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86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docx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花的学校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3.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课文,感悟并积累优美的句子。

  2.展开想象,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童真,感受人性与母爱,感受大自然的灵性。

  2.感受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作者丰富细致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作者丰富细致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是怎样的。

  2.导入:

我们的学校里有教室、有操场、有课桌、有黑板、乒乓球台……我们在里面快乐地学习和玩耍。

那如果花儿有学校,它们的学校会是怎样的呢?

也会有操场、课桌、教室、乒乓球台这些吗?

如果有的话,它们又是怎样的呢?

花儿们在学校里面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今天就一起到“花的学校”去参观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指导读好课题,注意“的”的读法。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3.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5.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介绍作者泰戈尔。

  泰戈尔资料: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他以《吉檀(tán)迦(jiā)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nuò)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2)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落、舞、够”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笛、狂、猜、扬”可以运用比较识字法。

  谜语示例:

  草头为王草头在,三水点点三水挨。

攵字也来凑热闹,口一相连谜底埋。

(落)

  有人居上端,正在修栅栏。

一夕买牛犊,乐得喜蹁跹。

(舞)

  移禾离去,再添一句。

达到标准,满足所需。

(够)

  比较识字示例:

  笛(笛子)--苗(树苗)

  狂(狂风)--往(往来)--住(住处)

  猜(猜想)--清(清水)--晴(晴天)

  扬(飞扬)--杨(杨树)

(3)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落:

“艹”盖住下面,“各”的撇不要写得过长。

  荒:

“亡”的点在竖中线上起笔。

  触:

左右两边宽窄相等,“虫”字提的斜度加大。

  够:

两个“夕”上小下大。

  扬:

右边横折折钩一气呵成,上下部略宽。

  易错提示:

  笛:

下面是“由”,不要写成“田”。

  舞:

中间是四竖,不要少写。

  臂:

下面第一笔是竖,不能写成“月”。

  (4)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

  舞(跳舞)--五(五个)--午(中午)

  臂(手臂)--必(必须)--闭(关闭)

  (5)书写练习:

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明确:

全文共9个自然段。

  

(2)课文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雷云、阵雨、东风、竹林、绿草、树枝、绿叶。

  (3)给诗歌划分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2):

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的场景。

  第二部分(3、4):

想象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上学、做功课的样子。

  第三部分(5、6):

想象雨来后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衣裳冲出来。

  第四部分(7~9):

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自己的妈妈扬起双臂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了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解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用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落下 荒地 笛子 跳舞 狂风 围墙 放假 接触 足够 猜想 飞扬 双臂

  2.导入新课

  《花的学校》是一首简短的小诗,在诗歌中,诗人一般喜欢对很多景物进行想象,再用简短的朗朗上口的语句进行描写,表达思想感情。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课描写的景物有:

雷云、阵雨、东风、竹林、绿草、树枝、绿叶。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诵读这首诗,去感受诗人通过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第1、2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时,语气要轻快,读出花儿的活泼、可爱和天真烂漫。

  2.体会“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一句。

  明确:

这句话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走过”“吹着”把东风人格化,使东风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写出了东风可爱的特点。

“润湿”概括了东风的特点。

  3.理解“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一句。

  明确:

“一群一群”突出花多;“突然”写出花儿生长的速度极快;“跳舞、狂欢”赋予花儿生命,突出了花儿们的可爱。

  表示数量多的词语示例:

  一群一群 一座一座 一片一片 一只一只 一棵一棵 一头一头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导朗读:

这两个自然段要用轻快的语气,读出花儿的调皮和天真。

  2.思考:

如何理解“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明确:

并不是花儿真的在被罚站。

这是作者的想象,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在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想象成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雷云拍着大手”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碰触”“拍着大手”是人才有的动作,但是句中用来写树枝的摇晃和雷云的碰撞,这种手法是拟人手法。

  2.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一句中的“冲”字。

  明确:

“冲”字写出了花孩子们兴奋的心情。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想象:

花孩子们冲出来是要去到哪里?

为什么?

  (四)学习第四部分。

  1.抓住“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这两个句子,理解第7自然段。

  明确:

天空是辽阔的,星星是没有约束的,太阳对星星的爱是温暖的。

该段写出了孩子对太阳般的温暖和天空般自由的渴望。

  2.第8自然段的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连续运用两个问句突出了花儿急切地想要钻出地面,渴望成长的心情,也点出了花儿的家在天上。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里能看出来?

  明确:

对妈妈的喜爱,对拥有妈妈的爱而骄傲、自豪之情。

从第9自然段的“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一句流露出的骄傲自豪的语气可以看出,作者表达出了对善良、慈祥的母亲的深深依恋。

  2.如果你是作者,请你给出花儿学校在地下,花儿的家在天上的理由?

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

花儿的老师是谁?

  明确:

花儿奋力地向上长,向着太阳的方向长,他们要伸出双臂,拥抱妈妈,他们的妈妈是太阳的光芒,照耀他们成长,他们的妈妈是雨露,滋润着他们。

所以花儿的学校在地下,家在天上。

花儿的老师是大地,广阔的大地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他们的老师是大自然,因为他们在自然界里适应环境。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花儿学校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学生自由交流。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围绕“花的学校”,通过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类东西:

童真和母爱。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关了门做功课

  下雨冲出学校

  回家拥抱妈妈

  童真母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