性和批判精神,以及对未来的信念;

b.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战斗精神和青年战士勇敢不屈的人格力量。

3.为什么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诗人对荒诞而又丑恶的历史与现实的冷峻概括,也体现了诗人不同流俗的、勇敢的战斗豪情与牺牲精神。

第九单元

《世说新语》六则

1.鲁迅评价下列哪部作品“记言则玄远冷隽jù

n,记事则高简瑰奇”(A)

A.《世说新语》B.《论语》C.《左传》D.《资治通鉴》

二、简答题

1.用简短的词语概括课文中六则故事的意蕴。

轻视外物(王恭身无长物)、向往自由(支公好鹤)、冷静坦荡(小儿辈大破贼)、洒脱不羁(雪夜访戴)、即情任性(是为我一奏)、妙语玄机。

(闻所闻而来)

第十单元

《春江花月夜》

1.被闻一多称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的是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七言歌行,沿用乐府旧题。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7.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请简要勾画出《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全诗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作为月的陪衬,主客巧妙地配合,敷以斑澜的色泽,构成一配如梦如幻般的空明纯美的诗境。

全诗由皎洁的月光,铺写到海潮、芳甸、花林、白云、春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良辰美景又与人生的短暂与愁苦构成对映,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感伤和幽幽探索的心境。

《秋兴八首》(选二)

1.《秋兴八首》是杜甫在(C)时所作。

A.成都B.秦州C.夔州kuí

)D.岳阳

2.“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正常词序为(B)

A.鹦鹉啄香稻粒余,凤凰栖老梧枝碧

B.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C.香稻鹦鹉啄余粒,碧梧凤凰栖老枝

D.鹦鹉啄余稻粒香,凤凰栖碧梧枝老

3.《秋兴八首》是(B)诗

A.五言律诗B.七言律诗C.五言绝句D.七言绝句

二、填空题

1.《秋兴八首》中的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描写了唐开元时长安的太平富裕景象。

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八声甘州》

1.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宛约派的一项是:

(A)

A.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2.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nè

n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

二、翻译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答案: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2.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地愁思凝重。

《醉花阴》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词集《漱玉词》,在词学理论上,她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2.《醉花荫》的下片是:

东蓠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论述题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醉花荫》是一首“闺怨”词,但其境界又高于一般“闺怨”词,为什么?

在《醉花荫》中,词人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真实生动地展示了自己思念自己丈夫的愁苦心情。

这是一般闺怨词的共同点,而在这首词中,词人以细腻的笔触,选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在层层铺叙中渗透出浓烈的感情,从多角度的烘托中蕴藉心灵的思绪。

情感在时令和环境的渲染中高峰突起,而到“莫到不销魂”时又戛然而止。

全词亦情亦景,耐人寻味。

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见江淹《别赋》)《醉花阴》化用此句而轻婉细腻过之。

试分析令词人销魂的触发点是什么。

词人写的是与丈夫分别所带来的孤寂的生活、凄凉的心情。

触发点正在于时逢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2.李词擅长炼字,如“人比黄花瘦”的“瘦”字,历来为识词者所惊叹。

李清照另有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见《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试比较这两个“瘦”字在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瘦”字是李词重视炼字的结果,用得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

《醉花阴》中“瘦”是真实的形容,将人与菊花同向比喻,从而得出人更瘦,这是就词人内心主观情愫而言的;

《如梦令》中“瘦”则是纯粹的内心感观效果,是反向衬托,一肥更显一瘦。

第十一单元

《论语》十二章

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

2.子曰:

“古之学者为已yǐ,今之学者为人”。

3子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4.不学诗,无以  言   。

……不学礼,无以  立    。

5.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

没有主观猜疑,没有武断,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2.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学礼乎?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

“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

“没有呀。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

‘学《诗》了吗?

’我回答说:

‘没有。

’他说:

‘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

‘学礼了吗?

‘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我回去就学礼。

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

“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学《诗》的道理,听了关于学《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