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879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1Word文档格式.docx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

——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13、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

——齐军溃败。

鲁庄公正要驱车追赶齐军。

14、遂(于是)逐(追击)齐师。

——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15、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16、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17、一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齐军)第一次击鼓时(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消耗尽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18、夫大国,难测(推测,估计)也,惧有伏(埋伏)焉(那里)。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难以推测(它的军事行动),怕在那里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车印混乱,眺望到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被任用)于畎亩之中

2、傅说举(被举用,被选拔)于版筑之间

3、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4、百里奚举于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5、故天将降(下达)大任(责任)于是(这样)人也

6、苦(使……痛苦)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其体肤,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其身——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

7、行拂(违背(意愿))乱(使……颠倒错乱或使……不顺利)其所为——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8、所以(用这些办法)动(使……惊动)心忍(使……坚忍)性,曾(同“增”,增加)益(增加)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9、人恒(常)过(犯过失)

10、困于心,衡(同“横”,不顺)于虑,而后作(有所作为)——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

11、征(表现)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12、入(国内)则无法家拂(同“弼”,辅弼)士,出(国外)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常常灭亡。

13、然(这样)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

大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故不为苟得(只求利益,不择手段)也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同“避”,躲避)也——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4、如使(如果,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

6、由是(某种办法)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灾祸,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7、是故(因此,由此可见)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8、非独(不单,不仅)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丧失)耳(罢了)——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

10、蹴(践踏)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不愿意接受)也——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1、万钟(丰厚的俸禄)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益处)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2、为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

——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

13、乡(同“向”,原先,从前)为身死而不受——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

14、是亦不可以已(停止)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思想)——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修(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体形容貌光艳美丽。

2、朝(早晨)服(穿戴)衣冠,窥(照)镜——早上(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

3、我孰(谁,哪一个)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5、旦日(第二天)

6、孰(同“熟”,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7、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照着镜子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地不如(徐公美)

8、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偏爱)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9、皆以(认为)美于(比)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0、王之蔽(受蒙蔽)甚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

12、能谤(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于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

13、数月之后,时时(不时,有时候)而间(偶尔)进——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尔进谏

14、期年(满一年)之后

15、燕、赵、韩、魏闻(听说)之,皆朝(朝见)于(到)齐——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齐王。

1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候)也——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然而朝中官员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

4、盖(推测原因,大概)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5、诚宜开张圣听(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

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7、陟罚(升降)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8、若有作奸犯科(法律条文)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9、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

1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选拔)以遗(给予)陛下——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11、悉(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缺点)漏(疏漏)

——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

12、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

13、必能使行阵(军队)和睦,优劣得所——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14、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和遗憾)于桓、灵也——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1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的臣子

1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17、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地位,见识浅陋),猥自枉屈,三顾(三次拜访)臣于草庐之中——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探望我

18、由是(因此)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19、后值倾覆(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后来遇到兵败的挫折,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以来已二十一年了。

20、受命以来,夙(早晨)夜忧叹——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

21、深入不毛(荒凉的地方)

22、庶(希望)竭驽钝(低下的才能),攘除(排除)奸凶——(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

23、斟酌损益——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

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责任)

25、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26、以彰(显扬,表明)其咎(过失)

27、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正确的言论),深追先帝遗诏——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28、临(面对)表涕(眼泪)零(滴落,流下)

《桃花源记》★★★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2、渔人甚异(对……感到惊异)之——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很惊异。

3、欲穷(尽)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5、初极狭,才(仅仅)通人——洞口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6、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得开阔明亮。

7、土地平旷(宽阔,空阔),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只见那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8、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9、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0、具答之。

便要(同“邀”,邀请)还家——(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桃花源中的人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

1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中的人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12、遂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信)——于是就和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

13、乃不知有汉,无论(更不必说)魏晋——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4、此人一一为具(详细)言所闻,皆叹惋——这个渔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15、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

16、此中人语云(告诉说)不足为(向)外人道也。

”——桃花源中的人告诉他说:

“我们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啊。

17、便扶(沿着)向(原来)路,处处志之——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18、诣(拜见)太守

19、寻向所志,遂迷——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

20、欣然规(打算)往

21、未果(实现),寻(不久)病终——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22、后遂无问(探访)津(渡口)者——后来就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陋室铭》★★

1、山不在(在于)高,有仙则名(出名)——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3、斯(此,这)是陋室,惟(只是)吾德(品德)馨(品德高尚)——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长到)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5、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佛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7、无丝竹(奏乐的声音)之乱(扰乱)耳,无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劳(使……劳累)形(身体)——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9、孔子云(说):

“何陋之有?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小石潭记》★★★★

1、如鸣佩环,心乐(以……为乐)之——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特别)清洌(清澈)——砍了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4、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5、青树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潭中鱼可(大约)百许头,皆若空(在空中)游无所依——潭中的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7、日光下彻(水底),影布(映)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8、佁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鱼影)呆呆地不动;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9、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或现或隐)可见——(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10、其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11、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幽邃——静悄悄的没有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2、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醉翁亭记》★★★

1、环(环绕)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远)看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是醉翁亭

4、名(命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

5、饮少辄(就)醉

6、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7、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8、若夫日出而林霏(雾气)开(消散),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又如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

9、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或明或暗,变化不一,(这)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10、野芳(花)发(开)而幽香,佳木秀(草木茂盛)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1、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12、至于负者(背着东西的人)歌于途,行者休于(在)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

13、伛偻(腰背弯曲)提携——老老小小的行人

14、临(靠近)溪而渔

15、山肴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放,陈列)者,太守宴也——山中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摆着的,(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16、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17、射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18、苍颜(脸色苍老)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醉了。

19、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枝叶茂密成阴,(树林昏暗),鸟到处鸣叫

2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乐趣)也——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2、太守谓(是)谁?

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岳阳楼记》★★★

1、越(到)明年,政通人和(和乐),百废具(同“俱”,全,都)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属(同“嘱”,嘱托)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予观夫巴陵胜状(好景色)

4、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边)——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5、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早晚阴晴变化,景象(变化)无穷无尽。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雄伟景象)也

7、前人之述备(详尽)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8、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北通巫峡,南极(直到)潇湘——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9、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1、若夫(像那)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连月不开(放晴)——像那连绵的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

12、浊浪排空(冲向天空)

13、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

14、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了,船桨折断了

15、薄(迫近)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16、去(离开)国(国都)怀乡,忧(担心)谗(谗言)畏讥(讥讽),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满眼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17、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没有惊涛骇浪

18、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19、沙鸥翔集(停歇),锦鳞(美丽的鱼)游泳——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20、岸芷(小草)汀(小洲)兰,郁郁(草木茂盛)青青——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香气浓颜色青。

21、而或长烟一(全)空(消散)——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2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圆形的玉)——(湖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3、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哪有穷尽)——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

24、心旷神怡,宠辱偕(一起)忘,把(持)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起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心情)快乐极了。

25、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26、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忧虑他们的百姓;

不在朝廷做官就忧虑他们的君王

28、进(在朝廷做官)亦忧,退(不在朝廷做官)亦忧——在朝廷做官也忧虑,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

29、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30、微(如果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记承天寺夜游》★★

1、月色入户(窗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窗户,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2、念(想到)无与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

清澈透明。

4、但少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流连光景的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只是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送东阳马生序》★★★★

1、余幼时即嗜(喜欢,爱好)学

2、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书以观,每假借(借)于之家——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

3、弗之怠(懈怠,放松)——不懈怠,不放松抄写

4、走(跑)送之,不敢稍逾(超过)约——跑着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5、以是人多以书假(借)余

6、既(已经)加冠(到了成年),益(更加)慕圣贤之道(学说)——到了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7、又患(担心)无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与游,尝(曾经)趋(奔向)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执经叩问(求教)——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拥挤)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9、余立侍左右,援(提出)疑质(询问)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10、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辩解)——有时受到他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

11、俟(等到)其欣悦

12、负箧(书箱)曳屣(破鞋),行深山巨谷中——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

13、穷冬(隆冬)烈风

14、至舍(学舍),四支(同“肢”,肢体)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热水)沃灌(浇洗)——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女仆拿热水来(给我)浇洗

15、以衾(被子)拥覆,久而乃和(暖和)——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

16、寓(住)逆旅(旅店),主人日再(两顿)食(提供伙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的享受。

17、同舍生皆被(同“披”,穿着)绮绣

18、腰(挂在腰间)白玉之环

19、右备容臭(香袋)

20、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若神人

21、余则緼(旧絮)袍敝(破)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羡慕)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他们)的心。

2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