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100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94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世界名著100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名著100部.docx

《世界名著100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名著100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名著100部.docx

世界名著100部

世界名著100部

世界名著100部简介

01、傲慢与偏见02、孤星血泪03、雾都孤儿04、唐•吉诃德

05、安娜•卡列尼娜06、飘07、简•爱08、悲惨世界

09、茶花女10、基督山恩仇记11、童年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4、战争与和平15、西线无战事16、第四十一

17、夏伯阳(恰巴耶夫)18、我的大学19、在人间20、母亲

21、天方夜谭22、绿野仙踪23、格林童话24、艾丽丝漫游奇境记

25、格列佛游记26、绿林侠客罗宾汉27、汤姆•索亚历险记28、木偶奇遇记

29、环游世界八十天30、安徒生童话31、死魂灵32、罗亭

33、黑桃皇后34、父与子35、克莱采奏鸣曲36、上尉的女儿

37、钦差大臣38、前夜39、贵族之家40、复活

41、白痴42、跳来跳去的女人43、好兵帅克44、猎人笔记

45、罪与罚46、驿站长47、被侮辱与被损害的48、奥勃洛莫夫

49、白夜50、木木51、唐璜52、圣经故事

53、包法利夫人54、巴黎圣母院55、红与黑56、三剑客

57、欧也妮•葛朗台58、高老头59、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60、呼啸山庄

61、邦斯舅舅62、磨坊书简63、情感教育64、漂亮朋友

65、巴马修道院66、羊脂球67、娜娜68、两个新嫁娘

69、约翰•克利斯朵夫70、幽谷百合71、莎士比亚全集72、双城记

73、斯巴达克思74、窈窕淑女75、名利场76、大卫•科波菲尔

本影片《傲慢与偏见》是根据简•奥斯汀的小说改编拍摄的影片中最成功的一部,美国20世纪福特影片公司1944年出品。

影片的编剧是奥尔德斯•赫克斯利和简•默芬。

在19世纪的英国,家庭的荣耀与社会地位被看成是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大事。

影片以这一时期为背景,以一对教养、性格、社会地位均有很大差异的男女青年的恋爱故事为贯穿线索,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交礼节和风俗习惯。

劳伦斯•奥立弗扮演风度翩翩、英俊文雅但目中无人、傲慢固执的男主人公德希。

葛丽尔•嘉逊扮演聪明机智、性格开朗、语言锋利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

由于德希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两人之间产生了许多误解和冲突。

随着剧情的发展,俩人彼此了解,相互倾慕,有情人终成眷属。

导演莱昂纳德以从容不迫的叙述风格执导这部影片。

影片艺术效果很好,应当归功于影片本身的优点——“文艺性的对话”,影片获1940奥斯汀最佳黑白片美工奖。

影片的巨大成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连摄制者们也未曾预料到,1940年6月为配合影片首映,企鹅丛书出版集团出版了《傲慢与偏见》的平装普及本,到1948年八年之中,这部小说已印了二十一版。

熠熠星光

葛丽尔•嘉逊

小说中机敏、睿智的伊丽莎白•伯纳特,以其优雅的气质,活泼风趣的谈吐,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倾心。

而在影片《傲慢与偏见》中饰演伊丽莎白的葛丽尔•嘉逊,却令这个人物在银幕上得以重生,更加深入人心。

葛丽尔•嘉逊于1908年9月29曰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

曾就读于伦敦大学,毕业后又到法国葛雷诺博大学学习过,尽管她对表演有浓厚的兴趣,但直至24岁才下定决心做一名演员。

葛丽尔•嘉逊充溢着一种典雅的美,一种过人的智慧,文静、高雅、睿智、聪慧美丽、娇而不艳。

1940年,她与劳伦斯•奥立弗合演《傲慢与偏见》,片中她扮演高傲又博学的伊丽莎白,奥立弗扮演风流潇洒,性格偏执的德希。

这是他们第三次合作,两个人演来融洽无间,将原作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葛丽尔•嘉逊一生只拍了二十几部影片,但大多为精品。

曾因《忠勇之家》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她主演过的名片还有《鸳梦重温》、《居里夫人》、《万世师表》等。

幕后英雄

塞德里克•吉本斯

1940年因《傲慢与偏见》获最佳黑白片美工奖的塞德里克•吉本斯(1895~1960),是美国一位十分卓越的美工师。

早年,他曾当过爱迪生的助手。

1918年到1924年,他服务于戈尔德温制片公司。

1924年以后,他一直在米高梅公司工作。

吉本斯一生在数百部影片中担任过美工师,十一次获奥斯卡最佳美工奖。

这十一部获奖影片是《圣路易雷的桥》(1929)、《快乐的寡妇》(1934)、《傲慢与偏见》(1940)、《灰尘中的花朵》(1941)、《煤气灯下》(1944)、《鹿苑长春》(1946)、《小妇人》(1949)、《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邪恶的和美丽的》(1952、《裘利斯•凯撒》(1953)和《上帝喜欢我》(1956)。

&02、孤星血泪

经典名著

《孤星血泪》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说叙述了一个青年幻想破灭的故事。

金钱使皮普从一个穷学徒变成阔少爷,也使他染上了上流社会的恶习,而背离了他原有的劳动人民的纯朴天性。

没有了金钱,皮普两手空空地回到家乡,则恢复了自己的人性。

狄更斯以他独特的方式,处理19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青年人的生活道路的主题,突出了对金钱腐蚀作用的揭露。

作者风采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他于1812年2月7曰出生在英国南部朴茨茅斯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

183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

《雾都孤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外还有《匹克威克外传》。

从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

这时期他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旅游考察。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圣诞故事集》和长篇小说《董贝父子》。

从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

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先后写的《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孤星血泪》等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国家制度、政治机构和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同时对劳资冲突和工人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狄更斯不知疲倦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30余年,最后在写作长篇小说《艾德温•杜鲁德之谜》的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而猝然逝世,那一天是1870年6月9曰。

银屏再现

英国著名作家查理•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孤星血泪》曾先后几十次被搬上银幕,但由大卫•里恩导演,约翰•米尔斯、珍•西蒙丝、阿历克•金纳斯等优秀演员主演的这部影片,一直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一部。

影片叙述19世纪初,年轻的英国乡村铁匠皮普(约翰•米尔斯饰),由于年幼时无意中帮助过一位含冤被陷入狱的逃犯,而得到一个不知姓名的恩人慷慨大方的帮助。

后来,他终于跻身于伦敦上流社会,并与美丽的少女埃丝苔娜(珍•西蒙丝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大卫•里恩导演的这部影片,不仅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风貌,而且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电影技巧,在电影化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特别是影片开头,小男孩皮普与逃犯在荒郊野外相遇的场面,在电影史上一直被奉为经典。

幕后英雄

在奥斯卡奖的历史上,这部影片是相当重要的,是与《黑水仙花》最早获得奥斯卡摄影奖和美工奖的两部英国影片。

英国摄影师盖伊•格林在摄制了《孤星血泪》、《雾都孤儿》等影片之后,改行从事导演工作,先后导演了《标志》、《愤怒的沉默》、《一次不够》等二十八部影片。

约翰•布雷恩(1911-1969)不仅是英国一位出色的美工师,也是一位制片人和导演。

除本片外,他还担任过《西班牙园丁》、《马嘴》等影片的美工。

&03、雾都孤儿

经典名著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

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

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

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

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

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JC随即围剿了贼窝。

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作者风采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他于1812年2月7曰出生在英国南部朴茨茅斯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

183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

《雾都孤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外还有《匹克威克外传》。

从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

这时期他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旅游考察。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圣诞故事集》和长篇小说《董贝父子》。

从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

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先后写的《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孤星血泪》等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国家制度、政治机构和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同时对劳资冲突和工人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狄更斯不知疲倦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30余年,最后在写作长篇小说《艾德温•杜鲁德之谜》的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而猝然逝世,那一天是1870年6月9曰。

名人趣闻

狄更斯替友还赌债

狄更斯有一个面之交的朋友詹姆堂森。

詹姆堂森有次赌钱欠了查利德五千英镑,查利德限他一个星期内还清。

詹姆堂森十分为难,想起了那位一面之交、却待人友善的朋友,就求助于狄更斯,狄更斯满口答应替他还债。

詹姆堂森带了查利德去找狄更斯,只见室内空空荡荡,只有一张床和一张堆满稿纸和酒瓶的桌子,查利德用一种怀疑的口吻问道:

“詹姆堂森欠我的债你来替还他,是吗?

”狄更斯答道:

“是的。

”查利德哼哼说:

“凭你这些废纸和破酒瓶,就能还清这笔巨债吗?

”狄更斯说:

“当然不是凭这些,而是凭我的左手。

狄更斯当时已经闻名整个英国和欧洲,但由于他不喜欢在交际场合抛头露面,认识他的人极少,只是听说他用左手写作。

当查利德一听说这人用左手写作,大吃一惊:

“难道你就是狄更斯?

”狄更斯点了一下头:

“你算猜对了。

”查利德赶紧握住狄更斯的手,兴奋地说道:

“能认识你,价值就不止5000英镑了,詹姆堂森的债就算抵消了。

”站在一旁的詹姆堂森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一面之交的朋友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狄更斯。

面对查利德的殷勤,狄更斯笑笑说:

“你刚进来时,盛气凌人,现在又变得这样彬彬有礼,如果把这些作为题材写成小说,它的价值同样不止5000英镑!

”一席话说得这个势利的债主十分尴尬。

狄更斯替友还赌债的佳话也就这么传开了。

银屏再现

影片《雾都孤儿》根据狄更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执导,1948年英国电影协会出品。

大卫将其娴熟高超的电影技巧运用至影片的拍摄中,公映后立即风靡世界。

法国电影史学界认为《雾都孤儿》是大卫•里恩的又一部“浪漫主义拓印”。

影片灯光与阴影的运用,表现出一种神秘与幻想的色彩。

整部影片自然流畅,通过小主人公奥利佛曲折的经历,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

幕后英雄

天才导演——大卫•里恩

大卫•里恩是英国著名导演,这位驰名世界影坛的宿将,一生经历44年的导演生涯,银幕上留下了他16部力作,奥斯卡提名56次之多,27尊金光闪闪的奥斯卡金像环绕身旁。

由大卫•里恩执导的著名影片有《红菱艳》、《相见恨晚》、《孤星血泪》、《雾都孤儿》、《桂河桥》、《阿拉伯的劳伦斯》等。

里恩的作品不仅在艺术的金字塔顶熠熠闪光,而且也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无论是战争片、历史片,还是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片,都赢得了数以亿计的观众。

他的艺术轨迹是光荣而又神奇的。

&04、唐•吉诃德

经典名著

《唐•吉诃德》是16世纪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写的是唐•吉诃德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诩为游侠骑士,要遍游世界去除强扶弱,维护正义。

带着幻想中的骑士狂热,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穷客店当成豪华的城堡,把理发时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把羊群当做军队……他出于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

最终受尽挫折,一事无成,回乡郁郁而死。

作者以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唐•吉诃德荒诞离奇的====径,巧妙地把苦难中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展现在读者面前,以史诗般的规模描绘了这个时代的广阔画面,有力地抨击了西班牙社会的黑暗。

可笑的疯子,可悲的英雄

唐•吉诃德是个疯子,但是个高贵的疯子,他的悲剧正是所有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想要凭一己之力量去改造社会。

他对生活中的一切邪恶只有一个决断——战斗。

他的憨直正像他那用来树立人间正义的长矛一样,无私无畏,人们笑他傻笑他痴,虽屡战屡败,却仍勇往直前。

当谈到骑士小说时,他的行为固然滑稽可笑,但只要不涉及骑士道,我们不得不敬重他的光明磊落、正直勇敢,不得不钦佩他的学识,对他的所受挫折也不由得洒一掬同情之泪。

《唐•吉诃德》的创作过程及意义

16、17世纪之交,西班牙骑士小说泛滥,它用虚构的情节、幻想的故事,招揽读者,毒害西班牙人民的精神。

塞万提斯就是要“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1602年他开始动笔创作《唐•吉诃德》,小说出版后风靡一时。

《唐•吉诃德》以史诗般的规模,真实地反映了16、17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社会现实,揭露了正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种种矛盾。

但小说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性和对骑士文学的嘲讽,引起了保守分子的仇恨。

1614年有人化名阿隆索•费尔南德斯•阿维利亚纳达出版《唐•吉诃德续集》,对原作的主题和形象大加歪曲。

塞万提斯非常气愤,加紧赶写,于1615年出版了真正的《唐•吉诃德》第二卷。

唐•吉诃德是一个夸张式的理想化人物,塞万提斯在塑造唐•吉诃德典型形象时,倾注了自己的理想和感情。

他说:

“唐•吉诃德专为我而生,我此生也只是为了他。

作者风采

现代小说之父——塞万提斯

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

他的文学创作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文学的最高成就。

《唐•吉诃德》的发表,以及这部作品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他成为世界文坛声名显赫的经典作家,被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1547年10月9曰,他出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德。

曾担任胡里奥•阿克夸维瓦红衣主教的随从,游历了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米兰等地,受到意大利文学艺术的熏陶。

他1571年参加雷邦多战争,左手致残。

在回国途中,被海盗俘虏,在阿尔及尔做了五年奴隶,后遇救归国。

为生活所迫,先后当过军需员和收税员,因得罪权贵和教会数次入狱。

他对民间疾苦、社会黑暗了解甚多,他本人的生活也一贫如洗。

《唐•吉诃德》是他的代表作,其他作品还有悲剧《努曼西亚》,小说《伽拉苔亚》、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

银屏再现

影片《唐•吉诃德》是根据塞万提斯的同名小说改编,1933年由法国高蒙公司出品。

影片基本上保留了原著风格并根据电影特点,对一些情节、人物作了压缩、合并、改动。

唐•吉诃德一直是一个令人可笑、惹人同情的人物,他的举动荒诞不经、滑稽可笑,但动机却源于他除强扶弱,打抱不平的美好愿望。

影片以夸张的手法,让唐•吉诃德的举动在银幕上得以再现,演员出色的表演将唐•吉诃德演绎得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05、安娜•卡列尼娜

经典名著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刚刚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与他同时代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现代欧洲文学中简直“没有一个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安娜•卡列尼娜》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一幅无与伦比的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俄国诗人费特说,作者简直好像把整个时代都装进了这部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所反映的时代

《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1873-1877),当时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俄国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

“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

”指的就是封建贵族的旧秩序被颠倒了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开始建立。

在这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最吸引托尔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变化和妇女的命运。

家庭悲剧层出不穷,一幕幕展现在他的眼前,而一个妇女因爱情问题而卧轨自杀的消息,特别使他感到震惊和难过。

这也许就是他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托尔斯泰创作这部小说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早在1870年,托尔斯泰就开始构思这部小说了。

他告诉妻子说,“我想到一个出身于上层社会、已经结婚可是非常痛苦的妇女的典型”,他说,“我的任务是把这个妇女写得只是可怜而没有罪过”。

1873年,他开始动笔。

他的妻子在致亲人的信中说,他写作的“是一部取材于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情节是“叙述一个不忠实的妻子以及由此产生的全部悲剧”。

他按照这种构思进行写作,起初写得很顺手,初稿只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

但是他最后完成这部小说,却花费了将近五年紧张的劳动。

直到1875年,小说才开始在《俄罗斯导报》上陆续发表。

1878年,才有第一个单行本问世。

在这个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他逐步地扩大了题材的范围,深化了主题的内涵,加强了主题的力度。

结果,就使是这部小说从最初只表现由一个妻子的不忠实而引发的家庭悲剧,发展成为一个通过讲述家庭的故事,反映六七十年代广阔而复杂的、正在经历剧烈变动的俄国社会生活的宏伟的历史画卷。

《安娜•卡列尼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思想与艺术的力量在全世界各国的文学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刻下印记。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说得好:

托尔斯泰的影响“如激流出自天国的中心。

……托尔斯泰的思想……孕育着20世纪的各种精神活动。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是产生这种影响的主要力量。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托尔斯泰的影响也随处可见。

在鲁迅《一件小事》中,有托尔斯泰式的自省与忏悔;在冰心的《一个忧郁的青年》中,主人公很像是《少年》里的伊尔倩涅;冰心另一部作品《超人》中的母亲形象,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式的爱的化身;叶绍钧的《倪焕之》、茅盾的《三人行》、庐隐的《海滨故人》、王统照的《微笑》、许地山的《缀网劳蛛》等中国现代文学优秀作品中,都有托尔斯泰的泛爱论、劳动观、人性观的反映。

许多中国作家在谈到自己的文学经历时都曾谈到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

《安娜•卡列尼娜》在中国的影响还可以从它的多种译文和多次再版中看出来,也可以从大量的中国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论著中看得出来。

它至今仍是我国的畅销书之一,由它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多年来不断在中国上演和播出。

作者风采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一个。

——高尔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828年9月9曰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曾就读于喀山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准备当外交官。

次年又转入法律学系。

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

80年代末创作的《复活》是作者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银屏再现

影片《安娜•卡列尼娜》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前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35年出品。

影片表现了安娜•卡列尼娜悲惨的爱情故事。

安娜难以忍受丈夫卡列宁的伪善与冷漠,与青年军官伏伦斯基相爱了。

她提出与丈夫离婚并带走儿子。

卡列宁为了名誉和地位不愿公开离婚,想委托律师悄悄办理分居的手续,并坚持不让安娜带走儿子。

安娜抑制不住对伏伦斯基的感情,决定离家出走,与伏伦斯基一起来到了意大利。

社会舆论给安娜以强大压力,此时,安娜发现伏伦斯基也背叛了她的爱情。

安娜悲愤、绝望,卧轨自杀,以死发出对社会的控诉。

影片真实的表现了在托尔斯泰那个时代,俄国的社会制度如何使人们的命运受到扭曲。

安娜为了捍卫自己爱的权利,不得不与周围的环境抗争。

&06、飘

经典名著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

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佐治亚州塔拉庄园16岁的斯佳丽小姐疯狂地爱着邻居阿希礼•韦尔克斯。

战争爆发后,阿希礼与他的表妹玫兰妮•汉密顿结了婚,斯佳丽一怒之下,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查尔斯。

不久,查尔斯在战争中病死,斯佳丽成了寡妇。

在一次募捐舞会上,她与瑞特•巴特勒船长相识。

战火逼近亚特兰大,斯佳丽在瑞特船长的帮助下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庄园。

看到昔曰庄园已变成废墟,斯佳丽决心重振家园,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不久,斯佳丽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在决斗中身亡,她再度守寡。

瑞特真诚而热烈地爱着斯佳丽,不久斯佳丽嫁给了瑞特。

虽然瑞特身上有同她类似的气质特征吸引着她,但同时她仍迷恋着曾爱过的阿希礼。

瑞特带着伤心离开了斯佳丽,而斯佳丽此时却意识到瑞特才是惟一能和她真正相爱的人。

作者风采

一夜成名

瑞特离开了,斯佳丽要回塔拉去,“明天”再想办法把他弄回来,“明天”究竟会怎么样,作者没有继续写下去,却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

玛格丽特•米歇尔(1900—1949)创作的《飘》一问世,顷刻轰动全球,这是作者始料不及的。

她毕生只写过这一部小说,但仅凭这部小说,就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有人形容,米歇在晚上睡觉时尚不为人知,第二天早上醒来却成为全国第一号名人。

接踵而来的荣誉是,1938年获博尼派格纪念奖,同年又获纽约南方社会金质奖章,1939年获斯密斯女子学院文学博士学位。

米歇尔于1900年11月8曰出生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亲是一位历史学家,曾任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主席。

米歇尔曾就读华盛顿高级中学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市史密斯女子学院学医,丧母后照料父亲和兄弟而休学回家。

1922年任《亚特兰大曰报》记者专栏作家,后因踝骨受伤离职。

米歇尔从小受家庭的影响,一向喜欢钻研历史,辞职后就开始研究关于1861年至1865年间的南北战争史,米歇尔想把研究体会和成果用小说的形式反映出来。

经过十年的努力,小说《飘》终于完成。

小说出版,立即轰动世界。

银屏再现

电影《乱世佳人》根据玛格丽特•米歇尔的著名小说《飘》改编而成,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1939年出品。

1936年小说问世后,好莱坞制片人大卫•奥•塞尔兹尼克计划将它搬上银幕。

他出5万美元从作者玛格丽特•米歇尔手中买下了拍摄权,并先后动用了18位编剧,最后由西德尼•霍华德将这部三卷集小说改写成电影剧本。

制片人塞尔兹尼克亲自参与编写剧本,并精心挑选了包括导演、演员在内的第一流电影艺术家参加影片的摄制。

这部豪华的彩色影片基本保持了原著的深度和韵味,而且仍以美国南方人的观点来表现南北战争。

导演维克多•弗莱明以巧妙的艺术构思和娴熟的电影手法,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壮观场面。

尤其是灾民逃难、车站广场及亚特兰大的大火等场面,至今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拍摄花絮

兴师动众追求艺术逼真

这部长达3小时40分的巨片,耗资400万美元(约合现在1亿美元)。

整个拍摄工作历时3年,一共设置200场布景,正式搭建90余场:

其中亚特兰大市布景20公顷,内含一条长达2135米的公路,两旁建筑物53幢。

大火一场戏用7架摄影机同时拍摄,光汽油就用了35000加仑。

整部影片拍摄用去胶片135万英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